《东晋大土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晋大土豪-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涂海等人对范宁的大言不惭,是笑而不语的。

    可为了尽快脱身,涂海还是信誓旦旦地说道,“明公放心吧,我们一定要顶住压力,至少可以保证,我们名下的粮食铺子三天之内不会涨价。可三天之后,可其他人的铺子,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雷金喜和唐天德也都站起来对涂海之语附和起来,倒是熊天明并没有做粮食买卖,所以保持了沉默。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范宁这一顿宴请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看着他们离去后,他却颓然地坐倒在门槛上。

    范二帮他将涂海等人送出门口,回来看到范宁的脸色苍白无比,便有些担心起来,“叔祖父,静观其变吧,或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我现在还真想不出,还有什么情况比现在更恶劣的了。”范宁摇摇头,说完这几句便开始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朝廷一直没有回应,甚至是王凝之都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我除了独断专行还能干嘛?其实不仅仅是豫章了,隔壁郡县怕也是被此次粮食危机波及到了,所以根本不可能从外面将粮食调进来,可我手上的粮食也就两千多石!这点粮食对于二十万的豫章人来说,能顶什么用?你给我交个底,你们第二楼能拿出多少粮食?我指望的也就只有你们了。。。。。。”

    范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问道,“叔祖父以为明天的粮价能稳定下来吗?”

    “他们不是答应稳三天吗?你觉得他们会毁诺?”

    “我以为可能性很大,他们的着眼点毕竟与你我不一样。如果粮食涨价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并除去你这个眼中钉,那有什么理由不涨呢?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他们离开郡衙之后肯定第一时间商议明天该涨多少的问题,出席的人可能还包括胡仲任和罗家的人。。。。。。。所以,我们现在要是将粮食投入到市场中,多半会被他们直接吃掉,却于事无补。”

    “就你这么说,这事无解了?”

    “现在还有两个解法。”

    “哦?”

    “一是希望老天爷在这几日之内下雨,要是十天以后再下都没用了;二是,你就看我的吧,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范宁听着他的判断,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范二离开府衙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了苏园,又第一时间将众人召集起来进行了一番布置。

    翌日。

    一如范二所料,豫章城内的粮价果然非但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直接从斗米四十文涨到了斗米五十文!

    更严重的是,城内的各种铺子竟有一半以上关门了,城内的民众顿时恐慌起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成百上千的农民开始由乡下涌向城内,而各县的信使也将这两天发生的异常汇总到了范宁的手上。

    范宁这才知道,十六个县城已有一半以上关闭了城门,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人,又将去向何方?

    他仿佛看见,一大波灾民正在往豫章城涌来。

    如今的局势,远远比想象中要眼中许多!

    当大量的灾民涌来时,又该怎么做呢?

    开设粥棚?关闭城门?

    这些都不紧要!

    最要紧的还是将能够动用的武装力量召集起来,以防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做乱!

    范宁手上的武装力量共有三支。

    一是由叶添龙带领的部曲,这四十来人属于绝对的私人武装力量,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听命于范宁,后者指哪他们就会打哪儿。

    二是豫章郡衙的衙役,这些衙役的数量也是四十来人,这些人平常除了保卫范宁之外,也会做一些抓贼啊、收税啊之类的工作,他们的战斗力比部曲稍微弱一些。

    三就是军队,也被称为地方兵。

    驻扎在豫章的地方兵共有八百人,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城门,或者在打仗时防守城门。

    可看守城门并不需要多少人,而豫章城最近几年也还算是太平,所以这八百地方兵一直实行的是轮班制,——郡丞曹洗将他们分成了六个队,每个队出勤两个月。

    平常时候,在豫章城内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人而已,剩余的人则都在乡下种田呢!

    但府库中的粮食,还是按他们的人数配给的,要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上千石存粮了。

    古代的兵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期间经历过征兵、世兵、募兵三大基本制度之间。

    前汉的兵制与现代的征兵制最像,实行的都是“义务兵”制度,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两年兵役。第一年一般是在地方服役,相当于是实习期,每年秋天还要进行大比武,也就是“都试”;实习期结束之后,第二年开始转为中央军或京城卫戍部队,或驻守边境。

    要想实行这一套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央足够强大,能够完全掌握住户口才行。

    到了王莽当政时,许多地方武官利用秋天“都试”的机会起兵,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光武帝刘秀掌握政权后,就对“义务兵”制度进行了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大力压缩地方部队,只保留中央军。

    只有中央军而无地方军,地方发生骚乱怎么办?

    刘秀的解决办法是,用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来顶替地方部队,这些私人武装也就是后世的部曲和私兵。

    由地主豪强组织部曲私兵,不但可以代替地方部队、为国家省一大笔钱,而且因为他们的规模较小,再不可能像原来的地方武装一样叫板中央军了。

    可长此以往,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越来越虚弱了,而且私人的部曲因为没有服役年限的约束,所以他们的战斗经验会越来越强,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孙坚等人,他们的的班底都是私兵,而非国家的编制军队。

    既然有能力就可以招募依附自己的佃农和相邻为私兵部曲,那曹操等人即便成了军阀,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但却没法按原来的征兵制度征募兵员了。——优良的兵员早就被人招募为部曲了。

    面对兵源不足的难题,曹操终于对兵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军户制便就此应运而生了。

    曹操开始实施“兵农分离”的政策,将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专门提出来组成军户,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同时也解除他们的劳役和赋税,专职当兵。

    军户制属于世兵制的一种,如果这一代加入了军户,那他的后代就全是军户了。

0183早点铺里的小道消息() 
军户制刚开始实行时,军阀们为了提高这些“职业兵”的战斗力,可谓是想法设法为他们谋求福利。

    那时候的军户,不但可以混一口饱饭和一片良田,运气好还能分到一个女人。

    军阀们给当兵的发女人,一来是提高他们的士气,二来是让他们生下下一代军户,三就是把她们当成人质,提高士兵的忠诚度。

    有了种种优越性,当兵也就成了当时的人最愿意参加的工作,有的人为了儿子能混成军户,甘愿陪当地“武装部”的干部睡觉。。。。。。

    三国时代,曹操除了推出“军户制”外,还出台了与之相关的屯田政策。

    在乱世中,各地出现了大批流民和失去了战斗力的俘虏,曹操趁势圈占大片土地建起了国有农场,让这些人在农场中集中耕种。国家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和粮食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在圈定的土地上种粮交租。

    屯田户与军户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了曹、孙等军阀集团的天下。

    这样一来,平民被划分成了三大部分:一、军户,世袭军队,不用交税和服徭役;二、屯田户,国有农奴,不用服役,但要承担极重的租税;三、郡县民,需承担徭役和赋税,在紧急状态下也要服兵役,补充军户的不足。

    随着战争变少,有人开始试点让军户参加屯垦,这样一来,军户的处境和社会地位也就越来越低了。

    范宁在第一时间想到召集他们,到底还是担心豫章城真的会有大事发生。

    范二今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练剑,而是洗漱过后,便忧心忡忡地走出了门去。

    阿仁想着此时离上课时间还早,他又不坐车,便奇怪地在身后叫道,“公子这是干嘛去?”

    范二回头一笑,又自顾自地去了,“我出去逛逛。”

    阿仁只得急步追了上来,他不当范二的随从已将近三个月了。

    两人出了苏园之后,便往南街的唐家米铺走去。

    时间似乎还未到辰时,但太阳却早在半个多时辰前便升了起来,晒在脸上似乎还有些火辣辣地疼。

    街上的行人三五成群,似乎外来的客人更多些,这些人不时向人打听郡衙的方向。

    范二虽不知此时城内进了多少乡下的灾民,但总算是知道范宁有麻烦了的。

    走了一阵后,范二正好路过一家早点铺,遂笑着对阿仁道,“咱们先吃早点去吧?”

    阿仁对范二不在苏园吃早点,反倒跑到这外面吃的举动还是有些狐疑的,但对他终于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还是有些欣慰的,所以理所当然地附和起来。

    他正愣神间,范二却已低头走了进去,并张口道,“来四个春饼,两碗米粥,都要大碗的!”

    阿仁听范二吆喝,不由得一拍脑门,“瞧我这反应,几个月不跟着公子出来,都跟不上公子的节奏了!”

    早点铺的伙计听了范二的吆喝,回转身看时,不由一阵愕然。

    这早点铺可是平民来的地方啊,他这手握佩剑、宽衣大袖的可是十足十的士族装扮啊!更重要的是,张罗吃食不应该是仆从的活儿吗?

    他这是饿急了?

    坐于早点铺中的几个食客,听了范二的吆喝后也都纷纷给他行了个注目礼,愕然过后,又自顾自地继续吃喝。

    小二招呼着范二坐下,随即笑道,“您可算来着了,鄙店的春饼可是豫章城一绝,稍等您内,说话就给你做好。”

    范二笑着点头,又招手让阿仁也坐下来。

    旁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忍不住擦嘴道,“这位公子还真是来着了,您要是明儿来吃,那可就涨价了。”

    小二将范二点的春饼和稀粥给里面的人报过后,转头对刚才开口的食客骂道,“瞧你这张嘴,两大碗粥还堵不住您?您觉得这公子爷像是在乎那两钱的主儿?”

    店小二的这一番话,可能是为了奉承范二的阔绰,也未尝没有暗讽的意味。

    论理说这公子不可能来这种小地方吃早点啊,难道家里也遭遇粮食危机了?

    范二却不接他的话,范二微笑着问道,“听说明儿要涨价,该涨多少呢?”

    小二倒没想到范二会关心这种小细节,只得赔笑道,“也没多少,春饼由现在的两文涨到三文,稀粥由一文涨到两文吧。”

    范二笑了笑,城内的各种物价飞涨本就是可以预见的,这家早点铺到现在还没涨,对街坊邻居来说已是仁至义尽了。

    只是听他们刚才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是有人通知他们明天涨价?

    范宁不会下达这样的通知吧?

    又了这想法之后,范二便追问起来,“你怎么知道会涨价?”

    小二倒有些不耐烦起来,心中暗道,“这货虽穿得人模狗样的,一顿早点不过多花三四文而已,就计较成这样?”

    他当然也知“进门都是客”的理儿,也知自己得罪不起范二,所以敷衍起来,“这位客官,实在是对不起您了,您看现在正好是饭点儿,我也忙不过来不是?”

    范二微笑着听店小二推诿,却向阿仁努了努嘴。

    阿仁会意,很快就从荷包中抓出了一串钱,一把拍在桌子上,这响动顿时引来了店中客人的纷纷侧目。

    看着店小二似乎有了松动,阿仁再次抓出了一串钱。

    范二对阿仁的表现还是极为满意地,他点点头后便转向店小二道,“这是今天打赏给你的小费。”

    两串钱就是两百文,尽管现在只能买下四斗米,但对一个在早点铺做店小二的人而言,这也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迹不是?

    店小二在范二这豪阔的威压下,顿时就跪了,“这。。。。。。这其实是商业机密,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他边说话边伸手抓起了桌上的两串钱,见范二和阿仁都毫不在意后,这才压低声音道,“我们老板刚才去粮店进货时,听他们说,粮价在这两天内肯定是要大涨的。公子要是家里没存粮的话,就趁着现在的粮价还不离谱,赶紧抢购去吧,说不定过两天有钱也买不到了。”

    范二点了点头,又不由默默吐槽道,“也不知今天的粮价是多少了,应该不会是四十文了吧?就这还不离谱?只能说明豫章城的百姓还是有钱啊。”

    小二叹了口气,“多谢公子赏赐,小人还是赶紧将它换成粮食比较踏实。”

    一时春饼和稀粥都上来了,两人便破天荒地“食不言”起来,这到底还是范二心中在为不断疯涨的粮价忧心。

    出了早点铺之后,范二和阿仁继续往唐家米铺走去,一路上发现好几家米铺都关了门,而没关门的那些店铺,外面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而每家店铺的门口,都挂着刺眼的诸如“今日米价:每斗五十文”之类的招牌。

    千遍一律的是,这些粮食铺子的门口,排队的市民都在吵吵嚷嚷,显然都是在骂卖米的人黑心。

    可骂完之后呢?还不得忍痛买下粮食?

    今天要是不买粮,明天指定还要涨!——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了。

    范二和阿仁将要到达唐家米铺时,所见到的自是与其他米铺相差仿佛,只是唐三少却似乎因为受不了客人们的辱骂,竟走出了柜台。

    他此时正抱拳对排队的众人高声说道,“诸位爷爷们、祖宗们,你们去江州,去临川打听打听,问问那儿的米价到底是多少?若不是担心砸了我们唐家米铺的招牌,我早就关门歇业了!按现在这个价卖啊,早已是将运费和人工费都赔了进去,我现在不但不赚你们列位的一文钱,而且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唐三少的身后,同样写着几个鲜红的大字,——“今日米价:每斗五十文”。

    对他的解释,众人自是不信的,所以纷纷嘲讽起来,“您这话说的,哪有赔本赚吆喝的事?”

    唐三少只好掏心肺腑地哭诉道,“就是赔本也要赚吆喝啊!大家乡里乡亲的,应当共度难关不是,有粮食肯定是要卖出去的,赔本也卖,赔光拉倒,绝不让乡亲们戳脊梁骨!”

    这一番讲演虽然带着表演成分,但效果立竿见影,人群的愤怒逐渐平息,毕竟人家粮店没有囤积居奇,涨价也是迫不得已。

    “那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终于有人被唐三少的哭诉折服了,犹豫了一阵后便问了起来。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意味这人选择了忍让。

    范二正要过去与唐三少商议计划时,排队的人里面却有人认出了他,并且互相指指点点地说道,“那人似乎是书院的小范侯爷,他便是使君的侄孙,说不定他有什么内幕呢。”

    听了这话的人先是将信将疑,但几个人都认出了范二之后,他们便兴奋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对他道,“您就是小范侯爷,使君对城里的粮食价格涨成这样,没有什么举措吗?”

    “侯爷,您说这叫什么事啊?这日子还能过吗?”

    “粮价涨成这样不行啊,听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