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朴,以致没有明白这种暗示的全部含意。   
  泰戈尔后来回忆道: 
〃她躺在安乐椅上,我突然看到,她酣睡着。一睁开眼,她就向自己的手套飞快瞟了一眼,却发现手套原封不动地搁着,任何人也没有动过偷它们的念头。〃   
  也许他明白,只是不敢、不能,以至于自己都替安娜惋惜。   
  安娜要求泰戈尔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他就取了个美丽的孟加拉名字纳莉妮。他把这名字编织进诗里。安娜听完朗诵,说道: 
〃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这不是爱情表白是什么?然而,他却浑然不觉。   
  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话: 
〃你的声音对我来说有着一种魔力,即便是我已经死了,只要你叫我,我想我也会从坟墓里起身,然后毫不犹豫地跟你走。〃看老徐的电影,这个片段最让人黯然神伤。我站在你面前,我有了你的儿子,我看着你穿枝拂叶,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一样的感伤幽怨,一样的摧肝裂胆。 
  不是没有想过表白。但是一想到即将去国离乡,韶华易逝,他就深感承载不起这份暖融融的爱。甫一开始,他就失去了勇气。一次的擦身而过,一生的失之交臂。        
第40节:泰戈尔:寻找遗失的美好(2)         
  临行前,他以诗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梦见她坐在我头的旁边   
  手指温柔地撩动我的头发   
  奏着她的接触的和谐   
  我望着她的脸   
  晶莹的眼泪颤动着   
  直到不能说话的痛苦   
  烧得我的睡眼   
  如同一个水泡   
  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   
  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两个月之后,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两年后归国,已是物是人非。安娜被迫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爱情,她只是生育工具。安娜整日忧郁感伤,向隅而泣,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死前她曾写信给泰戈尔的兄长,提到他俩相处的美好时光。 
  〃旧时天气旧时衣,唯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闻知死讯,泰戈尔流着泪写道: 
〃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一体。〃   
  一个飘然而去,留下痛苦让另一个独自承受。说是错,不如说是错上加错。   
  人生有三苦: 一曰得不到;二曰付出了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三曰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它在你生命中如此重要。   
  几年后,泰戈尔结婚了,他22岁,新娘11岁。洞房之夜,他就给这个小姑娘改名为〃穆里纳莉妮〃。泰戈尔将情人的名字安在了这位陌生的小姑娘身上。   
  换了我,我一定不肯。我不是小姑娘,太独立,死也不肯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也太平凡,不求名留青史,只希望平静安好,和所爱的人平静走完这一世。   
  〃天空中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飞过了。〃   
  〃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放弃的前提是否是必须曾经拥有?安娜拥有过,所以从从容容地走了。泰戈尔经过半个世纪的反思,也变得淡定了。   
  歌手朴树唱了首歌叫《生如夏花》,借用了泰翁诗的前半句,却舍弃了后半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朴树太年轻,又处于消费主义的时代,只求尽情享受,尽情狂欢。〃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一边狂欢一边焦灼,又谈什么安静坦然地面对死亡呢? 
  倒是林忆莲,当年她多么深情地唱道: 
〃有时爱美在无法永恒,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你若勇敢爱了就要勇敢分。〃一路走来,她的情路曲曲折折。唱《伤痕》时,她有李宗盛,曲子里满是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未曾想一语成谶,李林和平分手。据说是因为Sandy和20年前的初恋情人旧情复炽。是谁说的,在爱情里,吃不到的葡萄永远最甜。重新在一起以后,她发现她的甜葡萄并非想象的那么delicious。于是又是分手。分手。分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两情相悦却无缘结合,是情人之间的生死相隔。   
  于泰戈尔,这是痛,却也是另一种福祉,因为〃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那一季短暂的美好,已经足以滋润他后半生的干燥生活。滋润了的,还有那些诗篇。 
  最后要提一句,有首传播很广的小诗,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煽情。格调。小资。让我想起飞鸟和鱼,想起梁咏琪的《天使和海豚》。   
  据说是泰戈尔的作品。   
  上百度搜索一下,会刷的一下出来近百万条结果,大部分都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伟大的泰戈尔。但是,全诗浅陋直白,缺少灵气和神性,实在不似他的风格请原谅,我绝没有挑战大众审美的意图事实是,泰戈尔的各种诗集都没有收录这首诗。 
  这本是香港言情写手张小娴的作品,流传到网上后被屡次改写,不知怎的就被归到了泰戈尔的名下,遂以讹传讹,真假莫辨了。   
  有名如泰翁,居然要以这样一种周星驰喜剧式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偏偏这首诗又恰好是他本人的写照。   
  世事的荒诞和巧合,总让人无法言说。   
  Rabindranath Tagore   
  泰戈尔(1861~1941),1861年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富裕的印度教领袖家庭,印度诗人、哲学家。他的诗歌主要用孟加拉语写成,1913年因《吉檀枷利》(即〃饥饿的石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第41节:叶芝:起初不经意的你(1)         
  15。 叶芝:起初不经意的你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   
  叶芝。Yeats,Yeats,我轻轻地念道,一种旖旎婉转于舌间,竟如柳丝袅娜春无力。这是一个适合午夜梦回低低地呼唤的名字,是一个千转百回依然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名字。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是17岁和23岁,你在这两年中遇到了谁?   
  叶芝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在17岁开始写诗,23岁遇到了毛德·岗(Maud 
Gonne);一个终其一生让他意乱情迷,让他顶礼膜拜,却又可望不可及的女人。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写给这个女人的,他怨过,他怒过,他恨过,他等过,可是还是爱她。他用尽所有的方式来写,都是爱。 
  阴雨连绵的爱尔兰,都柏林。   
  在推开那扇门之前,叶芝从来都不知道都柏林还有这样明媚的春天。   
  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多年以后,叶芝这样写道。   
  刹那间,雨停了,天地空空,只有眼前这个光彩夺目的女人和她的馨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背景,包括亘古不变的雨水,阳光。她是唯一。后来,她成了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在万人聚集的广场上演讲,她是唯一;甚至在又臭又黑的监狱里,她依然是光彩夺目的唯一。当有一天,她年老色衰,她依然是唯一。 
  她是一个神谕,她是一道禁令。   
  诗?对,她喜欢叶芝的诗,也仅仅喜欢他的诗;他的诗打动了她,也仅仅是他的诗打动了她。   
  当我看到叶芝回忆毛德·岗的那段文字,一刹那间,我在想爱尔兰那么寒冷的地方有苹果花吗?有那么灿烂的春天吗?有那么让人惊为天人的女子吗?其实,爱尔兰有一首民谣《伦敦德里小调》: 
  我心中怀着美好的愿望,像苹果花在树枝上摇荡。它飘落在你温柔的胸膛,把它当作我的家……   
  正如中国有个词叫〃艳若桃李〃,西方一直将美好的女子比作苹果花。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苹果树的历史》一文里曾经说过:   
  苹果花也许是所有树当中开得最好看的,与其嗅觉效果相得益彰。要是见到一棵不同凡响的苹果树,花苞绽放了大半,香味氤氲,恰到好处,路人不免会让它勾住脚步。这是多么卓尔超然,梨树在它面前将尽失花容。 
  难怪在毛德·岗16岁的时候,戏剧家萧伯纳见到她,会惊叹不已。   
  难忘的是初次相见。事实上,他们相见的那一天是1月30日,叶芝所见到的苹果花实际是他的幻象: 
料峭的春寒因为她而温暖,爱尔兰的荒原上顿时盛开了只有南欧才能媲美的大簇大簇的苹果花。   
  叶芝向我们描绘的那幅画面,总让我想起拉斐尔前派伯恩·琼斯或者是罗塞蒂的画。亚瑟王的王后桂乃芬?百合夫人?浓密的金发,中分,从两肩披散下来,神情慵懒,眼睛大而黑,如杏仁。背景是一片浓黑,窗外却伸进熠熠生光的似锦繁花。如梦如幻,令人目眩神迷。 
  毛德·岗的美是一种拉斐尔前派的理想。她永远赐予叶芝以诗歌的灵感。   
  初次相见两年以后,叶芝向毛德·岗求婚,遭到拒绝。这期间,毛德·岗告诉叶芝自己在19岁时就与老迈的激进记者吕西安·米勒瓦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在两岁时即夭折。为了让儿子复活,毛德·岗竟然又与米勒瓦的儿子在墓地交合,并生下一女。 
  好一个好莱坞式的桥段。         
第42节:叶芝:起初不经意的你(2)         
  毛德·岗正是在吕西安·米勒瓦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一个美貌的女演员变成了一个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她为此逃亡过,被捕过,坐过牢,一直到老,房子外面还有成群的警察监视。 
  她在叶芝心目中是一个〃朝圣者〃。   
  认识她5年之后,他写下了那首《当你老了》。那年他29岁。   
  整首诗都是假设。假设你老了,会想起我?会被我的诗歌感动?被我的爱感动?会为你年轻的时候不懂我的爱而后悔?   
  这不像是一首年轻人写的诗,因为他太悲哀,太绝望了,竟然有暮年般的悲凉和无助。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只有我守住你的最后一刹那芳华。   
  年轻的时候,你是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金鹧鸪。日月暗换,屏风上的金线亦喑哑了,朽了,化了。金鹧鸪竟成了百衲图。而我,一如既往地凝望着,任凭我的相思也化成了灰。可是,尽管你老了,有一天恍然想起我,我也许已经死去。 
  有时候,读这首诗,你会心痛得想哭。因为那种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坚守,因为那种无诉无求的隐忍。   
  这首诗又是地地道道的一首年轻人写的诗歌。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不是绝望而退守底线,而是带有小孩子和女子才有的因为委屈而撒娇、微微的抱怨,甚至是无伤大雅的威胁。   
  你年轻美丽,你飞扬跋扈,你骄傲,你对我的爱视而不见,可是你总有一天会老去,那时候围在你身边的狂蜂浪蝶都会离去。只有那个一直默默站在你花园外面的年轻诗人,会为你拾起夏季最后一朵落花。因为他不仅爱你的惊世容貌,更能欣赏你的内心,你有朝圣者的心灵。 
  那时候你会后悔爱情的消逝。怎么样?趁现在年轻,珍惜眼前人吧。   
  有时候,读这首诗,你想笑,就像看见一个孩子那么天真,那么招人疼爱,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耍一点儿小小的诡计。   
  那种心机是清澈见底的河水下面的彩石。   
  毛德·岗并不是不理解叶芝,相反她识他太深。年老的时候,她曾经说过: 
叶芝太女人气了。我常常想,毛德·岗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微微一动,继而笑了,像纵容孩子那样的笑。   
  她的美是出鞘的宝剑,光彩夺目。   
  她的心是圣女贞德的心。   
  她的情是烈焰焚烧的情。   
  从19岁开始,她的每一次恋情都是惊世骇俗。   
  1903年,她嫁给了爱尔兰军官John MacBride(约翰·麦克布莱德)。1917年,因为政治问题,约翰·麦克布莱德被处以极刑。   
  这个悲伤的夏天,叶芝一直陪在毛德·岗身边,并向她求婚。从第一次求婚到这次求婚,中间叶芝曾三次向毛德·岗求婚,分别是1899年、1900年、1901年。五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REJECTED。REJECTED。REJECTED。REJECTED。REJECTED。   
  这么多的REJECTED。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一个大红公章〃REJECTED〃按在摩根·弗里曼大叔的假释申请书上。一次又一次,触目惊心的大红色REJECTED,摩根·弗里曼年华老去。REJECTED将他隔在高墙里。REJECTED将叶芝的爱隔在毛德·岗之外。同样的绝望。 
  第五次求婚也不例外地遭到了拒绝,这一年叶芝已经52岁了,从他们的初次相见到现在已经差不多30年过去了。毛德·岗的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叶芝在这一年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令人惊奇的事: 
转而向毛德·岗的女儿求婚。   
  他疯了?他爱屋及乌到这般田地?   
  总之,结果是REJECTED。总之,大半生的守望走到了尽头。总之,他掐断了最后一缕金线。总之,他被告知必须从花园外离开,连一朵落花也不允许带走。   
  同年,他结婚了。生有一儿一女,婚姻幸福。妻子如玉,女儿如花。原来,转身之后未必没有好风景,可惜我们很多人都不曾懂得。小园香径独徘徊原来竟然是一种愚痴。   
  1923年,叶芝获得文学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诗人来说,那些诗歌不是为了获奖而写,那只是他献给一个女人的卑微而执著的爱。他在写诗的时候,是宁愿放弃天下所有的荣誉来换取毛德·岗的爱。我们用他的痛苦打成一片金叶子送给他,说是对他的赞扬。多么讽刺。 
  毛德·岗是多么聪明的女子,她年老的时候说: 〃世人会因为我没有嫁给他而感谢我的。〃   
  我突然想起博尔赫斯说的一句话: 〃你们杀死了我的君主,为了让莎士比亚来构思他的悲剧。〃   
  对于诗人来说是不幸,对于读者和文学史来说却是幸事。   
  对了,毛德·岗真的活到很老很老,她活到87岁。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自小喜爱诗画艺术,并对乡间的秘教法术颇感兴趣。被公认为英诗世界中自华兹华斯以来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关注艺术、爱尔兰国家主义。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脍炙人口的《当你老了》是他写给他苦恋多年的爱尔兰民主自治运动的领袖之一毛德·岗的一首诗。 
第43节:聂鲁达:永远为你而迁徙(1)         
  20。 聂鲁达:永远为你而迁徙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一向睡在你心田里的事,   
  将由我的口中直达神明。   
  ……   
  聂鲁达   
  我总相信我的前世是中世纪的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