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志成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高,长孙,杜,程,唐等几家都有儿媳妇是公主,这是李二陛下以联姻方式拉拢权臣的手段。
不过除了长孙皇后的母族是嫡长子尚公主外,其他人大多数好像都是次子,甚至是幼子,这就有点意思了。
清河公主的驸马程处亮,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城阳公主驸马杜荷,都是家中次子,豫章公主的驸马唐善识更是家中的第五子。
其他公主也很少下嫁嫡长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爵位肯定由长子继承,次子尚公主成为驸马,名义上好像是多给了功臣家一个贵族身份,但弄不好也可能造成兄弟阋墙,至少也会把家族一分为二,独立出去,驸马不是一家之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尤其是要袭爵的长兄与驸马兄弟有嫌隙的时候,毕竟有个公主老婆撑腰,驸马兄弟和长兄有一较高下的资本。
嫣知李二此举不是有此种意思,毕竟公主婚嫁主要是政治为先,利用嫁女分化瓦解权臣家族势力是为上策。
不过李二有没有这种意思不得而知,不过因大唐公主毁家的功臣不少,老房家就是最大的典型,在大唐,李唐的公主很快就要臭名昭著的,将来官员家一听要把公主下嫁给他们家,基本都是脸色发绿,脸色不绿帽子也要绿,帽子不绿伦常也得乱。反正尚公主,倒霉事情就层出不穷,整个家族风雨飘摇,说灭族就灭族。
李志成望着一溜的驸马,心中的优越感悠然而生,自家将来再怎么牛逼,也不会被出现被皇家逼婚这种倒霉事。
(本章完)
第123章 病了()
面对一溜的驸马,小公爷,李志成才意识到这次宴请的意思,他李某人算是真正触及到大唐政治的核心圈。
从南北朝开始,国家被一分为二,南方被山(无字)东豪强集团控制,北方被外族占领,但是马上胡人不太会治理国家,国家治理执政权落入北方汉族手中,这个集团就是关陇集团,本来两个集团各管一片,谁也碍不着谁。
可惜老杨那家伙牛逼,竟然统一了全国,这就有点麻烦了,山(无字)东士族集团认为自己是汉人正宗。北方的关陇集团只是胡汉的杂交品种凭啥要压自己一头,所以隋朝从一开始内部就矛盾重重。
杨广那个家伙控制力不行,直接就玩大发了,大隋直接扑了街,好不容易统一的国家再次分崩离析,差点再次经历新一轮南北朝,幸好关陇集团全力支持李唐,使得李唐强势崛起,很快统一全国。
隋唐,在历史上总算把他看着同一个时期,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除了皇族换了,执政贵族集团实际上是同一批人,其实再向前推,北朝的执政者也是这批人。
北朝至唐这个时期,就相当于上市公司般,关陇集团全是董事,掌握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董事长就是皇族,只是大点的股东而已,股权没有过半,一旦董事长不行,咱就换一个就成。
对于李二这个英明君主,自然不能容忍这样情形,公司并购扩大了,又加入许多不对路的南方董事,股权比例被稀释太多了,话语权变小了,董事长管理公司绊手绊脚的,没法随心所欲啊施展自己的抱负。
所以李二一直拉拢北方董事,打压南方董事集团,从他们手中收够股权,使得自己的股权能直接过半,这样谁都没能力换董事长了。
李二的打压豪强士族集团的本质其实和公司股权之争是一个意思,不过李志成还是更喜欢武则天的手笔,她是直接退市私有了,所有董事全滚蛋,听话的给你点股份分红养老,不听话的全去岭南喂蚊子去。
好吧,这话有点扯远了,实际上老程家这次聚会,就相当于一次北方关陇集团军方聚会,长孙无忌作为关陇文官代表列席,房玄龄作为山(无字)东集团观察员列席,可想而知这个级别聚会有多高级了。
而能参与到这样的聚会中来,说明李志成近一段时间的努力得到集团高层认同,成为值得培养的后备人才。
虽然李志成志不此,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但是被人认同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和这帮衙内虚伪的客套一番,有着香水和好酒开道,李志成很快就和众人称兄道弟起来。
这帮二溜子,说真心话,真算不得啥人才,比他们老爹差了一大截,但是孬好也是经受过家族熏陶的人才,还是有点本事,靠着家势混到大唐高层没什么问题,至于宰执天下什么的,那就别指望了。
多个朋友好办事,虽然涉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事别指望了,但是一些小事,这帮在长安横着走的衙内地头蛇最是好用。
酒肉朋友,喝酒扯淡,这是李志成这个业务员的拿手绝活,几十坛美酒,几十瓶香水就这么承诺出去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叫投资,吃自己的总要加倍的吐出来,高度酒家里多的事,不过现在香水由自己自家小姨子杜如花管着,估计这么大的支出,却没有收益,她要唠叨一番,讹去一笔好处不可。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这可是金玉良言,在这方面李志成是深有体会,礼到人不怪吗。
礼物开道,大家的关系更亲近了几分,使得程家的酒宴热烈非凡,不过这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扫了众人的兴致。
日头正午,真是最热时分,忽然阴风咋起,天空暗淡下来,长安城立即锣鼓喧天,众人走出厅堂,抬头望天,太阳被一团被黑影挡住了一部分,被挡的部分在渐渐的变大。
我了去,日食啊,看这情形还是日全食,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在前世,李志成也只见过一次日食,而且是日偏食。
李志成对于这样的奇景兴致盎然,其他人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这可是封建时代,天地异象,日月有亏,都要反应到朝堂上的。
需要太史局给出司法解释来(古代的观察星象部门属于史官的下属部门),当太阳被完全挡住,只留下外围一轮光圈的时候,天空变的灰蒙蒙的,就跟落日后的黄昏般。
除了李志成,众人的心头阴云密布,就跟现在外边的天空般,太阳被蒙蔽了,这可不是小事,太阳是啥,可以司法解释为李二,嗯,天象的确是用司法一词,对于封建时代,这就是上天的旨意。
过了许久,太阳才缓缓的,一点一点的露出身形,最终彻底露离开月影,天光大亮,众人这才松了一口起来,本来酒宴至少要开到黄昏的,不过被日食一闹,众人没了行乐之心。
在送别的时候,尉迟恭本来就黑不拉几的脸现在就更加的黑,望着李志成的眼神非常不好,似要活劈了他似的,气哼哼的离开了。
“别管那老货,自作聪明,弄不好把自个给埋了。”程咬金有点惭愧的安慰一下李志成,本来他只是想提携一下李志成,没成想让他在尉迟恭的心中留下一个非常坏的印象,看他很不顺眼,还真是无妄之灾啊。
本来尉迟恭拿自己当道具和程咬金演戏,是为了向当着众人面表示自己没有结党不轨之心,这种事情绝对很快就会传到李二耳中,李二信不信不重要,人前百句好,不如背后一句夸,他这样的态度李二陛下必定非常满意的,必然能缓和一下君臣之间的嫌隙。
这样看来,尉迟恭还欠他一份情,毕竟他平白无故的利用自己一回,按照一般剧情,你好,我好大家好,说不定自己还能落下一份好处。
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日食把他的表演彻底搞砸了,刚表示自己没啥大志异心,老天就显示天象,蒙蔽天主之阳,都尼玛不用联想,就是直接在说,你丫睁眼说瞎话,老天都看不过去了。
这件事情传到皇帝耳中,如果李二是朱元璋,尉迟家估计明天就不复存在了,你说尉迟恭能高兴的起来吗?本来这事和自己无关,是他找自己麻烦,把自己坑进去的,但是这个世上还有一种叫迁怒的玩意,所以自己被尉迟恭给记恨上了,也算是够倒霉的。
ps:马上元旦了,祝各位新的一年顺心如意!
(本章完)
第124章 家常()
尉迟恭郁闷,李志成比他更郁闷,莫名其妙就被人给记恨上了,这找谁说理去啊,尉迟恭是谁啊,拿着大砍刀逼宫李渊的狠人。
幸亏他只是不待见自己,倒不会真的为这事情就来找自己这个小辈麻烦,不过从程咬金的安慰自己的话中,也听出了别样的意味。
今天这场宴会让他认识了一群老匹夫,同样也结识了一批小纨绔,虽然交恶了尉迟恭这个牛人有点遗憾,毕竟自己前世对于这位门神还是挺喜欢的。
不过世事无常,人生不是游戏,不是说你想和谁交好,别人就一定和你交好,尉迟恭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很差,自己和他身份相差太大,想和他弥补关系人家都不一定鸟自己,倒是老段对自己蛮亲近的。
这就是所谓的眼缘吧,也可以说志趣相投,自己和段志玄应该属于同一类人,都是不太喜欢争权夺利,没啥大志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而程咬金那种奸猾之人也能和自己臭味相投,而尉迟恭那种猛将型就和自己不对脾性了,看自己不顺眼这也正常,自己又不是沉鱼落雁的小娘子,不可谁都喜欢的万人迷。
今日程咬金邀请自己也是一片好意,大唐的仕途之路人脉关系最重要,就连科举,比的也不是你的文采,而是你的推荐人牛不牛逼。
程府赴宴后,李志成给各家衙内送去自己的承诺礼品,就不打算出门了,他还是不太适应觥筹交错间充满的尔虞我诈,让人疲于应付……,二嘛,太尼玛耗财了。
别看这些老匹夫,小纨绔们整天称兄道弟,开怀畅饮,来日说不定就是你死我亡,手黑着呢,利益面前,什么情分都不管用,也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
这次宴会唯一有价值的是让李志成管中窥豹,让他明白朝堂的派系之争,南北派系下边自然有许多的小团体。
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人出身寒微,自然走的又近了一些,不过老程对尉迟恭还是颇有点微词的,这主要是性格不同导致的,还有老程这人说好听点是八面玲珑,如鱼得水,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两面三刀,脚踏两条船的墙头草,身处关陇集团核心,又向山(无字)东集团抛媚眼搞暧昧,尉迟恭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死心眼要是能和他对脾性才奇了怪。
这些政治人物间的龌龊事已经渗透进他们骨子中了,吃顿饭,一个不寻常的举动,都表示出不寻常的政治信号。
就拿将来李治大帝要立武氏为后,长孙无忌死活就是反对,李绩等人却保持默认,那些后世史学家解读为,长孙无忌看出武氏有野心,或者武氏是先皇的小妾,立庶母为后不合礼制啥的都是废话。
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利益罢了,那时要是魏徵还活着,估计他照样也屁都不吭一声,政治人物就是为政治而活,不论是忠诚还是奸臣,都有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武则天家族属于魏徵,李绩等人所在的山(无字)东士族集团,是符合他们的利用需要的。
这些政敌间的明争暗斗,公报私仇,阴谋诡计的整天就想着害人,把对方拉下马来,李志成可不想过那样的日子,还是学学段志玄,整天隐身当个小透明,没啥危害,自然就没人想算计他。
老段的隐身法也是一门绝学,凌烟阁他的排名靠前,但是名气比排名末尾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小了无数倍。
国人最重视排名,所以在这点上根本是掺不得半点假的,是真真实实的反应个人功绩排名,所以他的功勋是得到所有人认同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疑问。
李二的手下,全都是牛人,看人家老段,功高盖世,照样不引人注目,再看看自己,朝那一站,都跟开了嘲讽似的都能吸引仇恨,人比人气死人啊。
今年的中秋节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很安安稳稳的一家团圆,不过的却非常闹心,听说鄂国公尉迟恭被李二给厚赏了,这种赏赐称为安抚,更让李志成心头草泥马狂奔的是,李二竟然也给了自己家一份赏赐,自己被加了一个游击将军头衔,特赐银鱼袋。
这他娘就是调拨自己和尉迟家死磕,自己家是什么实力,怎么能搞的过尉迟恭那个牛人,当然了,自己只是李二陛下树立起来的豆豆,专门给尉迟恭打的。
只要尉迟恭忍不住出来打了自己这个豆豆,李二就有理由处罚他了,毕竟现在李二觉得尉迟恭已经膨胀的有点压不住了,要打击一下他的威望。
这就是帝王手腕,自己现在既然在人家地头讨生活,这点委屈自己也只能忍了,可李二这家伙太小气了点,既要马儿跑,还不给自己吃草。
游击将军和银鱼袋是什么玩意,咱就不能来点实在的,给点锦缎银两多好,荣誉头衔真心没意思。
游击将军就跟自己后世的大校军衔般,某某书记兼个某某政委,这毛用没得,而银鱼袋就是进入皇宫的通行证,自己要这玩意就更没用了。
自己连皇城(大唐官府)都不愿意去,吃饱了撑着往戒备森严的大内跑,就想跟李二唠家常,那也不认识啊。
李二这是明摆着玩人啊,给个武官军衔给自己,这样自己就算是大唐武官了,军官不和,作为帝王是最喜欢了,玩这一手是鼓励私斗啊。
现在李志成有点隐隐的担心,尉迟恭要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对付自己就麻烦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不会被李二收拾不知道,最先倒霉的必然是自己。
要知道当年尉迟恭可是玄武门头号功臣,犯浑起来那架势就要把李渊都给砍了,所以一旦激怒了他,他都有可能把自己给砍了,要知道就算把自己死于他手,李二都不一定治他的罪,最多贬他官,消他的权。
反正贵族间的争斗,对于帝王来说百无一害,是持鼓励态度的,李二和尉迟恭是战场上的生死兄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树立皇权威严。
娘的,现在自己竟然跳进朝堂这个烂泥塘,想不沾泥是不可能的,别人可是使劲往你身上甩泥巴啊,想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小白莲,门都没有,大家一起当泥猴子吧!
(本章完)
第125章 谣传()
每一个朝代开国,都是文臣武将众多,个个都是功勋卓绝,威震四海,山头主义林立,所以开国皇帝惯常手段就是找个由头把这些骄兵悍将宰了一了百了。
李二一直自诩不清洗功臣,实际上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对功臣的清洗不比任何一个朝代差,一个玄武门之变,支持李唐开国功臣就被清洗掉一大半,李二和他儿子李治联手灭掉的家族更是一大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被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消爵或者归隐远离政治的更是不知凡几,能坚持活跃在大唐朝堂的家族就那么小猫三两只。
所以和尉迟恭家有嫌隙李志成并不为意,被这些牛逼闪闪人物不待见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一挂了,他们家族立马就树倒猢狲散,很快就垮了,自己还年轻,忍忍这帮老家伙就死绝了。
这个时代还是讲究家族底蕴的,虽然自己家一直半死不活的这么吊着,至少传个数代人都不会颓败下去,而那些功勋家族,妥妥的富不过三代也会跟自己家一样,当个小官吏半死不活的吊着。
李志成是不喜欢长安的,这地方每个角落都是算计和阴谋,进长安他都溜着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