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大汉三公等隐隐想起了一些事,面色变得越发颓然。
大汉神阵在时,洛阳城皇宫也是一阵。
是大汉神阵的一部分。
任何强大的人物进入洛阳城,若是显现的气息太过强大,便可能引起洛阳城阵法的启动。
虽没有神阵的全部威力,但洛阳阵所能显现的威力,也足以让大宗师之类的人讨不了好。
然而大汉神阵被破,洛阳城的阵法便变得虚弱不堪。就算是陆云,也能够轻易破了!
现在,朝堂之中的人终于绝望。
……
一个人迫使朝廷诸公无计可施,陆云并没有半点得意喜悦的情绪。
按照他的本意,是混在大汉的队伍里,好好做幽州牧,发展他的势力。
却不想自家师兄登天前将黄巾的一切都托付给了他,这便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于情于理,他都有帮助黄巾的理由。
不过,如今的黄巾,其实已不占据任何有利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黄巾都不得。
又如何能够扶得起来?
占领了洛阳城,莫非还要学黄巾的样子,将所有的世家大族一杀而空?
若真那样做,他首先要杀的,应该是刘家的皇帝。
皇帝,才是最大的世家大族。
不过,在如今的背景下杀了皇帝,怕是整个天下,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子,都要反抗他。
随着伪黄巾的滥杀无辜,汉室的人和又渐渐占据了上风,人们又开始怀念汉室的好处来……
如之奈何?
陆云曾经想了很久,终究下了决定,先占据了洛阳城再说。
再乘着大雨倾盆,其余军队无法行军的大好良机,将他的军队调至洛阳一带,彻底掌握洛阳城以及附近的势力。
随即,挟天子以令诸侯。
做的既是曹操的事,又是董卓的事。
但更多的,还是董卓的事。
乱臣贼子啊……
陆云轻吟,将目光看向了何太后与董太后身下的两个皇子:皇子辩与皇子协。
他渐渐有了想法,淡淡开口:“大将军已被西凉董卓所杀……”
“什么?”
一句话落下,何太后顿时震惊,神情惶惶然,几乎不可置信。
群臣也面露诧异之色,一个个眼神相对。
不知道凭借着眼神,要传递什么信息……
“国不可一日无主,依我之见,皇子协聪明好学,宜为天子,诸君以为如何?”陆云继续言道。
群臣继续沉默。
不愿多言。
他们对于皇子辩还是皇子协,自有看法。有不少人支持皇子协,但陆云的开口,他们不予理会。
一个幽州牧,素未参与国政,又如何立废皇帝,岂不是无稽之谈?
陆云看出了他们眼中透露的意思,也没指望着这些人真正同意。
他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名分。
“既然如此,那便定了吧!”
……
皇帝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没有任何的隆重感。
就像是一件芝麻大小的事。
对于陆云来说,的确是芝麻大小的事,他只需要一个小皇帝。
不过皇帝是谁,他懒得管,也不在乎。
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但对于其他人,却远非如此。
他们怒气冲冲,想要出声怒斥,却出不了声。
陆云不许人提出反对意见,别人便反对不了。
随后,有几道旨意传出了洛阳皇宫,告知了洛阳城的臣民。
皇子协聪明好学,仁义为先,为大汉皇帝。
封幽州牧陆云为大汉帝师,大汉大将军,大汉丞相。
整个大汉历史上,殊荣之盛,前所未有……
第一百三十九章清君侧(第三更!)()
第一百三十九章清君侧
洛阳城的人,对于陆幽州,不,如今的大汉帝师,大将军兼大丞相的事,表示了十分的好奇。
不过,他们也只是好奇。
突然驻扎的军队,洛阳城守卫的更换,都表明了这件事背后的不简单。他们十分理智的不再多想,只希望驻扎的军队不要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干扰。
皇宫里的各种瓜葛也好,朝堂里的种种算计也罢,只要大汉存在一天,这些事都会永远存在。
那是大人物之间的事。
他们只希望普普通通,平平安安。
……
新上任的大汉帝师,大丞相,大将军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自陆云在他的名字前边封了这么多摆设,他就成了大汉实际上最高的统治者。
小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
陆云按着自己的心意下了一道道诏书。
他规定不得扰民。
同时封锁了洛阳城,不许任何人出入。
这本应该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连绵不绝的大雨帮助了他。
似乎是他的师兄在登天后也觉得不好意思坑了他,故天降大雨,助他一臂之力。
在这样的大雨之下,道路中断,讯息也中断。
洛阳城与前线军队的联系,几乎失去。
也只有陆云有符车这样的战争神器,才可以运送大批军队。
至于曹操,袁绍之流,恐怕一日之间连五十里都无法前进。
待他们得了洛阳城的消息,不知是多少时日之后。
那时,陆云在洛阳城的一切,都会安置妥当。
他不畏惧一切。
他玩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
洛阳城,袁府。
在洛阳城,袁家地位极为显赫。四世三公的大家,任任何人都不敢小瞧,而如今袁家的主事人,是担任大汉太傅的袁隗。
只不过,如今的太傅,面色有些冷。
“带着些军队占领了洛阳城,就以为控制了一切,如今的幽州牧,真是愚蠢的可以!”
某时,这位太傅自言自语道。
他拍了拍手,有一只信鸽飞了进来。
“只有强大的武力,就以为能够控制一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得天下的怕不是高祖,而是项羽。”
袁隗传书于信鸽之上,放飞了出去。
“让本初在外招兵买马,以清君侧之意近逼洛阳,如此也好广大我袁家!”
这位太傅,表面上一言不发,背后里赫然是要袁绍领兵勤王,清君侧!
与历史上的事如出一辙。
当然,原本的历史是要清董卓,如今换成了陆云。
陆云此时,站立在一座高楼之上,俯视着整个洛阳城。
他微微伸手,那只被袁隗放飞了的信鸽就到了他的手里。
神识扫过,袁隗的所有谋划便被他知晓。
“武力不是万能,没有武力却是万万不能!”陆云打量着面前颤颤发抖的鸽子,微微一笑。
信鸽这样的事,他早在意料之中。
早有神识笼罩向整个洛阳城,别说是一只鸽子,就算是一只苍蝇,都离不开他的感应……
袁隗想的倒是挺好。
不过,没有什么用。
他不是董卓,也不是项羽。
他又怎会不知,朝廷的这些人表面沉默不言,背后都是一肚子的主意。
他又怎会不知,在朝廷这些人眼里,他已经是一个将死之人,至于他请皇帝封的种种称号,不过是无用的掩饰。
他又怎么不知,朝廷里的人,对他不屑一顾,就如对历史上的董卓。一个外地刺史,一个寒门中人,如何得知把控朝廷的大事?
待大军一至,便是他授首之时……
这一切,陆云都知道。
朝廷里的人在谋划,他也没有闲着。
以大军封锁洛阳城,以太平道的道人封锁洛阳城的上空,阻止朝廷众臣的消息传出。
同时派遣值得信任的人,将圣旨传出去,调动洛阳城前关卡之上的军队,由他的人负责接管。
这就够了。
至于清君侧的事,他哪里会怕?
袁隗的信,他也不会摧毁。
待过了一个多月,可以发出去。
让反对他的人来的更猛烈些吧,好让他一次消灭掉。
……
自神阵被破,张角升天,人间便迎来了一场大雨。
大雨纷纷扬扬,一直下了一月之久。
而在世上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雨再也不会停止的时候,它出奇的停止了。
开始时没有人会相信。
人们走出房屋,来到屋檐,来到街道上,惘然地望着天。
过去的日子里,一直就这么下着雨,甚至已经让他们变得习惯。
而直到今日,他们望了天空许久,确定天再也没有一滴雨落下,终于欢呼起来。
阴云密布的雨天,不仅淋湿着人们的衣服,更让他们的心情仿佛也变得发霉。
而如今雨停云散,太阳重新降临,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惊奇与兴奋之后,该做的事还是得做。
下了这么大雨,自然得救灾。
有的人无聊,决定去睡觉。
还有的,望着天发呆,心中想着一些深奥的事,诸如为什么下这么大的雨,难道是老天爷出了问题,被人打糊涂了?下的雨,都是老天爷掉下来的眼泪?
袁绍现在没有心思想乱七八糟的事,他看着一封书信,目光冷冽到极点,看到最后,忍不住痛骂出声。
“幽州牧安敢如此?欺我大汉无人乎?”
“本初,发生了什么事?”
一旁,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曹操有些好奇,他这位朋友,一直保持翩翩风度,宠辱不惊。这世上又有什么样的事,惹得他的好朋友这么大发雷霆?
接过信一看,曹操也不淡定了。
好一个幽州牧陆道人,真敢封官!
帝师,大丞相,大将军!
世人若得其一,已经是最高的荣耀,幽州牧陆道人却是得了三!
不正常!不正常啊!
“孟德,你可愿与我一道起兵清君侧?”袁绍怒气冲冲,看着一旁的曹操道。
“这……”曹操想起了陆道人,可以算作他的半个老师,只是陆道人先前在大战时偏向了黄巾,如今又被封大丞相,大将军,帝师,实在蹊跷的要紧,虽然是他半个师父,他也不得不去看看。
“操愿往!”
第一百四十章 诸侯会盟(为我家的小麟鱼一万起点币加更!)()
第一百四十章诸侯会盟
一场大雨终结,阴云散去,天边出现了久违的太阳。
不过自然的阴云虽然散去,但战争的阴云从未停止。
中原大地,战争的步伐已经停不下来。
汉庭与黄巾的大战告一段落,开始的,是朝廷的军队与清君侧的大军。
便在这场滔天大雨停了不久之后,洛阳城发生的事有心无心传到了冀州的战场之上,惊呆了袁绍曹操一干人。
他们震惊于大汉的皇帝已经驾崩,有新帝继位。
他们震惊于站立在黄巾贼一边的陆幽州居然成了大汉的帝师,大将军兼大丞相。殊荣之盛,普天罕见。
他们更震惊于与自己作战的陆幽州,竟然乘着滔天大雨,神不知鬼不觉到了洛阳,控制了洛城阳。
这岂不是说,陆幽州的军队在滔天大雨下也能行军?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神出鬼没!
但无论如何,他们绝不能允许一个来历不明,甚至与黄巾有勾结的陆幽州成为大汉的实际统治者,于是,袁绍与曹操发出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准备……清君侧!
原本历史上是曹操带头,清董卓。
不过到了这个世界,成了袁绍带头,清陆云。
这个世界,曹操的声望并不怎么显著,一般人也不知道他。
没了献刀刺董的义举,曹孟德还是籍籍无名之辈,至少,在很多前辈眼里,曹孟德还是个小辈。
而袁绍四世三公,袁家的大名海内皆知,袁绍发出矫诏,天下英雄闻声响应。
袁绍以袁家的名义,召集各地英雄豪杰,又叫手下陈琳写了一份檄文,曰:“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陆云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这一份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共有十八路诸侯。
第一镇,四世三公,广交豪杰袁家嫡子袁公路。
第二镇,袁家门生,韩馥字文节。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
第四镇,并州刺史丁原字建阳。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聪明好学,乔瑁乔元伟。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能文能武鲍信。
第十镇,圣人后裔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白马将军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四世三公袁绍袁本初。
第十八镇,心怀壮志曹操曹孟德。
十八路诸侯,人马不等,有几千兵马的,如山阳太守袁遗,山阳地少人少,他只带了三千兵马。
也有带了几万兵马的,如清君侧之事的号召者袁绍,便领了三万大军前来。像他这样四世三公的豪族,只家里的家奴佃户,都数以万计,随意一号召,便召唤了几万大军。
如徐州刺史陶谦,也带了两万兵马,是徐州有名的丹阳兵,在各路诸侯里极为显著。
十八路诸侯,多则几万,少则三千,加在一起也有二十多万,往酸枣会盟。
……
洛阳城。
陆云站立一高楼之上,若有所思。
在他旁边,是一个身材魁梧的胖子,低着头,似乎也思量着什么。
不是西凉的董卓,还会是谁?
董卓感觉最近实在是倒霉透顶。
事实上,自他接受了攻打黄巾的任务,他的倒霉时期便来了。
代替了卢植成为大汉军队统帅,董卓心情本来极为不错。他在西凉窝了几十年,好容易能够在朝廷诸公面前露露面,自然要表现一二。
结果,还没弄明白,大军已经败了,他更是被太平道主捉住,若不是见在他有用的份上,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他便被太平道主下了一道符。
他只好身在汉营心在黄巾。
好容易一刀砍了何进,为黄巾立了大功,却不想因着一个白脸汉子,使他差一点被一个红脸汉子杀了!
幸亏有太平道主相救,他侥幸逃的一命,却不想太平道主升天,天降大雨,他的西凉铁骑陷入了大雨之中!
随即是更倒霉的事,西凉铁骑无法行进,被大雨滞留了下来,好容易等到大雨停歇,他正要离开,便被围攻了。
好几路诸侯,对他开始了围攻,恨不得杀他而后快!
无论是哪一个,对他杀了大将军何进之事恨之入骨,他被打的逃之夭夭……
若不是遇上了陆帝师,陆大丞相,陆大将军的军队,他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这便是他现在在洛阳城的原因。
“仲颖,你来看看这份檄文!”
某时,陆云含笑出声,将手中的一份檄文给了董卓。
“是,丞相!”董卓抬起头来,将那份檄文接过,只看了一眼,面色骤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