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夫人急忙扶他起来,“怎么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
张冒起身,笑道:“许久未在祖母面前尽孝,这礼数自然要重。”
说着到温夫人面前又要跪,温夫人已经伸手扶住了他,对姜老夫人笑道:“大郎是怕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偏心。”
说着话又转头细细的打量儿子。
姜老夫人点头呵呵的笑。
张冒连连点头,见张暄给他施礼,他赶忙虚扶又说了句“大妹妹长高了。”一扭头才看见坐在椅子上的张晴。
“大哥,”张晴生怕大哥因为她没有给他行礼而怪罪她,对她的捉弄更甚,赶忙出声道:“我脚崴了不能给你行礼了。”
张冒已经笑呵呵地走过来了,听到她的话神情一顿,皱眉道:“怎么搞的?”说着弯腰掀起张晴的裙角看视她的脚腕,见并没有肿起来便又将裙子放下,竖眉道:“是不是你四哥和五哥淘气?还是谁欺负你了?”
在他心里,幼妹小时候安静,大了文静,根本不会像两个双生子弟弟那样淘气。
所以才问出后面那句话。
张晴伸手将他的大手给握住,柔声道:“没有,就是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
赵家的事已经解决了,就别叫大哥知道了,否则大哥听了又要发火。
张冒转头看向温夫人,目光中带着询问,温夫人的想法恰好同张晴一样,便点头道:“你妹妹没骗你,不是四郎和五郎。”
在几个孩子中,张冒年纪最长,面对双生子时总带着些严父般的管教之意。
听了温夫人的话张冒的脸色才平和下来,转头对张晴道:“你也开始淘气了吗?还是身体太弱了,走个路就能崴了脚。得给妹妹补补。”
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温夫人说的。
温夫人点头笑道:“小孩儿家家的,没什么大事儿,你别放在心上。”
张冒自己说过那句话之后也有些好笑,母亲待妹妹如何难道他还不知道?亏了谁也断不能亏了她的。
遂朗声笑道:“儿子这是太长时间没看见母亲和妹妹,也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了。”
姜老夫人等人听了他这话尽皆笑起来。
刚进入上房的齐敏华听到厅中爽朗的笑声,不禁眼角眉梢都笼上了一层欢悦,紧走两步自己撩起帘子,人却站在门口没进去,歪着头抬眼妩媚的看着站在正中的张冒笑道:“远远的就听见大爷的声音了。”
张冒转头,见妻子粉面桃腮、唇红齿白,比之去年越发的添了些风流韵致,还拿眼那样儿的看着他,当着母亲和祖母的面儿,他“腾”的一声红了脸,慌忙垂了眼抬手要挠抓自己的脑袋,抬到半空忽然顿住,变了方向转而去揉张晴头上的两个包包。
嘴上干笑道:“呵呵呵,一年多未见,妹妹长这么大了。”
被他一只大手蹂躏的有些晕乎的张晴顿时无语,这话不是应该刚见面时就说吗?怎么现在才想起来?而且,大哥为什么不回答大嫂的话呢?
屋子当中的姜老夫人和温夫人见状却同时呵呵笑起来。
张暄只得低了头抿嘴偷笑。
见他局促,齐敏华笑着走进来,到姜老夫人身边道:“祖母,您看大爷回来就欺负娇娇。”
这次张冒总算能与她搭话儿,停了揉弄张晴脑袋的手,虎着脸对她道:“胡说,我哪有欺负妞妞。”
他喜欢像姜老夫人和张唤那样叫张晴作“妞妞”。
脑袋被他揉得毛茸茸的张晴真想把脑袋送到他面前做个证据,只是如果她这么做或者是与他顶一句嘴的话,只怕他的磋磨会更加凶猛。
所以,她还是把嘴巴闭上吧。
齐敏华用帕子掩了嘴看着他笑,张冒就又有些不敢看她了。
温夫人见状便道:“好了,已经给我和你祖母请过安了,快回院子梳洗梳洗,等晌午再过来用膳吧。”
许久未见,也该叫他们小两口凑在一起说说话。
免得在他们两个妹妹跟前黏糊。
但是温夫人说这话时嘴角的笑意却非常明显。
使得齐敏华也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垂了头。
“暧!”得了温夫人的吩咐,张冒点头就要出门,却看见站在姜老夫人身边的齐敏华没动脚步,他瞪大眼睛看着她,边用下巴往门的方向示意边道:“走啊!”
齐敏华却将帕子一甩,别过头道:“爷自去,妾身在这里侍候祖母和婆母。”
张冒听罢就要瞪眼,温夫人却笑着对齐敏华道:“快去吧,谁用你在这里伺候!”
姜老夫人也呵呵笑着摆手:“快去,快去。”
齐敏华这才扭扭捏捏的跟着张冒去了。
屋子里的人见状脸上都挂上了心照不宣的笑容,就连立在旁边的几个丫鬟都低了头抿着嘴偷偷的笑,只有张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怎么都觉得屋子里忽然多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中午温夫人留了于太太和于大成吃饭,内院里几个女眷陪着于太太,于大成则由张晾和刚回来的张冒坐陪。
于太太也不懂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饭桌上就提起了于大成和姜青青的婚事。
于大成已经年近二十,于太太自然希望他早点成亲好传宗接代,于太太的意思:既然两下里都乐见其成,那干脆将他两个的喜事尽早办了,她也好早点抱孙子。
定北侯府这边是只要姜青青愿意,自然什么都好说,于是饭后温夫人就和于太太商定各项事宜。
按于太太的意思,是按她们村里的规矩走,直接定亲,再挑个好日子把媳妇娶进家门就成了。
但是温夫人却怕太仓促亏待了姜青青,坚持按她的意思过六礼,不过她也给了于太太一个面子,这前五礼的日子不必太讲究,只要于太太来得及,随便她定。但是娶亲那天的日子却是要找个先生好好看看,不能太仓促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三章 辞行()
这样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于太太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并说明天就请媒人来纳采。
温夫人思及她与于大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就问起她那边的媒人可有人选。
姜青青这边的媒人,她请的是胡府的四奶奶。如果于太太那边开口,她可以帮着请王宝儿的母亲来当男方的媒人。
被问起这个,于太太面上却露出得意之色,说是这个不必温夫人操心,已经请了辽阳府同知许大人的夫人来当这个媒人。
同知许大人的夫人,也就是许茗烟的母亲。
温夫人猜测着,大概是于大成办户籍时与之说上了话儿,这才有了这码儿事,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于是,便将这件事敲定。
事情定下来,于太太便喜滋滋的告辞,急着回家置办。
原本温夫人是叫于大成带着于太太直接住到姜青青的那幢在五福街的宅子的,那边前段时间已经派人收拾妥当了。
但是于大成要体面,不肯住进去,在那附近赁了一个小院子和于太太暂时住着,说是等娶了姜青青过门再到那里去住,他和母亲穷苦惯了的,不会觉得受委屈,但定不会委屈了姜青青。
温夫人便由着他去了。
送了于太太出门,温夫人转身要回上房,高嬷嬷却在半路上迎接她,并报说安阳长公主身边的公公长福带着钟小公子来辞行,说是明日安阳长公主就要启程回京了。现正由大爷和二爷陪着在外院。
钟晨于定北侯府有恩,她又担了一个“表姑母”的名声,钟晨离开辽阳特意来辞行,她当然要亲自见上一见。
但是等她到了外院见到了钟晨,她的客气话还没来得及说出来,钟晨已经对她行礼,“承蒙表姑母连日来对侄儿的照料,侄儿特来拜谢。”说着深深的拜了下去。
他的确在定北侯府住了几日,但说到温夫人对他的照料,那也只是近两天的事儿,还是在他救了张晴之后。
按他给温夫人的印象,这样说话便是反讽了,但是偏偏他面色诚肯,眼中竟然流露出一丝淡淡的不舍、抑或是伤感的意味。
温夫人急忙上前将他搀扶起身,柔声道:“快起来。”
一旁的张晾见状笑道:“好好说话。”
钟晨看着张晾皱眉道:“我是真心的。”
“你这孩子,表姑母对你哪里有什么照料之情,”温夫人也笑:“之前你住在侯府里,连我的面都没见过,也不过是管你几餐饭食罢了。”
钟晨却点头道:“我谢的就是之前那几日的照料之情。”说着看向张晾:“从京城来辽阳的路上,二表哥并不知道我是谁,却仍然愿意带着我,并且将我安置在侯府。俗语说:一饭之恩必偿,侄儿现在没什么可报答表姑母的,但是这情分侄儿却是记在心里的。”
他后面那句话是对温夫人说的。
“可是还有你表妹的事,”温夫人柔声道:“这份”
因为张冒并不知道张晴出事,所以,温夫人并没有将话说透。
但她话还没有说完,钟晨便笑道:“这是我和表妹两人之间的事,况且,表姑母和侯爷为此事已经谢过我了。”
他说着一顿,看着温夫人正色道:“侄儿还要烦请表姑母代为转告表妹:我同她说过的话,还作数的。”
一直在旁边插不上嘴的张冒越听越迷糊,此时忽然开口问道:“什么话?”
“大表哥问过表妹,自然知道了。”钟晨说着笑得意味深长。
但在张冒看来便是故弄玄虚了。
可是他虽然心里如此想,但话儿却不能往明里挑了。
张晾开口还要再说钟晨几句,远远的立在一侧的长福小心翼翼的凑上来,对温夫人及张冒点头哈腰的示意,后凑到张晾身边低声道:“二爷,咱家有几句话想单独告诉您,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温夫人见状忙道:“公公客气,二郎去吧。”
这位公公可是安阳长公主身边的大太监,怎么在他们跟前反而如此谦卑?
她心下狐疑,却是不好表露。
张晾则是面色微沉的带着长福出了门。
二人来到旁边的房间,张晾皱眉还没说话,长福已经凑过来满脸焦躁,“二爷,我们殿下明天就要回去了。”
“我知道,”张晾冷然道:“那日我已经同你们殿下说清楚了。”
长福听罢急得跺脚,“哎哟我的爷,您还不知道吧?长公主她回去,”说到这里他又摇头又叹气,满脸气苦的继续道:“她回去就要按着圣上的旨意嫁到西北去,西北苦寒之地,二爷您怎么忍心”
西北是韩王的封地,但是韩王却是安阳长公主的从叔,张晾想到有关于西**王的传言,难道圣上是想将安阳长公主嫁给下官用以牵制韩王?
“太后难道不过问殿下的婚事么?”他打断长福的话蹙眉问道。
安阳长公主在太后身边养了十年,荣辱皆来自太后,婚事自然应该由太后做主才对。
长福闻言神情一顿,转而凑到张晾面前压低声音道:“太后她老人家的确是疼顾殿下,但是您想想,人家的亲孙女现如今越来越大,又一个比一个精乖,她老人家亲孙女都疼不过来了。更何况,殿下年岁渐长,还能一辈子不成亲不成?”
他说着看向张晾目露希冀。张晾却是垂眸,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长福见状急得什么似的,飞快的说道:“我的好二爷,您想想我们殿下她是为了什么才千方百计求了圣上来到辽阳,又为了什么费尽心机的逼您现身?她这几年心里的苦,像我们这样的人都能品出滋味来了,您怎么就不能为她让一步呢?”
“这些我自然知道,”张晾长叹一声道:“可是我那天也跟她说得很清楚,即使像这几年贱为商贾,也比依附皇权空有附马的名头而不得施展要好上百倍。”
大周朝祖制:附马者,不得出仕为官。
四年前,他偶然结识的是一个名叫唐宁的普通姑娘,可是两情相悦后他才得知她是当朝长公主,面对仕途与情爱只能二选其一的两难抉择,他只能逃避。
四处游历后又做起生意,躲着她不见她,他只想试出在自己心底里到底是仕途重要还是她重要;而且她年纪尚小,又是天之骄女,他以为她对他也可能是一时兴起,待时日长了,她心意有所变化也未可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四章 相悦()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越不见她,与她分别的时间越长,对她的思念就愈发强烈,像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壮大、绕在树干上的力道也越来越紧。
每次她千方百计的找到他出现在他面前,他都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饶是他自制力强悍,也几度叫她看出端倪。
而这丝丝端倪,也给了她无限希望。
几年来,她心中的情意竟似他一般无二,甚至比他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没有像他想的那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反而像春日的种子般扎根发芽疯长,迅速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是性格使然,抑或是她故意为之,对他的感情,她丝毫不加以遮掩,宫里不但太后知道了,就连当今皇帝也知晓了此事。
那日她喜滋滋的叫长福转告他:她的皇帝哥哥同意他们俩的事,并且说,只要他与她成亲,他仍可继续参加科举,待高中后入朝为官。
大周朝已立朝百余年,许多祖制、规矩已经形同虚设,之前附马在朝担任官职的事也不是没有过。
原本这是好事,他以为从此能和她长相厮守,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得知不久前有“出了山海关,侯爷能顶天”、“不知天子只知唤”的流言传出来。
有了不利于父亲的流言,皇帝有了这样的态度就不得不让他心中生疑。
如果他顺着皇帝的意思与她在一起,那么他无疑会成为皇帝用以牵制定北侯的质子,恐怕这辈子也休想再出京城半步。
再难见亲人父母,做不得自己的主,那样的官,不当也罢;那样的情,不留也罢。
于是他让长福回复她,让他考虑一番,三日后给她答复。
可是这所谓的“三日”,只是他的托辞罢了,他决定从此以后再不进京,她一个深宫弱女,再如何受宠,也断不能出了重重宫门、出了京城再来到他面前。
可是他低估了她对他的感情,也可以说:皇帝对于留他为质已经势在必得。
她竟然千里迢迢来到辽阳,通过接近他的家人来逼他现身,迫使他给她一个交代。
在见到她的那一刻,他还是有些意动神往,但是偏偏在那个时候,她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他感到他们之间永远会隔着皇室、隔着皇权。如果有那么一天,叫她在皇室与他之间选择,她的选择一定会让他失望。
于是他下定决心,断了对她的念想,重新开始。
终于在青峰山与她说清楚,现在她又告诉他,她要嫁到西北去。
是了,皇家的女儿,自古以来有几人能得偿心愿嫁给意中人?她们享受着皇权带来的至高荣耀,自然就要背负皇室的责任。
皇帝同意唐宁与他成亲,不也是为了稳定皇权、牵制定北侯、辖制东北?
一份原本纯挚的感情,变成权利的筹码,那还有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张晾蹙眉对长福道:“你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此生缘分已尽,日后,请她善自珍重。”
说罢转身就走,长福在他身后急得跳脚,却不敢大声嚷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