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些人出言恶毒,奴婢只是听了他们的转述,就觉得该杀!”
这话朱瞻基信,但他只是平静的看着外面,说道:“一万个百姓就有一万种人,帝王之事不在于去细究这个,而是要一把拢住他们,不管是恶毒的还是良善的,都该一把拢住,然后徐徐图之。”
安纶作出恍然大悟的模样,赔笑道:“陛下这么一说,奴婢倒是想起了老家以前的事。”
他看了皇帝一眼,见没有反对,才继续说道:“以前奴婢小时,村里那些人看着良善,可遇到了抢水的季节,那些往日看着良善的人都提着凶器去械斗,重伤自不必说,打死的都有,可见这良善和恶毒不在性子,只在于有没有触犯他们的好处。”
朱瞻基看了他一眼,对他有这番认识倒也是刮目相看。
安纶知道这番话大抵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不禁欢喜,就冒昧的说道:“陛下,奴婢无意间得知礼部左侍郎闫大建当年为官时有些龌龊之处,好似使了好处……”
朱瞻基没理这个,说道:“朕知道此事,只是他如今做事兢兢业业,且看着吧。”
这是留着把柄,若是闫大建一直勤勉下去,那自然无话可说,君臣善始善终。
一旦闫大建行差踏错,那些把柄就是罪证!
安纶心中郁郁,面色却不显,再说了几桩事后就准备告退。
“陛下,公主和大殿下来了。”
宫中能单称公主的自然是端端,而大殿下就是玉米。
安纶赶紧告退,才转身就听朱瞻基说道:“快带了进来,别被风吹久了。”
陛下对皇后的两个孩子都很看重啊!
安纶心中有了底,出来就站在边上,含笑看着端端牵着玉米走了过来。
玉米四岁了,在去过方家一次之后就喜欢上了狗,太后那里的小黑被他弄怕了,见着就跑。最后他就去婉婉那里,小方的脾气却好,和他能玩到一起。
经常和狗玩耍,玉米能跑善跳,身体越发的好了。
“姐姐,我大了,松手!”
“你还小呢!等明年姐姐就不牵着你了。”
“好!”
朱瞻基在里面听着一对儿女的话,不禁嘴角噙笑,心情大好。
等进了暖阁,端端带着玉米行礼。
朱瞻基微笑道:“好了。”
端端笑着推了一把玉米,说道:“你不是有话要对父皇说吗。”
玉米向前一步,眼神有些怯。
朱瞻基见了心中有些失望。
当年他还小时,朱棣就把他带在身边,还经常夸他胆大。
可玉米这样却和他当年差远了啊!
玉米怯了一下,突然抬起头来,大声的道:“父皇,你该陪母后吃晚饭了。”
朱瞻基一怔,不禁仔细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那张带着婴儿肥的小脸蛋上全是愤怒,双手居然还握成了拳头,面色微红,显然是发自内心的话。
但这种事情玉米自然是不懂的,那么会是谁?
朱瞻基想到了那些伺候的人,又想到了胡善祥,最终都觉得不对。
他无意间抬头看了端端一眼,心中就是一震。
端端竟然走了过来,站在玉米的身边,一脸倔强的道:“父皇,您都许久没去坤宁宫了。”
端端大了,玉米也能走了,朱瞻基就不大去坤宁宫走动,若是想见孩子,就叫人去通传。
所以皇帝和皇后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夫妻,就像是那些老夫老妻一般的冷了下来。
这几年下来,朱瞻基也觉得目前宫中的这个架构还不错,也没有什么为了心头所爱把皇后赶下来的心思。
可他终究还是少去了坤宁宫。
皇子和公主在宫中的地位靠的就是皇帝的看重,若是皇帝冷落,下面的人大抵也会变本加厉的忽视。
想到这里,朱瞻基的眼中闪过杀机,笑眯眯的问道:“可是有人怠慢了你们?”
玉米不解,端端却说道:“父皇,没人怠慢,只是冷清了些。”
这话很清楚:胡善祥身为皇后,玉米身为大皇子,端端身为大公主,在朱瞻基没有厌弃他们之前,没人敢怠慢,可没人气是肯定的。
这就是冷清。
朱瞻基看着身体有些摇晃的玉米,心中微叹,说道:“好,今晚父皇就去。”
“父皇好!”
玉米一听就讨好了一句,朱瞻基听了有些心酸,就招手把他叫到身前,然后细细的问了他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
玉米渐渐的也放松了,朱瞻基才对端端说道:“端端大了,懂事了。”
他不是为了爱情就利令智昏的帝王,和胡善祥没什么感情也就算了,可这一对儿女胡善祥却带的极好,为此他也该要夸赞一二。
“来人!”
“陛下。”
俞佳出来,躬身候命。
朱瞻基把玉米抱了起来,走到端端的身边,伸手下去。
端端楞了一下,然后牵住了朱瞻基的大手。
“皇后管束宫中得力,教养孩子极好,赏如意一对。”
朱瞻基牵着孩子出去了,俞佳眨巴着眼睛,在想着这个赏赐的含义。
如意这东西皇后自然是不稀罕的,可这是一对啊!
“父皇,出去玩。”
“你出去了一次,回来倒是野了,下次吧。”
“父皇,弟弟没野。”
“哦!是了,为父却是错了。”
俞佳出了暖阁,看着朱瞻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出去,然后站在外面,微笑着听玉米说话,心中有些悸动。
如意的寓意自然不凡,一对如意,这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眼前的公主和大皇子啊!
皇帝这是想告诉皇后,你把这一对孩子带的极好,他们就是你的如意。
是了,母凭子贵!
俞佳一下就想通了里面的道道,急匆匆的去找人拿东西,准备亲自送去坤宁宫。
第2378章 被延迟的大朝会()
往年的大朝会都在初一,可今年,也就是宣德五年的初一却没动静。
大年初一不必进宫去参加那个仪式感更多些的大朝会,百官大多觉得欢喜,正好在家过年。
至于有人说皇帝的身体怕是有些问题,等方醒带着一家子进城游逛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个谣言马上就消散无踪。
若是皇帝的身体有问题,方醒就算是不在家等待消息,也不可能有心情带着家人逛街吧。
而且每当皇帝生病时,外界总是多揣测,需要武将出面统帅在京诸卫弹压。
可初一的时候,北平城里和往日并无不同,可见皇帝生病的消息纯属谣言。
于是大家都安生了,只想好好的过年。
可就在这个时候,宫中突然来了人,通知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人,在初三早上按照时辰进宫。
……
初三的凌晨,天上还挂着星宿,百官就来了。
方醒今天来的有些早,左掖门和右掖门都没开。
张辅也来的早,不过这是他的风格,方醒学不来。
两人在城下的棚子里站着说话,边上的几个官员都主动避开了些。
“你家土豆也不小了,往日淑慧来府中都说还早,可就算是十八岁成亲也罢,你总得要先定下一个姑娘来吧,不然好姑娘都被别人家给抢光了,难道你想让土豆再等小一批的?”
“老牛吃嫩草?那倒是也不错。”
方醒厚着脸皮说道“土豆不说别的,至少不是读书读傻了的孩子,能撑起一个家,这样的孩子,哪家闺女不想嫁?”
张辅深以为然的道“你教弟子和儿子有一套,马苏在吏部不动声色,可已经站稳了脚跟。李二毛在都查院,可詹士府也挂着职务,只等机会一到,就能直上云霄啊!”
说到这两个弟子,方醒回身看了看,就看到了马苏和李二毛在后面说话,就招手道“过来。”
此刻来了不少官员,方醒的举动让人侧目,于是大家默默的看着马苏和李二毛走进了棚子里。
这是师徒结党啊!
有人低声的说着这个判断,于是有人眼睛发亮,有人不屑一顾。
张辅看着两人进来,心中暗自艳羡。
作为张家的家长,他何尝不想在官场上有人助力!
可他是武勋,一旦开始结党,那就要随时准备着掉脑袋。
马苏两人不但是方醒的弟子,更挂着皇帝门生的名号,以后的前途啊!
张辅微微摇摇头,压住心中的羡慕,说道“今年的大朝会晚了两日,怕是会有些大事。”
这是含蓄的提醒,方醒说道“无碍,最大的事都过去了。”
这同样是提醒。
马苏说道“老师,清理投献才是最大的事,过了之后,弟子觉得本朝才是真正的盛世,以后的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
李二毛也说道“老师,大朝会拖到了现在,弟子想着会不会是有些人经常提起了祖制,动不动就用祖制来压陛下……”
张辅叹息道“德华,我如今倒是羡慕你了,文皇帝当年不肯把你定在文武之列,让你两边乱窜,如今看来却是硕果累累,让人羡煞啊!”
方醒拱拱手,张辅知道他的意思,就出了棚子。
杨荣也来了,和杨士奇在一起说话,见状就说道“英国公和兴和伯倒是知道分寸,不肯给人口舌的余地,这样倒是好啊!”
杨士奇微笑道“如今大明蒸蒸日上,最怕的就是结党。一旦有人结党,那必然就是多事,再想做事怕是就难了。”
杨荣点点头,“是啊!党争误国,青史斑斑,谁能狡辩?”
杨士奇知道他说这话的意思,就低声道“陛下大手笔动了士绅,朝中是有些结党的苗头,那几人在上蹿下跳,听说已经有了雏形,要小心啊!”
朱瞻基可不是能容忍结党的人,要是他再次施展雷霆手段来打压,文官一系真的没脸见人了。
那边金幼孜也来了,他走过来,杨荣也没避着他,说道“旁人如何本官管不着,可咱们却万万不可结党,否则大明的未来堪忧。”
金幼孜听到是这个话题,想起最近朝中的气氛,就说道“不是堪忧,陛下一旦震怒,朝堂之上怕是会为之一空啊!”
杨士奇知道他这是气话,就说道“那些人就是倚仗着陛下不能把朝堂上的官员一扫而空,这才敢暗地里在串联结党,可恨!”
杨荣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无奈的道“从南北清理之事来看,当今陛下就是个手腕强硬的,就算是现在不动,以后这些人也讨不了好!”
金幼孜看着前方缓缓打开的掖门,说道“士绅的怨气大,但主要是百姓的怨气也不小,所以陛下才为难,所以他们才敢试探着抱团,哎!”
左右掖门缓缓打开,仪仗先进去了。
百官都开始聚拢站好,等待信号。
此刻天空中依旧能看到几颗星宿,星光有些惨淡。
稍后里面的仪仗站好了,就传来了钟声。
文武官员排好队,从左右掖门进了午门。
进了午门,一路到了金水桥边上,大家开始重新整队。
一个太监在边上大声的喊道“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不得站错了地方。”
徐景昌和方醒站在一起,低声道“不文不武的站哪?”
方醒今天站在了武勋这边,闻言笑道“那就站中间。”
文武官员相对站着,静静的等候陛见。
稍后一声鞭响,群臣依次过去,一直到了奉天殿前,在台阶那里站好。
稍后皇帝就来了,有乐声响起,等他入座后,又是一声鞭响,有人喊道“入班!”
接下来就是程序,等行礼完毕之后,就开始奏事。
可这是大年初三,官员们都在放假中,有什么事好奏报的?
大朝会大朝会,实则就是一个过场。
可过场也得要走,而且要走好。
胡濙出班了,咳嗽一声之后,他开始念诵着一篇背好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内容大抵就是赞颂大明去年一年的功绩,赞美皇帝的励精图治,以及群臣的勤勉努力。
“马屁精!”
徐景昌低声吐槽道。
方醒也觉得大朝会没啥意思,还不如在家里睡懒觉。
等一篇又臭又长的奏章背诵完了之后,天边终于出现了云霞。
这个时候最冷不过,有怕冷的官员都显得缩头缩尾的。御史见了也没有弹劾他们失仪,也算是感同身受了。
“诸卿一年辛劳,朕感同身受,都辛苦了。”
朱瞻基的开局不错,群臣也赶紧给他道劳。
君臣其乐融融间,刘观出班,咳嗽一声后说道“陛下,臣在南方待了许久,见百姓虽可饱腹,可余钱却不多。臣也想着劝了他们养些家畜挣些活钱,可终究缺了本钱,余粮不足以喂养,就搁置了。”
戏肉来了!
群臣都打起精神,仔细听着。
。
第2379章 皇帝发难()
刘观什么时候关注过民生了?
他才将在南方大开杀戒,弹劾了不知道多少官员。
此刻才回京没多久,这人居然摇身一变,就成了菩萨?
朱瞻基坐在上方也看不清楚大部分臣子的神色,但他却知道大明已经出现了结党的趋势。
那些人利用打击士绅的机会开始抱团,却不是取暖,只是想互相帮衬,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结党!
朱瞻基的眸色冷了几分。
“吃饱穿暖,这是基本的要求。大明开国数十载,先驱除鞑虏,其后在民生上着力不少,如今算是有了温饱,皆是太祖高皇帝、文皇帝、以及先帝的功劳。”
这是政治定调,群臣也没敢走神,都仔细听着。
朱瞻基端坐着,神色肃然。
“纵观史册,如大明这般的罕有,诸卿可满意了吗?”
君王垂询,杨荣出班道:“陛下,我巍巍大明,自当不朽。今日饱腹只是一,臣愿看到二,乃至于三,如此致仕之时也可夸耀乡里,史册之上荣耀千古!”
杨荣的声音清越,他侧身看着文官这边,说道:“本官遍阅史书,我大明这等明君辈出的朝代未曾见过,诸君当勉力辅佐君王,关切江湖,如此,大明当超越千古,成就大盛世!”
这一番话既有对皇帝的肯定,也有对同僚的鼓励,堪称是铿锵有力。
不少臣子心中激荡,只觉得盛世就在眼前,而自己以后就是缔造这个盛世的一员。
朱瞻基微微点头,杨荣以前机变无双,现在却把这个机变用在了首辅的职位上,多了几分稳重。
这才是首辅啊!
他心中满意,却不由自主的在思量着可以替代杨荣的人选。
杨士奇不错,但稳重有余,机变却差了许多。
金幼孜立场过于坚定,不是首辅的合适人选。
黄淮……
朱瞻基微微摇头,黄淮的身体终究有些隐患,加之他是坚定的反方派,所以朱瞻基不会考虑他,
所谓的反方派,实则就是反对革新的一派,虽说没结党,可暗中自有默契。
而杨溥更是不适合。
杨溥的城府颇深,但近几年却渐渐的话多了起来。这不是性子变了,而是局势变了。
这等人朱瞻基自然是要盯着的,他在倒是好说,若是他有个意外,幼小的继承人哪里磨得过这等人。
这些心思看似很长,但电光火石间,不过是一瞬而已。
群臣开始赞颂,这也是今天的主题。
等赞颂结束后,按照规矩,朱瞻基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