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们的‘岛’级应该还要差一点,只要‘岛’级能够在27年底服役,那我们的航母优势仍然相当明显。”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帝国海军最明显的就是航母方面的优势了,而这也正是帝国海军能够控制太平洋的制海权的根本力量。从甘永兴的话里,谈仁皓也感觉到,在军费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大笔节余的情况下,帝国海军肯定会扩大规模,建造更多的战舰,这也是赢得最终胜利的保证。,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040章 蓄势待发 现代战争之父'初八第一更'()
如果说钢铁将冷兵器战争推向了巅峰的话,那么炸药就热兵器时代的分水岭。
在炸药出现之前,主导热兵器时代战争的都是黑火药,简称火药。火药是由唐帝国的炼丹术士发明的,最初,没有人想到火药可以用到战争中,比如,在唐帝国,火药应用到战争中之前,最大的用途就是制造烟花,爆竹。随着唐帝国军队开始装备火炮,火药才出现在了战场上,随后火枪的出现,拉开了热兵器时代战争的序幕。可火药终归是低能炸药,效力是相当有限的。而真正使战争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将马刀,长矛,弓箭这些冷兵器淘汰出战场的,还是现代意义上的炸药。
炸药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结晶与产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碰杯发展,让科学家发现世界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正是“分子”这个新名词诞生了之后,化学才发展了起来。可以说,化学本身就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可首先把化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还是战争,因为正是化学解释了事物的基本结构,从而让化学家找到了制造威力更大的“火药”的办法。炸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炸药的发展也不是很顺利,而所有化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是找到一种更稳定,更容易生产,同时能够在瞬间释放出更大能量的化学成分。也许,这些化学家的最初目的不是要将炸药用到战争中去,比如设立了“帝国皇家罗氏奖”的罗嘉乾在经过了数百次的失败试验,最终终于合成了一种高能炸药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要将炸药引用到矿山的开采中去,用来帮助矿工,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发明的炸药将成为杀人的利器。
在第一次全球战争前的100年,是炸药发展最为迅速,也是军队转型的时期。而炸药发展史上,有三种炸药的意义是最大的。
一是黄色炸药,也就是苦味酸。这是第一种火药之外的炸药,而且是第一种高能炸药,该炸药最初是被当作黄色燃料使用的。也正是从黄色炸药开始,其他的高能炸药迅速出现,并且最终取代了黑火药在军事上的用途。二是雷汞,雷汞的主要用途不是用来制造炸弹或者炮弹,而是当作高能起爆药使用,即用来引爆其他的炸药,也正是雷汞的出现,为现代意义上的炸弹,炮弹奠定了基础。三是tnt,化学名称为三硝基甲苯,这是第一种性能稳定的炸药,甚至在被子弹击中的时候都不会爆炸,这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炸药,从而使炸药能够在战争中广泛的使用,而不用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第一次全球战争,高能炸药成为了战场上的“明星”。不管是火炮发射的炮弹,以及发射炮弹需要的发射药,还是枪械使用的子弹里的发射药,或者是地雷,或者是炸弹等等,都离不开炸药。各种各样的炸药在战场上广泛使用,使得武器的性能成倍,成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提高,这也直接导致了战争的伤亡成几何级数般的增长,最终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同样的,也正是炸药的出现以及大规模的使用,让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得以诞生。
拿机关枪这种决定了第一次全球战争地面战术的武器来讲,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子弹时产生的火药使枪机复位,将下一发子弹推进弹膛,推动击针,达到持续射击的目的。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高能炸药来充当发射药,制造出定装子弹,而用以往以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分装子弹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火炮也是一样,在雷汞出现之前,火炮打出的都是实心弹,具有面杀伤效果的就是葡萄弹,可这些炮弹都无法爆炸,其杀伤威力,杀伤面积都是相当有限的。而随着高能炸药,以及雷汞的出现,就为制造可以爆炸的炮弹提供了基础,火炮的威力也得已翻倍般的增长,从此开始,炮弹不再是实心弹,而且是依靠弹片,以及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产生杀伤效果。
炸药本身是技术进步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影响到了战争面貌。这就如同在第一次全球战争后出现与提高的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材料技术,乃至原子能技术一样,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战争。从根本上讲,第二次全球战争的舞台上,炸药仍然是绝对的主角,不管是火炮打出的炮弹,飞机投下的炸弹,潜艇发射的鱼雷,最终要使这些弹药产生破坏效果,仍然得依靠炸药!
也正是因为炸药是构成弹药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弹药生产方面,炸药是不变的主体,不管是什么弹药,最终都得依靠炸药来发挥威力。谈仁皓在开始接触弹药方面的知识时,他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炸药的生产方式,还有炸药的制造成本。
与以往那些化学家不一样,现在的炸药已经不是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了,而是由化工厂,炸药工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的。制造炸药的原料有很多,比如硫磺,硝石这些以往用来制造黑火药的原料仍然相当重要。另外石油,煤炭,甚至是淀粉,都可以用来制造炸药。而制造炸药本身就是化学反应,化工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一样,只是用的不再是玻璃器皿,而是巨大的蒸馏塔,化合反应炉等等现代化的工业设备。
炸药在被生产制造出来之后,就将运送到弹药厂,由弹药厂将其装入子弹,炮弹,炸弹,鱼雷里面。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弹药,除了子弹这类小型弹药之外,其他的弹药在装药方面都是比较类似的。一般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装填法,二是浇铸法。
装填法就是将固体炸药装进还没有密封的弹药里面,然后再将弹药封好。这种办法比较简单,需要的工艺也不复杂,可却有不少的缺点。首先是极度不安全,稍微不小心,就很容易引爆炸药,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其次是效率低下,生产速度相当慢,而且很难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就是弹药的精度不高,会最终影响到使用效果。而该方法主要是在上次大战期间使用,现在一般只用来制造一些比较特殊的,产量不是很大,而且对产能要求不高的弹药,比如鱼雷的战斗部里的炸药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装填进去的。
浇铸法就是将处于液体状态的炸药浇铸到基本上已经成型的弹药里面,然后再装上雷管,或者是预留出雷管的位置,将弹药封装好,就完成了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对温度的要求相当高,即不能得到炸药的起爆点,同时又要使炸药熔解,呈液体状态,因此,这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就相当高了。另外就是其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如果进行小规模生产的话,成本根本就降不下来。因此,这种生产方式主要就用来生产炮弹,航空炸弹等消耗量巨大的弹药。特别是炮弹。以炮弹生产为例,工厂首先制造出弹体,并且在弹头部位留出安装雷管的位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直径很小的窟窿,然后将液体状态的炸药注入到弹体里面,最后让炸药凝固,炮弹的弹丸就算是基本上完成了。实际是制造步骤并不多,相当简单,非常适合以流水线方式大批量生产。
在大致了解了弹药的生产过程后,谈仁皓心里也有数了。从成本上计算的话,实际上炸药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首先炸药是化工厂大规模生产的产物,而原材料的价格都不会高到哪里去,各中弹药中,炸药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比如,一枚400毫米穿甲弹的装药量不过就十几公斤,高爆弹的装药量也不过就100多公斤,而炮弹的总重在1000公斤以上。一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的装药量也就只有几十公斤,500公斤的高爆炸弹的装药量也在200公斤左右。因此,炸药在弹药成本中所在比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小。
真正决定弹药成本的绝不是原料价格,制造弹药的原材料都不会贵到哪里去。比如炮弹一般是用合金钢,甚至是铁制造的。炸弹也不例外。只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炮弹,比如坦克使用的高速穿甲弹是用钨合金制造的,而准备在27年投产的27式400毫米穿甲弹也大量采用了钨合金。可相对而言,这些材料的价格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构成弹药主要成本的是劳动力,除了特种弹药之外,大部分弹药的生产成本都以劳动力成本为主。而劳动力成本又集中在了生产的后期,特别是在封装过程中,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帝国还没有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来封装弹药,都需要由工人手工封装弹药。而这些工人都要领工资,这就是劳动力成本。
特种弹药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比如海军使用的120毫米与80毫米vt弹的成本中,有三分之一是电子引爆装置的成本。这还算是比较低的了,鱼雷的成本中,其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当时还没有制导鱼雷)的成本占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特种弹药这一块肯定得分开算。
除了使用炸药的弹药外,还有一批不使用炸药,或者不以炸药为主的弹药,比如燃烧弹,火箭弹等等。这些弹药的成本中还得把燃烧剂,推进剂,以及发射系统的成本计算进去。以燃烧弹为例,因为主要是由燃烧剂构成的,而混合燃烧剂的价格比炸药要高,因此其成本比普通的炸弹要高。而火箭弹涉及到了发射系统,而发射系统的成本甚至在火箭弹之上,这就是另外一笔额外的价格了。
谈仁皓花了两天的时间来研究弹药的成本构成,有了之前在飞机上下的功夫,他也省了不少的力气。另外,他还现学现用,对帝国海军所采购的十几种主要弹药的成本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而最终他发现,要想大幅度的降低弹药的采购价格并不容易。
实际上,弹药的价格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单价。另外,弹药的生产环节更复杂,所谓的弹药厂,多半只负责弹体的生产,以及最后的总装。以当时青岛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vt弹为例,兵工厂只生产弹药的弹体,以及雷管,而炸药是从化工厂购买的,电子引爆装置是从电子厂购买的。因此,在120毫米vt但的价格中,青岛兵工厂只占了三成左右,其他的价格因素是掌握在别的工厂手里的。而航空鱼雷的就更复杂了,青岛兵工厂甚至只负责总装,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从其他厂商那里采购来的。这样一来,要想控制住弹药的价格,就得同更多的厂商谈判。
可弹药的采购数量也是最大的,如果说战舰是以各位数计算,飞机是以百位数计算,那么弹药就是以万为单位计算了。以26年的采购数量为准,采购最多的155毫米炮弹的采购数量是1520万发。炸弹方面,250公斤航空高爆弹的采购数量是150万枚。鱼雷方面,650毫米重型鱼雷的采购数量是25000条。其他的弹药更是不计其数了,通用机枪子弹就买了50亿发,结果还得在10月份的时候增够10亿发。80毫米迫击炮炮弹买了2500万发,也只能勉强至此到年底。因此,就算这些弹药的价格本来就不高,可只要单价能够降低一块钱,或者是几块钱,就可以为海军节约大量的经费。当然,有的弹药的单价还不到一元呢,而有的则高达几万元。这也算得上是弹药采购中的一个特别情况吧。
匆忙的了解了弹药的基本技术,生产方式,以及该怎么计算成本之后,谈仁皓就跟着甘永兴去了青岛,准备开始与弹药厂商进行谈判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041章 蓄势待发 兵工厂'初八第二更'()
广义上,兵工厂指的是所有军事工厂,可是在帝国,兵工厂一般指弹药工厂。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热兵器战争中,火枪这些都是手工作坊里制造的,而且帝国军队的官兵都是自备武器,当时还没有“兵工厂”这个概念。直到帝国陆军使用第一种用牛皮纸包裹的定装弹药后,才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弹药,因此当时的兵工厂就是生产弹药的工厂。这个称呼也就延续了下来,兵工厂就特指弹药工厂。
在战争爆发前,帝国海军的主要弹药供货商就是青岛兵工厂,当时青岛兵工厂也是唯一的大型兵工厂,除了向海军供货之外,还要承担部分陆军的弹药生产任务。而兵工厂数量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和平时期,军队消耗的弹药数量并不多,主要就是在训练,以及演习中使用,而且在很多时候,为了节约开支,训练时使用的还不是正规弹药,因此陆海两军对弹药的需求并不高。另外就是,弹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特别是火炮与枪械的弹药。如果陆海两军调整了火炮与枪械的口径的话,那么以前的那些不同口径的弹药就基本上报废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加上弹药本身的生产速度是相当快的,也就没有必要储备大量的弹药,然后等着被淘汰,报废。
战争爆发后,青岛兵工厂的生产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海军的弹药上来,并且从23年初开始,就不再向陆军提供弹药了。同时,青岛兵工厂的规模还扩大了很多,甚至在周围还兴建了大量的配套工厂,比如设在连云港的化工厂,设在淄博,有一条专用铁路相通的钢铁厂,后来还有济南的电子厂与车床厂等等。可一座兵工厂显然无法满足海军对弹药的需求,在21年底到23年底的两年时间内,还有另外四家兵工厂进入了海军的供货商名单,而且都迅速发展成为了大型兵工厂,这四家兵工厂分别是秦皇岛兵工厂,南通兵工厂,厦门兵工厂,以及湛江兵工厂。如同大部分为海军服务的军火工厂一样,这些兵工厂都设在港口附近,而且距离原料产地并不远。
新出现的四家兵工厂的发展规模很快,可仍然没有取代青岛兵工厂的地位,因为青岛兵工厂也在迅速发展。与造船厂,飞机厂不一样,兵工厂生产的就是军火,没有民用产品,因此只能够依靠军队的订单生存,而造船厂还可以通过建造民用船只,飞机厂可以通过制造民用飞机生存下去。另外,战争期间的弹药需求量与和平时期的弹药需求量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海军可以因为战争的需要而扶持更多的兵工厂,可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也将因海军军费缩减,不再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导致兵工厂破产。正因为这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兵工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后,海军只保留一家兵工厂的话,那么另外四家兵工厂都得破产,而谁在战争期间中的表现最好,那么谁就将被保留下来,获得生存的机会。
这个特点决定了五家兵工厂之间很难形成实质性的产业联盟关系,这也正是甘永兴与谈仁皓在谈判中的切入点。加上之前海军已经与其他的供货商签订了27年度的意向采购合同,有了先例,这就相当于是海军新年度采购方法的信号,让兵工厂提前做好了准备。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弹药生产能力的过剩的。”在飞机上,甘永兴没有浪费时间,让谈仁皓尽量多掌握点情况。“以前,我们一直在为波斯与德国海军提供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