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派,这是防止地方割据!”
“第三步,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如今时代不同了,朝廷原有的军事体制也有些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革,以适应时代和朝廷的需要,任何军事制度,只要不符合时代,只要妨碍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妨碍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就要进行改革,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合与政事上,就例如从前我朝实行府兵制,但如今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现在正在施行的是募兵制,道理是一样的!”
“第四部,完成军事改革之后,如果朝廷的财政状况和周边局势允许,朝廷应该平定南诏之乱以及重启对吐蕃的战事,南诏原本是我国之领土,不能让他们分裂出去,时间拖得越长,南诏立国就会成为定局,南诏子民的心里就会认定这个事实,以后朝廷再想平定南诏就会越来越困难!”
“第五步,经略吐蕃。吐蕃国乃我朝心腹大患,盖因它占据高原之地利,我朝兵士们不是很适应高原气候,因此我朝想要主动进攻存在着很多困难。天宝初年之时,微臣曾统兵打到了昆仑山口一线,已经占据了吐蕃进出高原的主要通道,如果不是李林甫等人收了吐蕃人的钱从中作梗,让我朝主动退还了大片土地,我朝只要占据着这几条主要通道,苦心经营,等消化掉所占之地,再图进步吞噬吐蕃各地,逐一蚕食,如今只怕已经早就灭了吐蕃国,又何至于让吐蕃国再反攻来威胁我朝?”
“微臣身为太尉,如果能完成这五步,在微臣这一任上也算是给陛下、朝廷和天下百姓们一个交代了。百年之后,后人们提起,也还记得我赵子良,知道我赵某人在这一任太尉的位置上曾经做出过这些政绩,对后世大唐的中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都能竖起大拇指,这样我赵子良也能含笑九泉了!如果我赵某人在这个位置上尸位素餐、毫无作为,没有做出任何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知道与同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只怕等微臣死了,马上就有人不再记得曾经有赵子良这么一个人,后人如果真有人提起,也会摇摇头说:‘你说赵子良啊,那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占着茅坑不拉屎,有什么用?’有些人名声大得很,但都是恶名,例如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曾经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满朝文武不敢捋其虎须,如今再看看,天下有几人不唾骂他们?如果不是他们,曾经威服四海、国泰民安、国力冠绝天下的大唐王朝又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大殿之上静悄悄的,听了赵子良这些话,玄宗忍不住心想:“大唐在朕的手上登上顶峰,创造了无数丰功伟绩,却又在朕的手上走向衰弱,让安禄山这奸贼坐大叛乱,把原本好好的大唐江山搅得一团乱麻,后人们会怎么评价朕呢?难道朕到老来也要晚节不保?”
想到这里,玄宗的眼神突然变得犀利和坚定,“朕今年才七十一岁,朕还不老,朕要活到九十岁,再给朕二十年时间,让朕重塑大唐江山!”dudu1;
玄宗知道赵子良在提起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时候把大唐走下坡路的责任推到了他们身上,故意不提他这个皇帝曾经的怠政和纵容,这是给他这个皇帝留了面子的。
韦见素和房琯听了赵子良的话也忍不住心想:“我如今是宰相,我在宰相的位置要做出什么政绩才能让后人们记得我呢?如果我尸位素餐,等我死后,后人们是不是也不会记得我?提起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摇头否定我的一生?”
不但玄宗、韦见素和房琯等人,就连在场的几个武将,也都被赵子良的话引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玄宗回过神来对众臣道:“刚才咱们商议的事情就按照韦相的建议办理,去把程元振叫来,让他去给杨嗣昌做监军,今日就议到这里!赵卿,你明日进宫一趟,朕有些事情想听听你的想法!”
“臣等告退!”
十二月十九。
上午,赵子良来到华清宫,在温泉旁的偏殿见到了玄宗和杨玉环,两人披着皮氅坐在暖塌上,腿上还盖着絮被。大殿的中间放着一个烧着木炭的大火炉,火炉的温度让整个偏殿都很暖和,赵子良走进来就如同到了阳光灿烂的春季。
赵子良跺跺脚,抖了抖身上的雪花,站在门口的两个太监立即拿着拂尘为赵子良除去斗篷上的积雪,又为赵子良解下斗篷挂在一旁,把殿门关上了。dudu2;
赵子良取下头盔抱在腋下大步走过去下拜道:“微臣拜见陛下、娘娘!”
玄宗抬手笑道:“子良来了,快免礼!来人,赐座,给赵卿送一杯姜茶来去去寒气!”
马上有太监答应:“遵旨!”
赵子良起身道:“谢陛下恩典!”
一个小太监很快端了一把小凳子过来,赵子良坐了半边屁股在凳子上,接了宫女端了姜汤,喝了一大口放在旁边矮几上。
这时杨玉环笑道:“今日又不是在朝堂上,子良为何还全身着甲?整日里这样穿着难道不感觉不方便?”
赵子良抱拳道:“微臣是军人,军人就要有军人形象,是为军容!只要不是办私事或在家中,平日在军营和其他任何公众场合都要着甲,无人时或接见下属才能脱去头盔,行走之中预见上级将官要停下站立抱拳行礼,微臣近二十年来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以此要求下属部将和将士们这样做,要求将士们始终保持军容整洁!以此来提醒自己和麾下将士们,我们是军人!是有组织和军纪的军人,而不是散漫的平民百姓!”
玄宗听了赞道:“子良深得治军精髓,朝中大将大多不如子良也!”dudu3;
赵子良听了这话不由苦笑道:“陛下这话说出来,若是让那些军中同僚听见,微臣只怕又有麻烦了!”
“哈哈哈,朕失言了!”玄宗也觉得这话说出来会给赵子良带来麻烦,于是摇了摇头承认了这一点。
杨玉环笑道:“这次子良来京,怎不把新婚夫人也带来?我也已经有一段时日没有见到赵国夫人了,甚是想念呢!”
赵子良连忙道:“劳烦娘娘挂念,微臣替贱内多谢娘娘!前几日微臣动身之时,贱内还向微臣提起说已经有一段时日没有进宫与娘娘说说话了,想要跟着过来,只是微臣接到陛下诏谕启程时很是匆忙,而且又下大雪,道路难行,贱内又怕冷,因此没能跟过来!这段时日微臣的军务也颇为繁忙,没时间陪贱内,她也有些闷得慌,待天气稍稍好转,微臣就派人送她来长安小住,到时候还请娘娘关照一二!”
杨玉环高兴道:“那敢情好!”
这时玄宗开始说正事,从旁边矮几上拿过一份奏章对赵子良说道:“这是出使吐蕃的使臣颜真卿派快马送来的奏章,颜真卿在奏章中说吐蕃人倒是很愿意加大边境交易额度,他们对茶叶、布匹、瓷器和丝绸的需求也很大,因此他们也同意与我朝进行和谈、签订盟约,不过他们还有额外的三个条款,由于这三个条款不在颜真卿可以做主的权限范围,因此才派快马来报!这第一个条款是要与我朝和亲,让我朝选一个公主嫁与吐蕃赞普;第二个条款是公主的嫁妆中要有农事、医药、冶炼、锻造、建造等大量的技艺书籍和匠人;第三个条款是要求额外增加铁器的交易,他们需要铁器!这原本是政务上的事情,不应当说与你这个主管军务的太尉听,不过由于这次对待吐蕃之国策是你先提出来的,因此理应征求一下你的看法和意见”。
赵子良接过奏章仔细看了看,这颜真卿的书法字体还真不是盖的,写得极为漂亮,看起来很是舒心。
看完后,赵子良合上奏章问道:“不知朝中诸大臣是否已经有了定论?”
玄宗道:“大臣们对第一个和第二个条款倒是倾向于同一,都对第三个条款不赞同,认为吐蕃人如果得了大量的铁器,必然会用在锻造兵器甲胄上,军队战力会大幅提升,赵卿怎么看?”。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作者推荐一款免费手机客户端;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eishidushi按住三秒复制)安装客户端!
第705章 皇帝提亲()
readx; 赵子良把奏章递给旁边的小太监放回去,对玄宗正色道:“陛下,微臣的看法恰巧与诸大臣们相反!”
玄宗听了赵子良这话不由与杨玉环对视一眼,杨玉环笑道:“子良,这倒是奇怪了,你能说说理由吗?”
赵子良说道:“咱们先说第一条吧,我大唐自立国以来曾有过两次与吐蕃和亲,一是文成公主,一是金城公主,这两次和亲当时都是政治需要,也可以说当时我朝在陇右与河西的军事力量处于弱势,不得不借和亲来缓和与吐蕃的关系!”
玄宗点头道:“不错,但是这次也一样啊!赵卿为何不同意与吐蕃和亲呢?”
赵子良说道:“情形确实与前两次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前两次吐蕃人正与我朝交战,他们知道我们的虚实,而这次吐蕃人不知道我朝在陇右和河西的虚实,如果我朝嫁公主于吐蕃赞普,反而会引起吐蕃君臣的怀疑,在这次谈判中,朝廷要明确告诉颜真卿,谈判过程中不能让自己的气势处于下风,态度反而要强硬一些,这外交谈判也跟运用兵法是一个道理,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对手摸不到头绪!而且微臣也不是反对和亲,只不过这和亲与上两次和亲不同!”
杨玉环奇道:“有何不同?”
“不是我朝嫁公主给吐蕃赞普,而是吐蕃嫁公主于我朝皇子!”
玄宗和杨玉环面面相觑,愣神了好一会儿工夫,玄宗才回过神来问道:“这能行吗?”
赵子良道:“谁说不行?谁规定两国和亲就只能是我朝嫁公主,而不能是我朝取媳妇呢?只有这样才能打消吐蕃君臣的疑虑,一直以来都是我朝嫁公主,咱们这会也要从外国娶一回公主!”dudu1;
玄宗想了想,越想越觉得赵子良说得有道理,不由高兴地点头道:“哈哈,不错,不错,有理!”
杨玉环又问:“子良为何不同意第二条款,反而赞同第三条款呢?”
赵子良道:“微臣反对第二条,但并不赞同第三条,只是如果吐蕃人坚持的话,第三条是可以商量的!”
杨玉环认为赵子良这种想法很奇怪,毕竟与当今主流想法完全不同,这让她极为好奇并且很有兴趣,如果是其他政事,她才懒得щā
赵子良道:“微臣打一个比喻,如果娘娘是一个有技艺的匠人,靠着这门手艺不但自己过得很富足,而且让家人也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个极好的朋友没有生活来源了,来找你借钱,或者向跟你学手艺,你是借钱给他,还是教他手艺?”
杨玉环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极好的朋友,我想我会交给他手艺吧,毕竟借钱给他,他也用不了多久。不过,如果他学会了我的手艺,岂不是会与我抢活干?嗯,我想我还是借钱给他吧,但我不能总借钱给他呀?”
赵子良笑道:“他只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家人,就算是你兄弟姊妹,你能帮一次两次,难道帮他一辈子?何况还只是朋友呢?他有他的生活,你有你的家人,你帮他一次两次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你也知道就连好朋友也只能借钱而不能传授你的技艺,否则他就会抢你的活干,更何况他还是你的敌人呢?这跟吐蕃与我国的道理是一样的,如今我们想稳住吐蕃,如果答应吐蕃的条件,在嫁妆中夹带大量的医书、冶炼、锻造、农事、筑造之书籍和匠人,就等于是资敌!他们学会了这些技艺,国力会更加强大,他们有了冶炼和锻造之术就可以自己打造更加锋利的兵器和结实的甲胄,他们学会了农耕之法,粮食产量就增多,他们学会了筑造之法,就可以建造房屋,冻死的子民会减少,他们学会了医书上的看病治病之法,每年就会少病死很多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我国巴不得灭了吐蕃才好,为何要给他们送这些东西?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当年文成公主出嫁时,陪嫁品当中就有大量的医书、冶炼、锻造、农事等书籍,这在后世大统一和平年代看来,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让藏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加强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意义非凡!但是在唐朝这个时代来看,它的后果是资敌,而不是什么其他!dudu2;
玄宗和杨玉环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包括其他大臣和民间人士也是一样,受到时代的局限,思维跳不出来,认为给吐蕃这些东西是一种恩典和恩赐,不过经过赵子良这么一分析,两人的脑海之中感觉豁然开朗。
玄宗叹道:“子良之言大善啊,为何以前朕和满朝文武就想不通这一点呢?”
赵子良笑道:“陛下,这不奇怪,陛下和朝中大臣们大多受古人和前辈先人们的想法影响,看不穿也是正常的!所以微臣认为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宁愿卖一些铁器给他们也要让他们同意签订盟约,铁器是消耗品,他们没有高超的铸造技艺打造出来的兵甲不如我朝的兵甲坚韧和锋利,同样不是我军的对手,而且兵器甲胄很容易损坏和消耗!但是如果让吐蕃人学会了采矿、冶炼和锻造技艺,我们再想遏制他们就困难了,所以技艺这东西绝对不能轻易让外国学了去!”
玄宗点了点头,对赵子良说道:“此事明日朕再与大臣们议一议。今日把子良找来,还有另外一事!”
说完,玄宗对杨贵妃打了一个颜色,杨贵妃便笑着对赵子良说:“那日在马嵬驿,陛下和我都见过子良的次子,生得是一表人才,不知他今年多大年岁?”
赵子良道:“微臣次子赵霆今年十六!”
杨玉环笑道:“是这样,陛下很是喜欢赵霆,想把宜宁郡主许配给赵霆,你看如何?”
宜宁郡主乃是李亨的女儿,是玄宗的孙女之一,目前皇室直系郡主也只有宜宁郡主的年龄与赵霆相当,且还没有出嫁。dudu3;
“额?”赵子良愣了愣。
杨玉环见赵子良这般模样,问道:“怎么,子良不愿意?”
赵子良回过神来,连忙道:“不是不是,微臣只是觉得太突然了,犬子赵霆也没有跟微臣提过有要成亲的想法。虽然说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完全不考虑子女的感受和想法,总归是欠妥,如果男女双方合不来,即便是成亲以后也过不下去。陛下想把郡主嫁给犬子,微臣是觉得高攀的,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不过微臣有一个建议,想个办法让郡主与犬子见个面,先不告诉他们双方关于婚事的事情,如果他们能谈得来,对上眼了,这桩亲事就可以定下来,微臣和陛下娘娘都乐见其成,如果他们谈不来,那么就此作罢,陛下也不希望自己的郡主嫁入微臣家中受委屈是吧?”
玄宗见赵子良虽然没有直接答应,却也没有直接推脱,反而还考虑得很周全,因此很是高兴,当即同意道:“如此尚好!既然这样,今日已经是腊月十九,距离过年也没几天,等过了年,明年上元节是个好日子,子良在上元节之前把赵霆带来长安,那时朕再安排此事,你看如何?”
赵子良道:“陛下圣明,微臣想问问,这宜宁郡主的生母是?”
玄宗笑道:“宜宁郡主的生母是宫人张氏!”
赵子良恍然大悟:“哦!”
次日,玄宗与大臣们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诏谕尚书省给颜真卿回信,否决第二条,把第一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