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将军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将军烈-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林想了想,说道:“可以每隔两丈或三丈留出一条缝隙”。

    赵子良满意,再问:“这恒逻斯河宽阔处有数十丈,如果要在这宽阔的河面上修筑桥梁,不知先生可有办法?”

    “如果是从前可能没有办法,因河面太宽,桥梁无法承受压力,不过如今北庭有水泥灰这种凝固粘合剂,我们可以在枯水期在河中间用木板围一个封闭的围栏,抽干里面的河水,在河底打下地基之后再把水泥灰混凝土倒入其中形成主承重桥墩,如果河面太宽,可以在河中打几个承重桥墩,待倒入的水泥灰混凝土凝固干了之后就可以撤走木板围栏!”

    赵子良建议道:“本帅认为为了加强桥墩的结实程度,还可以在倒入水泥灰混凝土之前用铁条做个桥墩骨架,倒入的水泥灰混凝土干涸之后,铁条骨架就会被凝固在桥墩内部,这样会增加桥墩的承重量和结实程度!”

    洪林听了这个建议双眼一亮,拱手道:“此法甚好,节帅也懂建造之法?”

    “本帅不懂,只是提一个建议而已!”赵子良摇了摇头,走到旁边堪舆图旁边指着上面三条红色的线条问道:“这是我们北庭准备修建的三条道路,第一条是从庭州到恒逻斯城,第二条是从恒逻斯城到里海北岸驿站,第三条是从恒逻斯城到萨末建城,如果给先生足够的工具、材料和两万俘虏,水泥灰可以就地筑窑烧制,砂石可以就地取用,这三条道路要修三丈宽,不知先生需要多久能修完这三条道路?”

    洪林看着地图三条红线,心算了一阵回答道:“启禀节帅,快则三年,慢着五年可以修完!”

    赵子良又问:“先生敢立下军令状么?”

    洪林一时间没想那么多,脱口就道:“怎么不敢?”

    “好!”赵子良当即道:“现在本帅就任命你为此次修路工程的总督办,由你全权负责主持修建这三条道路,本帅也不要你三年全部完成,只要你在五年之内全部完成就算合格!来人,取笔墨纸砚让洪先生立下军令状!”

    “诺!”旁边一个书吏答应一声就拿起桌上一套文房四宝走到洪林面前。

    洪林愕然道:“呃,等等,等等!节帅,学生还没答应呢!”

    赵子良笑道:“你刚才已经答应了,不信你问问在座这些大人们?”

    众官员感觉好笑,纷纷附和,有人高声道:“是啊是啊,洪先生刚才明明已经答应了,莫不是想要反悔不成?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洪林只是在这里停留几天跟岑参这个同窗老友叙叙旧就准备返回中原,却没想到现在摊上了这等事情,想走也走不了了,只能暗叹自己倒霉,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指着岑参道:“岑兄,你可把我害惨了!”

    岑参却摇头道:“洪兄,此言差矣!你不仅精通我大唐建造之术,又前往西方弗菻国游学,可谓是学贯东西,既然有才学就应该用出来,你回到中原还不一定能用得上了,你看我们这北庭,现在是修路,以后还要修建大房子,你的用武之地多了去了,我看你还是安心留下吧!”

    “哎!”洪林一脸郁闷拍了一下大腿,惹得赵子良和众官员们忍不住大笑。

    这次北庭军政会议结束之后,北庭各地开始了生产大建设,随着不断从中原和江南迁移流民过来,北庭各地的很多荒地都被开垦出来,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干活根本不惜力气,只要有工具有饭吃,能从早干到晚,连喘气都不带一下,劳动能力比后世之人强得太多了。

    天宝十二年、十三年和十四年总共从中原和江南迁移到北庭的流民达到一百二十万,一方面与中原各地土地兼并严重有关,另一方面也朝廷和北庭方面的共同努力,朝廷对越来越多的流民也感觉到压力很大,因此还专门派出官员组织流民迁移到北庭,加上很多商人口口相传北庭的土地多得到处都是荒地,根本无人耕种,如果有大唐子民自愿前往,北庭官府不但白送田地,还送农具和种子,三年内不收赋税,这等好事哪里去找?那些在中原腹地和江南一带已经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听到当地官府和商人们都这样说,当即纷纷收拾行李赶往北庭,西迁的汉人越来越多,前往安西的路上到处都能够看到背着行李包袱的人,还有很多人携家带口。

    这三年来迁移过来的一百二十万汉人其中大部分迁移到了泰西都护府的辖地内,少部分被安置在恒逻斯城周围,迁移过来的汉人们刚到就有帐篷居住,还被分到了粮食和农具和种子。

    很快就有官员过来组织这些刚刚迁移过来的汉人建造房屋、进行耕作和播种施肥,教会他们进行精耕细作之法,还给他们每家每户分发几只牛羊马匹和划分牧场,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只不过两年以后要用牛羊马匹下的崽崽按当初分发的数量归还给官府。

    洪林主持的道路修建得很快,到天宝十四年的二月,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庭州到恒逻斯城的道路修建,有了这两年修路的经验之后,修路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了,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他就把从恒逻斯城到萨末建城的道路修建完成了一半。

    由于大力鼓励工商,北庭境内的商业变得极为兴旺繁荣,从萨末建城到恒逻斯城,从恒逻斯城到庭州的大路上到处都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商旅往来,马车、驼队络绎不绝,沿途驿站和城镇的车马店、旅馆、客栈和酒馆酒楼生意好得不得了。

    除了庭州之外,恒逻斯城的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原本许多人都只是开一些小作坊,所有的小作坊内做工的人没有几个,但不少商人就发现大规模生产的好处,投入越多赚得越多,那些财力雄厚的商人们也开始学着建设大型厂房,招募大量人手集中生产,这北庭别的没有,就是牛羊多。商人们暂时没有学到羊毛纺织技术,但很多商人却精通皮革鞣制加工技术,因此恒逻斯城周边有一半以上的工厂是皮革加工工厂。

    水泥灰烧制技术太过重要,这是可以直接用于军事设施的技术,因此这项技术暂时还没有传播出来,一直被北庭方面把持,外人也无从得知。

    到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下半年,经过三到四年的大力发展,北庭各地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蛮族们饲养的牛羊马匹找到了销路,以前毫无用处的羊毛现在也能卖一个好价钱,蛮族牧民们用卖牛羊马匹、羊毛和毛皮的钱购买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生活水平比从前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汉人们则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不但有粮食吃,还有肉食和奶制品可以食用改善生活。(。)

第648章 杨国忠逼反安禄山() 
♂,

    天宝十四年二月二十,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入朝上奏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奏疏送到朝中,首先被署理门下省事务的宰相韦见素看到,韦见素乃是杨国忠举荐的,是杨国忠的人,杨国忠因反对李林甫在位时重用番将的政策因此与安禄山有嫌隙,这几年来两人矛盾越来越深,杨国忠屡次在玄宗面前进言对要安禄山的权利进行节制,但玄宗长久以来信任安禄山,没有采纳杨国忠的建议。

    杨国忠在朝中种种针对安禄山的举措让安禄山感觉到十分危险,为了自保,安禄山开始暗中蓄积军事力量,一方面蓄养军马三万余匹,另外一方面把军中不少将领换成自己的亲信,节度使的权利毕竟有限,除非能力很强能让别人俯首帖耳,否则不可能一手遮天,因此有些关键位置上的将领是无法随意更换的,于是安禄山在幕僚的建议下就让副将何千年上奏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韦见素看到安禄山的奏疏之后不敢怠慢,安禄山可是杨国忠的死对头,这种事情必须要立即禀报杨国忠,于是他立即前往杨国忠府邸。

    在李林甫死后这两年,太子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有了李林甫,以太子的地位,朝中还有何人敢跟他作对?但让太子李亨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又窜起来了一个杨国忠,杨国忠还是杨贵妃的堂兄,加上玄宗皇帝的支持,杨国忠迅速接过了李林甫死后留下的朝廷大权,太子李亨不甘受制,与杨国忠斗得不可开交。

    尽管杨国忠这几日正在为与太子李亨的较劲事情而颇为烦恼,但听到门子禀报说韦见素求见时还是立即派人把韦见素请进了府邸。

    “见过杨相!”韦见素拱手躬身行了一礼。

    杨国忠抬了抬手:“免礼,坐!”

    “谢杨相!”

    茶水送上来之后,杨国忠挥手让下人们都离去,问道:“不知这么晚了韦公来鄙府有何要事?”

    韦见素拿出安禄山的奏疏递过去说道:“杨相看看这个!”

    杨国忠狐疑地接过奏疏翻开看了起来,看完后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这安蛮子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想要以三十二番将代替汉将,如真让他得逞,范阳、卢龙和河东三镇岂不是被他一手遮天?”

    韦见素附和道:“杨相所言甚是啊,以安禄山这种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一旦被他得逞,只怕他马上就要反了!”

    杨国忠抬头瞟了瞟韦见素,问道:“韦公有何打算?”

    韦见素道:“我想进宫面圣陈具安禄山反状,杨相可随我同往?”

    杨国忠正愁没有人去皇帝面前打头阵,这韦见素果然知道他的心意,于是立即答应:“好,我与你一起前往!”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华清宫见玄宗,韦见素上奏道:“启禀圣上,安禄山又送来奏疏请求朝廷把范阳、河东和卢龙三镇三十二汉将换成番将!”

    玄宗摆摆手,毫不在意道:“他要以番将代替汉将,这也没什么,就同意吧!”

    韦见素大急道:“圣上,此事万万不可啊!这三十二汉将必然是他自己无法做主替换的重要关键位置,如果被他全部换成番将,那么朝廷还如何控制河东、范阳和卢龙三镇呢?安禄山这个举措根本就是存了造反之心啊,请陛下三思!”

    玄宗急着要去与杨玉环吟诗作对,哪里还有心情理会韦见素和杨国忠,他不耐烦地摆手对杨国忠和韦见素道:“杨卿、韦卿,你们老早就说安禄山要反,这都多少年了,怎么还不见安禄山造反呢?凡事不要听信市井流言就紧张!行了,此事就这么办吧,尔等退下吧!”

    杨国忠和韦见素无奈,只能黯然退出了华清宫。

    过了一段时间,杨国忠始终不放心安禄山,他又与韦见素进宫见玄宗,进言道:“臣有计策可以消除安禄山之反谋。如果以安禄山为平章事,召其入朝,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翔为河东节度使,则安禄山的势力自然分减!”

    玄宗始终是生性多疑之人,见杨国忠和韦见素如此防备安禄山,因此也不好太过袒护他,于是采用了两人的建议。

    杨国忠和韦见素走后,待诏翰林已经草拟了诏书,请玄宗用印,玄宗既想试探安禄山的忠心,却又担心此举会伤了安禄山之心,他从内心来讲还是信任安禄山的,于是把草拟好的诏书留中不发,却派中使太监辅璆琳携带宫中珍果前往范阳赏赐安禄山,借机观察其情况。辅璆琳因受安禄山贿赂,回来后对玄宗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没有异心。玄宗于是招来杨国忠等人说:“朕推心置腹对待安禄山,他必无异志。东北的室韦与羯靺势力强大,非安禄山镇遏不可。朕会认真对待,尔等不要担心”。

    杨国忠和韦见素无可奈何,只叹时运不济,接二连三都没有成功。

    六月,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因有婚约留在京城长安,杨国忠和韦见素又以赐婚安庆宗和荣义郡主为由向玄宗进言招安禄山进京,但安禄山此时早就被杨国忠逼得造反意志坚定,托病不朝。

    为了打消玄宗的猜忌之心,安禄山于七月派人上表献良马三千匹,每匹有马夫二人,并派蕃将二十二人护送。河南尹达奚珣怀疑其中有讹,遂奏请安禄山进马事移到冬天,朝廷自给马夫,不烦安禄山派人。于是玄宗才醒悟,开始怀疑安禄山有反心。恰巧中使辅璆琳受安禄山贿赂事泄,玄宗闻之雷霆震怒,下旨杀之。又遣中使冯神威携手诏至范阳对安禄山说:“朕为卿在华清宫新造温汤所,卿可于十月入朝”,冯神威至范阳向安禄山宣读诏书,安禄山在床上不起来,也不跪拜,只是问玄宗安好否。又说:“马不献也好,十月当入京师”。说完即令左右引冯神威置于馆舍,不再相见,然后遣冯神威回朝,也没有上表。这时安禄山自恃强兵,已坚决叛唐,玄宗虽想收其兵权,但禄山羽翼已丰,难以制服,但他坚信安禄山此时应该还没有公然反叛之心,于是决定慢慢找机会。

    安禄山一身兼任三镇节度使,早有预谋反唐叛乱之心,只是因为玄宗待之有恩,所以想等玄宗死后作乱。杨国忠与安禄山交恶,屡次在玄宗面前言禄山有反心,玄宗不听,杨国忠乃以事激之,想安禄山速反以取信于玄宗,安禄山于是决意速反。

    从天宝十四年八月起,安禄山开始屡飨士卒、厉兵秣马,准备起兵。他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等密谋,其余将帅皆不知情。这时有奏事官从京师返还,安禄山假称有圣旨从长安传来,召部下诸将示之说:“有皇上密旨,令我帅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请诸将立即跟随我进兵!”

    众将领虽然惊愕,但无人敢有异言。

    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室韦、羯靺总共十五万众,号为二十万,从范阳(今北京)起兵。并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张守瑜守漠北,其余将领皆帅兵夜发。

    十一月初十,安禄山出蓟城南,阅兵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张榜军中,榜文说:“敢有异议煸动军心违抗命令者,斩灭三族”,然后统兵南下。安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滚滚,鼓噪震地。当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几代不闻战争,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震惊。河北地区皆在禄山统辖之内,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迎敌,或弃城逃窜,或被叛军擒杀,无敢抗拒者。在起兵前,禄山先派将军何千年、高邈领二十奚骑,假称献射生手,乘驿马至太原。十一月初十,太原副留守杨光翔出迎,被劫之而去。

    安禄山起兵之后,太原和东受降城派八百里加急向长安奏报安禄山已反,玄宗还以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骗人,不相信安禄山会反。

    十一月十五,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得到证实,玄宗惊得从龙椅上跌落下来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宣召朝中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朝会过后,玄宗下旨让特进毕思琛前往东都洛阳、派金吾卫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各募兵数万人,随团练兵抵御叛军。

    十一月十六日,恰逢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入朝觐见,玄宗正愁朝中无良将可用,见到封常清便请教平叛对策,封常清对奏让玄宗十分满意,于是下旨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常清即日乘驿马至东京募兵,不几天就募得六万人。然后断河阳(今河南盂县)桥,为守御之备。

    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下旨杀安禄山长子安庆宗,赐死荣义郡主,调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入朝为户部尚书,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弟,安禄山起兵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