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孙文决心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
孙文确定以黄埔岛上原黄埔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学校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岛距广州四十余华里,从广州坐汽车或轮船到黄埔,一小时许便可到达。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山峦起伏,林木葱茏,环境幽雅。它南连虎门,为广州第二大门户。由于远离喧哗的市区,可以说是办校、驻军的理想之地。
但谁也没想到,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蒋志清仅仅赴任两个月就甩手不干了。
1924年2月21日蒋志清突然提出辞职。他在给孙文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留下的辞职信中称:“前蒙总理委办陆军军官学校,自维愚陋,不克胜任,请另进贤能接待,所有该校筹备处,己交廖仲恺同志代为交卸,以免贻误该党事”。随后,他不等批复,便自行离去了。
非但如此。蒋志清在辞职的同时,还下令解散军校筹备委员会。停办军校、解散筹备处的消息传开后,一时人心惶惶。
廖仲恺得知后来到筹备委员对大家恳切地说:“应该了解,办黄埔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你们中间有人是蒋先生邀请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那么蒋先生就要开罪全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
听了廖仲恺的一番话语,大家像吃了定心丸,都表示要按廖先生的意思去做。
蒋志清走后,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由廖仲恺负责。廖仲恺一面主持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一面从大局着想,不断地电报催促蒋志清南归。
其实,廖仲恺很能理解蒋志清,黄埔军校的创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烫手的山芋。首先,招生就很困难。当时,各省的军阀为了遏制革命,想方设法阻止军校去自己的地盘招生,甚至设置障碍限制自己地盘内的青年出境。其次,办学经费也是个大问题。
孙文刚挂大元帅职之时,统制粤军及入粤各军。其时滇桂杨刘军驻广州市区,粤军梁鸿楷、李济深等部驻西江五邑,桂军沈鸿英驻北江,后粤军许崇智部由闽返粤,李福林驻河南,湘军谭延辏А⒊糖毕群笕朐粒峋炫嗟隆⒃ゾ有愕纫嗬锤健5笔比盒鄹罹荩髯晕炭模厣杩ǎ魉俺镡茫踔了街烈?途加胁圃凑撸圆欢舷蛩镂乃魅×糕谩D下吩蛴傻吮疽蟆⑸瓯7志莞呃浊硌拢泵贰⒒葜菰蛴沙戮济鞑苛只ⅰ⒑檎作爰耙毒僬剂臁M乘Р亢廖奘盗Γ帕畈怀龈牛戮济鞑坎皇笨殴阒荩蚝栌⑹狈迸选9愣普鹑谥陕遥恢图#ㄎ赐甏#╨lwxs520 ……》
第770章 接手军校()
为了统一财政,大元帅府立财政委员会,以统筹整理财政,但效果不佳,客军的首领们毫不理会。对此孙文既愤怒又无可奈何。广东当局的财政状况无法改善,创办黄埔军校的经费也就筹措艰难,导致军校难以顺利开创。
虽然大元帅府决定每月由广东省财政厅等机关给军校提供经费,但是广东的财政把持在滇军军阀杨希闵、桂军军阀刘震寰手里。他们一开始就反对这个威胁他们自身的军校,因此军校的军费非常让人头疼。再就是武器弹药问题。当时的军工厂被滇系军阀控制着,他们把军工厂生产的武器基本上都留给了自己,还采取各种办法抵制军校的发展。开创一所军校而没有枪械,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广东各大实力派根本不把蒋志清这个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放在眼里。但他们认为,孙文任命蒋志清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是有意让蒋志清来来当这个校长,纷纷表示反对。而且,这些实力派们也很看好军校校长这个位置,不断向孙文推荐校长人选。
蒋志清之所以辞职,就是担心在广州的军阀,其中包括滇系军阀,不赞成创办黄埔军校,因而会解除军校学生的武装,最后会跟他算账。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就曾当面奚落蒋志清:“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你那几根破‘吹火筒’,我只须派一营的人就可完全缴你的械。”
其实,蒋志清最不满的还是孙文在任命校长一事上的踌躇。
关于黄埔校长人选问题,孙文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孙文首先考虑的是许崇智,许是粤军总司令,是军界的头号人物。于情于理,孙文都应当把他作为首要人选,但许崇智力不从心,一切委之于上校参谋陈翰誉,陈目空一切。骄纵自私。处事多失公平,致使各方不满。除了许崇智外,孙文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实力派谭延凯。谭延凯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在护法、讨贼运动中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谭延凯是一介勇夫,领兵打仗,攻城掠地还行。如果让他管理军校,从事授书讲课之事,等于是将他圈囿起来,谭对军校兴趣不浓,所以也拱手相让。剩下的便是程潜、蒋志清、李济深三人的权衡比较了。蒋的优势在于,从个人关系而言,蒋志清与孙文有永丰舰中的患难与共。安危相仗,关系自然更近一层。从军事才能讲,蒋志清曾经留学日本,受过专项训练,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多次出谋划策,练兵布阵,脱颖而出,逐渐赢得孙文的赏识。再说蒋志清自身也有较高的军人素质,这与在日本的刻苦训练和精神磨炼不无关系。而这正是孙文认为军校领导必备的素质和条件。
蒋志清当然不知道孙文的想法,在他看来,刚闭幕的国…民…党一大选出的领导机构成员中,没有自己的位置,只被委任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这让他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受重用,人微言轻,对孙文常有抱怨。况且关于黄埔军校校长人选之事他也早有耳闻,由于他资历浅薄,势力不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诬蔑。蒋志清对此也是知道的,各方说法不一,使得蒋志清更是忐忑不安,灰心丧气。所以,他一气之下便辞职而去了。
宋嘉树的葬礼办的很隆重,上海各界名流全来了,孙文也派夫人参加了葬礼。琼赣特区政府专门派了一个三十人的代表团前来治丧,全区降半旗哀悼宋嘉树。根据宋嘉树的遗愿,他被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
宋嘉树的葬礼结束后,蒋志清便约了徐彥卓详谈。
“二哥,你与美龄小姐现在进展如何了?”徐彥卓问道。
“和以前没什么区别,还是老样子,美龄小姐对我不冷不热的。”蒋志清探了口气道。
“二哥,你是男人,这事你要主动一些,还要我教你吗?”徐彥卓一听就急了。
蒋志清默然无语。
徐彥卓劝道:“宋先生刚刚去世,不论是美龄小姐还是宋夫人,现在都在悲痛之中,需要有人时常安慰,这是个好机会,你可要把握住。”
蒋志清欲言又止。
徐彥卓摆摆手道:“你的事我都听说了,你放心,我回来了就不会让你失望了。黄埔军校的事情我帮你摆平,美龄小姐那里你也要加把力,要做到事业爱情两不误才行。”
蒋志清见徐彥卓对自己如此关切,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老五,放心吧,你如此帮我,我再不努力,那真是愧做你的兄长了。”
宋嘉树葬礼结束的第十天,徐彥卓携蒋志清一起乘船前往广州。1925年4 月15日,徐彥卓到达广州。
“先生,我回来了!”
孙文一见徐彥卓不禁喜出望外:“小卓,你总算回来了。”
“黄埔军校现在情况如何了?”徐彥卓开门见山问道。
“唉!”孙文瞥了一眼蒋志清,叹了口气道:“真是一言难尽呀!”
蒋志清见孙文如此心力憔悴,不由有些后悔自己的莽撞。
徐彥卓直言道:“若先生信得过我,黄埔军校的筹办事宜就交给我,我保证在6月16日准时开学!”
6月16日,是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日子,孙文非常希望在这一天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依据目前的形势,孙文本以为此事已经成为了泡影,谁知徐彥卓信誓旦旦给他了保证,这让孙文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这是真的吗?小卓?”
“先生信不过我?”徐彥卓反问道。
“信得过!信得过!”孙文赶忙道,他又看了看蒋志清,有些犹豫道:“可是……”
徐彥卓知道孙文担心什么,他笑道:“二哥做我的帮手,他全面负责军校的招生事宜。”
蒋志清在一旁愧疚道:“先生,志清知错了,我老五的兄长,会全力协助他的,绝不会再让先生失望了。”
“好!好!”孙文看着兄弟俩不住地欣慰点头。(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71章 列宁遗嘱()
徐彦卓说干就干,没过多久,梅秋杰便带着近百人进驻了黄埔军校,他们将成为黄埔军校的首批教官。紧接着,大规模的施工便开始进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光明正大地运进了黄埔军校。这些武器不仅数量不少,而且品种齐全,让许多军阀眼红不已,可却偏偏没有一个人敢打它们的主意。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武器由军舰护送,也不是因为军舰上挂着琼贑特区的区旗,而是因为忌惮这一切之后的那个人。
……
就在徐彦卓为黄埔军校的筹备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1924年5月22日,俄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
这一天,距离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同志去世,还不到四个月。莫斯科上空万里无云,这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首都一如往常一样平静。共…产…主…义对这个国家的改造发生了明显的效果……所有的工厂、银行、大型商店都被收归国有,人们已经适应了按照苏维埃整齐划一的管理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残酷的内战结束以后,经济开始吃力但是持续的好转,政府对经济的统制也变得日益宽松,一些小小的商业投机活动已经开始抬头。在莫斯科街头,露天下的生意要比商店里的好得多,因为商店里按照政府规划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往单调而且昂贵;在街上,一些私人手工制作的东西则经济实用,从烤好的一小袋一小袋的葵花籽,到剪刀、烟卷、手套、头巾,甚至还有像乳罩这样让**道德下的人们略微感到有些尴尬的商品。也公开在汽车站或者国家银行旁边叫卖。这样的情景让人们感到,列宁去世后,他的继承者们仍然遵循着他的政策,把苏维埃对国家经济命脉强有力的控制和对零散的小商品经济的宽容结合起来。
但那些对这个国家政治运转有一定了解的人,却并不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四个月来。党的领袖们围绕谁来做列宁接班人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苏维埃的国家机器之所以从表面上看运转如常,是因为胜利者的地位尚未取得合法性,不能公开显示他的权威。明天。在党的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谁胜谁负即将揭晓。只有在大会以后,才能知道国家的政策将怎样改变。
这次中…央…全…会的议程,原本是为即将召开的十…三…大做准备,确定主席团名单及其它一些为大会服务的人员名单。所有的列宁可能的继承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但一位非中…央…委…员…会的成员的出现。往会议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改变了一切。她的名字叫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遗孀。她扔下的重磅炸弹是《致全国代表大会的信》,即被后世称为《列宁遗嘱》的文件。她要求按照她丈夫的遗愿,在十三届代表大会上公开宣读这封信,中央委员会同意了这个要求,但他们希望在公布之前先在了解它的内容。
克鲁普斯卡娅开始读信。她的声音很低、很激动,让人无法听清楚。于是有人建议:“让叶夫基莫夫来读。”叶夫基莫夫是一个普通的中央委员,他接过信,里面的内容令他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些东西竟然会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他双手用力握住遗嘱。以免让人看见他的手在战抖,深吸了一口气,把遗嘱一口气读完。
在遗嘱中,列宁对几位可能的继承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斯大林、布哈林……都做了简短的评述。现在,他们就坐在主席团桌子旁边。
列宁没有指明自己的继承人。也许是他们都不能令他完全满意,但他明确指出,有一个人不能成为他的继承人:“斯大林同志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斯大林同志担任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否永远谨慎的使用这种权力,我没有把握。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可能是一件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如果说对托洛茨基等人的评价还有些含糊其词的话,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则再清楚不过了。它是如此的突如其来,没有人想到,列宁会强烈要求罢免他生前最信任的总书记。大家被惊呆了。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斯大林身上。毫无疑问,这斯大林有生以来最难受的时刻。这封信将摧毁他的一切、他苦心积虑积累起来的所有权力。他追随列宁近20年,直接在他身边工作10年,曾经协助列宁逃脱临时政府的追捕。20年来,尽管有过几次小的意见不合,但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列宁,在是否发动十月起义、是否和德国签订不平等的《普茨茅斯和约》、是否同意芬兰从俄罗斯脱离等关键时刻,斯大林总是坚决的站在列宁一边。如果说在政治局成员中有谁总是同意列宁的意见的话,显然只有斯大林一人。但现在,他的领袖抛弃了他。
“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被这一可怕的事吓的目瞪口呆。”
一位目击者这样说道:“斯大林坐在主席台上,显得很小和很可怜。我尽量逼近审视他,尽管他表现出镇定和沉着,但他的命运显然正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种悼念和迷信列宁的气氛中,如果不重视列宁的遗嘱,那就几乎是一种亵渎的,甚至背叛的行为。”
会场像死一样沉默。斯大林的手在微微战抖……
季诺维也夫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全是悲痛和忠贞:“同志们,列宁同志的每一句话对我们而言都是法律!我们宣誓去完成列宁在逝世前所命令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你们完全知道,我们将信守那个誓言!”(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72章 开学典礼()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因为他们不愿看这个看这个政治演员的表演,他一站起来,大家就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但是,我们可以愉快的说,有一点已经是证明没有根据的。我指的就是关于我们总书记的那一点。你们所有的人都看到最近几个月来我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你们也会像我一样愉快的说,列宁同志的这种担心已经证明是没有根据的。”
季诺维也夫用余光向周围看了一眼,所有人都面无表情,没有要发言的意思。他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他们最主要的敌人托诺茨基没有立刻站起来反驳。也许是不屑,也许是认为没有必要,也许是认为自会有人站出来要求立刻罢免斯大林……
真的很难猜测托诺茨基此时的想法,在这个可以一举击毁其政敌的绝佳时机,他选择了保持沉默……致命的沉默。他错过了,错过了一次,也就错过了一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