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中…央…委…员…会的特别会议上,由加米涅夫出面,建议用斯大林来领导书…记…处的工作,用总…书…记的职务来代替责任书记的职务。立刻有不少人表示支持这一建议。显然,这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私下做工作的结果。(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7章 野心勃勃()
托诺茨基显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心里瞧不起这些政客的手腕,他仍然一如既往的保持了沉默。布哈林和托姆茨基在政治局中地位较低,无意参与托诺茨基与三巨头的斗争,但他们对斯大林默默无闻的处世态度和踏实工作印象深刻,也未表示反对。于是,这个事情就定了下来。没有人认为设立总书记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存在着政…治…局这样一个集体领导机关的情况下,总书记无权决定,而且也没有决定过党的政治方针。
当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把斯大林送上总书记宝座时,他们相信,他将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他们又在一个重要部门塞进了一个自己人。
出任总书记后,斯大林兼任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和总书记三职,也是党内唯一同时兼任这三个重要职务的人。也就是说,他是政…治…局和它的两大职能部门……组织局和书记处的唯一联络人,并在实际上完全控制了这两个部门。政…治…局冗长的会议只能决定少数它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更多的决定,实际上是由斯大林一人作出的。即使是政治局的决议,斯大林也可以按照他觉得合适的方式来执行。
在这样一个显赫的位置上,斯大林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被人忽视。如果说以前斯大林的巨大权力能够瞒过政治局的所有人,那么现在就只能瞒过除列宁之外的所有人了。
列宁虽然也长期旅居欧洲,喜欢抽象理论和涛涛不绝的演说,但他和托诺茨基不同,他是那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天才。在研究理论和辩论的同时仍能冷静分析现实情况和观察他每一个同志。斯大林当上总书记之后,他很快感到周围有一种模糊的但是肯定存在的变化。
1922年6月,他生病休息了一段时间,当他重新返回工作岗位时,这种前后的对比更加鲜明。他询问什么问题或者索取什么资料要想得到迅速而直接的回复变得困难了。不停有人抱怨机关的粗暴、官僚主义和滥用职权。一些被莫名其妙解职的官员向中央申诉。他的一些指示甚至命令在向下级机关传达的时候。常常像泥牛入海一样,了无声息,不知被卡在什么地方。无法达到目的地。他发现整个政府机器被某种力量操纵,以和他这个总设计师所构想的完全不同的方式运转着。他试图追寻这种变化的根源,很快就发现,这种可怕的力量来自书…记…处。
这个发现令甚至像列宁那样的人物也觉得背心发凉。在自己一手创立的国家机器内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个通往**的机构,而掌控它的人。竟然是公认的最没有个人野心的斯大林!列宁头一次发现他对自己的总书记了解得如此之少。
于是,列宁开始对斯大林产生了不满。不巧的是,12月中旬,列宁第二次发病,在向秘书口授的一个简短备忘录中稍微流露了一下这种不满,“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正好这时发生了斯大林对列宁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粗暴行为的事情:起因是克鲁普斯卡娅写了一封列宁口授的信,斯大林得知后,就给她打电话,愤怒地威胁说。要叫党的监察委员会来起诉她,因为她违反了政治局的指示。这激怒了列宁妻子,她不愿打扰生病的丈夫,但列宁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斯大林的怀疑随即肯定下来,认为斯大林是有罪的,于是谨慎的批评就变为毫无顾忌的控告。1923年1月4日,列宁又对遗嘱口授了一段补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所据说这一段遗嘱内容直指斯大林。可惜遗嘱内容一直属于高度机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的内容。
不久以后,列宁的健康似乎又有好转,他就亲自出来发动对这位总书记的攻击。起初还是小心谨慎,后来就趋向激烈了。列宁对工农检察院的第一次批评发表在《真理报》上,口气还是缓和的,结论也有些模模糊糊。后来列宁口授了他的文章《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这是对作为工农检察院人民委员的斯大林的毁灭性攻击。在幕后,列宁准备在召开的第十二大上发动最后的攻击,而且据说他将和托洛茨基采取联合行动。可惜这个实质性行动还来不及实施,列宁的病就第三次发作,在代表大会上控告斯大林的机会就这样永远失去了。
列宁一直就知道托诺茨基和三巨头的斗争,但他希望维护党的团结,所以直到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病中的他才不得不考虑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对付斯大林,他希望托诺茨基能够打击斯大林。而托诺茨基却认为,依靠列宁的指示来打击对手是一件很丢份的事。他不屑。
徐彦卓可以想象出来,斯大林当时看了列宁的攻击文章,该是多么震惊、不安、恐惧啊!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总书记的位置岌岌可危了。
“列宁的时间不多了,听说列宁已经立下了遗嘱,约瑟夫你不会不知道内容吧?” 徐彦卓故意问道。
列宁担心自己完全瘫痪或突然死亡,所以匆匆忙忙把他对斯大林的指责和对党的忠告载入记录。除了列宁的妻子和他的秘书们以外,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遗嘱。事实上列宁的这种保密,对斯大林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要他这个总书记想知道的事情,总有办法能知道。徐彦卓心中清楚,如果让斯大林知道那个可怕的遗嘱内容,他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一定要尽全力抵抗列宁的这种攻击。
事实上,斯大林已经知道了这个遗嘱的内容了,而且把它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一个字都不落:“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8章 列宁去世()
“约瑟夫,你若再不抵抗,那便只有束手待毙了!”徐彦卓不失时机道。
斯大林望着徐彦卓苦笑道:“抵抗?怎么抵抗?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斯大林说的没错,他确实无法抵抗。倘若利用总…书…记的权力负隅顽抗,那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活着的列宁即使他不能说不能写,也是公认的党和政府的领袖,苏联人对列宁主义的迷信已经到了极致,凡是直接或间接要求取消列宁曾授意过的任何措施,就会成为一种违反某种不成文法的无可原谅的罪过。
徐彦卓意味深长道:“约瑟夫,列宁还活着,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可若是列宁去世了,你的对手就好对付多了,难道不是吗?”
“你的意思是……”斯大林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徐彦卓不语。
斯大林也没有再说话,而是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只要列宁一天活着,这个位置就谁也别妄想撼动,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只有让列宁永远闭口,他才有翻身的可能。斯大林有这个便利条件,当初列宁病重时,政…治…局确定由他负责同医生联络,这等于让他负责了列宁的治疗,列宁的性命就握在了斯大林的手中。列宁患病已经一年多了,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让他正常死去,绝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在苏联,让一个人死去已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况这还关系着斯大林前途命运呢。
良久,斯大林终于长长吐了口气,他看着面前的这个中国人,纳闷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帮我呢?”
“不止这一次了。约瑟夫,从我们认识到现在,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你!”徐彦卓笑吟吟道:“有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帮助你,我不需要任何回报。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我们是朋友?”斯大林愣了一愣:“或许是吧!”
……
1924年11月初。在斯大林的建议下,他与政…治…局委员加里宁、布哈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雷科夫举行了会晤。斯大林向与会者通报说,医生们早已是回天乏术。列宁余下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加里宁在继续这一话题时补充道,领袖的辞世不应使全党措手不及,应从现在起就考虑葬礼事宜。斯大林对加里宁的意见表示支持,他接过话题说:“极端重要的是,要使一切事先有所准备。使领导层不至于在无以挽回的损失面前惊惶失措。对于列宁的安葬问题,我们一些来自省里的同志也感到非常担心。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族人,应该按传统风俗安葬。他们坚决反对焚烧列宁遗体,反对实行火葬……有些同志表示,现代科学已有能力借助防腐技术长期保存死者遗体……”
听完斯大林的发言,托洛茨基显得有些气愤:“我倒是很想知道,这些外省的同志都是谁。我要对他们说的是。他们对科学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布哈林也支持托洛茨基的意见,生气地表示,把列宁遗体制成干尸是对他形象的侮辱,这也与列宁的世界观完全背道而驰,不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虽然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集体发出了抗议。但斯大林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太当回事。加里宁也坚持说,列宁决不能像普通死者那样埋葬。而雷科夫则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意见,虽然他并未直截了当地说要保存遗体,但弦外之音却分明在说,列宁应当用与众不同的特殊方式安葬。
1925年1月20日,列宁感到身体不适,没有吃早饭,也没有出去散步,说眼睛有病。21日下午5点半,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断断续续,逐渐失去知觉。6点50分逝世。
列宁逝世的日子是星期一,官方原本计划在周末就将其遗体入殓安葬。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第四天做出决议,决定对列宁遗体重新做防腐,以便能使其保存40天。对于采取这样的措施,高层领导人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因为按东正教的传统,四十天是一个重要的坎儿。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所变化,中…央执委紧接着又决定将下葬时间临时推迟,并做出如下决议:盛放列宁遗体的棺椁保存于墓室内,供群众参观瞻仰;墓室修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位于十月革命烈士公墓之间。
斯大林的个性和意志的确如钢铁般坚强。他虽从未向反对者们表明什么,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悄然进行。1924年1月25日,即在列宁逝世的第四天,《莫斯科工人》周报刊登了3封来信,总标题为《列宁遗体应当保存!》。这3封信都包含了一个请求,即要将列宁遗体存放在水晶棺内,以便能随时目睹伟大领袖的遗容。
在占绝大多数的充满革命热情的党员当中,永久保存列宁遗体的想法立即引起共鸣。斯大林此举得到了广大党员的极力拥护。1月29日,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了解到亡夫遗体将被永久保存。在次日的《真理报》上,她发表了一篇语气婉转的反对声明:“我对你们有一个恳求:不要把对他的哀悼变成对他个人形式上的尊敬,不要修建他的纪念碑和以他命名的宫殿,不要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等等。他在世时对这些都不屑一顾,并把它们看作难以承受的负担。”
苏联的一切都在斯大林的计划下,或许应该说是斯大林与徐彥卓的计划下按部就班的进行,要不了多久,徐彥卓便可以如愿以偿地看到斯大林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了。为此,徐彥卓甚至没有回国去过春节,一切都充满着变数,不亲眼看到这一天,他心里实在放不下。
可就在徐彥卓期待的这一天慢慢临近之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苏联回国去。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宋嘉树因肾病不治在上海去世了。
与公与私,徐彥卓都必须回国参加宋嘉树的葬礼。(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9章 军校筹备()
对徐彦卓的回国,最高兴的莫过于蒋志清了,这些日子徐彦卓不在,蒋志清简直是度日如年。
蒋志清从苏联回国后,向孙文详细汇报了此次苏联之行见闻,尤其是苏联红军的具体情况。孙文听后,马上孙文任命了以蒋志清为委员长,王伯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和张家瑞七人为委员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负责军校筹备事宜。
此时,徐彦卓在苏联还没有回国,蒋志清向孙文建议,等徐彦卓回来之后再行筹备之事,可是孙文对创办军官学校非常迫切,希望早日建成一支像苏俄红军那样的革命军,故而一口便拒绝了蒋志清的提议。无奈之下,蒋志清只好勉为其难上任了,军校的筹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全面展开。
孙文之所以这么着急也是有原因的。
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也使孙文对如何将革命进行下去的想法一下子清晰起来。那就是要有自己军队。
而孙文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仍然是走了一段弯路。他先是天真地想依赖江湖气十足的帮派势力;接着又拉起“护法”运动的大旗,想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联甲倒乙”或者“联乙倒甲”。当时的广东各派军阀云集,有粤军、桂军、湘军,滇军、这些军阀大多是具有强烈地方封建性的军事集团,他们并不相信孙文所谓的“护法”运动,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利用孙文在全国人民中的崇高声誉,便于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稳定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决定了孙文的护法运动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
现实使孙文深深感到,没有自己的军队,寸步难行。陈炯明的叛变更使孙文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极不现实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孙文想起了一件往事:他在广州发动护法战争时,有一次。一个带着两个卫兵的人来求见。那个人本来是个骗子。手底下一个兵也没有,却跟孙文说自己有许多部队,表示愿意跟随孙文参加护法运动。孙文十分高兴。热情接待了此人,和他谈了很长时间,讲了一大堆革命道理,然后批了一大笔款子给他,吩咐他把部队带好。不久。孙文要去检阅这支部队,此人便去租了一支部队来,气宇轩昂地横列在孙文的面前,而且队列整齐,穿的都是新军装,背的都是好枪。孙文大为高兴,站在队列前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讲。当他得知。上次批的那笔钱都用来给部队做了军装时,就又给这个骗子拨了一笔钱。后来,孙文攻打惠州时,就把这支“部队”也编在序列之中。骗子满口答应,又去借了一批士兵。耀武扬威地从大元帅孙文面前开了过去。等孙文看不见了,这些士兵就各自到骗子那里领了钱,回自己的部队去了。骗子甚至派了几个人去前方侦察战况,如果是打胜了,就立即到孙文那儿去报功请赏;如果打败了,就去孙文那儿请求给予补充。不管胜败,都可以向孙文要到钱。
事情败露后,孙文只是付之一笑,觉得自己上了一个骗子的当,给人留下了一个笑柄。
现在想起这件往事,孙文才意识到,那个骗子只不过是许许多多骗子中的一个。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军阀,又有哪个不是骗子呢?
痛定思痛,孙文决心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
孙文确定以黄埔岛上原黄埔水师学堂和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