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脾气,这种话,也就只能袁丁本人说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了出来,免不了又要被袁丁以犯上的罪名,拖出去暴打五十军棍了。

    “好了,一场败仗算不了什么,大家都振作起来吧。逢纪,传本将将令,让留守邺城的尚儿带十五万大军,火速前来增援,河间必克,元起必败!”袁丁下达了召唤援军的命令。冀州十六州中最富庶的几个州之一,同时人口也是最密集的州,还是疆土第三大的州,仅次于元起治下的明州和被宇宫照烈、泰山以及孙策瓜分的荆州,而且自从宇宫照烈闪电般从袁丁手中,夺走了另外的半部青州之后,袁丁在青州蓄养的兵力,除了战死和投降的,其余的都来到了冀州,所以袁丁才能养兵近百万,当然这个数字是袁丁故意放出来的,其中肯定含有一定的水分。但七、八十万大军,袁丁还是有的,远比元起坐拥五州,却仅仅有三十万兵马强得多。

    这次出征,袁丁带来了三十万大军,经过一场惨败之后,还有二十五万之众;在官渡。审配还统领着十三万大军与宇宫照烈开战,如此算来,留守在冀州的兵马至少还有三、四十万,从中在抽调十五万人过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可关键是,袁丁丝毫不吸取教训。竟然让他的第三个儿子袁尚领兵前来,经过袁熙的事情,已经证明了,袁丁的四个儿子,一个不如一个,都是纨绔子弟,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天分。袁尚要真的来了,以他那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的公子哥性情,岂不是要扰乱军中的正常秩序吗?

    因此,在接到袁丁的命令之后,逢纪久久没有反应,心中在思考着如何才能说服袁丁,改派他人带兵前来。可是这种话,不好说也不好听啊。一个弄不好,就会触怒袁丁,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在这个时候反驳袁丁的决定,恐怕下场会比沮授要惨得多,沮授就因为在战前说了几句反对的话,就被袁丁关进了大牢。逢纪要是在这个时候出言反驳袁丁,恐怕会被袁丁直接下令处死了。

    就在逢纪犹豫的时候,袁丁的话音再次响起:“逢纪!你没听到本将的话吗?还不快去办!”逢纪无奈的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他知道自己是改变不了袁丁的决定了。索性也就不去触那个霉头了,有些僵硬的向袁丁行了一礼,低声答道:“是,某这就去办。”随后,逢纪倒退着走出了大帐,仰天发出一声长叹,然后回到自己的帐篷中,起草了一份文书,把袁丁的意思写了进去,在折返回袁丁的中军大帐,交给袁丁过目之后,袁丁在上面盖上了车骑将军的大印,逢纪挑选了几名精细的军士,让他们快马加鞭把这封文书送到邺城去。

    河间城西边三百里之外,潜龙成员把诸葛亮、周瑜联手在河间城下大败袁丁的消息,送到了正在行军途中的元起手上。元起仔细的看了一遍,低头沉思了片刻,忽然抬头说道:“经此一战,以袁丁的性格,恐怕是要召唤援军了,袁丁是绝对不能承受失败的。咱们要加快速度了,赵虎,传令下去,加快进军速度,两日之内,一定要赶回河间城!”

    两日后的清晨,朝阳刚刚爬上天边,还没来得及把光辉全部洒落到人间,河间城西边的地平线上,忽然出现了大队的人马,迎着初升的朝阳,快速向河间城靠近。

    负责守御在西边城墙上的军士们,很快发现了这支人马,几名性急的军士不辨敌我便急忙转身,想要奔下城墙,把这个情况通知给诸葛亮,却被另外一些沉稳的老兵给拦住了,老兵们面带微笑的指着城外高举的大旗,笑道:“看清楚些,这是咱们的大王回来了。”元起因功勋卓著,被封为燕王,元协还在诏书中言明,燕王所到之处,犹如天子亲临,这份殊荣,让元起麾下的所有将士都感到与有荣焉,心中的那份自豪,就不用提了。

    那些性急的军士闻言,转头向城外仔细看去,果然看到了一面明黄色的大旗,大旗上仅仅用银色的丝线绣着斗大的一个字:燕。明黄色可是皇族专用的颜色,当今天下,除了元协,也就只有燕王元起可以使用这个颜色了,其他的人胆敢使用的话,当以欺君之罪论处!

    “果然是大王回来了,哈哈,太好了,大王回来了!”

    瞬间,西边城墙上军士们的热情升腾了起来,欢呼声,呐喊声,登时淹没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二章 看家护院() 
文丑带着小股骑兵突破宇宫仁的战阵之后,还没来得及回头观望,只听一阵梆子声响,无数的人影忽然从宇宫仁战阵之后涌现了出来,将文丑的小股部队包围了起来。文丑抽眼观察了一下,心里立刻一凉,来的又是宇宫军!而且还是镇守青州的泰河所部。

    宇宫照烈的两只精锐部队虎豹骑和虎卫军的兵员,全是出自青州军,青州军以骁勇善战著称,带兵者又是最擅长发挥青州兵优势的泰河,文丑意识到,形式似乎不太妙了。

    青州宇宫军分作两部,状似两条长龙,带起翻滚的尘土,向着文丑率领的小股部队杀来。宇宫仁之所以会故意放过文丑,是因为宇宫仁知道,在自己身后,还有泰河呢,泰河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阵中,泰河排众而出,手持长枪立马在阵前,冷冷的看了一眼文丑之后,泰河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响起:“围攻文丑,死活不论!”泰河的部下得令之后,立刻又分出两队步卒,配合着先前杀向文丑的两支队伍,对文丑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

    文丑只带着一千多人突破了宇宫仁的防线,现在前有泰河拦路,后有宇宫仁重兵防守,文丑已成瓮中之鳖,再也没有了退路。想要以一千之众,对抗泰河的两万步卒,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过文丑也不甘束手就擒,挥起大刀往来冲杀,每一次劈砍都会带走一名宇宫军军士的性命,惨叫之声在文丑的刀下不停的响起。文丑虽然勇猛,但人力有时而穷,文丑不是元起,没有元起那样的天生神力和神妙戟法,在冲杀了十几个来回之后,文丑坐下的战马已经出现了力竭的征兆,速度逐渐减慢了下来。在乱军之中。没有了速度的优势,被围在核心的文丑,其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败亡是早晚的事。

    悍勇的文丑也意识到了战马只会变成自己的累赘,当下不再犹豫,拧身跳下了战马,手持大刀只顾砍杀,似乎是要在死之前,多拉一些陪葬的。看到文丑悍勇,泰河悄无声息的拿出强弓。搭上一支利箭,稍作瞄准之后,猛一松手,利箭带起呼啸,向着文丑射去。

    这个时候,就看出文丑的武艺精熟来了,在嘈杂的战场上,文丑依然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泰河的利箭刚一离弦。文丑就已经发觉了。一刀劈死了身前的两名宇宫军之后,猛然回转身体,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给自己的大刀让出挥砍的空间。随后双手握刀,一刀把泰河射来的利箭劈作了两段。劈断了泰河的利箭之后。

    泰河脸上无悲无喜。再次抽出两根利箭搭在弓弦上,左手拉弓,右手控弦,两支利箭引而不发,他在寻找着文丑的破绽,或者说,他在等着文丑犯错。一旦文丑出现任何的失误,泰河的利箭就会适时而至,给予文丑致命一击。

    日至正午,文丑在一次挥刀劈砍之后,身体刚好转动过来,直面着灿烂的骄阳。刺眼的阳光,让文丑下意识的闭了一下眼睛。时机已到!泰河保持着控弦的姿势,一直在关注着文丑,就像是一只冷静的狼,此刻,在看到文丑眨眼之后,泰河身上气势顿时大涨,一股无形的杀机锁定在文丑身上,强弓上早已蓄势许久的两支利箭,一左一右分别射向文丑的双腿,在乱战之中,文丑若是被泰河射中了双腿,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这一次,泰河没有在失手,经过长久的蓄势,泰河已经把自己的精气神都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并且还用出了一箭双雕的射术,文丑在猝不及防之下,只来得及躲开了一支利箭,对第二支箭,却是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尽可能的调整脚下的步伐,尽量避免腿骨在利箭洞穿。

    噗嗤——利箭准确命中了文丑的左边大腿,带着一溜血珠,将文丑的大腿上洞穿出一个模糊的血窟窿。幸亏文丑即使调整了步伐,避免了利箭和腿骨的碰撞,没有让腿骨遭受重创,只是大腿上的肌肉被射穿了而已。不过就算是这样,一阵钻心的疼痛也让文丑浑身一阵抽搐,但是他强忍着没有痛呼出声,踉跄的倒退了几步,然后用刀柄杵在地上,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不让自己倒下去。

    在泰河的印象中,颜良、文丑虽然是袁丁麾下的名将,但是有勇无谋,根本就不堪大任,可是现在见到文丑痛的浑身战栗,却偏偏不肯发出痛呼,还用武器支撑着身体,不由得让泰河肃然起敬。招手叫过一队亲卫,泰河吩咐道:“将文丑擒下,交由司空发落。”泰河这样说,就等于是给文丑留了一条生路,至少,文丑不会立刻被宇宫军将士乱刀砍死。

    另一边,颜良和于禁、宇宫洪的对攻,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于禁的长处是练兵,而非冲锋陷阵;宇宫洪虽然勇猛,可是年纪还轻,经验不足,无疑也还不够纯熟,因此,两人联手依旧不能战败颜良,反而被颜良打的险象环生,相信用不了多久,颜良就可以将二人斩落马下了。

    当然,宇宫仁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在他身后,亲卫们借着宇宫军骑兵的掩护,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布置好了三道绊马索,现在,该是绊马索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宇宫仁提刀冲进了战场,大声喝道:“子廉(宇宫洪的字)、文则(于禁的字)退后,待本将亲自来战颜良!”

    宇宫洪、于禁听到宇宫仁的大喝之后,双双虚晃一招,然后策马向本阵跑去。颜良是有机会追上去击败甚至斩杀其中一人的,但是颜良深知今日形势危急,即便是斩杀了宇宫洪、于禁中的一人,也起不到挽回危局的作用,反而不如擒下宇宫仁来得实在。宇宫仁可是目前宇宫军的最高统帅,若能擒下宇宫仁,足以让宇宫军投鼠忌器了。

    一念及此,颜良大吼一声。举刀向宇宫仁砍来。宇宫仁不甘示弱,挺起大刀和颜良硬碰硬的对攻了一招。伴随着两人兵器的碰撞之声,宇宫仁顿时感到双臂被震得有些轻微的发麻,颜良之悍勇,确实名不虚传。同时,颜良也是大感惊讶,他没想到宇宫仁的力量和武艺,竟然超出自己的想象甚多。自从宇宫照烈组军以来,宇宫仁一直担任着主将的位置,很少亲自出手。所以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一员善于排兵布阵的智将,反而是他那一身不俗的武艺,却被人们无意间给忽略掉了。试想,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是何等的悍勇,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武艺绝不在颜良、文丑之下,可是对于宇宫仁担任中军主将之职,兄弟二人却从没有发表过任何的疑问。除了宗族兄弟的关系之外,宇宫仁的武艺想必也是让夏侯兄弟折服的一个原因,依次来推断,宇宫仁的武艺纵然不及夏侯兄弟。但也不会相差很远。

    和颜良大战了十几个回合之后,宇宫仁的刀法逐渐散乱,气息也是起伏不定,显得很是紊乱。显然,宇宫仁在颜良的猛攻之下,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随即掉转马头,向着宇宫军的战阵跑出去十几步远了。

    颜良可不能让他跑了啊,今日形势险恶,若是擒得宇宫仁,或许还可脱身,若是放走了,自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怒吼一声,颜良举起大刀,催动战马向着宇宫仁追去。

    袁军阵中,审配看到这一幕,心中顿时一惊,连忙大喊道:“颜将军,速速回归本阵!”现在文丑率军突破了宇宫仁的防线之后,却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审配猜测文丑已经遭遇不测了,颜良若是再出什么意外的话,自己带来的这四万袁军真的就要客死他乡了。

    然而,对审配的呼唤,颜良是充耳不闻,仗着自己的武勇,他根本就没把宇宫军将士放在眼中。在他看来,只要能擒住宇宫仁,自己这一队人马就算是有了保命的本钱了,所以,颜良非但没有减速,反而更加用力的蹬踏着马腹,想让战马跑的再快一些。

    十步……五步……三步,眼看就要追上宇宫仁的时候,颜良忽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耳中听到自己的战马长声悲鸣,紧接着,颜良的身体和大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摔得他七晕八素,茫然不知所措。

    等到颜良摆脱了迷茫状态之后,赫然发现自己的脖子上,已经架满了钢刀,宇宫军将士的钢刀!颜良抬眼看去,看到宇宫仁策马立在绊马索的旁边,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哪里有半分刚才气息紊乱、气力不济的模样?一瞬间,颜良明白了过来,自己中计了,本想擒下宇宫仁,却反被宇宫仁擒住了。

    失去了颜良和文丑的袁军,就像是没了牙的老虎,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就被宇宫军击溃了,四万袁军,只有几千人逃离了战场,其余的人,不是被斩杀,就是投降了宇宫军。这一战,宇宫仁生擒颜良,泰河捉住了文丑,宇宫军俘获了万余降卒,唯有审配下落不明,估计是趁乱逃走了。

    战后,泰河把文丑的表现告诉了宇宫仁,委婉的请求宇宫仁本着用人唯才的尺度,饶恕颜良、文丑二人。宇宫仁在稍作沉吟之后,痛快的答应了泰河的请求。颜良、文丑的武艺,宇宫仁也见识到了,如果这两人能真心投效到宇宫照烈麾下,那可是不小的助力。不过宇宫仁心中没有把握说服颜良、文丑二人,就下令把二人带回兖州,等待宇宫照烈亲自劝降,同时,宇宫仁还让随军医官给文丑治疗箭伤。安排好了战后事宜,宇宫仁向泰河道别,叮嘱泰河用心镇守青州,尽量保证前线的稳定之后,宇宫仁就班师回了兖州。

    数日之后,宇宫照烈自淮南回到兖州,听闻宇宫仁、泰河的战果之后,宇宫照烈大喜过望,立刻给二将以重赏。之后,宇宫照烈召见了颜良、文丑,经过一番的长谈,宇宫照烈认为这两人虽然缺乏智谋,不适合领兵打仗,但因武艺高强、不畏生死,又和宇宫照烈没有私怨,最适合亲卫军统领的职位,当即就封两人做了中坚将军和中行将军,让二人掌管虎卫军,侍卫在自己身侧。宇宫照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风格,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颜良、文丑以降将的身份,却得到宇宫照烈这样的礼遇,心中感动不已,当即表示愿意跟随在宇宫照烈鞍前马后,护卫宇宫照烈的安全。因两人武艺过人,又掌管着虎卫军,因此,宇宫军将士自此皆称呼二人为虎卫双雄。

第三百零七章 酒不醉人() 
元起率部进城之后,以诸葛亮为首的文臣、以齐天为首的武将,以及以周瑜为首的江东将领们,列道两旁,恭敬的迎接元起的回归。

    当天正午,众人在河间城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酒宴,既是为元起接风洗尘,又有为元起封王的庆贺之意。在元起的目视之下,众人频频向他敬酒,大家似乎都忘记了眼下正处于战时期间,纵情的狂饮起来。

    酒宴上,元起带着几分醉意,对众人开玩笑的说道:“某刚进城的时候,守城的军士们称呼某为大王,这个称呼某还真不习惯呢,愣了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在称呼某,哈哈,其实某是真不喜欢这个称呼,听上去就像是落草为寇的山大王似得。”

    诸葛亮举杯笑道:“大王被天子封为燕王,臣等理应这样称呼大王才对,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