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话之后,上官宓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些绯红。
第二百零四章 反间计()
最终,元起和诸葛亮商议过后,决定把张龙和邓芝留下来,负责稳定高句丽的局势,对境内各种事项进行整顿。张龙一战扬名,在高句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邓芝政能出众,谋略过人,无论治政、治军都是一把好手,让他们两人联手治理高句丽,必然会让高句丽在短期内迸发出活力,并成为元起大军的坚固后盾。
至于高句丽军民的意愿,元起也做出了相应的决定。首先,对于自发的奉上钱粮的普通百姓,元起严令军士,不许拿取他们手中的一针一线,违令者严惩不贷;其次,那些拿起武器,自愿跟随元起北上征讨扶余的将士,元起也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和安抚,把其中大部分人都遣散,让他们留下来协同张龙、邓芝镇守丸都,只挑选出五千精锐随军北上。
整顿完毕之后,元起一刻也不肯再耽搁,立刻踏上了征程。平定高句丽,已经用去了十几天的时间,元起在此后有限的一个半月之内,还要相继平定扶余、击败东部鲜卑,留给他的时间相当的紧迫。
扶余比高句丽建立的时间还要长久,地域还要辽阔,很早之前,扶余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并向元氏称臣,数百年来,对元氏帝国恭敬有加,并且得到了稳定且快速的发展,成为北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直到近几十年来,因为内战不休,奸佞当道,国力衰弱,扶余当代国主阿猛儿趁机断绝了和元氏帝国的往来,不再以属国自居,而是勾结辽东太守公孙度,霸占着北疆大量肥沃的土地,隐隐有自称一霸的趋势。
与高句丽不同,扶余人崇尚的是武力,想要征服扶余,根本就不可能像征服高句丽那样,仅仅凭借神迹这些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想要让扶余人臣服,必须依靠武力,把扶余人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会产生畏惧,才会乖乖的听话。
对此,元起也做足了心理准备,决心和扶余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争取一战而定。三日后,元起就从丸都城率军来到了和扶余交界的难水。一边策马狂奔,元起一边指着结冰的难水对诸葛亮说道:“孔明。这条江,就是难水了,此江上下游都比较狭窄,导致水流湍急;唯有中游地带较为开阔,江水至此才流向平缓。”
诸葛亮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尽快平定扶余,听到元起的话之后,双眼中猛然一亮,面带欣喜之色对元起说道:“主公,我军的胜算,就要着落在这难水之上了。”元起闻言一怔,随即反应了过来,追问道:“孔明的意思是,半渡而击之?”
点了点头,诸葛亮又说道:“眼下是隆冬时节,扶余人世代生活在难水边,长久以来的习惯,必定会让扶余人认为,难水的冰面结实无比,我军大可在冰面上动些手脚,一战而击溃扶余主力。”
听着诸葛亮的分析,元起随即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元起忽然勒住了战马,坐下的玉麒麟猛然收力,后蹄坚定有力的插在地面上,一双前蹄高高扬起,载着元起在空中停顿了片刻之后,才重重的落下前蹄,激起一片尘土。
“传某军令,停止前进,在难水边选择最显眼、最醒目的地方扎营,要让难水对面的人能清楚的看到我军营内的一切动向。”
元起麾下将士感到奇怪,潜伏在难水对面的扶余探马一样感到不解。扶余探子带着不解的神色,又向忙碌中的燕军看了一眼,然后回头说道:“分出两个兄弟,把这个情报送回去,请大王定夺。”在他身后,两道人影迅速转身而去,向着扶余国深处跑去。
扶余国当代国主阿猛儿熟读汉家史籍,精通谋略,一向又很崇尚武力,根本就不是残暴不仁的东川王可以相比的。阿猛儿早早就派出探马,散布在难水一带,刺探燕军的一举一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燕军的一切动向,都被探马准确的传递到阿猛儿的耳中。
当夜,在难水边的大营中,元起把诸葛亮叫了过来,低声笑道:“孔明,知某心意否?”诸葛亮回报给元起一个微笑:“主公可是想把扶余主力大军吸引过来?趁扶余大军渡河之际,击穿冰面,让扶余大军陷入冰冷的江水中?”诸葛亮不是贾愿,不会像贾愿那样过分的明哲保身,而且元起对诸葛亮有救命、知遇双重的恩情在内,诸葛亮对元起没有半点隐匿心迹之意,凡是元起问到的事情,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错!”元起神秘的笑道:“某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些事情要做。”诸葛亮接口说道:“第一件事,制造假象,吸引扶余主力来袭;第二件事,趁夜色掩护,在难水冰面上做手脚。”
接下来,两人都没有在说话,而是相对而坐,会心的笑了起来。次日一早,魏延有些气恼的来到元起的中军大帐,大声说道:“主公!高句丽人简直毫无信义,昨晚某巡营时,就听到他们私下议论着,忍受不住天气的寒冷,想要回到高句丽去,只因夜色深沉,某怕主公已经安歇了,就没来禀报。谁料今日一早,高句丽人竟然私自逃走了一半,某发现的时候,已经寻不到他们的人影了。”
元起闻讯之后,只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然后大度的对魏延说道:“文长,高句丽人归附不久,人心思动,私自逃走也是人之常情。此事就此作罢,不必追究逃走之人的罪过了。”魏延一怔:“主公!若此事就此作罢,军中人人都会知道主公赏罚不明,势必会出现更多的逃兵!若长此下去……”
魏延的话还没有说完,元起就断了他的话。“某说过,此事,就此作罢!你听不明白吗?”魏延涨红着脸,完全不明白往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元起究竟是怎么了,但他却不敢再多说什么,忍着心中的郁闷,退出了元起的大帐。
高句丽人私自叛逃的消息,同样在最短时间内,传递给了扶余王阿猛儿。阿猛儿看着眼前探马送来的消息,冷笑着自言自语道:“好一个小霸王!竟然摆出反间计来赚本王,哼,本王可不是东川王那个蠢货,岂能轻易上你的当?”
一连三天,元起大军驻扎在难水边,既不退军,也不向扶余国内深入。在这三天内,魏延每天早上,都会到元起的大帐内,向元起禀报军中士兵叛逃的情况。开始的时候,还只是高句丽战士叛逃,后来甚至连一些幽州军都因为忍受不了寒冷,开始出现叛逃的情况。三天下来,五千高句丽跑的一干二净不说,燕军中也逃跑了数千人之众。
对于军士叛逃的情况,魏延据理力争,力谏元起严惩叛逃军士的同队士兵,以儆效尤。可元起却以新兵初上战场,不适应气候的寒冷为由,拒绝了魏延。每次,魏延都会遭到元起粗暴的呵斥,元起的呵斥之声,即使是在数十步开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最终,在第四天的清晨,当魏延向元起禀报,又有数百名燕军叛逃的情况之后,再次换来元起强烈的斥责并处杖罚20军棍,魏延一怒之下,趁着巡营的机会,带着三十几名亲兵度过结冰的难水,一路向北,来到了阿猛儿的军营之中。
第二百零五章 渡河()
阿猛儿在两日之前,已经率领大军来到了距离难水十里安营扎寨,并且每日的清晨,他都会带领侍卫登上附近的高山,远远眺望着燕军的营地。他发现燕军营地内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每日清晨,营地内的炊烟都会比前一日稀薄一些,炊烟缭绕的时间也更短了,这说明确实出现了叛逃。
阿猛儿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虽然亲眼看到了燕军营地的变化,却不肯轻易便相信,毕竟,东川王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他不得不多一个心眼,防备燕军耍什么花招。直到今日一早,魏延带着怒气踏过冰面来投降,才让阿猛儿心中的肯定加深了几分,他决定好好盘问盘问魏延,如果魏延能解释的通他心中的疑问,他才能彻底的相信自己看到的情形。
阿猛儿大帐之内,魏延昂然站立在中央,目不斜视的看着阿猛儿。阿猛儿盯着魏延看了良久,没能在魏延的脸上看到什么破绽,这才悠然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魏延洪亮的回答道:“骁骑将军魏延。”
阿猛儿噗嗤一笑,揶揄的说道:“你跑到本王的营帐内来做什么?”
魏延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愤恨的神色,扬声说道:“冠军侯元起,赏罚不明,某直言相告,彼却屡次充耳不闻,并怒斥于某,某心中不忿,故此来向大王献计,共同打败元起所部。事成之后,望大王能将燕军降卒,交给某来处理。”
魏延的话,引起了阿猛儿的注意,追问道:“你要那些降卒做什么?”
魏延答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成就一番大业。难水边有两万大军。虽然这几日来叛逃了一些,可还剩下六、七千之众,某如果能得到这些人,即可挥兵南下,将高句丽占据在手中,届时,某亦是一国之主,你我二人联手,何人还敢小觑?”
听完魏延的解释,阿猛儿心中恍然大悟。原来魏延是想收编降卒,然后攻下高句丽,自立为王啊。魏延的威名,阿猛儿也听说过,知道魏延是幽州军中难得一见的骁将,就连刺塔蒙王都是被他斩杀在战场上的。以阿猛儿想来,向魏延这样的人,必然不甘久居人下,想要自立为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元起因为军士叛逃的事情,迁怒到魏延身上,对魏延屡次斥责,魏延能忍到今天,已经超出阿猛儿的预料了。魏延每天清晨被元起大声斥责的事情,早有潜伏在附近的探子回报给阿猛儿知晓了。
接着,阿猛儿又问出了心中的另一个疑问:“元起号称小霸王,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既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元起为何还要坚持在难水对面安营而不肯退兵?”
“正是因为身经百战而战无不胜,现在的元起已经变得骄狂自傲,全然不复当初了。他不肯退兵,主要是现在盘踞在高句丽的张龙是元起的师弟,相信张龙很快就会派出人马来支援元起。等张龙发兵之后,高句丽必然空虚,这也是某想要打下高句丽的另一原因。”魏延从容不迫的回答着。
淡然一笑,阿猛儿说道:“魏延,你的算盘虽然打的很好,可是,本王能从中捞取到什么好处呢?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本王是不会做的。”至此,阿猛儿已经相信了魏延的话,并且相信燕军确实是出现了大量的叛逃,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是想把利益最大化而已,在此次联手中,阿猛儿可是占据着主动权的,魏延不过只有三十几名亲兵跟随,还不是任由阿猛儿提条件?
魏延闻言一怔,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此战,某愿为先锋,杀入元起营中。某对他们营盘的布置了如指掌,届时,某四处放火,烧毁粮草,制造混乱,为大王的大军创造战机。”
阿猛儿思索了片刻之后,缓缓地吐出两个字:“成交!”
一个时辰之后,阿猛儿带来的五万人马全部集结完毕,分成五个队列,只等阿猛儿一声令下,便会分批马踏冰面,度过难水,大举进攻难水对面的元起军营。阿猛儿站在队列最前面,目视身边的魏延,缓缓说道:“魏将军,可以开始了么?”
魏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力握紧了手中的大刀,回头对阿猛儿说道:“大王,只看燕军营中起火,速速举兵来接应某。”说完,不等阿猛儿回话,魏延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三十几名亲兵亲随其后,踏着难水的冰面向燕军营地冲去。
阿猛儿身为扶余国王,对难水的情况,自然熟悉的很。难水中部地带,水流平缓,积水很深,每到冬季,在天气的寒冷作用下,难水都会结成厚厚的坚冰,可供万人渡河,如果计算好距离的话,甚至可以让两个万人队相隔数丈距离,一前一后同时进行渡河,让部下五万大军分批次尽快渡河,再加上魏延这个内应,合力围剿元起所部不足万人的敌军,阿猛儿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他看来,小霸王再怎么神勇,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抗衡五万大军。
没过多久,魏延的身影进入了元起营地之内,随即,营地内冒起了黑烟,开始时还只是几缕,时间不长,整个营地都被魏延点燃了,元起营地的上空,顿时聚拢了大量的黑烟,翻腾不休。一阵阵喊杀声和呼叫救火的声音,从大营内传出。
难水对面的阿猛儿侧耳倾听了一会儿,仔细的分辨着对面营地内传出来的各种声音,嘈杂的声音分成两股,一股声音中,时常夹杂着一两声魏延的怒吼;另一股声音,显得更为嘈杂,是纷乱的呼叫救火之声,根据音量来推断,大概有五千多人在呼喊。
看来,魏延所言不虚,敌军营中,确实只剩下数千人了,其余的大都逃走了。一念及此,阿猛儿不再犹豫,向着身后一挥手,大声下达着命令:“渡河!全歼敌军!”阿猛儿可不是遵守信义之人,他绝对不会把降卒留给魏延,让魏延拥有自己的势力,那和他自己的利益不相符。
第一个万人队骑兵迅速行动了起来,拍打着战马冲上了冰面,向着敌军阵营杀去。等第一队骑兵到达难水中央的时候,第二队万人骑兵也开始行动了起来,追随在第一队骑兵身后,跟着踏上了冰面。
当第一队骑兵呼啸着度过冰面,登上对岸土地的时候,阿猛儿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有了这一支万人骑兵队打前锋,自己就算是在对岸站稳脚跟了。就算没有魏延的内应,想要打败元起所部,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于是,阿猛儿做出了快速进军的命令:“传本王令,派出两个步兵队,同时渡河!”
扶余只是个小国,所拥有的骑兵也只有两万人。当两个万人骑兵队出发之后,剩余的三个万人队,则都是步兵了。一人一马的重量,和两个人的重量差不多,既然难水冰面能承受万人队骑兵,那么,承载两个万人队步兵,也是不在话下的。
随着阿猛儿的命令,两个万人队步兵同时踏上了冰面,向着对岸进发。当这两队步兵踏着整齐的步伐,快要到达难水中央的时候,先前出发的第二队骑兵已经渡过了难水中央,还有三分之一的距离,就要到达对岸了,就在此时,异变突起!
沉闷的咔嚓声在冰面上响起。开始的时候,破碎的咔嚓声还不怎么明显,甚至还没有马蹄践踏冰面的声音响亮,可是不久,一声接一声的破碎声响起,咔嚓咔嚓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密集,很快就连成了一片,让站在冰面上的三万扶余战士,脸上都浮现出了惊恐的神色。
久居难水边,这样的咔嚓声代表着什么,扶余战士们当然很清楚——冰面,要崩塌了。三万扶余战士全部不约而同的收住了脚步,眼神中已经泛起了绝望的神色。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保住性命,但是他们都清楚,一旦沉落到冰面之下,绝对是有死无生的下场。
咔嚓——又是一声响亮的破碎声之后,冰面终于开始出现塌陷,在难水中央,一块一丈见方的冰面,轰然裂开,然后迅速沉落到难水中,冰面塌陷的地方,所有人都能看到冰面下奔流不息的水流。难水,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透过厚重的冰层,向扶余人展露出本应在夏季才能看到的碧绿色。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干柴烈火找()
如果元起知道上官家十分看重文人之间的礼仪,如果元起知道上官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