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路的奢遮人物?”
韩二公子在前面领路,而他所引导的那一位,没穿官袍,分不出身份,不过任泉看他的气度,再听同伴的口气,肯定是一个老资历的达官显贵。
“谁?三元魁首的冯相公!”小乙哥低声冷笑,“只派了二公子出迎,韩相公真的是一点面子没给他。”
“三元魁首的冯相公?”任泉的脑筋绕了个一个圈,才想起如今正在京中的前宰相,“不是说冯相公害过韩相公吗?还是逆贼的姻亲,韩相公肯见他,已经很给脸面了。小乙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冯京也曾经主掌政事堂,年甲又远长于韩冈,如今也还挂了个宰相的名分,韩冈出门相迎实不为过。
可外面都传,这位冯相公与韩相公有夙怨,当年还陷害过韩相公,韩相公只是没出去迎接,这算是什么折辱?
“嗯,说得也是。”
见同伴点头认同,任泉再多看了冯京的背影一眼,便又蹲下去一本本的捡起地上的奏章,只是埋下去的脸上,多添了一抹兴奋的笑意。
……………………
尽管中书门下的小吏觉得韩冈的作为毫无问题,但当事人看来,却是无礼到了极致。
如果是在中书门下,朝廷公府,韩冈以宰相之尊,仅是降阶相迎,亦不为失礼。
可现在这是在韩冈的私邸,资历更长、名位更尊的前宰相到访,韩冈不出迎,只让儿子代为迎接,若不是必须要见到韩冈,冯京在大门前的时候,就已经想拂袖而去。
跟在韩冈的儿子身后,沿途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旧日的记忆从不知名的深处浮起,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过的建筑和陈设,一切都让冯京回想起自己处在人生最巅峰的那段时间。
十几年前,这里曾经是冯京的府邸。原本是郡王宅,收回之后空了十几年,被熙宗皇帝赐给了新就任的冯京。
当时的这间宅子,由于十几年的空置,已经破败不堪。冯京废了好大一番心力,把他的宰相宅邸整修一新。
官靴的木底,在青石板上,发出笃笃的清响。这是来自于太行山深处的石料,十余年了,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官吏、仆从,走在这些青石板上,但至今几乎都看不到有什么缺损。
拐角处的桂树,正郁郁葱葱。十几年的时间,长到了两人多高,只看那绿如翠玉的叶片,就能想见八月中秋,飘香十里的芬芳。这是从江夏家中连根移来,冯京亲手在此府邸栽下。
画堂上的琉璃瓦,出自汝州名窑;堂中大梁,来自于秦岭之巅;后院园林,出自江南名匠之手;宅中深井,是化解了京师大旱的井师亲自主持开凿。
这一座宅邸的每一处细节,都沁透了冯京的心力。
少年成名,三元及第,两娶宰相之女,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当时的冯京,确信自己能在这座宅邸中安住多年,即使一时出外,也很快就能回来——依照惯例,宰相赐第,在宰相出外之后,都会空置几年不与他人,以便起复后还能入居原处。
只是冯京终究是没能在这里久居,没两年就被赶出了京师,十余年间遍历地方,始终没能再东山起复。
在冯京卸任之后多年,这座宅邸终于迎来了新的主人,新任的宰相不仅仅堂而皇之的搬入了这座宅子,还把旁边的一间大宅给并了进来,占地比冯京居于此处时大了一半还多。
无名之火越发熊熊。
先前文彦博的话一一在冯京脑海浮现。
“韩冈肯定不会反对,他只做五年就要退了,之后兵权在谁手上?章惇!他放心把性命交给章惇?”
“章惇还能做几年?十年!十年后卸任,兵权不论交予谁手,有放在自己手上让他放心?”
“既然章韩都不能久任东府,那他们为中书争夺兵权,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以章韩之狡狯,又如何会这般糊涂?”
正如文彦博所说,冯京也确信韩冈最后肯定会分割兵权,否则,他五年后离位,凭什么再去制衡章惇?!
韩冈肯定会答应分出部分兵权,继续使用大议会来制衡宰相——纵使一时烦扰,但日后就会得益于此。
不过,那时才是真正的开始。
想到与文彦博最后的那段对话,冯京心头火渐渐消散,投向韩冈嫡子的眼神,也多了几许居高临下的怜悯。
韩冈善出奇,爱出奇,与他的恩主王韶极相似,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过去的几次交锋,就是让韩冈出其不意的乱拳获胜。
但这一回,韩冈出奇出到了死路上,就怨不得人要在背后推上一把了。
所以,首先,要跟韩冈好好谈一谈。
……………………
冯京走了,去了韩冈的府邸。
与冯京长时间的交谈,文彦博的体力消耗不少,可文彦博却没有休息,反而拄着拐杖,站在后园的小溪旁,看着水底的游鱼。
“大人在担心冯当世?”
文及甫回来后,已经陪着文彦博站了半刻钟,见父亲始终不动,便小心的猜测着缘由。
“担心他做什么?”文彦博动也不动,“韩冈不肯定会顺水推舟?”
“韩冈奸狡如狐,冯京却有些糊涂了,儿子怕他会露了破绽。”
“破绽?”文彦博终于抬起头来,看着文及甫,“能有什么破绽?”
自己的心思,以及煽动冯京的话,不论是老二、老六还是老九,应该都不会知道太多。但这三个儿子,毕竟是跟在自己身边,或许能够猜得到一星半点。
文及甫凑近了,“韩冈作茧自缚,大人一向公忠体国,又岂会与其沆瀣一气?”
文彦博又低下头去,视线追随着水中灵活的红鲤,只有低声,“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
文及甫脸上喜色一闪而逝,同样压低声线,“二哥、九哥知不知?”
文彦博叹了一声,没有回答。
自家的儿子皆是庸才,让他们掌握太大的权力,就跟小儿持大锤一般,伤不到别人,反而伤到自己。不小心,就有灭族之患。
文彦博故而始终不敢给家中子弟透露半点口风。
不过,老六能自己看破,也让文彦博老怀大慰。
能够自矮子里面拔将军,又何必从外招揽将才。与其自己费尽心力给他人作嫁衣裳,子孙只能分到几分好处,自是把好处全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孙更让文彦博乐意。
只是文彦博并不放心,文及甫虽强于他的兄弟,却不一定能在日后的动荡中掌好船舵,“六哥,让你来看,章、韩二相,谁者为重?”
“韩冈为重。”文及甫不假思索:“一切法度,皆出自韩冈。只要韩冈心有定见,章惇只能退让。若非韩冈需章惇稳定新党,章惇又岂能专权十载?”
“欲破眼前之局,当从何处入手?”
“内侍?”
文彦博放下心来,几个儿子终究是有一个还算聪明,“就是内侍。”
如今的局面中,地位关键却又为人忽视的一方,正是宫中的内侍。
宦官们的权力皆来自于天子。天子独断,那他们就可肆虐无忌,天子暗弱,那他们就没有出头之日。
熙宗在朝日,走马四出,天下一举一动皆由其报予天子。察访之外,朝中百事,宦寺亦无一不与,领军者有之,输送者有之,营造者有之,聚敛者亦有之。立国百载,内侍于熙丰最为猖獗。
昔年宦官的威势,留下了一个王中正。高高在上的节度使,如今正引诱着宫中的所有阉人。可一旦文臣执掌大政,宦官们又如何出头?
兵权为明,内侍为暗。
想要掀翻目前的局面,就得争取这一明一暗。
幸好,这并不难。
如果有机会,文彦博就是为天水赵氏拨乱反正的功臣和恩人,自此之后,文氏便是真正与国同休的豪门世家,世守乡郡的相州韩家又何足道哉。
即使没有机会,只要兵权在手,文家还是能够长保富贵。
一切尽在不言中,文及甫已不需要老父多言,“那儿子日后就要与韩冈多多结交了。”
“不是你,是为父。”文彦博摇头,自家的儿子如何够资格攀交韩冈,又如何让韩冈取信,只有自己才有这个能力,“如今南人充斥朝堂,难见北人身影。韩玉昆已是硕果仅存的北人宰相,为父不支持他,又能支持谁?”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25)()
“大人。大人。”
远远地就听见儿子章持大呼小叫的,章惇顿时就心情大坏。
处置公事的时候,他不喜欢插进私人事务。即便现在经常在家中理事,也不愿让儿子涉足自己的空间。
只是在外人面前,章惇也不想斥责自己的儿子。他左手轻轻抬了一下,房里的人随即鱼贯而出。
待房中只剩父子二人,章惇方才问道:“何事?”
微微拧起的眉心,已经证明他心情并不好。
“大人可还知道,冯京去了文潞公府上之后,又去了韩冈那边。”
章惇脸色更难看了一分,他素来不喜儿子变成京师中的那等衙内,老子做了宰相,自己仿佛就是小宰相,什么事都能插一脚。
两个儿子考中进士之后,都没有被他留在身边,反而打发了出去,按部就班的做着官,并没有因为有了一个宰相的父亲,就比同年们进步得更快一点。
章持回京来,章惇也没有在自己身边安排他,更没有让他参与自己手中的公务,见儿子的耳朵满京城乱跑,章惇心情顿时就更坏了,“你从哪里听来的?”
“儿子是刚刚得一个朋友走报。”章持敏锐的感觉到章惇心情的变化,立刻转移了话题,“大人,文、韩若是勾结起来,大人在东府可还有立足之地?冯京虽远不如文、韩,终究也是旧日的宰相,不可不防。”
“文彦博岂会甘居韩冈之下,韩冈更不会让文彦博半分,两个人就是对乌眼鸡,恨不得啄死对方。文彦博要是跟韩冈有勾结,派个家丁去送信,都比冯京合适。”章惇不耐烦的让儿子出去,“别被人唆使还自知,要多长长心计。”
章持却没动,“阿爹。儿子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这是章持小时候的称呼,长大成人之后,就依照士林中的习惯给改了口。
章惇本有几分不耐,听到儿子改回幼时的口吻,便稍稍按下性子,拿下老花眼镜,捏了捏鼻根,“想说就说。”
“儿子曾听说太祖昔年有言‘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此话不知阿爹怎么看?”
章惇冷冷的瞥了章持一眼,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他能直接把人给赶出去。
但正因为是自家的儿子,章惇才只得再耐下性子去,“马上能得天下,但坐不了天下。若太祖、太宗不倡文教,大宋不过是五代之后的第六代,旋起旋灭,江山依旧空悬,以待真主。”
“对!阿爹说得太对了。”章持很勉强的笑了一下,然后凑近了一点,神秘兮兮的低语道:“但坐不稳天下,可是能得天下啊。”
“你怎么看?”
章持只一眼便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看着这张纸。
“怎么就……这未免……阿爹,这是不是弄错了。”他抬起头,问章惇。
章惇摇头:“没弄错。”
“可是……”
章持又低下头,重新又一条条仔细去看,越看心中越是发寒,这时间分明对不上啊……
“大人……这是……”
“不是。”章惇知道儿子会想什么,他摇头,“不是你想的那样。”
父亲虽是这么说,章持还是半信半疑,只是不敢在章惇面前据理力争。
“别胡思乱想。”章惇也没心情去多操心儿子的心里健康,“想要预测到,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一回顺便利用了而已。”
“但开罪了一众元老,韩相公不虑日后吗?”
章惇瞥了儿子一眼,“这是需要你去担心的吗?”
……………………
跟着韩冈的儿子,冯京来到他旧日起居的外书房院前。
书房的院落和建筑,不比正堂的高大,却精致许多。
冯京记得当初整修这个院子的时候,把大梁都换了。他还记得当时在大匠的请求下,把自己用过的一支毛笔,以及一张废草稿给了他,说是以宰相文宝镇宅,比厌胜钱管用,好像就放在房梁上。
或许可以先跟韩冈聊几句这里的屋舍,缓和一下气氛。
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冯京做到了心理的自我安慰。既然这次过来不是为了跟韩冈赌气,而是要跟韩冈一起把大议会办好,也就是说从政事堂手中挖到足够多的权力,就不能跟韩冈斗气。即使要翻脸,也要等拿到好处再说。
与韩冈在院中见礼的时候,冯京也是带着谦逊的笑容,丝毫没有摆出老前辈的架势,就是韩冈只称呼冯翁而不以尊称相问,冯京也没有发作,只是改口以表字称呼韩冈,反倒是韩冈这位主人,容色沉肃,与冯京的热情形成极大的反差。
冯京没有怀疑韩冈的冷漠态度,甚至觉得韩冈这是知道必须向自己和文彦博妥协后的正常反应,想到这里,冯京心中还有些窃喜——韩冈越是不痛快,他就越是爽快。
一头热的寒暄之后,暗自得意的冯京和韩冈在房中对坐了下来,原本留在屋中、听候使唤的官吏则纷纷离开。
轻轻咳嗽了一声,冯京正想开口,却被韩冈抢了前去。
韩冈还是板着脸,“如果是有关大议会的事,冯翁就不必多说了。要么接受两府提出草案,要么就由议政会议这边定下来,朝廷这边没空讨价还价。”
韩冈说话就像在金銮殿上抡起了金骨朵,已经不能用强硬二字来形容。
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对话,根本不应该出现在地位相当的同级大臣之间,甚至不应该出现在士大夫之间。
冯京几乎懵了。
韩冈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看着好好的,却是胡言乱语起来?只是冯京左右看看,周围官吏往外走时都很平静,不像是遇上宰相发疯时该有的态度。
旋即冯京又皱起眉头,怀疑起是不是自己得了失心疯,耳朵里生了幻听,韩冈再如何出身卑微,那也是积年的宰辅,不当如此无礼。只是方才那段话,清晰明白,完全不像是幻觉。
或许是因为冯京楞了太久,韩冈又重复了一遍,“冯翁,还请回去报予潞国公,朝廷现在没空与他讨价还价。”
冯京终于是听明白了,不是韩冈失心疯,也不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是当真有那么一段匪夷所思的发言。
羞辱所有应诏前来共商国是的元老重臣,天子也不敢,韩冈却竟然做了。
额头上的血管突突的跳了起来,冯京的头脑一阵发蒙,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羞辱。
不管韩冈这么做有什么缘由,作为被羞辱的一员,冯京不觉得自己需要体谅韩冈的想法。
“韩相公,好自为之。”冯京咬牙切齿丢下一句,转身而去。
今日之辱,势必报之!
韩冈静静看着冯京拂袖而去,直到他将要跨出门。
仿佛是解释,又仿佛是自言自语,“北虏御帐前日进抵析津府,随行兵马逾十万。”
一阵寒流穿过房中,冻结了冯京的动作。他正要跨过门槛,抬起的左脚停在了半空中,定格了一般。
韩冈的话还在继续,“据报神火军亦有随行。而析津府内,可以确认的各型火炮数量更是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