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闲-重庆美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萧闲-重庆美女-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到20年代末,受欧美服装影响,旗袍改变非常明显,长度不定,而且开始收腰。到了30年代初,旗袍盛行,先流行高领,后又流行低领,甚至低到没有了领子,摩登得开始随心所欲。 
  到了重庆成为战时首都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各地时尚、文化精英内迁,重庆一度成为当时的时尚都会。尤其是来自老牌时尚之都上海的名媛佳丽,彻底影响了重庆美女的穿衣打扮。以致多年以后,重庆的时尚坐标仍然锁定花花世界上海,重庆美女的时尚步伐一直紧跟上海摩登女郎,直到近年来内地开放力度加大,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重庆美女才得以站在一个与上海女郎同步的平台上,放眼香港,放眼欧美,成为新时期独具魅力的时尚坐标。


女想衣裳男想荣:闺房细节史

   仪态细节:诗意地挑斗着 
  中国的历史虽然谈不上严谨,却从来不乏诗意,尤其是关于儿女私情的东西,更是随性写意,让不懂得汉语奥义的人不知所云,也让懂得汉语深义的人爱不释手地玩味千年。 
  看大街上的美女,一个“打望”道尽个中乐趣,而品味历史中的美女,或美女的细节历史,则必须用一种玩味的心态,享受那隔着时空的诗意与挑斗。 
  娥眉青黛:把眉毛剃光,然后用颜料来描画,这并不是现代时尚美女的专利,早在西周就流行过了,《诗经》和《楚辞》都有相关报道。 
  云髻雾鬟:顾名思义,美女的头发梳得如云似雾,而且那时根本没有离子烫、陶瓷烫什么的,也没有定型水,就能有这样造型,不敢想象。据传赵飞燕常常梳成这样的发型,让楚王神魂颠倒。 
  乌发蝉鬓:黑头发中国货,虽然现在已经染得五颜六色,但还是那一头乌发更富诗意;至于蝉鬓,已经没有几个美发师敢夸口自己有那样的手艺,毕竟要像三国时魏国那个叫莫琼树的宫女那样梳出薄如蝉翼的鬓发,已经不大可能了。 
  明眸流盼:一对美丽的大眼睛怒目而视,即明媚动人,又满怀怨恨,有谁看了不动容呢? 
  朱唇皓齿:唇红齿白,两者相映生辉,这是对美女最起码的要求。可惜现在很多美女不得不因此去做烤瓷了。 
  玉指素臂:这是结合了视觉和触觉的审美要求,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柔软,手臂务必白晳圆润。老杜“清辉玉臂寒”,难怪始终让人神往。 
  肢体透香:是美女自有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香,而绝不源自产于巴黎或别的地方的香水。除著名的香妃外,据说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是浑自散发香气的天然美女。也许闻香识女人所谓的香,并不指香水,而指女人的体香。 
  闺房细节:隐秘地盛开着 
  闺房向来是中国美女最隐秘的所在,她们未出嫁之前的一切喜怒哀乐都与那里息息相关。那里既是她们终生想念的地方,也是她们最想离开的地方。了解任何中国美女的成长,都不能忽视了闺房这一细节。“待字闺中”,是中国美女最幸福的时刻,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则是男人与女人共同的遗憾。 
  尽管现代美女已经没有人再将她们锁入深闺,闺房也不再以传统的刻板形式存在,但她们骨子里遗传下来的那种闺房情节仍然明显,现代“闺密”就是明证。 
  妆镜:这是所有“闺秀”们都必不可少的,喜则“对镜贴花黄”,愁则“水中月,镜中花”,叹则“高堂明镜悲白发”,喜则“破镜重圆”。无论是远古的玉石打磨成的宝镜,还是厚重的青铜磨成的浑浊不清的铜镜,又或者从波斯国、爪哇国引进的玛瑙或玻璃镜,每一面镜中都有一段“镜花缘”,每一张镜中容颜上都有一首一唱三叹的诗。 
  妆奁:与妆镜或镜案历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姐妹,也是美女们最为亲密的“闺密”。作为古代美女的化妆包(箱),据说中国目前出土的已有五千年历史。春秋战国时,妆奁的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准,到汉代就有九子方漆奁问世,已经可以分藏梳篦、铜刷、毛笔、胭脂、首饰等用品,精美绝伦。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上,两位正在梳妆的美女身旁就有4个奁盒。及至明清两代,妆奁更是变得五花八门,有镜台、镜架、镜箱、镜袋、官皮箱等等,其做工与用材,都令人叹为观止。 
  梳篦:生在礼仪之邦,美女们入驻闺房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梳妆打扮,梳篦是妆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式复杂,装饰繁琐,到战国后,就一直以竹木为主,造型则多为上圆下方的马蹄形。及隋唐的梳篦,又多为梯形,到宋朝以后,则多为半月形。创立于重庆的著名梳子品牌“谭木匠”,就很好地发展了中国梳篦文化。 
  粉盒:美女妆奁中又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宋玉《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就是说的美女扑粉化妆的情形。而《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更是道出了美女化妆的必然性和目的性。古代妆粉除米粉和铅粉以外,也用其他材料研制,如宋代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玉女桃花粉”,明代以茉莉花籽制成“珍珠粉”等,都别具特色。与妆粉配套的还有胭脂,相当于现代美女爱用的腮红。 
  手帕:现在手帕快要绝迹了,而在古代美女闺房里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私秘宝贝,连知己“闺密”结拜也称“手帕交”。由于手帕常被美女们叠成各式形状随身私藏,因此也常用来传情达意,比如在手帕一角缀上圆环,将其余三角从中穿过,就是“穿心合”,珍藏的就是女儿家心事。至于在手帕上题诗,更是非情诗不可,“囊裹真香谁见窃,绞绡滴泪染成红。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是何等情痴?  
  盘扣:女红是美女们在闺中必不可少的功课,而盘扣算得其中之一。除了传统裁缝发挥了盘扣实用功能外,美女们则让盘扣变得既实用又浪漫,表达那不能言说的女儿心事。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盘扣种类众多,由于相契相扣,而被美女们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那种灵气与婉约是工业时代再精美的纽扣都替代不了的。


女想衣裳男想荣:内衣细节:含蓄地性感着

   现在也许无从考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人似乎并没认真区分内衣和外衣。就算到已有明确说法的汉代,也是将内衣称作“亵衣”,一种不好启齿的态度可见一斑,似乎公开地提及内衣就是一种轻薄,一种不庄重,有违礼法。 
  现在看到商场里花枝招展的内衣专柜,以前女士们还不好意思公开去买的时代一去不复还,大街上也可轻易看到巨幅的内衣广告风情万种。但是,即便现在标准几百上千的性感内衣如何精致考究,却远不及古代美女的内衣体贴,更不能代表那种手工内衣所有的韵味和情趣。 
  抱腹:汉代美女的内衣,也称“袍腹”。抱腹如果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了“心衣”。既为抱腹,当然没有后片,露出整个美背,只是一般人看不到而已。抱腹上用各色丝线绣出以爱情为主题的花纹图案,很少用素色来做内衣。 
  两当: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与“抱腹”和“心衣”的区别在于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所以叫两当。材质也多为织锦,内有衬棉。 
  诃子:从唐代开始,内衣取掉了肩带,因为那时的女子流行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袒露上胸及后背,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很有些当代美女着装的风范。 
  抹胸:“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因此又叫“抹肚”。寻常百姓家多用土布制成,而有钱人家则用丝绸等材料,并绣上各种图案。 
  合欢襟:由后向前系(束),在胸前用一排扣子或绳带系束。跟欧美以前盛行的胸衣相反。 
  主腰: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有三条带子,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穿戴之后有塑身收腰的效果,女性曲线已有所凸现。 
  肚兜:这是现代人最熟悉的古代女性内衣,一般做成菱形,上端用带套在脖颈上,腰部用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在遮过肚脐。红肚兜是旧时常用的定情之物。 
  小马甲: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常用对襟,襟上有扣子,穿上后将胸腰裹紧。也是现代胸罩的前身。


涂山氏,中国情歌第一人

   “候人兮猗”(兮音为a,猗同兮)。 
  这首只有一句歌词的情歌(大意就是“我在等你啊,等得我心碎”),据说是中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的情歌,也是南方的第一首民歌。其划时代的意义还在于,它完全脱离了祭祀与巫鬼这些传统元素,直接抒发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感情。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涂山氏女娇(后世通称涂山氏)。那时候,她深深地爱上了治水的英雄大禹。 
  后来,大禹而立之年,事业大功告成,来到重庆南岸的涂山,跟涂山氏喜结良缘。可以想象这对才女英雄的组合,曾经让上天有多嫉妒!因此洪水依旧泛滥,大禹不得不跟心爱的娇妻涂山氏上演“新婚别”。 
  他们在歌乐山喜宴九日,歌舞不断,当然少不了涂山氏那催人断肠的情歌,只可惜当时录音录像技术太不发达,我们只能凭想象去记忆那时的感人场面。豪气干云的大禹,才情横溢的涂山氏,相拥而泣,缠绵绯恻,即歌即舞,即饮即悲,两情相悦,却不得不生离死别。最后,大禹还是把心一横,抛下娇媚的妻子和温馨的家庭,沿长江而下,继续他伟大的治水事业。 
  于是,四千多年前的一个黎明,长江岸边,大禹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涂山氏凄凄惨惨追随前来,唱着她原创的情歌:“候人兮猗。”听得英雄泪雨满襟,有如滔滔江水,滚滚东流。这一别,是他们的生离,竟也是死别。 
  多年以后,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广为传颂,其中《孟子·滕文公》载:“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载:“(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八年或十三年不重要,关键是他从此再没见到过自己心爱的女人涂山氏。 
  自长江边一别,涂山氏在无尽的思念中生下了儿子启。也有人说,启出生的时候,大禹曾路过家门,听到自己的儿子“瓜瓜而泣”(见《华阳国志》),但他仍没有作丝毫停留,继续奔赴治水第一线。 
  万分思念丈夫的涂山氏经常独自一人,或抱着启来到朝天门前,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心石矶上,盼着大禹归来。尽管嘉陵水绿,长江水黄,涨跌无常,石矶也几经沉浮,但那位痴心才女翘首期盼丈夫把家还的孤独身影还是永不磨灭地留在了世代重庆人的心里,他们把那块五彩斑斓的石矶称作“夫归石”。 
  涂山氏还派自己的侍女常年守望在涂山之南,唱着她创作的那首情歌,等候大禹归来。可惜日月更替,斗转星移,涂山氏虽然能偶尔听到治水前线传来的消息,但终于未能见上大禹一面。而那位演唱情歌的侍女,也许被女主人的痴情感动,也许是她也深深爱着那位教人断肠的大英雄,所以唱得格外传神动听,在文艺界赢得了长久的声誉,也许应该被尊为中国最早的情歌天后,也许是邓丽君、杨钰莹们的第一代祖师。 
  再也不能在无限期无指望的等待了,看着自己容颜老去青春虚度的涂山氏,最后鼓起勇气带着年幼的启踏上了千里寻夫之路。她沿着后来成为著名三峡古栈道的蛮荒之路,一路艰辛地寻寻觅觅,直到进入湖北地界,眼看马上就能再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的时候,却被化作了一尊石像,被后人称为“望夫石”,见证人世间痴情儿女最长久的守候…… 
  涂山氏为天下共知之后,各地纷纷争作其出生地,而位于重庆的真正的涂山,却被地方官员随意地改名换姓,尤其是清末的一些富商巨贾在山上圈地建起休闲娱乐场所之后,更无所顾忌地在涂山上贴满自己的姓氏标签,因此一座涂山被瓜分得七零八落,黄山、汪山、袁山、蒋山、真武山等等,谁也分不清他们说的到底是哪一座山头。失意落魄的候补知县陈竹坡对此大为不满,用大扫帚蘸石灰水在崖壁上愤然写下“塗山”二字,后经石匠刻出,字高21米,笔画深35厘米,像一面招魂幡,呼唤涂山氏魂兮归来。遗憾的是,这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摩崖石刻大字,被当作“四旧”铲除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大禹因为治神州之水,居功至伟,成为中国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真人皇帝,并且把一直以来的“禅让制”改为“世袭制”,万民苍生与神灵共有的天下,从此成为“家天下”。而他与涂山氏所生的儿子启,成为了夏王朝的继承人。 
  也许更令涂山氏欣慰的是,启继承了她的音乐天赋,还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乐,并亲自指挥演出,可见他已经青出于蓝而胜地蓝。


巫山神女,世间第一情人

   这是一个连存在与否都大有争议的女人,但千百年来,与她发生关系,或者渴望发生关系的人,却比比皆是。上至九五之尊的君王,下到打鱼渡河的老百姓,至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更是对那一场“巫山云雨”艳羡不已,甚至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神女,的确算得上中国第一情人。 
  千百年来,与巫山神女作云雨之会而被传诵最广的是楚襄王。他的御用枪手宋玉曾经把这个老色鬼的那场春梦写得绘声绘色,几乎就是一个现成的三级情色片的脚本。这就是著名的《神女赋》和《高塘赋》。宋玉说,他和老板楚襄王在游览巫峡美景的时候,老色鬼大白天做了一个春梦,梦到一个自称巫山之女的美女主动跑来跟他翻云覆雨(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这虽然的确有辱神女形象,但他还是很煽情地描绘了她那惊世无双的容貌与气质——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比,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简单说,就是神女长得顶呱呱,连大美人毛嫱和西施都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坚信巫山神女圣洁神圣的人,大可不必相信宋玉这出小儿科的文字游戏,那毕竟是两篇别有用心的献媚之作,虽然他也像老师屈原那样,试图通过这种淫词艳调提醒君王不要贪恋美色荒废朝政,但艳俗之心是免不了的。不过也有后世研究者进行了另一种大胆的推测,在巫山那个当时属于巴、楚争来夺去的边境地带,军事上已经处于劣势的巴国很可能利用巫山之女的美色对楚王进行性贿赂,就像后来勾践将西施献给夫差,王允将貂婵献给董卓一样,只可惜最终没能得逞而已。老奷巨滑的楚襄王既睡了巴国的美女,最后又夺了巴国的地盘。如果事实如此,宋玉就只是个十足的小文人而已,不足挂齿。 
  事实上,不管巫山神女真实身份如何,她在跟其他男人的来往中则要神圣得多,全不像宋玉那小子诬陷的那样“自荐枕席”一类。《集仙录》就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经驻扎在巫山脚下,忽然起了大风,山崖漰塌,沟谷断裂,无法收拾。于是向巫山神女求助,神女派侍女交给他一些鬼神巫术之类的秘诀,还派多路神仙帮助大禹治水,开渠导流,才治水成功。大禹向她拜谢之时,她已他作神女峰,朝迎日出,暮送彩霞,为后世峡江上过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