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都足够明帝国建造一百艘战列舰,并且为这一百艘战列舰配备上所有的火炮与整船的弹药了!
其实,当时欧罗巴国家从这里掠夺得最有价值的并不是黄金。当时,从该地区出产的咖啡豆与可可豆有超过三成的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中间商倒手,以及走私等方式出口到了明帝国,而每年,明帝国为进口这些高级消费品,至少要花掉五十万金元!另外,阿克拉还是当地唯一的重要港口,唯一可以为大型商船提供停靠位置的港口,所以,附近地区的所有贵重物品其实都是从这里运回欧罗巴的。这其中,就包括在黄金海岸西面的象牙海岸!
每年,从象牙海岸运回欧罗巴的象牙就超过了一百五十吨。而在高级塑料制品出现之前,象牙是最重要的奢侈艺术品,以及高级餐具的最好原材料。暂且不说有多少头非洲象因此而被捕杀,最重要的是,当时明帝国也刮起了象牙制品的热潮。而亚洲象象牙的品质是没有非洲象好的。明帝国绝大部分的象牙制奢侈品都是从欧罗巴进口的,而为此,每年明帝国要流出至少二十万金元的硬通货(在国际贸易中,金银是当时唯一的硬通货,当时还没有全球通用货币的概念,直到明帝国战胜了欧罗巴列强之后二十年,明帝国的金元才成为了全球贸易中的硬通货,因为当时,全世界超过八成的现有黄金都储备在明帝国了)。
显然,黄金海岸确实是一片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地方。这次,顾成林就如同一个突然闯进了宝藏里的小强盗一样,简直就被这巨大的收获给惊呆了。
一个月下来,顾成林从欧罗巴的商人,庄园主那里收刮到的财物价值就超过了一千两百五十万金元。这其中包括了价值四百五十万金元的金银等贵金属,保守价值在五百万金元以上的贵重物品,比如钻石(该地区也是当时全世界最重要的天然钻石产地,当然,当时还没有人造钻石这个概念),各种各样的宝石(其南面的刚果地区是世界上除缅甸北部的曼德勒之外,最出名的玉产地,而玉在明帝国有着不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等等。而其他的则是一些私人物品,比如那些贵族,商人家的妇女用的贵重饰品,商人用的金表(当时欧罗巴的钟表已经传入了明帝国,只不过,明帝国的百姓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新事物),戒指,项链,发夹等等。当然,这只是当时顾成林的一部分收获,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顾成林得到的最为贵重的战利品,是当时欧罗巴国家在这里建立起来的近三千个种植园。这些种植园里种植的全是高产经济类作物。而在占领了阿克拉之后,这些种植园自然也都划归到了远征军的集体财产之中。后来,顾成林还专门留了一支部队在这里管理这些种植园。当然,种植园的劳动力是雇佣的本地土著(这与顾成林在非洲南部地区采取的办法是一样的),以及那些欧罗巴的战俘(免费劳动力)。
结果,在十年后,远征军在解散的时候,将最后一块属于集体的种植园出售给了一名英格兰的商人时,这些种植园在十年之中,为远征军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三千五百万金元(以十年后的物价计算)。显然,这一笔收入,已经让远征军的近十万将士个个都成为了大富翁!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四十五节 富裕的土地
明军在黄金海岸的掠夺其实仅仅是个开始。当时,几内亚湾北面的沿海地区,不仅仅是非洲大陆上贵金属最集中,气候最适应,土地最肥沃的地区之外,还是当时整个非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开发得最为完全,殖民城镇,港口等最为集中的地区。
阿克拉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与港口。另外,在其西面还有十多个人口在五千以下的小镇,以及阿比让,蒙罗维亚两处规模稍微小一点的港口。而在这些城市与港口之前,都有欧罗巴人在十五年时间里建设好的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而在道路的两侧,则是星落密布的种植庄园,而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则是大量的贵重金属矿场。在阿克拉的东面,有近三十个人口在五百到五千之间的小镇,另外,还有洛美,拉各斯,哈科特港等三个规模并不算太小的港口。而在这些城镇与港口之间,是更为密集的种植庄园以及矿场,当时,黄金海岸的大部分金矿集中在了拉各斯北面的山区。另外,在尼日尔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则有着这一地区最为肥沃的土地,是该地区种植庄园最为密集的地方了!
可以说,在这个以阿克拉为中心的沿海地段,是当时欧罗巴国家众多海外殖民地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而且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另外,这也是众多欧罗巴殖民地中,唯一一个所有欧罗巴国家的殖民者都可以进入,没有严格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区,用几百年之后的话来说,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块非保护性的自由贸易区了!当然,在几百年之后,这里也许算得上是外来投资者最密集的地方,不过,在几百年之前。在帝国主义时代,这种富庶的地区,只能引来更强大国家的进攻。而扮演这个更强大者的角色的正是明帝国!
在占领了阿克拉之后,顾成林一边下令让军官团(当时唯一合适的称呼)忙着清算欧罗巴商人与殖民者的财产,一边给萧涯离下了一道命令,让陆战第一军分头出击,去攻占欧罗巴殖民者建立的种植庄园,其他的城镇与港口,用最快的速度控制这片富庶的海岸!
陆战第一军的三万多官兵并没有让顾成林失望。当时,聚集在阿克拉周围的欧罗巴殖民者大概有十万人左右。不过,这十万殖民者基本上都是以家庭,或者以家族的方式单独管理自己的种植园的,城镇的作用,只是供这些殖民者交换货物,购买商品,以及获得外界的消息而已。当然,这些殖民者其实也有武装。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园都雇佣了私人武装。这些私人武装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种植园的黑人奴隶,以及抵抗土著人的突然袭击。显然,这些私人武装算得上是雇佣军了。但是,却绝对不是真正的军队,更不是有效率的,有组织的战斗部队。他们镇压黑奴,对付小股的土著武装还算过得去。不过,要对抗全副武装的明帝国陆战队,他们恐怕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陆战队第一军以团营为规模四处出击,迅速的扫荡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以及东面的奴隶海岸(以贩卖黑奴而出名,当时贩卖到美洲大陆去的黑奴中,有一半的都是从这里被运走的,因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密布水网,有着很多不成规模的天然港口,是走私黑奴的船只主要活动的地方),将近十万欧罗巴殖民者都押送到了阿克拉临时设置的营地里去。当然,那些胆敢反抗的殖民者,以及种植园的私人武装人员全都被消灭掉了,至少萧涯离这个不爱多说话的将军在对付这些反抗份子的时候是绝不会手软的。
在欧罗巴殖民者的眼里,明军简直就是魔鬼,这群魔鬼闯入了他们花了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家园,掠夺了他们的财产,将他们亲人中的男性拉去做苦力,将他们亲人中的年轻女性贩卖到了妓院里去,将他们的孩子变卖到了遥远的地方当作奴隶。不过,在非洲土著人的眼里,明军则是天使,这群天使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派来拯救他们的,天使不但驱赶走了恶魔,还给了他们自由,让他们与亲人团聚,并且给了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条件等等。而明军当时在非洲扮演的正是解放者的角色,他们是非洲奴隶的解放者,不过同时也是欧罗巴殖民者的镇压者!
一个多月的扫荡下来,陆战第一军获得的战利品的价值并不在顾成林从阿克拉掠夺的战利品的价值之下。当时,光是陆战队从那些殖民者的仓库里找到的粮食,经济类农作物的价值就超过了四百万金元,而且这些物资在送回帝国之后,特别是如同咖啡都与可可豆这些都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格。当然,顾成林已经将陆战队算在了远征部队里面,所以,除了给一些功劳卓著者适当的奖励之外,这些战利品全都算到了远征军的集体财产里面。按照顾成林的意思,在远征结束之后,他才会安排人员来按照战功,以及所做出的贡献分割这些战利品。当然,如果将陆战队的收获也算进去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顾成林在黄金海岸这一地区的收获,已经超过了在鲸湾的收获!
虽然,历史上很多人都不承认利益是战争的根本推动力,特别是在帝国时代早期,在对战争的分析还只限于表面,而没有通过更科学,更系统的办法来剖析战争的本质之前,除了明帝国的皇帝之外,几乎没有人会将战争与利益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欧罗巴各国中,很多人都天真的认为,战争是一种光荣的,而且有着巨大的骑士精神(一种仅限制与欧罗巴范围之内的精神)内涵的行动,几乎没有人承认,战争的本质是追逐利益,不管是为政治利益服务,还是为经济利益服务,战争的本质,就是为利益服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明帝国在其扩张的行动之中,推动扩张的动力就是利益,是利益驱使着明帝国的军队踏上了远征之路,也是利益驱使着明帝国不断的向外扩张,不停的去进攻着所找到的每一个敌人,从蒙古大草原到欧罗巴的平原,可以说,明帝国的军队向外所迈的每一步,其本质,都是为帝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或者是保护帝国的利益!
顾成林无疑就是远征军这台追逐利益的机器中的核心部件,是这台机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控制性部件。在顾成林的一生之中,他从没有承认过,他率军征战是为了获得利益。用顾成林的话来说,他为帝国征战数十年。一是为帝国的人民,二是为帝国的社稷江山,三是为帝国的皇帝。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顾成林的控制之下,这台巨大的机器本身就发挥着超乎所有人想像的力量,不断的为帝国带来利益,为帝国创造着利益。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为了鼓励军团中的官兵征战,顾成林在当时想出的办法,与在北方欧亚交界处争战的杨天奉所想到的办法几乎是如出一辙,或者说是殊途同归。比如,杨天奉在第五军设立了一个集体基金,以此保障第五军的官兵如果阵亡,后者是负伤残废之后,他们,或者是他们的亲人能够得到除了国家抚恤金之外更为丰厚的安家费。当然,这种集体基金本身也用来奖励军团中作战勇猛,立下重要战功的官兵。同样的,顾成林在远征军中也设立了同样的,甚至规模更大的,照顾面更广的集体资产。
早在担任南洋舰队司令官的时候,顾成林就成立了一个为全南洋舰队官兵提供更高保障的集体小金库。后来,南洋舰队改编为西洋舰队,顾成林尽量的留住了每一个手下,当然,南洋舰队的官兵在尝到了甜头之后,也都乐意跟随顾成林征战。后来,西洋舰队再度改编为大西洋舰队,顾成林又设法留住了大量的老部下,当然,那些到了服役年限,而且确实想回家过安稳日子的官兵,顾成林给了他们每人一笔丰厚的退休金,算是把之前扣留下来的战利品分红给补上了,当然,这些钱要远远的超过了当时的分红。
在远征军出发之后,顾成林曾经为怎么保持与提高远征军的士气与斗志感到非常头痛。他当时就已经知道,这次远征,少则数年,多则十多年,军团的官兵都得在外征战,只有负伤残废的军人才有机会回到祖国去。而在海军中,是没有火葬的习惯的,阵亡官兵的遗体都将进行海葬。那么,怎么在这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保证远征军一直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与斗志呢?顾成林想到的办法,其实与杨天奉所想到的办法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高官兵的待遇,让官兵觉得远征有利可图,而且在远征结束之后,他们就不再是普通的军人,都将成为真正的富翁。当然,顾成林比杨天奉更细心,而且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时更为有头脑,所以才采用的办法也更为彻底!
顾成林从新设立了远征军的集体资产,而且,这些集体资产不但用来向伤亡官兵,及其家属提供优厚的抚恤金,奖励作战勇猛,功劳巨大的官兵。更主要的是,当时,远征军的集体资产本身就是官兵的一种福利待遇,到了后期,特别是在控制了黄金海岸的众多种植园之后,由远征军集体资产所带来的充足资金,让远征军官兵在这里领到的津贴甚至超过了帝国国防部发给帝国军人的薪饷!
比如,当时帝国海军一等水兵的年饷是五金元,在这帝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当时帝国人均年收入才四金元左右,这已经超过了人均年收入了。而在远征的第二年,远征军中最普通的士兵(下等兵,以及三级水兵)所得到的分红就达到了十五金元,到了第三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二十金元。而在远征军解散之前,这些最低级的士兵一共得到的分红超过了一百金元,而远征军最后变卖了所有的集体资产,一次性的给这些士兵提供了二百五十金元的分红。也就是说,就算是最低级的远征军士兵,在远征结束的时候,他们都得到了超过三百五十金元的分红。这在帝国,可是一个工人不停的劳动五十年的总收入!当然,那些高级军士,军官,乃至将领的分红就更不用说了。顾成林没有大方到将他自己的那一份分红捐献出来,而他所得到的分红是整个远征军中近十万官兵中最多的一个,在几年的远征作战中,他一共得到了超过五十万金元的分红。显然,就算是放在几百年之后,顾成林都可以算得上是超级大富翁了!
当然,集体资产的最基本作用本身还是保障伤亡官兵,及其家属的利益。在远征的各场战役中,有八千多名帝国官兵阵亡,三万三千多名官兵负伤。这些伤亡官兵,或者他们的家属,最少都领到了一百五十金元的伤亡补贴,最多的,则拿到了超过五万金元的抚恤金。当然,这个数额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比如军衔,功绩,伤势轻重,以及阵亡原因等等。
可以说,这一整套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军队中都算得上是非常完善,以及非常有效的。这也是后来帝国大幅度提高军人待遇,并且逐渐取消各军团集体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帝国政府来说,保障军人的利益,激励军人作战,这是政府的事情,而绝不是各个军团的事情。不过,可以说,当时顾成林,杨天奉这两人所采用的办法,也算得上是一种国家保障体制的雏形吧。甚至可以说,后来帝国先在军队中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后来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所有帝国的臣民推广这一制度,正是从顾成林与杨天奉当时所采用的集体资产保障办法中吸取了大量的经验,才得已顺利建立起来的!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四十六节 北上的分歧
在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三地,远征军花掉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这才重新建立起了当地的秩序,并且与土著部落的酋长达成了协议,让土著人返回了种植庄园劳作,有七成以上的种植园恢复了生产。当时,顾成林没有让矿山恢复生产,因为当时帝国已经通过了相关的立法,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的贵重金属矿藏都属于帝国所有,开采权以及经营权贵帝国政府管理,所以远征军也无权开采这里的金矿。
在重新建立起了这一地区的秩序,并且逐渐让生产得到了恢复之后,顾成林与萧涯离两人在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上产生了分歧。当时,萧涯离已经是远征军的副司令了,这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