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之后,开始处理国政,熟悉国家的一套管理体系。太子只有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才有实权,也才正式成为了国家的领袖。
从这些关系上就能看得出来,太子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微妙。在旧制度之下,策立太子不单单是皇帝的事情,同时也是朝廷官员的事情。可以说,策立太子,本身就关系到了官员的前程。任何人,只能当一届的皇帝,不过官员却有可能要为数个皇帝效劳。所以,太子就直接关系到了官员的立场,以及官员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什么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老师等等这些原本不是很重要的角色,会成为众多官员争相争取的职位了。
在新的制度下,其实策立太子的事情基本上已经与大臣们无关了。
这是朱祁钰当初改革内阁制度时很重视的一点。在朱祁钰看来,立太子,乃至立不立太子,这都是他的家事,不应该让外臣来插手干预。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有点幼稚,从根本上讲,立太子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而大臣们自然就有发言权!不过,也正是朱祁钰所设立起来的新制度,结果导致大臣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提太子一事,这简直就成了由皇帝个人意愿决定的事情。不要说立太子,就连立皇后,废皇后这些事情,都成了禁言!
不过,这次,于谦是主动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朱祁钰也很是惊讶,毕竟蒋仕学的事情才过了,而蒋仕学一案,正是由废立皇后带出来的。事情还没有过多久,于谦就提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果换着了其他的官员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话,恐怕朱祁钰早就让侍卫团去把他抓了起来,然后再拷问一番,审问出这个大臣的意图。不过,这次是于谦提出来的,朱祁钰自然就不能这么做了。而且,于谦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立太子一事,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陛下,臣已老,臣一生为国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此,臣甘愿冒犯陛下,也要请陛下就立太子一事做出定夺!”于谦的态度是很坚决的,“立太子之事,原本不是臣应该说的,不过臣为国为民,更为了陛下的万世千秋江山,不得不提此事,还望陛下三思!”
朱祁钰没有开口,目光在于谦身上扫了好几遍。
“陛下,臣……”
“好了,于谦,你的意思朕很清楚!”朱祁钰扶住了于谦,先让他坐了下来,“立太子一事,确实关系到了国家的根本。不过,现在朕还没有做好准备。且,几个皇子都还年幼,根本就不无法确定他们的品行,相信你也不愿意看到帝国的下个皇帝是个碌碌无能之辈,乃至是个昏君吧?”
于谦苦笑了一下,没有开口。
“立太子一事,现在还不在朕的考虑范围之内,至少朕还没有老到需要为帝国选择接班人的程度吧!”
“陛下,此事不能这么说,确立了太子,本身就是确立了帝国的未来。而且太子也需要时间来进行学习,以掌握治国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臣认为,越早确立太子,对帝国就越有利!”
朱祁钰苦笑了起来,看样子,于谦这次是横了心来的,如果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他肯定不会罢休。而于谦也是一番苦心,这一点朱祁钰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并没有要责备于谦的意思。当然朱祁钰也不想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很清楚,立太子一事正是太重要了,所以他只能在完全确定了几个儿子的脾性,在其成熟之后,再决定由谁来当太子。他绝不想让自己辛苦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落到了一个庸碌的君主手里,如果那样的话,朱祁钰甚至不会立太子,用别的办法来延续他所建立的这个帝国!
当然,朱祁钰的这些想法,于谦是不会明白的,在于谦的眼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皇帝,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好了,你也要让朕有时间思考吧?”朱祁钰最后简直就是在求于谦让步了,“朕答应你,会好好考虑太子一事的。不过,朕也需要时间吧,是不是?给朕几天,朕到时候肯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谦看了皇帝一眼,这才点了点头。至少,这也算是一个答复了吧。毕竟皇帝要确定谁为太子,这也需要时间考虑。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六十八节 童子军
在当时,恐怕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皇帝会用这么一种匪夷所思,而且还有着逃避意味的办法来回避立太子的事情。当朱祁钰宣布,将从整个皇族中挑选年龄在八到十二岁之间的男童,组成帝国第一支童子军,并且按照标准的军队要求,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的时候,连于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实,在当时很多的国家,童子军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早在一千多年前,波斯帝国的死亡军团就是征召少年,然后从小就进行严格的军事记练,成为了波斯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另外,奥斯曼帝国也有类似的军事机制,其中很多军人都是从八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的,其终生任务就是为战斗。可以说,在现代化军队出现之前,这种通过自幼接受军事化教育,以及战斗训练,来组建精锐军团的方式,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而且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军队!
这次,朱祁钰突然提出在整个皇族中选择八到十二岁的少年组建童子军的事情,顿时成为了帝国的头号新闻。接着,朱祁钰将其两个满足条件的儿子都送进了童子军,这更成为了重大消息。当时,朱祁钰有三个儿子,为了表示皇子与其他人并无差别,朱祁钰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入了童子军,自然能够得到百姓的好感,这却让于谦有点为难了!当然,于谦也很清楚,这是皇帝对付立太子一事所想出来的对策。
按理说,太子一般都是长子,当然也有不少的例外,不过立长子为太子,这是有据可依的。不过,现在帝国皇室却存在着一个问题,大皇子的生母是李贵妃,而非皇后,如果立了大皇子为太子的话,那么李贵妃就母以子贵,就应该是皇后了。显然,朱祁钰是不可能立李贵妃为皇后的,蒋仕学的事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皇帝更不可能废除现在的皇后,而柴美娇本身没有生下儿子。显然,太子与皇后的冲突。正是皇帝决意不在这个时候立太子的主要原因!
当然,朱祁钰也给了于谦一个答复。按照朱祁钰所说,他建立帝国童子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锻炼众多的皇子,让他的几个儿子先接受军事训练,并且以此考察几个儿子的实际能力,品行等等,然后再由其表现来决定到底由谁来成为太子!这个理由是很充分的,于谦也不得不认同,同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将立太子之事暂时放到了一边去。
不过,建立童子军的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当时朱祁钰玩这一手的目的是要让于谦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做出让步,并且通过宣传,达到了这个目的。不过,最终朱祁钰忘记了一点,即成立童子军本身在帝国所产生的影响。
在很多人看来,成立童子军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个陪皇子读书的机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帝国的接班人,而是要为帝国培养一支更为强大,更为彪悍的军队。而且毫无疑问的,皇子将是这支新军队的领袖,而这也将决定,帝国的未来,将由这支军队决定。显然,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对帝国的军人,以及军人子弟来说,这可是他们能够成为帝国军队未来主力的最好机会。
当然,代表军队提出抗议的就是陈懋,陈懋的儿子虽然已经很大了,不过他还有侄子,以及其他的亲人。当然,当时帝国军队中,大部分军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进入帝国童子军,从年幼时就接受军事化训练,并且成为帝国皇子的部下,在未来好继续为帝国作战,为帝国效劳!
也就是在朱祁钰刚刚宣布要建立帝国童子军的事情之后不久,陈懋就找上门来了。
“陛下,臣一直没有忘记当初陛下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在帝国都享有同样的权利。臣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次陛下成立童子军,为什么只招收皇族成员,难道皇族成员所拥有的权利要比帝国的百姓,比帝国的将士更大一些吗?”
朱祁钰皱了皱眉毛,心里暗笑了起来。陈懋肯定是得到其他人指点,才说出这样的话来的。这家伙本来就是个五大三粗的军人,哪能想到这样的大道理,而且还是用皇帝曾经说过的话来对付皇帝现在所做的事,这不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嘛。
“而且,陛下还应该考虑到帝国军人的想法。帝国将士为国征战,绝无半点怨言,而将士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陛下能够善待他们的后人,这样帝国将士在前线杀敌的时候,也不会有所顾忌,更不会有所惧怕。而这次陛下将皇族与帝国将士分别对待,显然会让将士寒心,会让官兵不满。为了帝国,为了帝国军队,臣还恳请陛下三思。”
这下,朱祁钰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陈懋,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陈懋一愣,也尴尬的笑了起来,显得极为憨厚。
“不管是谁让你这么说的,不过,这都有道理,这次,确实是朕考虑疏忽了!”朱祁钰长出了口气,“看来,童子军的规模要扩大了。好吧,你先回去,朕会妥善解决这件事情的,当然,你要管好自己的那些部下,朕可不希望有人闹事!”
见皇帝松口,陈懋也就满意的离开了。
没过几日,朱祁钰就宣布扩大童子军规模,并且扩大童子军中的教育范围,参加童子军的少年不但要接受极为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并且从增强体格,到徒手格斗等等方面都要依照帝国军队的要求来进行训练之外,还将在童子军中开设文化课程,全面培养这些少年的能力,为帝国的未来打下好的基础!当然,童子军的招收范围也从帝国皇族扩大到了全帝国。当然,朱祁钰也为童子军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即任何加入童子军的少年,其家长都必须要交纳全额的培训费用。换句话说,童子军本身就是一座少年军事学校!
说白了,朱祁钰在改变了思想之后,就已经决定将帝国童子军建立成一支精英队伍。虽然,招收的只是一些少年,不过这却是帝国的未来。这些少年,就是帝国未来的领导者,是帝国未来的精英。也正是本着这种精英思想,朱祁钰所以才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当时,要进入童子军的话,一人一年就要交纳至少五百元的全额培训费用。当然,这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帝国一年花在每个童子军少年身上的费用超过了一千元,这甚至要比养一支同等规模的军队还要多!不过,这对普通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但是的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的!
当这一消息公布之后,立即在帝国再次引起轰动。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么做,不但是要培养几个皇子,而且还是要为皇子培养自己的班底,能够进入帝国童子军的,绝对能在今后成为帝国的栋梁。虽然,当时朱祁钰订下的门槛极高,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挡住那些平民子弟的脚步。很多百姓,甚至是倾家荡产,都要让自己的子弟进入童子军,好获得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结果,一个多月下来,光是报名参加童子军的少年(很多是其家长代为报名)的就达到了五万之多。这下,朱祁钰头痛了,要安排好这五万人,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就算京城附近有很多的地闲置军营(原本驻扎在这些军营里的军队都调到了帝国的其他地方去),不过,要建立起相关的管理机构,培训机构,建立学生的校舍等等,这都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要管理好五万个少年,这也是件极为让人头痛的事情!到最后,朱祁钰不得不效仿在帝国公立大学所采用的办法,即通过考试选拔,来最终确定第一批童子军的人员!
这下,帝国京城热闹了起来。当时,至少有数万外地来的少年聚集在京城,再加上陪同而来的家长,帝国京城一下就多出了近十万人!这几乎与当时帝国公立大学前几次招生时的规模差不多了,这也乐坏了京城里那些客栈与酒店老板,这十万人,要给他们创造多少收入啊!同时也乐坏了京城里卖各种衣服,书籍,乃至礼品的商店老板,因为很多家长都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子弟进入童子军,跑点关系,走点后门是肯定的了!
最后,朱祁钰决定亲自主持第一批童子军的招收考试,考试的内容分成了三项,即体能,学识以及德育三个方面。因为朱祁钰只决定最多招收两千人,录取比例不到二十五分之一,所以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也只有三项考试都达标,甚至要是最优秀的少年,才有资格进入帝国童子军!
制订考试题目的是帝国公立大学的教授,为了保证公正公平,这些教授在出题的时候是被严密看管了起来的,绝不能让试题泄露,更不能给人走后门的机会。而负责体能考试的则是帝国近卫军中的一批军官。德育方面,则有朱祁钰从帝国内阁政府中选出一批官员来负责。随后,考试正式开始了。
五万多人的考试,绝对是轰动一时的,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也就只能分批进行了。整个考试进行了两个月,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体能考试。结果,朱祁钰还真从这五万多名少年中选择出了几千个优秀者,并且最终确定了第一支童子军的人员名单,不过其规模已经从两千人扩大到了两千五百人!
帝国童子军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这第一批两千五百名成员中,有超过一半的成为了帝国未来军队中的主力,其中包括了数名帝国名将。在朱祁钰时代后期,名震全球的帝国名将龙步襄就是当年的第一批童子军中的佼佼者。另外,在朱祁钰时代后期,众多的帝国官员,重臣,都是童子军出身,其中不少人就是第一支童子军中的佼佼者。甚至,到了后朱祁钰时代,帝国童子军成员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帝国的未来几乎就是由这支童子军的成员决定的!
可以说,这些都是童子军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过,童子军所产生的最巨大的影响,其实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帝国百姓的思想方面。童子军本身的思想基础,其实就是精英治国理论。而这套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决定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其实是社会中的精英人员。而社会精英,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至于这套理论是否正确,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正是从童子军开始,精英理论逐渐在帝国形成,并且成为了主导帝国数百年的主流思想之一。而精英思想本身,也保证了帝国在未来几百年之内人才辈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可以说,正是这一思想,保持了帝国在数百年时间中的强大,保证了帝国的繁荣与强盛!
除了带来精英思想之外,童子军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事物,即规范化的初级与中级教育体系。以帝国公立大学为代表的大学体系,本身是高级教育体系,而在童子军成立之前,帝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其实注重的就只是高级教育,对初级与中级教育并不重视,大部分人才都是先自行学习与磨练,最后才有资格进入大学的。显然,这种人才体系很不完全,没有完善的初级与中级教育系统,哪有足够的人才来充实大学呢?
显然,童子军的建立,已经为初级教育与中级教育找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后来,朱祁钰在帝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教育系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体系,让帝国具备了完全的人才培养系统,这个意义,也绝不在精英理论之下!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明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国家的力量来建立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