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门 作者: 黄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想门 作者: 黄坚-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梦   
  受庄子影响的后人中,曹雪芹经常名列其中。《红楼梦》中的《庄子》痕迹,被人引证最多的,是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妖嗔箴宝玉》。宝玉跟袭人互生闷气,结果,二爷仿照《庄子。胠箧》,写了段依葫芦画瓢的韵文。   
  其实曹雪芹跟庄子,还有一层更有意思的联系,不是别的,就是《红楼梦》的梦。有人统计过,说《红楼梦》一共写了33个梦。《庄子》中的梦,虽然数量不及《红楼梦》《庄子》一共写了五个完整意义上的梦但却是〃庄之所以为庄者〃,是《庄子》或许应该说庄子最令人心动,最光彩夺目的地方。 
  
  因为,《庄子》书中,有个古今天下第一梦。   
  前面说过,假如庄子有个徽章,这徽章应该是鱼。现在看来,这徽章的合法性,恐怕要受到严重的质疑和挑战。坦率地说,假如庄子生活在近现代,比如民国,打算公开出版《庄子》,那该书封面,或海报上,陪伴庄子做推销广告的,很可能不是那只巨大的鲲鹏,而是一只轻盈、斑斓的蝴蝶。虽然这只蝴蝶,在《庄子》书中,仅仅一闪而过!但她在许多的〃庄迷〃心中,是至高无上、天经地义的,是唯一相认的凭证与标志,她是永恒的。 
  
  有知道庄子,却不知道这只蝴蝶的么?                  
  北大教授袁行霈,在他编撰的教科书中说,〃而像《逍遥游》(笔误,应为《齐物论》)末段那样的文字,简直就是抒情诗。〃   
  何止是抒情诗。我想,假如文字也能像徐悲鸿、傅抱石的绘画一样,能在香港嘉德3拍卖行拍卖,那庄周梦蝶这段文字,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值钱,拍卖价最高的文字。   
  庄周梦蝶。一梦醒天下;一梦迷天下。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说,《庄子》,是一部梦幻型的哲学著作。   
  借钱   
  梦醒之后去哪?借钱。   
  庄子那时,毕竟还没有嘉德拍卖行,有也不会拍卖那只蝴蝶。所以,庄子不但做不了〃文化财主〃,或〃哲学财主〃,连饭钱也没了,所以,只好去借钱。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这故事前面引用过,但为了证明〃庄周家贫〃,只好再用一次。   
  庄子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形象,《庄子》中有零星记述。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   
  〃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列御寇》)   
  前面那个形象,与其说是哲学家,倒不如说更像〃狗屠〃,还是那种忒破落的〃狗屠〃。后面那句话的意思是:穷街烂巷,面黄肌瘦,脖梗细长,蹲在地上织草鞋。   
  这形象,怎么看,都惨了点。   
  哲学是贫困的必然么?   
  从《庄子》书中看,庄子一生,说得上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正当职业,只有两个:织草鞋和收弟子。织草鞋的经济效益不难想象,否则刘备也不用去剿〃黄巾〃了。收弟子,照理说,从古至今,都是桩不错的买卖(收女弟子还有额外的收益),你看人家孔子,弟子三千,每人交十块钱,或一块干肉,那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至少是衣食不愁。墨子收弟子,当上了老大,兼〃工党〃领袖,情况也不错,缺钱用时,就有人送过来。(《墨子 
耕柱》)孟子人家自己有本事,不用巴望弟子的奉养。庄子就不行了。孔子、墨子、孟子教的,都是实用型知识,所以弟子众多、云集,你庄子成天谈虚说玄,这也能换钱?弟子稀少,也就顺理成章。不过话说回来,庄子谈虚说玄,弟子的整体数量,固然少,但一旦有人愿意拜师,那这人,十有八九,倒有可能是个有钱人,富贵人。谈虚说玄,穷人是玩不起的,但一朝有了钱,梵高的油画,宋元的古董,也就想咂摸咂摸了。郭沫若猜魏牟也是庄周的弟子,这魏牟,就不是一般有钱的人,他是中山国的王子。 
  
  我想,庄周能在贫穷中活到80多岁,还能悠哉游哉地沉思、冥想、遨游,一定不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逍遥游》)可以撑得下来的。一定有人时不时地〃借钱〃给他,才能至少写出《庄子》内七篇。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远一点,我们能想到,看到,庄子的时代,至少在庄子年青的时候,应该是个不错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社会。那正是战国借助新型生产工具和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趋向高潮的顶峰之时。战争的浪潮,总是要稍稍后滞于经济的极度繁荣,或衰败。而且,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与影响,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击即溃,甚至也不是单元、单向的(不是有发〃国难财〃的么)。事实上,庄子之时,繁华景象无处不在。别的不说,单在庄子的祖国,宋国,就有一个类似今日广州、深圳的超级商业城市:定陶。在当时的各国,定陶是数一数二的商业之都。数次跨国战争的焦点目标,其中就有它。而庄子所在蒙地,跟定陶紧相毗邻,当时的交通状况,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而宋国因为地处中原枢纽,在地理位置上,更是〃九国通衢〃,四通八达(详见杨宽《战国史》第三章《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应该与此有关,〃关税〃,成为宋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孟子》中著名的〃偷鸡贼〃比喻,就是针对宋国的税收而言的。郭沫若说,如果庄子愿意去齐国的稷下学宫,凭他的才华,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加入到〃不治而议〃的行列。(《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其实,何须跑到齐国,如果庄子真是个想弄钱,能弄钱,想过好日子的人,他只要抬腿去相邻不远的定陶,就一定能找到个不错的经济位子。至少,吃饭不成问题。何至于要〃穷闾隘巷,困窘织屦〃,何至于要头天启程,去跟人〃贷粟〃。 
  
  所以说,庄子的受穷,完全是自找的。   
  就像当年的斯宾诺莎,巴拉丁选侯请他去担任海德堡(相当于稷下学宫)的哲学讲席(罗素《西方的智慧》),斯宾诺莎说,我不太适合到大学当老师,我还是磨镜片比较适合些。 
  
  庄子大概也是这样想的我还是织草鞋比较适合些。         
        
  第五部分:纵横家苏秦的谜样人生   
  其实,苏秦的一生,就是一场玩笑。   
  苏秦的回家   
  司马迁写苏秦,从他的一次回家写起。   
  浪子回家,这是千古以来的经典场面。   
  浪子失败而回跟衣锦还乡相对照就更是最让人痛苦,也最让人难忘的场面。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   
  要是满载而归   
  我也要这样回到生长我的土地   
  倘使怀中的财货多得和痛苦一样。   
  苏秦当时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痛苦很多,财货没有。因此,在他跨入家门的一瞬,苏秦受到了来自〃兄弟嫂妹妻妾〃(《史记 
苏秦列传》,以下引文未标注者,均引自《史记 苏秦列传》)充满窃笑和调侃的欢迎。而苏秦,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黑屋,羞愧难当。   
  司马迁说苏秦在他的小黑屋,一猫就是一年。在这一年中,苏秦除了埋首书山籍海,他哪也没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悟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光明大道。苏秦决定二度出山。他先到了自己的所在国东周,相见一面周显王;但熟人其实是最不好谈生意的,显王他大概是没见着,不过没关系,以后他会自己跑过来反而被周显王的马仔们,取笑了一番。苏秦转身去了真正的国家,大名鼎鼎的秦国。 
  
  这里得插一句,司马迁写的这些个鸡零狗碎的事(现在我又把它们重复了一遍)在严肃、正经的历史学家看来,不说不屑一顾,大概也实在有点不太〃历史〃,但司马迁偏偏就这么写了,这是不是也是暗中构成《苏秦列传》白写了的因素之一? 
  
  司马迁说苏秦倒秦国后,见到了秦惠王,还说:〃秦孝公卒〃,又说〃方诛商鞅〃,听那话语的口气,好像是暗指秦惠王刚刚登基未久。秦惠王对苏秦还算客气,但没有接受他的游说。 
  
  苏秦于是再转身,到了赵国,又碰了一鼻子灰。于是继续转身,向北,到了有点遥远的燕国(燕国在当时,实在有点太偏远,在此之前,跟其他诸侯国几乎没有往来,苏秦到了燕国,几乎有种〃到了国外〃的感觉)。在今天北京西南郊的房山附近,游逛了一年多,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侯。这一下,一个机会给他攥住了。可见,古往今来,还是北京机会比较多。 
  
  一番长谈,燕文侯被苏秦说动了,于是给了苏秦一批车马金帛,让他去开拓共同的事业。   
  苏秦转身南下。古往今来,想在中国成一番事业者,基本都得从北最好就是北京的北向南。苏秦也不例外。   
  苏秦首先重返赵国,见到了已经自己当家的赵肃侯。一番更长的长谈足足用掉了1300字,是整个《苏秦列传》的六分之一。你看,这人一有钱,底气就足;底气一足,话也就长了。不出意外,赵肃侯也被苏秦打动,愿意〃敬以国从〃。于是苏秦马不停蹄,再接再厉,立即转道韩国,面对韩宣惠王,又是一通依葫芦画瓢的游说。俗话说:运去金如铁,时来铁变金!苏秦说的,还是以前那一套,最多添了点装饰,但是运一来,怎么说怎么有,想有点挫折都不行。接下来的行程中,苏秦依次顺利拿下了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得到的回应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这王还是您来当吧,我是不行了。〃 
  
  至此,司马迁来了句总结语:〃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苏秦为从约长〃,相当于当上了北约秘书长;〃并相六国〃,则有点〃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意思。   
  批评司马迁的历史学家说,以上这些内容,基本失实;〃并相六国〃,更是子虚乌有。   
  司马迁说苏秦从楚国回赵国汇报出行工作途中,顺便回了趟家。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此,不管书写怎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总能腾出手来,来上两笔妙趣横生的闲笔。正是这些〃纯文学〃的文笔,造就了一位彪炳千古、独树一帜的史学家。 
        
  这次,那位曾经不屑一顾、揶揄傲慢的周显王屁颠颠地来了,〃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不过,这次回乡省亲,最让人难忘的,是衣锦还乡的苏秦,跟他嫂子的一番打趣,俩人共同缔造了〃前倨后恭〃这一传世佳话和成语。 
  
  苏秦最后的人生,是在燕、齐两国度过的。苏秦死在了齐国。   
  苏秦他在跟谁开玩笑?   
  苏秦的一生,怎么看,都不像玩笑。   
  但司马迁不这么看。   
  或者说,苏秦同时代的人,好像不这么看。   
  司马迁说:〃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天下共笑之〃,这是先秦时期的常见说法,这里的〃笑〃字,不管怎么理解,都有一种可笑、玩笑的意思。   
  如果我们摊开苏秦的一生,像摊开一张军用地图,我们会发现,的确,苏秦的一生,还真有点像玩笑它简直就是一场玩笑。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张〃玩笑。   
  先从苏秦与司马迁、刘向和唐氏三杰来看。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史书,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转叙为主。在司马迁所写的各类人物中,有没有一个人,有一篇人物传记请记住他的篇幅是8000多字使司马迁承受了〃错误百出〃、〃既有弄错,又有造假〃、〃几乎全是杜撰〃的可怕指摘?以致有沦于白写的可能? 
  
  没有别人,只有苏秦。   
  刘向编的《战国策》,是一本专门收集战国策士言行的书,苏秦,是战国策士排名第一的代表,但刘向在苏秦上收获的评价是:〃真伪参半〃这是一个略带客气、有所保留的评价。事实上,若严格按唐氏等人认定的加减去除,《战国策》中的苏秦,根本达不到〃五五开〃的真伪参半,你若有兴趣,回头可用cacio算一下。 
  
  以苏秦在整个战国策士中的分量和地位,《战国策》所获得的这么一个评价,它的某种〃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苏秦都只是〃真伪参半〃,那整体《战国策》的〃可信〃又若何呢?你不能说这之间一点关系没有。 
  
  目前研究苏秦,从典籍的角度说,除了《史记》、《战国策》,主要依据的,只剩《战国纵横家书》了。《史记》和《战国策》都已有点〃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那《战国纵横家书》是不是就一枝独秀、花美无缺?恐非尽然。这一点,前文已有所叙,下文亦将有所提及,此处单道一道文史学人,对于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态度、取舍。〃帛书苏秦〃一出,震撼与冲击,众所周知。据闻,到目前为止,史学界的多数,已倾向于唐氏等人的〃苏秦说〃。最新的例子,是北师大教授、著名《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先生,已将〃帛书苏秦〃的结果,纳入其新著《史记笺证》中。但是,同为北师大教授、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明确声言,依旧秉取司马迁的苏秦说。而在我的感受中,我觉得目前史学学人的大多数,对于〃新〃、〃旧〃苏秦,采取的,是一种〃模糊策略〃,既不完全因袭司马迁、刘向之说,也不爽然全盘接受〃马王堆新说〃。大家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等待某种新的力量,使取舍的天平,最终明确地倒向一方。 
  
  也许,大家等待的,是力扭乾坤,或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以上是苏秦跟外人和后人开的玩笑,那下面叙述的,则是苏秦跟他自己,开的玩笑。   
  按司马迁的说法,苏秦的一生那场玩笑看上去,就像一场足球比赛,上半场,他赢了(虽然开场时趔趄了一下);下半场,他输了也不好说就是输了,准确、客观的说法是,他被人撕了,以车裂的方式。 
  
  因此,这场玩笑,其实也就是一种司空见惯、普遍平常的玩笑,它的核心,就是一个字:   
  赌。   
  而如果按马王堆〃帛书苏秦〃的解读(唐杨马的解读),苏秦的一生,就是一场地地道道、标标准准、货真价实的国际玩笑。   
  想一想,苏秦,洛阳城中的一个闲浪子弟洛阳,曾经的帝国首都,那时名虽存,实已亡,其实亡不亡都跟苏秦无关了。反正苏秦肯定要离开这个首都家乡,去到外地闯荡。生逢一个金戈铁马、动荡如水的年代,读了两年书(自学?或是跟鬼谷子学的?)羡慕感慨不忿他人与自己的命运比对,主要是财富与名声的不平衡,于是让自己的双脚,像忠厚的桑乔,跟随发梦的主人堂o吉诃德,跟随自己那颗发财扬名的心,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走遍天涯。想想看呐,一个布衣平民,胸怀梦想(理想?),两手空空,衣衫褴褛,仗舌走天下,四处碰壁,矢志不悔。当终于从一个偏远的边陲小国,攥得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他像攥紧自己的命一样,攥实了它!邹阳说:〃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狱中上吴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