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山列岛,这是个很方便的事情。

    他们认为不会有敌人从海上攻打过来,不代表着敌人不会从海上过来,胶州营的精锐部队配合上郑家的船队运力,投放五千人在朝鲜,可是足够了。

    按照王海事先的估计,这边的兵马登陆之后,中午在那边就送来了消息,不过来报信的人却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有些事情很明确,说的是城内的鞑虏士兵都是被引了出来,在汉城和仁川的路上设伏截杀,已经是全歼,但那些伏兵大概是三四百人,歼灭鞑虏之后,为首的那名把总命令大家换上鞑虏的衣服,骑马回城。

    实验大队的士兵实际上相当于其他处的士官,是山东最精锐的士兵,他们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

    王海给他们的任务是把城内的鞑虏都引出来杀掉,就是害怕城内的鞑虏去其他各处求援,或者是关闭城门死守。

    关闭城门死守,尽管城内的朝鲜人没有什么战力,可汉城好歹算是个大城,拿下来也要花费力气,而且若是这四百名鞑子督战,事情多少会有麻烦。

    但杀掉了鞑子之后,却难保城内的这些朝鲜人在不辨虚实的情况下,去给平壤或者是辽东一带的鞑虏报信,尽管满清兵马在这一带的防御空虚,但仍然能有五千多人的军队可以动员,到时候加上裹挟的朝鲜士兵,那就真是大问题了。

    这些在道路上截杀鞑虏的士兵也真是光棍,考虑到这些方面,索性是行险冒充,反正这段时间,他们在汉城内也多少了解了地形,特别是知道这些鞑子的军营到底在什么地方。

    他们穿上那些被杀死鞑子的衣服,血迹和那些破口草草的擦拭下,然后就是上马朝着城内跑去。

    汉城内的朝鲜文武大员,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些好像疯了的汉人是在城外设局伏杀,这些朝鲜官员只想着如何平息满清上国兵马的怒气,不要给自己招来灾祸。

    几乎没有任何的朝鲜人近距离看到了那场伏击战,所有的人都是害怕的跑得远远,他们只知道战斗很激烈,这些人看到的也就是汉城这些人所知道的。

    天色将黑的时候,他们才看见几百名骑兵出现在视野之中,等看到这些人的穿着打扮,正是白日里跑出去的满清士兵之后,在城头守卫的兵曹判书就一叠声的命令士兵们开城,看着这些上国士兵已经是杀得累了,还是快些开城门,不要让他们生气。

    “满清兵马”直冲进城门之中,在街道上也不停歇,横冲直撞的回到了自己的兵营之中。

    朝鲜上下官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些满清上国的兵马已经是把怒气全部发泄了,想必那些不知道因为什么失心疯的汉人们都已经是被杀光了,在满清兵马出城的时候,这些人怎么琢磨也琢磨不出那些老实的汉人商户为什么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好像是温里罕曾经在五月的时候抢了某个大明商人的女儿,尽管那个女儿最后上吊自杀了,可这都过了几个月,不会现在才提出来吧。

    不过这些事情都和咱们朝鲜无关,还是先把酒肉女子送到营地去,让这些上国的兵马不要继续发火才好。

    驻扎在汉城的满清兵马今晚的怒火格外旺盛,一路回营之后就是关闭了大门,朝鲜筹措的这些劳军物资统统被挡了回来。

    不要物资不要紧,只要不出来朝着朝鲜平民撒气就行,朝鲜的领议政大人也不含糊,当即是命令汉城的城防无关连夜抓捕在城内的汉民,朝鲜这边除却商人之外,还有不少的汉民从事别的营生,这次一并抓起来。

    眼下朝鲜是满清的藩国,至于这大明的汉民,理会他做什么?

    满清在汉城的军营内还有十几名留守的人员,这些旗丁倒是觉察出来了不对,可他们十几个人能干得了什么,当即被乱刀砍了。

    直到第二天,去往伏击现场勘察的朝鲜差役才发现事情不对,因为被掩埋在现场的那些尸体,挖出来之后,明显能看到后脑勺的金钱鼠尾,也就是女真八旗士兵的辫子,来勘察的衙役当即就是慌了,既然这边的是女真人,那城内的到底是谁。

    来这边勘探的差役们连忙的纠集附近的民夫,甚至是连路人都被他们找来做苦力,把昨日埋下的尸体要都挖出来。

    越挖越是心慌,每一具尸体都是被扒光了衣服,脑后有哪个辫子,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通知汉城内,开没有等他们启程,就看见一支不是朝鲜军队也不是满清军队的兵马,大摇大摆的开了过来。

    这支队伍差不多有千余人的模样,兵甲精良,气势逼人,问题这异国的军队根本没有隐藏自己的意思,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国家行军一样。

    路上的行人那真是鸡飞狗跳,乱成了一团,谁也不敢阻挡在这军队的面前,看这支异国军队行动的方向,好像就是汉城所在,朝鲜的王城,有些脑筋灵活,了解知识多的,就想到了当年倭国大军渡海来犯的往事。

    看这些军队分明是汉人的模样,难道是因为咱们朝鲜臣服于满清,大明朝廷终于派人来惩戒了吗?

    大明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足有三百年,又有万历年三大征派遣大军把朝鲜从灭国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的事迹,这天朝上国在朝鲜人心中的威压,可不是其他国家的人能理解的。

    不管是路上的行人还是那些查探尸体的朝鲜差役,都是有种绝望的情绪蔓延,莫非朝鲜就要亡国了。

    所有遇到这只汉人军队的朝鲜人都没有想到去给汉城或者是附近的官府报信,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跑,离这汉城越远越好,大明的军队来惩戒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天威。

    汉城城外三里左右的地方,驻扎着朝鲜的三千多兵马,这三千多兵马加上城内的两千多城卫军,就是汉城周围最强悍的武装力量了。

    平素里这三千多兵马可是牢牢掌握在领议政大人的手中,为朝鲜的首席大臣耕种汉城周围最肥沃的土地。而且在汉城王宫中出现的几次小乱子,都是依靠这支兵马来平定的,可以说是精锐,当然,这只不过是朝鲜的精锐。

    朝鲜的真正能打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在和满清接壤的地方,这里一直是和当年的满清还有一些生女真部落战斗,士兵们多少都有些战斗力。比如说朝鲜火铳兵击毙满清鞑虏五大臣质疑的费扬古就是当年的战果。

    所以朝鲜北部的这些士兵就是目前满清抽调的主力,大战小战都是要朝鲜的火铳兵跟随,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消耗朝鲜能战兵力的意思。

    按说,一支不明国别的军队出现在自家的王城周围,作为在附近戍守的军队,无论如何也应该出来盘问和截击,这是他们的职责。

    胶州营派出来的这支偏师已经能看见汉城的城墙了,那支驻扎在大路边上的朝鲜军队的确是看到了这支急进的偏师。

    在汉城外驻扎的这支朝鲜军队的军将可是有个很骇人的职衔,汉城守备兵马万户,不过他的胆子明显没有他的官职名称大,犹豫了再三他才派出来几名军官过来询问,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到底是那里来的。

    有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出现在自己国家都城的边上,作为守卫都城的军官不立刻率部开战阻击,反倒是要派人询问,可见这朝鲜也已经是烂到了根子上。

    这就是所谓文贵武贱的结果,朝鲜把大明那种重文事轻武勇的作风发挥的更加彻底,所以到了这等末世才有如此的笑话出现。

    对这几名战战兢兢询问的朝鲜武官,王海率领的这支偏师用火铳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两名武官当即被撂倒,另外几个人连滚带爬的跑回了自己的营地。

    果真是攻击汉城的敌人,这位朝鲜的兵马万户反倒是犯了难,他和他的手下这些年那里打过什么仗,全都给人当佃户种地了,怎么出去和外面的敌人打,唯一能做的还是放炮示警,让汉城提早做准备吧!

    第一声号炮放出来,胶州营的这支偏师已经是冲进了营中,山东这千余人的部队,可不想在身边还有几千人的敌军。

    战斗简单的让带领这支偏师的团守备不能相信,战斗开始是冲进朝鲜这军营的营中,结束的时候也是冲进这军营的营中,看见如狼似虎的胶州营官兵,这些朝鲜军队和那名万户很聪明的很迅速的选择了投降。

    登陆部队的这支偏师没有什么打算接收投降的意思,可这三千人要动手杀也很费事,索性是全部驱散,这等孬种软蛋,想必没有偷着杀回来的胆气,果然如此,这些朝鲜的农兵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头都不回。

    那声号炮还是惊动了汉城的城防军,既然有敌来袭,那关闭城门就是第一要务,城外的这支山东部队此时有些急了,本来这等急行军就想是趁乱入城,现在城门关闭,凭借这些轻装部队的装备,想要强攻却不现实。

    不过,城门也就是关闭了一个时辰左右,南门居然又被从城内给打开了,原因自然是很简单,假装成鞑虏兵马的那些胶州营精锐,得知城外来了军队之后,立刻是全部动员,杀向南门,南门这些朝鲜的城防士兵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满清上国兵马”杀的落花流水。

    汉城,里应外合,轻易打开

    

    八月结束了,等下老白有个感谢公告,谢谢大家的支持,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52章 开局() 
毛文龙在东江镇之时,是满清鞑虏唯一头疼的大明军队,他等于是在满清的侧翼,不断的入境骚扰,牵制住了满清很多的力量,让其不能专心的西向大明。

    东江镇这股力量,后来因为大明的内讧土崩瓦解,然后满清可以从容的扫清朝鲜,集中全部力量在大明的身上。

    朝鲜的地形是东高西平,东边多是山麓,而西边则大部分是平原和浅滩,沿着这些平原到义州,进入辽东,可以说没有什么地理上的阻碍,一马平川。

    一支偏师在朝鲜牵制满州鞑虏,在整个的战略上都是一着妙棋,大明上下糊涂异常,自毁了毛文龙这支偏师,可胶州营重新的又把这根钉子钉在了汉城。

    这千余名士兵配合城内的那些伏兵,冲进汉城的时候,整个汉城都是大乱,不足两千人的兵马想要控制住汉城这个近十万人的大城,还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任由大批的平民百姓逃出汉城。

    不过这些胶州营的官兵却懂得抓重点,直接是突入到朝鲜王宫,平民百姓也就是一家几口,说跑也就跑了,可朝鲜的这一干王族根本没有想到,莫名其妙的就来了一支敌军,而且这支敌军来的这么快。

    等一干大臣请国王移驾的时候,山东的兵马已经是突入了王宫,按说当年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把朝鲜王族追到海岛上,到最后朝鲜国王投降的时候,还是礼敬客气,当他是个国王。

    更早一些,大明派来使臣官员,也是对朝鲜国王恭敬有加,毕竟按照大明的体制,这朝鲜王也相当于郡王,还是比较高贵的。

    可胶州营的士兵那里管这些,听着王宫外乱成一团,带队进攻的几名把总和千总也有些着急,直接是把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一干人抓了过来,刀架在了他们脖子上,大声的说道:

    “如果不让这城中尽快恢复秩序,就要拿你们的脑袋出去安抚众人了!”

    朝鲜的贵胄王族,那汉话可能说的比朝鲜话还要地道,对这些士兵们的话自然是听得明白。

    果然人都是吃吓,刀架在脖子上,这些人又是一群不讲道理的莽汉,朝鲜几名大臣立刻是写下了文书命令,让在王宫内的太监和一些小官吏出去分发,汉城自己的府尹和城守这些机构还没有受到冲击。

    朝鲜的王宫比起大明和满清的宫殿来,充其量也就是个贵人的府邸,可建设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依照这等宫殿的作用营造的,比如说,基本上是个处于城市中央,王宫多少有些堡垒的作用,可以作为最后依仗的工事。

    而且王宫内还有足够的积储,以备不时之需,谁想到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上,反倒是成了胶州营这支前线部队的好处。

    一千四五百人的部队,守卫这个小小的王宫已经是足够,加上宫内的这些积储,完全能够盯得住。

    这城内的两千多朝鲜军队就要比城外的稍微强一些了,国王和领议政以及几位参赞的命令下到外面,固然府尹那边是去维持秩序,可汉城内的兵马节度却把部队纠集起来,要勤王救驾。

    胶州营这些外派的部队,火器的比重都要加大,这一千四百余人,差不多有六百多杆火铳,对这些在王宫的高墙外,想要支起梯子翻墙进攻的朝鲜士兵,仅仅是打了两轮,这些朝鲜兵丁就顶不住了,不管后面的人怎么驱赶,都不愿意再上去进攻。

    按照山东的了解,朝鲜这边除却常备武官之外,却没有常备的军队,据说是为了防止地方上的武官和宗室造反。

    按照从前的规矩,平日里都是地方上的农民备抽调出来训练,类似于预备役,等到开战的时候,这些经过训练的农民就作为士兵出战,除却在和满清接壤的地区,因为连续的发生冲突,所以又那么几支类似于常备军的力量存在,朝鲜其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一种预备役的形式。

    这支先遣队的火铳在进入王宫后就是这么射击了两次,外面再也组织不起来有力的抵抗,听说外面这兵马节度使金某的举动后,那位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低声的交谈了两句,用的是朝鲜话,马上被看守他们的士兵大声喝止。

    如果听到这交谈的内容,这支山东小部队的军官肯定还要发笑,因为朝鲜国王说得是,金某如此忠勇,真是国家的栋梁,今后肯定要大用的。

    如此蹩脚的攻势,居然被称作是忠勇和国家栋梁,这些趁乱奇袭,冲进汉城的胶州营将士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夸了。

    汉城安静下来的时间比山东兵马的判定要快很多,到了晚上,在宫墙向外看,感觉汉城的生活秩序已经是恢复了。

    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强大的外敌打过来并且攻占都城,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何况汉城的这些地方官吏,听到宫内那些出来的人说,说是进宫的那些敌人都是大明的兵马。

    众人都是恍然大悟,这是因为我们投降了满清,天朝上国来找我们麻烦了,按照从前的规矩,估计也就会杀几个大臣,和咱们这些升斗小民没有什么关系的。

    再说朝鲜处处学习大明,被蛮夷出身的满清奴役,本来朝鲜上下的读书人和平民百姓都是心中不满,这次代表着正统的汉家兵马打回来,居然还有心中窃喜的,这种心态,华夏百姓是很难理解的,这是一种多次被征服的小国和弱国的心态。

    当然,这种心态也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盲目无比,甚至可以说是愚昧的自大,这就是正常发展的历史事件了。

    占领了朝鲜的王宫,等于把握住了要点,第二天从王宫中不断的有小宦官跑出来,传达宫中的命令。

    比如说继续维持秩序,筹集粮秣给养送到王宫中去,城内的武装力量都要接触武装,各自安分在家,还要关闭城门等等。

    尽管朝鲜王宫防范的严密异常,可内外的沟通实际上并没有断绝,外面的人也了解到在王宫内的国王、贵人们都是安然无恙,仅仅是被看管而已,这么看的话,彼此之间应该还有的商量。

    什么事情只要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