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东各个衙门机构的总部大都设在济南,因为齐国公府也是设在那边,就近的指挥调度,中枢的命令传达也方便。

    唯一例外的就是灵山商行,因为山东的经济中心是在济宁和胶州两地,而很多在灵山私港过来的外洋货物也要走水路来济宁州贩卖,整个山东的盐货价格和份额分配现在也都是在济宁议定。

    相对于比较偏僻的胶州来说,济宁州地处漕运的枢纽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都是汇聚在此,又有从前的老底子,自然而然就成了中心。

    灵山商行到了现在,已然是个庞然大物,比较有趣的是,灵山商行已经带有些银行的性质。

    凡是在由灵山商行开出的票据,那是可以当作现银使用的,在更远一些的地方,这票据甚至要比票面标明的价值高一点,因为灵山商行是齐国公李孟的产业,有胶州营的强大武力和山东的巨大财富作保,这票据的信用极高,外面的商人携带大批现银不方便,有这票据就简易许多。

    如今乱世,就算是富可敌国的商号也有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说倒就倒闭,他们开出的票据也就成了一张废纸。

    可灵山商行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有倒闭的危险,日进万金的营业规模,又有金矿和海贸的大进项,开出一张票子来,后面可是有真金白银在那里担保着,无需担心,而且这商行是那天底下头一等强势人物的产业,也不用担心谁会去找麻烦,至于会不会被兵灾波及,也就是打鞑子的时候,众人担心了下,还有人拿着票子按照面值的八成出手,等大胜消息传回来,再怎么担心的人都放下了心。

    开封城需要如此巨量的物资,而且种类五花八门,可灵山商行开封分号从上到下,却都是对总号充满了信心。

    沿河奔驰,快马四五天就能到达济宁州,灵山商行大掌柜侯山看到这张单子之后,却没有分号上下的那般欣喜,而是派人去请厘金局的主办孔三德前来,原本厘金局是从属于灵山商行的机构。

    可随着规模的扩大,还有这个衙门的特殊性,很快就变成和灵山商行对等的机构,直属于宁乾贵管理。

    厘金局除却设卡收钱之外,因为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在厘金局经过一次,所以对南北商人的情况掌握,厘金局最为全面,这么巨量的明细,仅凭山东一家怕是难以完成,怕是要在江南采买备货了。

    这样规模巨大的生意,灵山商行一家吃下来尽管可以,缺未免要占用大部分的资源和精力,孔三德的文如商行还有两淮方家的产业,都是个很不错的合作对象。

    崇祯十六年的年景又要好一些,天气也是稍微变暖了不少,黄河在二月份的时候已经可以通航。

    在正月中旬下订货的单子,二月初大批的物资开始通过水路源源不断的送到开封来,粮食、盐货、各种生活必需品,然后各种玩物,奢侈用品,甚至是外洋的新奇东西,江南的歌妓女子,都是被送到了开封城。

    在最开始几天,开封城已经是陷入到了狂欢之中,尽管已经是二月,可丝毫不耽误开封人过年的热情,甚至在这个时候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天下人过年都是在正月,只有开封人过年是在二月。

    到了很久以后,这甚至成为了开封城的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却很少有人想到,当年这不过是劫后余生的狂欢罢了。

    二月初五之后,开封城外的码头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众人要看看从山东过来的这些船队。

    在大明的十几个省中,河南一直是要比山东富庶的,这些十几年的功夫,山东怎么就能够富庶成这个样子,怎么就可以这么迅速从容的调集大批物资,并且这么迅速的调集船只送过来。

    开封城内的富户平民得脱大难之后,的确想要花钱享受狂欢,各个商铺也想趁这个机会发财,这些都没有什么其余的目的,但开封城内的有心人却能从其中看到什么。

    李孟对开封城的要求,在二月的时候朝廷还没有正式的回复,可这个风声在崇祯十五年的十二月就已经传到了开封城。

    开封这边的文武官员,贫富百姓可都是知道那山东李大帅的威风,尽管朝廷没有答复,可大家都知道结果恐怕就是和传闻一样。

    黄河北岸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开封城中的勋贵、官员、百姓都还有机会站队,决定自己何去何从,自从流民联军撤围之后,城内有身份站队,或者自以为有身份站队的人除却狂欢之外,都在琢磨着接下来该站到那一边去。

    二月二十,在黄河渡口这边,持续了十几天的热闹还没有衰减的迹象,现在不光是看这黄河上的船队规模了。

    经常有什么西洋玩意,塞外的特产还有江南的女子从船上下来,这些新鲜事物真是让中州百姓看得眉开眼笑,现在开封城内的百姓闲人们都是养成了个习惯,就是每日清早出城,就在码头卸货的周围看光景,等晚上回去,这可是大好的谈资。

    来看热闹的人多,又有些卖零食和饭食的小摊贩跟着凑过来,开封城被围这么长时间,城内很有些人失却生计。

    原本周王和官府花钱募集青壮守城还能赚得几文糊口,现如今变得太平,连这个钱也是拿不到了,城外的大批货物到来,因为各色货物批量很大,船只都要往返装运,船上的劳力一般不足。

    就需要开封城内的各个商铺提供大批的装卸和脚夫,开封城内的这些闲散劳力自然也是得到了去处,若是外人来到这渡口,看到这种热闹景象,肯定会以为有半座开封城搬到了外面来。

    底层的人们为了看热闹,有了生计着落高兴,上层的人们则是恢复了从前风雅享受的习惯。

    比如说靠在黄河边上的一座荒废许久的酒楼,又是重新营业,这酒楼没有毁于围城的兵灾之中,的确是个奇迹,传说流民的头领和那山东的李二郎也是要在这酒楼上好好休息看看风景。

    这种种的传闻更是让这重新开业的酒楼生意兴隆,尽管那菜还是黄河鲤鱼,可价钱居然比开封城内的最好的酒楼都贵,有传闻这酒楼是河南巡按高名衡的小舅子做东家,当然能安安稳稳的发财。

    对有钱人来说,贵就贵了,也不差这几个钱,所以这酒楼二楼雅座的位置从来都是供不应求,楼下经常有车马等候。

    今日间风和日丽,应该有更多的富贵闲人出城饮宴,可这酒楼的二楼却是空荡荡的,只有一名穿着长衫的文人站在临河的窗口后面,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渡口的熙熙攘攘,还有河上的物资洪流。

    二楼上就他一个人,在楼梯口只有一名家仆打扮的老人,事实上这个酒楼的掌柜、伙计、厨子都被赶出了酒楼,楼下也有几个面色冷漠,待人毫不客气的家丁,开封城内来这酒楼的富贵子弟都是被丝毫不留情面的挡了回去,这些被挡回去的人却都不敢说什么,乖乖的离开。

    从早晨到中午,这位中年人已经是在窗户后面看了两个时辰,就是那么呆呆的站着,直到他被楼下的喧闹惊醒。

    “你们可知道谁在上面,不要自找没趣,快些出去,快些出去!!”

    “狗杀才,瞎了你的眼睛,居然敢这么说话,要是不想挨刀,就快些从老子面前滚开!!”

    这名中年人这才揉了揉发疼的眼睛,从下面的人流物流上收回了目光,低声的叹了口气,他能听出来下面争吵的人自己的家丁护卫,另一方,听口气来说,也差不多是类似的身份,只是不知道对方的主子是谁。

    但在开封城附近,周王反正不能出城,外面的那些闯入者很快就会被驱赶走吧,不过楼下事态的发展却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听到自家的家丁痛呼几声,显然是吃了亏,紧接着就是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

    在楼梯口的那位老家人却闪到了一边,脚步声是一个人,在上楼的过程中却明显有个停顿,显然也是看到了那位老管家,接着就是一声大喝:

    “都停手,在外面候着!”

    楼下的打斗马上是停止,接着就是安静,楼梯上的脚步声又是响起,楼上的中年人笑了笑,理了理袍子,转过身对着出现在楼梯口的那名汉子笑着招呼道:

    “真是巧啊,没想到陈总兵今日也这么有闲,出城散心吗?”

    上楼的那名汉子脸色黝黑,身形壮硕,一副武人模样,不过脸上的表情却带着那种很罕见的沉静,他脸上有和这位中年文士差不多的苦笑,在那里抱拳施礼道:

    “的确是巧,却没有想到今日在这里遇见巡抚大人。”

    河南巡抚李仙风和河南巡抚陈永福彼此哈哈一笑,一切心照不宣,稍作客套,两人又是走到了窗前,巡抚李仙风稍作迟疑,开口说道:

    “山东巡抚颜继祖派人送了信来,说是万事趁早,要是晚点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李仙风自嘲的笑了笑,又是说道:

    “颜绳其号称闽粤第一才子,居然也能讲的如此市侩。”

    “李大人,昨日陈某已经让犬子准备,让他去山东投军。“

    河南总兵陈永福没有接李仙风的话,却把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他没有理会河南巡抚略显惊愕的表情,朝着窗前走近几步,沉声的说道:

    “能把这么多的物资送来,自然可以送来同样多的山东兵马,在此等大势面前,除却俯首臣服,还能如何!?”

    ----

    周末总是写的很辛苦,大家周末愉快,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还希望您继续支持,谢谢大家,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37章 名将种子 忠心之人() 
胶州营的普通士兵,想要加入亲兵营并不容易,其中途径之一是升迁到队副这一级别,各级的军官会把平日里训练勤勉,战斗技术精良,并且死心塌地忠于李孟的士官和没有参加过亲兵营的军官报上去。

    另外一种情况是立下军功,比如说有价值的建议,比如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样的普通士兵按照规矩也是在甄选之列。

    上面种种的资料,都要层层上报,最后汇集到李孟的手中,由李孟圈定加入亲兵营的成员。

    圈定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进入亲兵营,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现在应该是清查司,会去调查这名被圈定的士兵出身和背景。

    一般来说,非山东出身的不会被考虑,而且山东境内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属于优先被考虑的,家中最好是良善子弟,在五年内最起码没有破家的,如今乱世,因为天灾人祸,破产的贫民百姓相当多。

    而在山东这五年内破产的,十有八九是和胶州营脱不开关系,破家之后肯定是对这个体制颇有恨意,自然不会入选。

    屯田户出身的士兵入选的可能也很小,只有全家已经是因为优惠政策改籍之后,才有这个可能,而且处于慎重的考虑,屯田士兵能进入亲兵营的往往是担任了士官或者是低级军官,有了一定的职务。

    不过,目前把实验营并入亲兵营之后,对于整个胶州营系统的士兵来说,进入亲兵营的道路宽阔了许多。

    若是有人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这条路实际上变窄了,自从有了亲兵营中卫戍大队和实验大队并列,普通士兵出身的人也只能是进入实验大队,而卫戍大队则是接纳那些士官出身,表现优秀的军人。

    并且在实验大队和卫戍大队之间,也有了升迁的制度,实验大队有定期的考核,凡是考核优秀的都可以进入卫戍大队。

    士兵进入实验大队,在这里呆满一定时间之后出去担任士官,士官或者低级军官进入卫戍大队,呆满一定时间之后出去担任军官。

    实验大队的士兵可惜学习到胶州营的各种战法和实战的技巧,原本仅仅是普通士兵,在某些专门的方面必然有所欠缺,进入实验大队则是给他全面的发展,而卫戍大队除却加强各项技能之外,还要学习指挥的技巧,和领会胶州营的战术思想。

    对于胶州营的士官和军官来说,有这样一个过程十分必要,因为李孟的军队战法和各种战术思想,和时下的大明军队,甚至是整个亚洲大陆上的军事部队都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从前当过兵,有过些军事经验的,这些知识也是毫无用处,必须要亲身学习体会之后,才能成为这个部队合格一员。

    除却这个意义之外,亲兵营是整个胶州营系统的精英集合,是目前胶州营的中下层军官团,将来的高层军官肯定也是出自这个团体。

    这样的团体必须要保证对李孟的忠心不二,亲兵营作为李孟的直属部队,每日戍卫国公府,享受着比普通士兵更高的待遇,和李孟一同训练,这种方式除却提高人的技能之外,最是培养人的忠心。

    所谓同甘共苦,就是说这个,大明军将对待自己的亲信家丁也都是如此,这样才换来了下面人的生死与共。

    李孟所做的,和同时代的大明军将,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人心揣摩把握,这是几千年没有变化的事情,李孟并不是超人,也只能是循规蹈矩,所谓不同,不过是这个亲兵营等同于是个军校。

    就算是普通大明军将的亲兵家丁,那也是和一般军官差不多的级别,甚至还要高一点,这李孟的亲兵,放出来就是前途无量的年轻俊彦,山东上下在五六年前就是摸到了门道,凡是进入亲兵的,那就一步升天了,现在巴结上管保没错。

    结果现在的山东有着一个风气,若是某人说是要进入亲兵营了,那提亲的人马上是踏破了门槛。

    最开始的那段时间,进入亲兵营不过是本地的家境相当的人家过来提亲,后来就是本地的富户甚至是大族来提亲,到了现在,谁要是进了亲兵营,本地县令和知州送女儿过门都是有可能的。

    针对这个现象,胶州营甚至专门发出了命令,在亲兵营期间除了在进入之前已经结婚的,不得成亲,只能订婚。

    李孟身边的亲兵营在山东的特殊地位,外省的人根本无法想到,正是因为这个亲兵营的特殊,胶州营系统的高官亲信,无不以有人进入亲兵营为荣,

    但亲兵营是从来不开特例的,直到现在,也只有一人进入这亲兵营,因为这个人的素质的确是合格,并且比其他人表现要优秀很多。

    这个人进的还是卫戍大队,他就是孙传庭的二儿子,本来被送到登州军去服役,谁想到虎父无犬子,这位化名孙习武的年轻人在登州军就以表现优异被表扬,更是一步步的进入了亲兵营卫戍大队。

    孙习武的表现王海是赞不绝口,几次和李孟说,第一次看见亲兵营内的士兵有如此清晰的头脑和战略思想,将来必然是胶州营的后起之秀。

    李孟当然知道这孙习武是孙传庭的二儿子,王海当日间也很少去过那个小院子,并不是太熟悉孙习武的相貌,而且这个小伙子参军之后,身形壮硕了许多,人也是晒的黝黑,相貌变化很大,这夸赞的话,想必是出自真心。

    真是家学渊源,明末最出色的人孙传庭的后代,想必也是受到了不少熏陶,李孟也曾在和孙传庭的谈话之中,夸赞“家学渊源”“虎父无犬子”,一向是沉稳自若的孙传庭每次遇到这个话题就是得意非常,高兴的很。

    所以三人茶室密谈,听到李孟说陈永福的儿子陈德要来参加亲兵营,孙传庭和刘福来当即是明白了这话的含义。

    几千年的通例,把自己的儿子送过来作为质子,表明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