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班加点之后的第五天,相对精确些,而且统一的量具被赶工制造了出来,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兵器制造局,头天的生产就特别让人惊喜,生产出来的盔甲,而且是合格品,差不多就比五天前提高了两倍多。

    而且这还是有种种纰漏,和改换生产方式的种种不习惯的情况下,就有了这种的产量,孙和斗、郭栋、丁旭还有司考仁惊讶的发现,如果今后熟练,产量还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这个思路,让整个兵器制造局的产能提升的极为惊人。

    如果仅仅是这个方法的改进,那么事务繁多的齐国公李孟是不会呆着人马来兵器制造局查看的。

    惊动了齐国公的人是第二位没有当上工匠的洋人,这个洋人年纪不大,十七岁的样子,和邓肯不同,他一向是沉默寡言,每日里到处走走看看,他的名字叫做德瓦尔特,据说是尼德兰人。

    德瓦尔特和那邓肯一样,都被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以为从前或许没有过工匠的经验,但这德瓦尔特却比邓肯讨喜的多。

    一来是个老实文弱的年轻人,二来是温和谦逊,很喜欢提问问题,各个制造组的工匠都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也是有问必答。

    不光是一个人在郭栋和孙和斗的面前提过,想要把这个德瓦尔特收进来做徒弟,将来肯定是一把好手,但因为人人都在为生产忙碌,德瓦尔特又是个安静的人,这件事也就没有人着急来做。

    只不过负责兵器制造局后勤的主事却有些不满,几次找孙和斗反应,说是这个人明明是个学徒的身份,却总是在后勤那边领取超出配额的白纸和炭笔,写写画画的也不知道干什么,这些洋人除了长得奇怪点,也不比咱们的人多干什么活,希望大人能够约束一下。

    写写画画,多问问题,总比到处闲逛强,孙和斗对这个学徒的印象也不错,兵器制造局缺工匠,更缺能把制造经验形成理论的文化人,可寻常的读书人哪有愿意来这匠坊的,这工坊的各项门道也是一窍不通。

    孙和斗本来想自己在山东学些识字聪颖的年轻人来画图总结,这德瓦尔特所做的却正好符合他的心意,当然不会反感,反倒是给予支持,心中也有清闲下来,就把这个德瓦尔特收入门墙的意思。

    但在的邓肯找完孙和斗的第六天,德瓦尔特找到了孙和斗那里,给了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看完那图纸之后,孙和斗木然无语,他想,是不是应该拜这个年轻的洋人为师呢?

    “如果没有邓肯和德瓦尔特,东方武器工场的分工装配和水力机械也会很快出现,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当时的山东莱芜,不管是从制造的规模,还是生产的需求,都到了所谓的‘临界点’,急需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改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形势下,按照惯常的规律,水力机械和生产系统都会很快出现。

    东方工业的起始,神奇的创造者,这种种不切实际的头衔之所以能加在这两名低级学徒的身上,无非是因为他们给东方的工场管理者们引入了新的思路和一些小提示,莱芜那家大工场进行的种种革新,并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科技,也没有任何不属于中国的技术和方法

    经过细致详实的调查,各种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邓肯和德瓦尔特这两位同胞的评价不能神化,他们至多也就是催化剂,或者说让水沸腾的最后一块柴火。

    一切光荣都应该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十七世纪的莱芜革新’东方帝国科技史尼德兰共和国国立大学历史学院编撰出版。

    德瓦尔特的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有一张是所谓的管风琴,就是许多支火铳枪管拼在一起,统一装药发射。

    这个倒没什么,尽管这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出恐怖的火力密度,可要达到这个目的,火铳管的数量也要足够的多,但是重量也会非常惊人,实用性并不大。

    不过剩下的几张图纸,却是利用莱芜城附近的水力资源,制造水力机械,图纸上所画的并不复杂,知识广博的孙和斗能看出来图纸上画着的是类似于水磨和水碓磨的结构,可能做的事情却比舂米磨面多得多。

    通过对水车转轴和叶片的改进,并且用修筑小水库的方法增大水力,可以制成水力鼓风机,水力碾轧,水力打磨,水力锻锤等等各种机械。

    图画的很粗糙,内部结构也很模糊,毕竟德瓦尔特在欧洲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学徒而已,可对于孙和斗、郭栋和山东兵器制造局的匠人们来说,这些提示和思路已经是足够了,水车带动的简单机械,在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成熟的设计,德瓦尔特所带来的,无非是让水力的利用更有效率,用途更广而已。

    思路既然已经提出来,山东的这些工匠们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完备和可靠的装置。

    只要能做出这些设备,配合上改良过的分工合作系统,兵器制造局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立刻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如此革命性的提高即便没有这两位因缘际会的洋人,也并不会太晚出现,这是必然会发生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李孟出现在这个时代,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不光是军事技术的飞跃发展,一切都是在前进。

    

    改了个小错误,上文的三千五百文改成一千四百文,一万一千字爆发,周末愉快,投我月票吧

    日本铜价还有水力机械部分,都是依照史实描写,当然,欧洲工场的技术在这个时代没有传到亚洲来

第429章 缺铜 营改团() 
“大帅,有了这些水力的机械,咱们胶州营的兵器铠甲制造,可就不会像是现在这么紧张了。”

    自从兵器制造局成立之后,这还是李孟第一次来莱芜,兵器制造局上上下下都是忙碌准备,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的人口等等规模,都比莱芜县本身大很多,兵器制造局的几位主办,地位也比莱芜县令要高很多。

    本以为李孟得了齐国公的封号之后,最起码也要有相应的仪仗礼节,兵器制造局上下都是按照迎接国公的规格来迎接。

    谁想到李孟过来之后,依旧是军人本色,不乘车坐轿,身边也没什么侍从侍女之类的,只是跟着亲兵卫士,从济南城到莱芜城,这一路上就按照行军的方式前进。

    这一行人到了莱芜城,莱芜县令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安,口中喊的是齐国公,李孟淡然应了,等兵器制造局这几位主办也准备叫国公的时候,却被李孟何止,冷然说道:

    “还不到讲究这些虚礼的时候,按照营中的叫法就是!”

    听到李孟这么说,都是心生敬意,凛然听令,被圈在莱芜多时的矿监丁旭已经是向胶州营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而且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担心这些山东的镇守中官会给胶州造成什么阻力。

    不过天津城的那位火器工监尽管很快的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但还属于观察阶段,李孟到来后他被勒令呆在自己的宅院中。

    得到了水力机械的思路之后,莱芜兵器制造局单独分出了一部分匠人来制造这些水力工具机。

    水力莱芜城倒是不缺,这边炼铁打铁,本来对水的需求量就很大,大汶水和小汶水水量充足,小水库或者简单的拦河拦坝,就能把改良后的水力机械带动起来,等到这些水力机械差不多完成之后,这才是给济南的齐国公李孟发出了消息。

    按照兵器制造局的规程,有什么重大的技术革新,就必须要通知到济南城的将军幕府那边备案,但孙和斗、郭栋和丁旭却没有想到这个消息居然让李孟亲身前来,德瓦尔特提出的概念,的确是造成了生产技术的飞跃,不过这个重要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却没有意识到。

    李孟来到莱芜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升德瓦尔特为大匠,兵器制造局的实务级别,除却主办之外就是工匠,而大匠则是一种名誉称号,在兵器制造局之中,有大匠称号的工匠不过是十人。

    大匠的待遇等同于千总,而且由山东供养终身,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等同于胶州营系统的某种爵位。

    众人来到小汶水边上的水力工坊,水力的砧锤工序,一名学徒拿着块铁板小心翼翼的塞进不断上下的砧锤之中,听到当当当的巨响,铁板逐渐的被捶打成胸前板甲的形状,边上的郭栋笑着解释说道:

    “大帅,从前这块胸甲,要制造局内有经验的老师傅不断的捶打,方才能成形,出品慢,而且消耗体力不少,一天也不能出产几块,那分工协作的程序做成之后,这锻甲的程序也是短板,可有了这个水力砧锤,等到接下来的几个砧锤工坊建成,咱们营内下的单子,最起码提前半年完成。”

    李孟看着前面的单调的上下捶打,跟在身后的王海小声笑着说道:

    “这东西,在南直隶那边也是见到过,不就是舂米的水碓磨吗?”

    能听见王海这个笑话的人都是跟着嘿嘿笑了起来,李孟也是哈哈一笑,接着却自言自语的说道:

    “都有这水力的东西,西边用来机械制造,咱们还是用来磨面舂米。”

    他这低声的言语没人听到,李孟说完之后自己摇了摇头,平定了下感慨的心神,转过身对身边身后的人说道:

    “不要小瞧这些机器,他们的价值抵得上十万甲兵!”

    众人听到李孟的评价,都是惊讶的哗了一声,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机巧匠作之物的这些水力机械,李孟居然给出这样的评价。

    李孟随即严肃的和王海下令道:

    “从今天开始这些利用水力的匠坊周围都要严密封锁防卫,出入操作这些机械的人都要监控,再加派武装盐丁一个大队和一个营的士兵过来。”

    莱芜算是山东的腹心之地,四周都有胶州营大兵驻扎,甚至连边上的制造局主办,都觉得大帅的这个命令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李孟的话就是命令,王海当即一个立正,边上的袁文宏直接拿出木板和纸张,撰写出来。

    “你们用的水力是那条河?”

    没想到一个革新竟然让大帅这般的重视,兵器制造局上下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李孟突然一问,孙和斗和郭栋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到底是丁旭,内宫的宦官察言观色的本领比他的同僚可是强出太多,丁旭连忙出列回答:

    “大帅,这边用的大小汶水的支流。”

    “派人去上游勘察一下,务必保证水量充足,如果有田庄或者是其他的人和你们争用水源,让他们搬迁到别处,同时你们给我拿个章程出来,再找出一个新的水力充沛之地,保证水力匠坊的运转。”

    一贯是和其他部门在征用资源吃亏的兵器制造局,这次却得到了李孟的许可,当真是惶恐欣喜,孙和斗、郭栋、丁旭三人一起躬身致谢:

    “大帅体恤,制造局上下定当鞠躬尽瘁。”

    李孟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方才已经有人给他讲了德瓦尔特的功劳,李孟朝着水力碾轧机跟前走了几步,沉声的说道:

    “水磨和水碓,咱们用了千年,看看他们洋人的东西,已经超过我们许多了,这制造局是我山东百工始祖,一定要在这些东西上面多动脑筋,多多改善,别人的好东西,我们不要觉得为难,大方的拿过来用,用好了,就是咱们自己的东西。”

    专门的事情让专家去办,李孟自觉对这制造的事情没什么了解,在现代的时候接触也不多,所以很少插手。

    但这次听到这水力机械和工序分配改造的前因后果,禁不住颇为的感慨,有些事情不却说,下面的人并不会自己领悟到。

    孙和斗在边上颇有共鸣的接话说道:

    “自从这兵器制造局见礼起来,卑职以为这就是天下第一等的匠坊,难免有些自满的情绪,这次整饬秩序,修建匠坊,才发现者制造局中的种种不足,那些洋人的工匠,对那数值仔细,又有记录,做出来的东西规格统一,可制造局的工匠连量具都是前些日子才核准统一,就更不用谈什么标准了,今后制造局的一切也都是要有明文的记录,要分分精准。”

    边上的郭栋插嘴说道:

    “大帅,这些洋人工匠手艺未必比咱们的工匠强多少,可却有些咱们没有想到的新东西,小人琢磨着,这才才来十几个工匠,就有这般的功效,若是更多,岂不是效用更大,下面的匠人们都是在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匠造的学问,先前的眼界实在是太小了,要多多学习才行。”

    这两个人说的话倒是让李孟颇为的满意,不管怎么说,能有改进的愿望和学习的决心就是好事,李孟点点头,开口吩咐说道:

    “这件事去和宁师爷那边商谈,洋人这大明的地面上不少,倭国、南洋那边也有,但懂得匠造法子的,估计最多也就是些学徒之类,你们也不要报太大的希望。”

    几位主办都是一同躬身答应,众人很少见到李孟如此兴致勃勃,他在制造局主办的陪同下,把所有利用水力的匠坊都是走了一圈,仔细的查看这些颇为原始的水力工具机,的确是很方便,盔甲最难办的几个工序都可以通过工具机完成。

    而且水力鼓风机可以让炼铁炉达到更高的温度,得到更优质的钢铁,尽管丁旭介绍这件事情的时候语气平静,不过李孟却又是精神一振。

    优质的钢铁可以带来什么,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李孟更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一时间,李孟也是心中感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扎扎实实的耕耘了十年,练出了一支强兵,夺取了偌大的地盘和了不得的富贵。

    自己的军事技术应该距离西方不那么远了,本来应该是迟滞或者倒退的山东经济,因为李孟在山东打开的局面,开始高速的向前发展。

    稳定的局势,商业的大发展,超出这个时代的军队,在这种种因素的催生之下,制造技术也开始跟着飞跃了。

    尽管还只是模仿,尽管改变来自欧洲几名学徒的经验,但这毕竟是个进步,要知道,晚清末世,很多地方就算是水磨和水碓都已经成了很先进的东西,整个都是大倒退了,只能是任由西方强大无比的大机器工业摧毁中国的经济。

    游览完毕,李孟兴致颇高,胶州营之中并无官场上的那些繁文缛节,即便是大帅到来,也仅仅是在主办们吃饭的地方多做几个菜而已。

    矿监丁旭对这个就是颇为感慨,各地的文臣武将镇守太监,每顿饭都是尽可能的奢华富贵,简朴被当成寒酸,那是最丢面子,而且会被同僚属下耻笑的,可这山东对这饮食穿着无非就是够用而已,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专注于公务,大明的作风和这山东的作风一比,顿时是高下立判。

    前往会客厅吃饭的时候,丁旭却想起一件事情,快走几步,到了李孟身旁禀报道:

    “大帅,兵器制造局此时有个隐忧,却不知道当不当讲?”

    丁旭这种不是胶州营传统体系出身的,说话未免有些官场上的毛病,拐弯抹角,李孟瞥了他一看,沉声问道:

    “什么隐忧,其他几名主办为什么不知道!”

    丁旭躬身的幅度又是大了些,开口说道:

    “其他几名主办专注于兵器制造上,却和这原料供应,煤铁开采关系不大,而且卑职所说的隐忧还不曾耽误正事。”

    看到李孟点点头,丁旭这才是继续开口说道:

    “大帅,铸造火炮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