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有,姐姐周绿云现在也有了三个月的身孕,胡哲是家中独子,就更加重视姐姐的身体。所以他也就不让周绿云去帮工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弟周少成在纺织作坊里当着账房先生,也跟着姐夫胡哲学了不少的经商之道,他也渐渐参与到纺织作坊的经营与管理中。表现的很是不错,也很有天赋的样子。

    呵呵!这样看起来,小弟周少成离着他要做富家翁的伟大理想其实也并不是很遥远了。

    周铁笑呵呵的看着周致和儿媳寇沛涵,心里说不出来的欣喜。刚要开口说话,却不及娘亲周何氏的嘴巴快。

    周何氏道,“本以为你们会中秋之后才回来的,为娘很是挂念想念哩!在家一天天的数着日子。谁成想离中秋还有差不多两个月就回来了。

    现在回来更好,为娘心里也是彻底踏实了!”

    周何氏欢喜的唠唠叨叨的说着,还似乎不经意的朝寇沛涵的肚子上瞥瞥上。寇沛涵自然立刻察觉,那一张俏脸瞬间红了。说来真是怪了,周致和寇沛涵大婚也将近一年了,然而寇沛涵的肚子却一点儿反应没有,这如何不让娘亲周何氏着急呀。

    最后自然要说起张喜和张紫父女,周致详细说了事情原委和打算,周铁和周何氏就更是欢喜。

    “周家现在家业大了,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你们父女就在周家住下来,周家只要有口吃的,就绝不会饿到你们!”

    张喜和张紫父女自然千恩万谢,也十分欢喜。

    一家人其乐融融,说说笑笑的就朝院中行去。

第442章 大善举() 
周家因为周致夫妇的归来,整个院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比以往就热闹了很多。早有那友好的乡邻,就在当天晚上就来周家拜望周致。

    周家平时待人和善,和白岳村的岳家和陈家不同,乡邻们都很敬重周家,和周家向来搞得关系不差。尤其是“破谜童子”王老伯,听说周致归来,急急的过来,嘘寒问暖,询问京城的情况。

    还有张永的老爹张老爹,也是过来询问一番。他询问最多的自然是儿子张永现在的情况。张老爹从一开始对张永做了太监不赞同,到了现在的认可,此时他还真是希望张永能在宫里混出点儿名堂,光耀门楣呢。

    对这些友好的乡邻,周家自然尽情款待。反正现在周家的日子好过了,管乡邻们一些饭食那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就在当日晚间,周致就惊奇的发现,很多乡邻们都是面呈菜色,很有点儿饥饿之状态。详细问起才知道,今年的麦收正如周致事先预想的一样,很多百姓家都是颗粒无收,庆都县遭了大旱。

    本来在麦收季节还是能收获些粮食的,可就在麦收那几日,天突然一连降了几日的大暴雨,成熟的麦就全部烂在了田里。

    好在现在已经种上了玉米,乡民们就都盼望着玉米能丰收了,也好度过灾年。

    再有,周致在年前和吕行川等人商议的那个八君子义仓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乡民们没有粮食的时候,吕行川的老爹吕秋生和周致的老爹周铁便开仓赈粮。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开仓赈粮并不是不收百姓们的钱物。只不过是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百姓,义仓并不赚取半分银子。当然了,遇到了那些实在穷苦,一文钱都拿不出的百姓们,义仓也会赈济给他们粮食,不过要签订契约,等着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了,让百姓们偿还而已。

    说是偿还,其实是不带有任何利息的。

    这样的举动绝对是大善举。当很多乡民们得知当初是周致的主意组建的义仓,都纷纷对周致赞不绝口。所以周致在国子监读书这段日子,他的名声在附近乡里又是大了不少。周致俨然成为附近乡里的大善人。

    当然了,附近乡里众多的百姓们单单依靠八君子义仓赈济的粮食,是不会度过难关的。庆都县知县陈光耀也组建了几个大粮仓,囤积了很多粮食,在最为危急的时刻,开仓放粮。

    陈光耀的名声也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迅速崛起,响彻了整个庆都县。百姓们说起陈光耀,都齐齐的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清官。

    庆都县说到底是贫苦之地,无偿的赈济粮食给百姓们,也是要亏空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效仿了八君子义仓的做法。

    陈光耀也好,周致也罢,其实心里很清楚,放出去的粮食说是要收回来,但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罢了。明年就一定会风调雨顺吗?谁能说的准呀?

    周致心里是最清楚的,历史上的小冰河天气从现在开始其实就显露出了端异。可能越是往后,天气会越糟糕,至于风调雨顺的天气,恐怕日后在这大明北方一带会越来越少了。

    此时在周家就有人说起周致的八君子义仓,周致只是一笑置之。周致现在想的是,自己现在只是一个乡下的秀才,影响力小的很。能尽自己的力量为附近百姓们做些事情就很不错了。至于日后到底能不能保证附近乡里百姓们不饿肚子,真正到了最为困难的时候,那又有谁能说的准呢?

    一句话,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尽量让周家的日子好过一些,想办法积累更多的钱财,想办法让附近乡里的百姓们也抓紧积攒银钱,那才是最为关键的。

    自己尽力就好,却是强求不得。

    好在从老爹和众多乡民们口中得知,乡民们现在的日子虽说过的清苦,但终归能过的下去,家里的土豆、南瓜之类的东西保管好了,节省着吃,是能坚持到年底的。

    过一段算一段吧!

    夜色渐浓,乡民们很是满意的慢慢从周家散去。周致和寇沛涵才拜别了父母,回到自己的房间。

    顺带一提的是,张喜和张紫妇女在娘亲周何氏的安排下,很快就成了周家的一员。张喜负责打理整个周家,按照年亲的心思,是要他日后成为周家的管家的。

    张紫则是直接由娘亲周何氏派给了寇沛涵。

    怎么说寇沛涵也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在寇家的时候,那是时刻都有丫鬟婆子伺候的。可到了周家,竟然孤零零的,就是到了冬日,烧炭取暖之类的事情都是要寇沛涵自己来做。

    娘亲周何氏早就看在了眼里,疼在了心上。怎奈当时周家的日子似乎还不允许雇佣更多的佣人。况且周何氏和寇沛涵说过了几次,寇沛涵都是坚决不允,雇佣丫鬟的事情也就搁置下来。

    现在好了,周致和寇沛涵领回来了小张紫。这张紫一眼看过去,给人的印象就是聪明伶俐,而且手脚麻利,还会武艺。这不是正好适应寇沛涵吗?

    现在有齐彦武做周致的书童,张紫做寇沛涵的贴身丫鬟,这不是正合适吗?

    齐彦武也就每日能很多次的见到张紫,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慢慢发展,直到最后的水到渠成,结为连理。

    回家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夫妻二人自然很是温存了大半夜,在双双入眠。第二日一大早,寇沛涵则是在周致、张喜和张紫的陪伴下回娘家。

    好几个月不曾见到爹爹和母亲了,寇沛涵如何不思念他们。

    不到两个时辰便来到了唐县寇家。

    寇家现在对周致的态度是越来越好了,寇大刚早就放下了老丈人的架子亲自率领着儿子寇通,老管家寇仲迎接出院。

    未等周致磕头见礼,寇大刚便是拉住周致,爽朗的笑道,“贤婿呀,上次不是贤婿想办法,说不得老夫也就在京城回不来了。真是感谢贤婿呀。”

    “泰山大人不要客气,既然说到了此事,其实这次小婿来,还是有几句话要和泰山大人说。”周致神色凝重的说道。

第443章 匪夷所思() 
寇大刚倒是不以为意,笑道,“贤婿还是里面请,此处也不是讲话之所啊!”

    周致看寇大刚一脸的不在乎,不禁一愣。不过还是随着老丈人进入客厅。寇沛涵则是见过了爹爹之后,和母亲到后院去说话了。母女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了。

    客厅中,周致坐定,早有仆从端上来了香茗,让周致就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要知道,以前周致进了寇家,何曾有过这样的待遇。再有,即使后来和寇沛涵大婚之后,自己在寇家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老丈人和自己说话的时候,还是始终要端着一副架子,面孔始终是严肃的。

    就是在年初,自己搞定了老丈人被抓的事情,从后军都督府的郭良那里将老丈人救出来,老丈人在见到自己的时候,对自己还不是这样的表情。周致当时能看得出来,老丈人对自己虽说心生感激,但还是要板着脸的。

    可今日却是大不相同了。

    你没瞧见寇大刚是满面春风吗?

    周致稍稍迟疑了一下,不等寇大刚问起,便说道,“上次小婿从郭良手里将岳父大人救出来,那郭良表面虽说对岳父大人很是礼遇了,但在小婿想来,这件事郭良不会善罢甘休!

    一句话,郭良只是摄于皇上的压力,和当时大太监李广的完蛋才让他成了惊弓之鸟,毫不犹豫的放出了岳父大人。

    可等郭良回过味儿来,怕的是郭良还会想办法要祸害岳父大人呐!

    岳父大人请想,那郭良是后军的右都督,而岳父大人只是倒马关千户所一个小小的千户,岳父大人在他眼里可就是小的很了。”

    周致此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实是这几日在细细琢磨之后才想出来的。他从郭勋对自己的态度就能清晰感觉出来。

    自己刚刚去国子监的时候,郭勋对自己那是百般刁难,各种看不起。可等到自己收拾了大太监李广,震慑了郭良,郭勋对自己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周致能感觉出来,郭勋俨然对自己有了很大的尊敬。

    可就在自己辞掉了太子伴读,或是说差点儿被皇上和皇后砍下了脑袋,郭勋对自己的态度就又回到了初始状态。

    当时自己一个人从皇宫回到国子监的,恰巧碰到了他们京城四少中的三少。郭勋那种对自己鄙夷憎恶的眼神始终在周致的脑海中浮现。

    特么的!这郭勋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

    自己本来不想得罪他,和他交恶的。可自己乡下人穷秀才的身份却始终不能让他的看得起。

    周致知道,郭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反应出他爹郭良的态度。

    周致就想到郭良很有可能会不放过自己的老丈人寇大刚。毕竟老丈人的倒马关千户所直属于后军都督管辖。

    “呵呵!贤婿多虑了!贤婿可能有还有不知,就在前几日朝廷突然给老夫下了一道旨意,让老夫几日之后就进京,就任锦衣卫镇抚使。

    呵呵,老夫多方打听才知晓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从当今圣上跟前举荐了老夫。

    不过,贤婿呀,老夫知晓说到底老夫还是沾了贤婿的光啊。据老夫多方扫听,牟斌对贤婿的印象不错,正是看中了贤婿的面子,他才调遣老夫进京,就任锦衣卫镇抚使。”寇大刚笑呵呵的说道。眼角眉梢难以掩饰诸多兴奋之色。

    是呀,寇大刚现在是倒马关千户所的千户,是正五品官。而锦衣卫镇抚使是从四品官员,从品级上自然是提高了。再有,众所周知,锦衣卫在大明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直接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

    在大明弘治时期,虽说锦衣卫的地位有所削弱,但弘治皇帝还是十分重视这一机构的。

    所以从这里来看,寇大刚绝对属于升迁。他做千户年月不短了,在四十几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而且一下子就进京了,寇大刚此时焉能不喜?

    不过此时的周致却是如坠五里雾中,刚刚老丈人说的很清楚,老丈人的这次升迁是沾了自己的光,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是看在了自己的面子上才给了老丈人这样的一个机会。

    可是自己和牟斌又何曾相识?自己虽说在京城住了些时日,而且还做了一阵子的太子伴读,可是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却没有半点儿相识,更是没有过半次接触。要说牟斌是看在了自己的面子上才给了老丈人这样一个升迁机会,那不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吗?

    难道说老丈人是在和自己开玩笑?是在故意逗弄自己吗?

    可是看丈人的脸色,郑重其事,俨然是十分真实的。这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老丈人能去了锦衣卫,能跟着牟斌做事,还真是一件好事。

    周致作为一个穿越众,自然知晓牟斌。

    据史书记载,牟斌在大明是不可多得的好官。他做锦衣卫指挥使,可是做了不少好事。此人为人正直,不和朝廷中的那些人同流合污,在此时政治清明的弘治时期也是一股清流了。

    周致还真是有个想法,日后有了机会定然和牟斌这样的清正之人多接触接触。

    可是自己现在的身份太卑微了,只是个小小的乡下穷秀才,如何能和牟斌,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有了交集。

    好吧,既然老丈人说的郑重其事,那就暂且这样认为,应承了这件事,日后好好扫听,看老丈人的升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呵呵,其实周致有所不知的是寇大刚刚才所说,是有些道理的。

    周致在京城一段时日,弄出来的动静绝对不小,锦衣卫无孔不入,指挥使牟斌还真是对周致有些关注。尤其是在周致非常轻松的就干掉了大太监李广,这让牟斌更是对周致提起了高度重视。

    牟斌和后军都督郭勋素来不睦,郭勋虽身居高位,但在牟斌眼里却是一个小人,不学无术,没有能力。郭勋欺压百姓,仗势欺人更是让牟斌生出憎恨,只是摄于郭勋的地位,和他与皇帝的关系,牟斌才不敢轻易刁难郭勋。

    郭勋抓了周致的老丈人寇大刚,寇大刚也就引起了牟斌的注意。经过多方扫探,得知了寇大刚的为人和能力,牟斌顿时眼前一亮。锦衣卫现在人手缺乏,而寇大刚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吗?

    而且他显然和郭勋为敌,这正是自己需要的。

    再有,周致虽说辞掉了太子伴读,引起皇帝不满,但牟斌也知道,刚刚致仕的内阁首辅徐溥,还有内阁成员李东阳都对周致很青睐喜欢,牟斌断定周致这个人日后定会有不小的作为。

    更为重要的是周致出身寒门乡下,为人着实不差。牟斌就感觉和他们有了关系,对自己日后,以及对自己锦衣卫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一句话,人才不可多得,寇大刚就是要收到自己身边的。

第444章 青春好时光() 
寇大刚在周致跟前再也没有了往日里的威严和架子,对周致格外热情,此时相处的气氛甚佳。

    寇家为周致夫妇准备的午饭自然格外丰盛。周致是寇家的乘龙快婿,小姐寇沛涵又是家里的乖乖宝,掌上明珠,寇大刚老两口齐齐的坐在桌前,一家人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午后又是坐在一起闲聊了半个多时辰,周致夫妇便告辞离开。

    老丈人寇大刚几日之后就要去京城就任了,这一次也算是分别吧。好在京城距离唐县并不是很远,几百里的路程,两三日便能到达,之后见面也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寇大刚是锦衣卫镇抚使,想来他日后定能四处走动,想回家也不一定是什么难事。

    周致和寇沛涵坐上马车,两人在车上竟然有说不完的话。说起来他们夫妻大婚也有一年有余了,可两人之间始终热热乎乎的,感情愈加深厚和浓烈。

    今年因为麦在快要成熟的时候,庆都县一带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几场大雨,虽说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