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点点头“嗯,是啊,此子好生调教,将来必成大器!“话锋一转,”等平定了辽东再说吧!”
东书房的门关上了,开始讨论起辽东之事。
第六十六章徐光启回京()
赫图阿拉的大汗宫中,努尔哈赤躺在太师椅上闭目沉思,此次劫掠,无异于向明朝宣战,估计不久的将来大战不可避免,不过经过此次的军事行动努尔哈赤已完全掌握了辽东明军的实力,更有自信向明朝开战了,现在是该和明朝决裂的时候了,和明朝决裂后大金如何夺取整个辽东,进而入主中原取代明朝,一个雄伟的蓝图在努尔哈赤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紫禁城慈庆宫中,朱由校躺在床上想像着一年后的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的情景,二十七年后清兵入关的情景,越想越可怕,甚至闭不上眼睛,他不想像崇祯一样自缢在煤山上,也不想像历史上的天启皇帝一样短命。在以往看到这一段历史时痛恨明朝皇帝的昏聩和明朝灭亡的扼腕叹息,现在身临其境再回想这一段历史是多么的可怕和让人恐惧,将来深受其害的是自己,天不容二日,国不容二主,到时候哪有他的立身之地啊!这一切的噩梦将从这个时候开始,而他却无能为力,多次进言却不被采纳,真是可悲、可恨、可叹!
朱由校无限的想象下去,越想越悲观。
这个时候,一个人匆匆的跑了进来,“殿下”
“什么事?”朱由校翻过身子来,看到孙承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跑到他床前。
“殿下”孙承宗上气不接下气,“好事”累的孙承宗说不出话来。
“什么好事?”他看着孙承宗用袖子扇着风,却说不出话来,也着急起来,向门口喊道:“王安,快给孙师傅倒杯茶来。”
王安端进来一杯茶,孙承宗一饮而尽,歇了一会,慢吞吞的说:“是徐光启徐光启回回来了!”
“什么?”朱由校一个轱辘爬了起来:“你怎么不早说!”
他慌忙穿好鞋,立马往外跑,这么久了,徐光启你总算回来了,朱由校心里激动坏了,刚跑出屋,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又折回来,在屋门口差点和追出来的孙承宗撞个满怀。
“徐光启现在在哪?”朱由校问道。忘了问他人在哪了。
“在在臣的家中。他进不了宫,让臣来转告殿下!”孙承宗扶着门框,是累的不行了。
朱由校转身就朝外面跑,边跑边喊:“你和王安在后面慢慢的跟着,我先去了!”
王安在后面喊道:”殿下,奴才还没给你准备车呢!“王安也顾不上孙承宗了,追了出去。
到了宫门口,侍卫们早已认识了皇长孙,都不敢上前过问,没人阻拦,朱由校一个人冲出了宫门。出了宫门朱由校才意识到,跑这么远还真累,有车干嘛不坐。他在宫门口等了一会,王安累的一步一颠的追了上来,“殿殿下奴才这这就去给您准备车去!”
王安一颠一颠的去准备马车了。套好车后,他们直奔孙承宗的家。
到了孙承宗的家,大门紧闭着,王安上前敲了敲门,孙夫人打开了门,看到他们,慌忙行礼,朱由校抬手示意免礼,孙夫人说:“徐大人在内堂等候殿下多时了!”
朱由校向孙夫人点了下头,随着孙夫人走进去,刚走到院中,朱由校突然想起孙承宗还没来到,转身对身后的王安说:“你驾着车去接孙师傅。”
“是。”王安心中不快,我也累啊,连口茶水都没喝,真是奴才的命啊。唉,长孙赶紧的登基吧,我也算熬出头了。
孙夫人推开内堂的大门,屋内的徐光启和他的两名学生宋应星、赵忠南紧张的站了起来。
大门敞开的瞬间,朱由校他们几人双眼一对,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和期盼涌了上来,朱由校快步上前两步,徐光启也快步向皇长孙这走了两步,他们两人近在咫尺时徐光启激动的猛然跪下,眼含泪水叫道:“殿下,臣回来了!”
朱由校也激动的眼泪打眶,双手扶住徐光启:“徐大人,辛苦你了,你这一走就是两年零八个月十七天,本宫终于盼你回来了!”
“谢殿下,臣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徐光启感动的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走多长时间长孙殿下记的这么清楚,这说明皇长孙没忘记自己,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
“徐大人请起,这里是宫外,不必如此客气,咱们坐下来说话。“我扶起徐光启坐下,他的两个学生也起身,站在他的身后。
朱由校坐在上座,孙夫人给朱由校端上一盏茶就下去了。
他指着旁边的座位对宋应星和赵忠南说:“你们俩也坐下,在这里不分彼此。”
两人互相看看了,到旁边坐下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朱由校经常去京师学堂给他们讲课,和他们一起做学问,查验他们的学业,这么长的时间他们对皇长孙早已胜过对徐光启的敬服,赵忠南是后来进校的,他不认识徐光启,可以说皇长孙就是他的老师,他对皇长孙的敬重远胜于徐光启。
朱由校深情的打量了徐光启,两年多未见,徐光启精瘦了许多,看着他那黝黑的脸更显的沧桑了。让一个年近半百的人只身前往这么遥远的地方去,在这个交通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
朱由校感激的对徐光启说:“徐大人,此次澳门之行跋山涉水,路途遥远,其中艰辛本宫心中自知,为了大明江山社稷,造福百姓,辛苦你了。“他站了起来,向徐光启深深的鞠了一躬,”请受本宫一拜,我代表大明和天下苍生谢过大人!”
徐光启惊骇,激动的跪下伏地:“臣有幸蒙殿下知遇,当以报效国家,老臣安敢不鞠躬尽瘁!”
朱由校上前扶起徐光启:“大人快快请起。”
路途遥远,跋山涉水,其中的艰辛只有徐光启自己知道,朱由校从他那苍老斑白的银丝上看的出,他为了完成他交给的任务,一定吃了不少苦。
徐光启坐下,激动的两行老泪顺颊而下。
朱由校哽咽的问徐光启:“大人此行可有收获?”
第六十七章岁入年冬()
“哦,”徐光启擦了擦眼泪,“殿下,你看。”徐光启将身旁的一个大包裹拿出来,里面有几个小包裹,徐光启打开其中的一个小包裹展现在皇长孙面前。
朱由校高兴的叫道:“马铃薯!不错,这就是马铃薯!”
“是,殿下。”徐光启也高兴地说道:“臣此次回来路途四个月,臣怕马铃薯会在路上坏掉,就买了一辆车,在盆中栽种而来,臣这次带来的马铃薯有一百多斤!”
“好!”朱由校高兴道:“大人果然是有心之人,这样一来,待这一百多斤的马铃薯发芽,可在数亩地种植,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便可全国推广了!”
“殿下,你看,臣还带来了一样东西!”徐光启又打开一个小包裹。
朱由校愣住了,指着包裹里的东西失口喊道:“红薯!”
徐光启也怔住了,望着皇长孙惊问道:“殿下认识?”
朱由校望着徐光启惊异的目光,点了点头:“我听西方传教士们描述过,想必就是这个东西吧!”
徐光启赞道:“殿下真是博闻强记!”接着又打开一个包裹,宋应星和赵忠南都凑过来看这些新鲜的东西。
朱由校又大喜,差点蹦了起来,“玉米你也弄来了!”
这次徐光启都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对这个少年皇孙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几乎什么都认识,似乎根本就不是这里的人,更像一个广知天下的传教士。徐光启心悦诚服的向皇长孙拜了一下,“殿下真是神人,真是无所知啊!”
”呵呵,哪里!“朱由校高兴的笑道:“大人居功至伟,有了这些,可使我大明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你是我大明千万百姓的恩人!”
“臣不敢居功,全赖殿下指点!”
“哈哈,大人过谦了,这些要赶紧试种植,这个季节只有马铃薯适合种植,其它的来年再种。徐大人可知道种植这些植物的方法吗?”朱由校说道。
徐光启奏道:“臣已详细记录这些种植方法,臣在澳门亲自试种一年,了解一些,但有些还需要深入研究。”
“很好,我会在京城郊区的皇庄选出一块田地,用于播种,将来分发周围推广,不出几年,这些高产作物会成为百姓口粮,缓解我大明天灾。”朱由校高兴的说。
徐光启也笑了起来,笑的是那样的灿烂,这近三年的时光终于有了大的收获。
“哦,殿下,”徐光启又拿起一个小包裹,慢慢打开,漏出一卷发黄的羊皮纸。徐光启拿起羊皮纸,慢慢打开展示在他们面前,“殿下,你看,这就是西方红夷大炮的图纸。”
“啊,”朱由校惊叹道:“爱卿果不负本宫重望!”
赵忠南眼睛睁的老大,这么先进的武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情朱由校看在眼里,笑笑问:“赵忠南,你要和徐大人好好研究这个红夷大炮,将来你要给本宫造这样的大炮!”
赵忠南高兴的回道:“是!小人绝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不光如此,你要想办法改进,让它们的威力更大,更容易使用!发明创造是永无止境的,本宫不希望你们停留在原有的东西上面!”
赵忠南似有所悟,“小人明白!”
这时候,孙承宗和王安气喘吁吁的进来了。他们两人赶的也够快的。孙夫人在院内看到俩人进来,也端着上两杯茶,二人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朱由校让二人坐下休息,二人谢过恩后坐下休息,朱由校和徐光启、赵忠南、宋应星二人聊起火炮的制造来。赵忠南对火器很有研究,宋应星算学学的好,根据理论值计算出火炮的长度,重量及射程。孙承宗和王安坐在椅子上看着我们几个交谈。
约过两个时辰后,朱由校话题一转,问宋应星,你的小麦研究的怎样了?亩产提升如何?宋应星惶恐,回道说经过这两年的培育,亩产没上去多少,但却比以前的抗旱了。朱由校点点头,对这个成果有点不满意,对他说要好好的培育新品种,你能培育出抗旱的品种也不错,但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产量。朱由校给宋应星指点一下,说去找找野生小麦,野生小麦品种多,说不定能培育出更好的。
朱由校让王安去安排下,到皇庄挑出几亩地,让那里的农民种植马铃薯,由宋应星负责指导,收获时由他们按照官方收购粮食的一点五倍收购,这样增加了他们对这些没见过的作物的种植积极性。
朱由校把图纸交给了赵忠南,让他去研究,但他们没有地方也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无法制造火炮,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但赵忠南根据火炮技术结合火铳制造出了威力更强的火铳,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威力是不小,但需要装药、装弹较多,射程在百米开外,枪管也太长,达到了三米多,声音太大,试验几次后朱由校对这种火铳十分不满意,要求改进,改点火发射为撞击发射,缩短枪管便于携带,改散弹为单颗子弹。朱由校对军事比较感兴趣,在前世时经常看军事频道,对枪械的原理了解些,就给赵忠南指点些,让他将枪管内增加螺旋纹,这样就能稳定弹道。增加射程和精度,火药可以增加一些成分在撞击时会爆炸,至于是什么成分,化学里学过的,这就让宋应星去找吧。这也够难为他的,又是培育小麦新品种,又是研究火器,好在徐光启来了,他对农学方面造诣很深,能帮宋应星许多忙。
万历皇帝已经决定发兵一举剿灭努尔哈赤,命令兵部往辽东增派军队,户部筹备粮饷,但正在此时,江西、四川、河南发生矿工暴动,云南彝家土司叛乱,紧接着贵州土司叛乱,并围困贵阳城二十多日,万历皇帝急命暂停辽东增兵,命四川调兵入云贵平叛,地方军队就地平息暴乱。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全国笼罩在过年的氛围的氛围之中,皇宫中也在祥和笼罩之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平叛镇压,各地的暴动和叛乱已经平息,万历皇帝看到窗外洁白的鹅毛大雪,会心的笑了,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
第六十八章再言辽事()
大金国都城赫图阿拉宫内,努尔哈赤正在思考下一步作战计划,现在他已基本统一女真,唯有海西叶赫部尚未归附,是进攻明朝夺取辽东,还是吞并海西叶赫。如果进攻明朝,侧翼叶赫成为现实的威胁,若进攻叶赫,南边的明朝可能支援,一样会受到威胁。努尔哈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努尔哈赤决定派出探马刺探明朝的消息。
京城的雪下的很大,整个皇宫都在谈论新年的话题,外面寒风潇潇,雪花飘飘,屋内炽热的火炉温暖着房间,而朱由校却始终暖不起来,因为整个大明王朝只有他明白在不久的将来,也就是一年后的萨尔浒大战,彻底扭转明金两国的攻守之势,虽然努尔哈赤成功的大规模劫掠边城,但战略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年后的萨尔浒之战将颠覆这一切。一年的时光,他能不能改变这一切,他该怎样去做?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沉思中。
万历皇帝召集家人共进年夜饭,太子身体弱多病,告假不来,其他嫔妃、太子家属都来了,在乾清宫大殿内听曲看舞,佳肴美餐,山珍海味,如天上蟠桃盛会一般。唯独朱由校满怀心思,吃不下饭,凝思苦想御敌之策,怎样才能改变万历皇帝的策略。万历皇帝在御座上,看到朱由校忧郁的神情,问道:“孙儿,这些菜肴不合你的胃口吗?”
朱由校回过神来,回道:“此乃人间美味,孙儿岂有厌食。”
万历皇帝抿了一口酒问:“那孙儿为何不吃,也不看歌舞;孙儿有何心事?可道来与皇爷爷听听,皇爷爷可为你办!”
“这”,说还是不说,如果不说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说了,如果说了定会扫兴,惹的万历皇帝不高兴,此事再也难办了,到底说还是不说,朱由校又进退两难。
“呵呵”万历皇帝笑道:“孙儿有何难事啊?朕可从来没见过有什么事能难倒你的呀,如今咱们的天才长孙也有难办的事。校儿尽管道来,皇爷爷与你办!”
万历皇帝既然这么说了,不如赌上一把,说出来得了。
“皇爷爷”,朱由校站起来禀道:“孙儿认为辽东之事切不可急于用兵,需从长计议。”
刚开口说两句,万历皇帝一听是辽东的事,眉头一皱,刚刚举起的酒杯停留在半空中,似有不快。
朱由校没注意万历皇帝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可先选派一名得力之人经略辽东,巩固辽东边防,抓紧练兵备战,采用蚕食之策逐步消灭金国,我们也可以向他们一样派出小股不对袭扰金国,联系金国周边势力互相牵制,使其首位不相顾,频于奔命,不多久便可拖累他们,伺机再大举进攻可一战定乾坤。孙儿”
“好了”,万历皇帝打断他的话,“校儿,今年大过年的不谈朝政,辽东的事自有朝廷,你无需多问!”
“可是”说出去的话如离弦的箭,不吐不快。
朱由校严词说:“辽东已是危如累卵,皇爷爷不可不察,非孙儿要建功立业强出头,而是护我大明江山社稷。努尔哈赤乃是一代雄主,当今辽东之势非孙儿”
“好了,”万历皇帝将酒杯重重的放到桌子上,再一次打断了朱由校的话,清脆的撞击声惊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万历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