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隐秘情欲剖白:非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教授隐秘情欲剖白:非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谈性、即使是现在,似乎还是不能够诚实地、自然地进行。就像郁达夫早年
所写的性饥渴、性变态、窥浴、眠花宿柳的生活,遭来骂声一片。曾同在日本留
学的郭沫若却说出了,〃 他使人们感到作伪的困难〃。在〃 性〃 这个维度上,中国
作家基本上是放弃了,要不就遮遮掩掩,要不就写得下作肮脏。在两个极端上游
逛的〃 性〃 ,从来不敢奢望作为最基本甚至最重要的人性之一,自己的存在就是
客观现实。而尔雅的小说,他一直就这么在写,由此你对他的执着不能不生发出
:〃 性〃 为什么只能是物质的,它很有可能的确就是人类的精神现实呵。

    为什么要罗嗦这些呢,无非是在我们的文学标准里,通常过多涉及〃 性〃 的,
必不能上到高层次,在当代也必是与市场、媚俗等贬意联系在一起。这几乎就是
这类小说的命运了。日本有私小说的传统,《源氏物语》被当作我们的《红楼梦
》;刻板的英国有劳伦斯,美国有亨利。米勒,开始也是骂声一片,被禁,后来
风靡北美;有《洛丽塔》,在承受了诸如粗俗下流的骂声之后响誉世界,几次翻
拍成电影。当然,我们也有明代的《金瓶梅》。尔雅的小说跟它们比起来,在放
肆程度上、在暴露指数上都还远远不及,《非色》在中国人能承受的范围里,在
我们的道德能接受的领域里,以暴露的性与我们探讨了被遮蔽的性。

    我不也在将《非色》归类吗。理论就是这样,它总是硬梆梆的,没有水份,
也不柔软,还有些非此即彼。看完这个长篇,我就在想,我要撇开这些,将自己
的文字变得柔软、感性且艳光四射。但看起来很难,除非我也写小说。其实,我
要说的现在才开始。《非色》打动我的并非仅仅是〃 性〃。人们读一个作品,最初
的印象也许是最靠得住的,就好像在商场里挑衣服,逛了一大圈,最后,还会老
实地回到最初看上的那一件。人们忘不掉的还是那最初的印象。在看《非色》的
过程中,我惊叹尔雅操纵此类语言的天赋,他笔下的〃 性〃 或者〃 爱欲〃 是那么
的诗情诗美;在最前面的30页,他甚至将自己的小说才能来了个集中展示,他对
自己和对小说的清醒,充分显示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独到之处。

    〃 我很久以来就已经习惯于一个人的生活了。……对我来说,那些随时出现
的陌生人比夜晚的寂静和漫长更让我感觉到害怕。〃 最初打动我的就是这些句子。
这些句式源源不断地出现,源源不断地散发出那种深入骨髓的忧郁和孤独。我知
道,尔雅不是在作秀,即使秀也差不多就是

    真人秀,生活中的尔雅即使不是这样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吧。一个人可
以莫名其妙地不快乐,可以将忧郁当作自己的常态,可以总是没有原因地流下泪
水,可以忍受日以继夜的寂寞……那么,我们还吝啬于什么艺术家这样的称谓吗。
这样的人,即使不写东西,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坯子啊。式牧,这个大学里的
忧郁的知识分子,只因为不幸天赋了艺术人格,困难地生存在夹缝中,他对于真、
美的天然追求,远远超出了庸常的世俗,世俗里的不理解、伪与丑的常态,自然
与之为敌。这是千古不变的恒理呀,每当看到这类人,我都有物伤其类的悲凉。

    被暴露的遮蔽(2 )

    忧郁——这个与艺术最投缘的词语,几乎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如影随形,如
果没有卡夫卡式的忧郁,现代文学将有一个多么大的损失。今年的诺贝尔奖授予
了土尔其作家帕慕克,授奖词里提到,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那些
在西方人看来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才子多情呵。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迎风流泪,对月长叹。《牡丹亭》、
《西厢记》、《红楼梦》,我至今不敢再细读红楼,只因看到黛玉一节,就如看
到自己被弃一样,心里刺痛,不忍终卷。也因此理解了黛玉葬花,理解了她为何
看到〃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会哭倒在地……这就是生命的痛啊,那些脆弱的心
灵在这一刻相逢,只有她们,这些真正的艺术家,理解了生命的忧郁与孤独。

    经过〃 五四〃 洗礼的新文学将这一路文脉好像是渐没了,家国仇恨、民族自
强、科学启蒙类的宏大主题贯穿至今,上世纪20…40 年代还有鸳鸯蝴蝶派,虽不
被看作严肃文学,总还算小说的一种类型被承认,后来就是连《艳阳天》都是黄
色小说的时代,后来就是《废都》式狠狠补这一课时的《金瓶梅》现代版,再后
来就是〃70 后〃 女作家的〃 身体写作〃。总之,在中国当代,浪漫抒情小说一直没
有正常地发育成长过,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势力弄得面目不清,就连写这一路小说
的作家本人,恐怕内心深处也难以不产生〃 狭邪〃 的隐忧。

    我想说的是,在这一切之上,尔雅的小说不想回避什么,也不能回避,他也
许想让他的读者透过情色的背后,看到一个或一群忧郁的灵魂,在混乱而盲目的
生活中寻找意义的虚无感。式牧一直在等待自己大学时的恋人余楠,从大学开始,
余楠就是行为艺术家阿三的情人,后来和彼此倾恋的式牧有了一夜之情,但还是
回到了阿三的身边,最后不堪忍受同时爱两个男人的分裂感而远走他乡;痖白这
个中文系的风流才子,身边不断有新的女友,却在《城市的情人》出版后既获声
名又成被告,被推荐评奖资格也被取消,甚至于所在单位也不想再用其人,他只
好到南方去做自由撰稿人,却放不下心爱的女人徐思菲,后者却身怀另一个男人
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消失不见,徐思菲想自杀;受痖白之托来见徐思菲的式牧,
意外地从她那儿获知余楠的消息,酒醉的式牧将酒瓶砸向了不肯透露余楠地址的
徐思菲。小说结束。这中间还穿插着式牧与梅若夷、孔美婕、沈易欣、美丽狐狸、
林小芳、柳小颖等女人的故事,几乎每个女人都将爱欲、性的丰满度向我们诠释,
也将小说的张力支撑起来。另一条线是式牧的事业,作为大学的中文系老师,式
牧的表现令系主任不满,尤其是他的论文写作,他的研究方向。他的同事兼熟人
周慎野在其中没起好的作用,这个宵小之徒在大学里畅通无阻。一心浸淫在自己
世界里的式牧是不被理解的,他在夹缝里的生存中,忍受着排挤、中伤和致命的
孤独。这几乎就是一类知识分子的精神画像呵,就是这样的生活,将《沧浪之水
》里的池重庆逼成了池厅长。式牧是绝不可能走上那一步的,他只能听从内心的
呼唤和调遣,做出庸众视线以外的事情,因为一个女人的消息,因为生的绝望去
死。以他的艺术人格看来,爱情、信念、做人的自由、爱欲的自由如果被抽去,
生命的价值也就失去了。

    式牧和痖白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两面,其实他们就是一个人,就好像博尔赫
斯的存在使他能够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文学作品证实了了博尔赫斯的存在,体现
了一种二重性的同一。这两个人物的设置可以看出,尔雅对小说的构思,并非是
随意而为的,这一点尤其在前半部分表现得非常精彩。由余楠引出了大学时的往
事,却又并不接着说余楠,他人为地阻断了小说单一的叙事,引出了梅若夷,之
后又插进来沈易欣,解释了房子由何而来,撂出了一个以后不断遭人或耻笑或诽
谤,甚至于使式牧的道德形象毁于一旦的重要情节。由梅若夷铺排而来的性与爱
欲的诱惑,到沈易欣终于尘埃落定,可是紧接着他又写道了与余楠的一夜情,你
依然可以感觉到:同样的性事写得是多么的不同,那些细微的区别,那些缠绵的
情致,将两段性事截然分开,即使它们一前一后不错开地出现。这么写性的尔雅
是自信的,只有对自己如此自信的作家才敢于这么写性。尔雅笔下的性与爱欲是
唯美,自然的,它们都带着生命的光焰与温度,释放出奇瑰而甜蜜的味道,他一
遍又一遍地向人们描述爱欲的幸福与空虚,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失去,一次又一
次地盛宴与盛宴之后的孤独,若再走远一点,终于让人物有了深刻的幻灭,生出
弘一法师的〃 悲欣交集〃 ;要是人物终于明白,〃 世界是虚幻的,不过是上帝所
做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梦〃 ,那么,尔雅将跻身伟大作家的行列。

    被暴露的遮蔽(3 )

    即使现在,尔雅在性。欲领域也遥遥领先很多作家,甚至是那些声名如日中
天的大家。这部小说的精心构思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其中,孔美婕的故事甚至
动用了元小说的元素。式牧与孔美婕的故事插入了痖白的小说,小说里的故事以
式牧与孔美婕与痖白的三角恋为原型,在对照阅读中的式牧既发现了真实甚至更
发现了虚构,这一情节似乎在提请人们,不要将小说的生活看成是小说家的生活。

    我原本是不太喜欢人物的名字过于矫饰,可是看《非色》到三十页就几乎完
全接受了这些多少有些琼瑶味儿的名字。尔雅小说的语言与文体风格决定了小说
的基调,它们与情节、人物是统一的,和谐的。我在其中更看到了尔雅的艰苦的
努力,从他前半部分几乎一步一营的讲究形式,我知道,尔雅在力求好看与精彩
上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人们会觉得他的小说没有任何障碍,
而显示其中的聪明才华也让人喜出望外。可是,也许隐忧恰恰就在这里。若是尔
雅今后仍然有志于写此类畅销书,那么这其实是对他才华的伤害,他的天地绝不
仅在于此,他应该有更广阔的领域,大相无形、大音稀声、大美而不言。营小巧
无非是要人懂要人喜,没有了这一叶障目,无边无际的秋天才能到来啊。

    我又忍不住在拿世界水准来要求我写的作家了,其实公平一点看,以尔雅的
年纪,小说写到这样已属意外。长达二十几万字的小说,整体布局匀称自然,语
言轻盈柔美,情绪饱满充沛,小说技巧圆熟,很多地方处理得不着痕迹。甚至还
略得了博尔赫斯小说理念的神韵:小说应该按魔术程序与逻辑原则来创作。正如
刚才提到的,若是不要了那些作家不得不经营的招莱读者的念头,尔雅的小说可
以写得更好。他索性将他的忧郁、颓废,他的混乱、荒诞进行到底,而不是有意
识地拼贴,抓住一个点或者两个点,深入地写下去,持久地写下去,不要怕人不
懂,《我的名字叫红》没几个人看得下去,可是它得了诺贝尔奖,不是说诺贝尔
奖就是什么终极标准,你若是看下去,不断地看下去,你会发现,帕慕克真的有
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讨谁的喜欢,他仍然在将小说当作艺
术,仍然不放弃对艺术的探险与想像。只有中国的作家,通通地抛弃了难度,不
要了深度,不知怎么了,一窝蜂地在〃 文化民主时代〃 走进市场。

    非色引言1 那些日子已经远去。那些日子还在继续。那些美丽的女人。那些
美丽的蛇。我夜里醒来,听见她们。水从身体上滑过。花朵开放,赤裸的蕊。一
滴水从锁骨出发。她美丽的乳房,光滑的裸体,圆润的肚脐。一滴水,经过漫长
的奔跑。就像逐花的蜜蜂。就像歌词寻找音乐。喉咙寻找声音。到达结实饱满的
小腹。再到小腹。就像我柔曼的指头。手指间有破碎的花瓣。从指缝里飘落,就
像细小的、绯红的沙。我一生爱过很多女人。我一生爱着一个女人。她鲜艳的唇。
小巧结实的乳。饱满上翘的臀。她呻吟的样子。她的无耻。她的哭泣和大笑。她
的眼泪和细小的词语。留在我身体上的唇齿。她尖锐的手指划破我。她身体里暗
藏的狐媚,眼睛里闪现的忧郁。我盼望我们一起死去。乘坐柔软的翅膀。一起飞。
我设想谋杀她的方式。我爱她,就像爱着痛。人世间多少人爱着她鲜艳多汁的肉
体。多少人爱着自己的虚情假意。唯有我,爱着她,就像爱着我自己的痛。

    2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
情,就全被藐视。――《圣经,雅歌》3 在这部小说里,我写到一些年轻的男人
和女人。他们风雅俊美,她们妖冶美丽。他们中有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有身份
可疑的女人,有富于才华的作家,有媒体从业者。每个人以某种荒唐的方式寻找
爱情,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部涉嫌色情的小说,但实际
上不是。其实也不光是写爱情的。平庸的、不断被复制的爱情剧本太多了。同样,
我小说里写到的也不是某种现实。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出于虚构。虽然看上去好像
是真实的,但是要在生活里找到这样的人,实在很困难。既没有那样好,也没有
那样坏。当然,我可以肯定,喜欢这个故事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则会非
常不喜欢。我自己其实也不愿意他们是这样的,但是,他们就是这样的。

    4 以上是关于这部小说的引言。

    余楠(1 )

    就是那个我一直在寻找的女人。我曾经以为她再也不会出现。有一天,她来
到我的面前,在那些纷乱的人群里认出了我。那时候,我正在参加桑克的婚礼。
我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沉默无语。我看见很多人来来往往。除了桑克,我不
认识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谁会认识我。我衣着陈旧,满面灰尘,有着略显发福的
体态,当我混迹人群,根本不会被哪个女人注意。但是,余楠仍然发现了我。这
很宿命。所以,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那场婚礼。那天,桑克看上去是幸福的,
但我总是奇怪地感觉到某种忧郁。果然后来的事情,就像我感觉到的那样。我看
到的幸福也许只是我的期待;我希望他是幸福的。实际上那时候他真的是幸福的。
桑克从此在我的生活里消失。我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他。但他在我的小说里还会出
现。他是我小说的一个部分。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在他的婚礼上遇到
了余楠。因此,如果需要一个开头,就让我从桑克和他的婚礼开始吧。

    那时候我很少参加别人的婚礼或者聚会。我很久以来就已经习惯于一个人的
生活了。一个人有时候会觉得孤独寂寞,但往往是安全的;曾经有很长时间我不
信任陌生人;对我来说,那些随时出现的陌生人比夜晚的寂静和漫长更让我感觉
到害怕。这当然和我的某些经历有关,但如果这种方式保留到足够长的时间,它
就会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仅仅是习惯。另外就我本身的性格而言,我是不善
于社交的。我很难克服那种警惕之心,给别人的印象往往就是不拘言笑,呆板木
讷,这样就难免会败坏大家喜悦的心情;即便是纯粹的同学和朋友的聚会,我也
是不愿意参加的。我总是认为,每个人的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每一天都会不一
样,更不要说很多年过去;就我自己而言,感觉早已不是大学时候或者小时候的
那样了,原先的日子固然美好,想起来也令人沉醉,但是,我已经很难认同我从
前的一些想法了,我实在不知道,面对我这些喜气洋洋的朋友和同学,除了简单
的怀旧,我们还能说一些什么样的话题。

    参加桑克的婚礼,算是一个例外。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