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些照片里,林肯的形象显得非常个性化,非常栩栩如生、独一无二。正是一张这样的脸能使我们在内心深处觉出一个人表现自己个性的可能性和权利。我认为在我们注视其它人的照片时,我们是无法得到这种感觉的。
第五部分 个性:林肯脸上的平静第80节:真伪个人主义(1)
显然,我们的开国先贤不是出于私心和自我中心的目的去流血牺牲的,他们也没有将我们不择时间、不择手段、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毫无克制的幼稚的物质冲动变成他们神圣的奋斗目标。他们没有为某人能在为人处世时拋弃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去出生入死。阿伯拉罕·林肯的脸上体现的个性令我们汗颜,我们这些现代人从真正的个人主义理想偏离得实在太远了。我们还能返朴归真吗?
American的历史学家Page Smith曾经发问:"假如真有一个叫独特的American意识的话,它的发源之处在哪里呢?"他写道,塑造American性格的最基本的力量是"对宇宙的含义以及我们和宇宙的关系的最终领悟,一言以蔽之,这个对宇宙含义的领悟就是:‘宗教’。宗教是其中的关键。"更具体地说,那是经过改革的基督教新教的信仰。
因此,人类的新生可能可以追溯到一五一七年开始的新教改革运动本身,当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纲领钉在德国Wittenberg教堂的门上…路德不只是在攻击罗马教堂最严重的滥用权威和那个腐朽的教皇制度。他还在抨击罗马教堂的一些基本教条…另外,可许他对后来的新世界产生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路德坚信每个人对他自身的解放负有完全的责任。84
根据Smith的观点,American的个人主义主要是一个关于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精神理想。我们也许会问这个理想是怎样从精神的范畴中体现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来的。一个人努力听从上帝和他(她)满足世俗的、物质的、任何其它形式的欲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在上帝的监督下,响应回归自我的召唤与努力成为"首创者"或"没有束缚的人"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
这不是一个修辞学中的问题。这是涉及如何理解在精神信仰的深层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以及它怎样能像林肯那样不通过有组织的"宗教"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区分不带宗教成份而又非常真诚的个人主义的America之魂和可能已从个人主义理想蜕变成的个人享乐和唯我独尊的道德观。
让我们继续读Page Smith的文章:
路德和加尔文通过假定每一个人对他(她)自己的灵魂负有完全责任,从宗教传统的保护性的前因后果中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从而使一个彻头彻尾、脱胎换骨的新人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路德和加尔文都坚信每个人灵魂中的最关键之所在是他(她)对自己精神境界的责任感。这个"凡是信徒皆牧师"的信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当然指的是个人心理上的新的负担,同时也是指崭新的机遇。改革后的信众…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教堂,掌管他们自己的事物,选择他们自己的牧师。他们没有教皇和主教--没有教会里的等级制度。这个转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生观,而且创造了一个自省、主动的新人,这个新人能在这些旧秩序之外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这种人生观赋予人们以自己的角色,赋予他们拥有的权利。换句话说,路德和加尔文发明了一种新人,正是这种确信自己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同时相信自身能力的新人,在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力被他们的宗主国侵犯的时,才敢像American那样挺身而出以维护自己的权利。85
第五部分 个性:林肯脸上的平静第80节:真伪个人主义(2)
我们必须反复强调American个人主义源于一个精神信仰的理想;其主要的成份不属于社会范畴,也不属于经济范畴,也不是我们熟悉的心理的范畴。但是,光说它是一个精神信仰的理念是不够的。人们一听到"精神信仰"这个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们通常熟悉的宗教--信仰体系、神学、和教条或者行为模式。但是,相信宗教教条本身很难或者根本无法体现真正的精神的境界。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宗教是怎样在心里扎根的。在内心深处,有人可能会将对宗教教义的虔诚作为满足自我中心的工具。反之,心灵有可能脱离所有的宗教教义,在内心深处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地和一个被称为上帝的实体的体验接触则。精神信仰(spirituality)和宗教(religiosity)不一定是一回事。前者主要涉及精神境界,后者则经常主要是指信仰、观点和行为模式。表面上看上去自相矛盾的是世界上人类文明的大师和向导的学说中经常指出个人的精神信仰的力量往往体现为对"宗教"的排斥。
林肯的脸吸引了我们,他促使我们思考作为America个人主义的主要传统中的精神信仰的含义。假如路德的斗争创立了路德教派,那是一个新宗教诞生的过程,也许,那是件大好事。假如George Fox与上帝的直接接触演变成教友派,同样道理,也是件好事。假如由于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巨人的存在而出现了柏拉图主义;假如由于像杰出的古代文明的学者Ammo…nius Saccas,由他的弟子普罗提诺整理成稿而形成的近柏拉图主义;假如禅宗弟子创建了禅宗佛教;行了,这正是支持所有人类文明精华和糟粕的所有宗教、习俗和人类生活方式出现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的核心,在所有这些宗教、学说的起源的核心,有一种个人经历的存在--那种还没有被思维和语言或者社会组织禁锢的、有意识的个人自我存在。同样道理,在American文化的核心中应该也有这样一个代表人物,这样的代表人物在世界列国和文化中并不罕见。这个代表人物应该是这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有感召力的杰出人物。我们文化的中心象征人物同时应该是一个行事极其有效,以他的世界观和自我意识应付外部生活中所有的战争、权力、金钱、行政、谋略、爱憎、谈判、妥协的能手。America最有权势的人也就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所以他应该是一个杰出的个人形象。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用路德、苏格拉底、摩西这些传奇人物来衡量林肯。我们只有一定的把握说他的脸引起我们对个性的问题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超越通常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的自我存在的意识。
现在,批评America的个人主义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人们通常将它视为为公益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的对立面的自私观念。的确,世界上存在物质主义的自私,那就是消费主义;其中有心理上的自私,那就是时下时兴的自我完善;还有政治社会领域里的自私,那就是对国家政治的漠不关心。反对这种自私就是建立参与政府运作和建立群体所需要的责任感。阿伯拉罕·林肯的形象完全地超越了我们熟悉的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这两个相对立的立场。部分的原因是他让我们在那些我们觉得有义务参与的社会活动中扪心自问。参与那些盲目的和人云亦云的社会活动的真正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或者更糟糕,参与那些粗陋的、自以为是的、不正当的、虚伪的社会活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呢?然而,就在这个世界上,就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参与。林肯的脸不是一张孤独离群、消极遁世之人的脸。或者,也许我们应该这样说,不错,那是一张孤独之人的脸,但看上去显得自相矛盾的是,他也许是一个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里最伟大的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的鼓动家。
第五部分 个性:林肯脸上的平静第81节:超越“伦理”(1)
我们现在正站在民主理念的逻辑怪圈面前:参与公益的义务和实现真正的自我并列。对他人的义务和对自我的义务并列。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任何将对社会的义务变成人类生活中的主要责任的努力是徒劳的。我们必须看到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甚至比我们通常所指的伦理和道德更高级的东西,事实上,离开了这个东西,伦理和道德本身最终会丧失它们的意义,而且经常还会走到它们的反面。多少次我们亲眼目睹那些挂着社会公正和责任招牌的滔天罪行?林肯的形象让我们顺着一条具有American和现代特色的思路和形象,而用不着去依赖那些对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失去感召力的宗教语言去探讨这个令人费解的话题。
在林肯刚去世不久,Palph Waldo Emerson曾说过:
他…是那样缓慢地来到他应有的位置。我们所有的人都还记得--只不过在短短的五、六年前--当他在芝加哥的党代会上第一次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这个国家是多么吃惊和失望…当大会宣布林肯这个陌生的、相对来说鲜为人知的名字时…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感觉是那样冷淡和悲哀。
然而
他是他那个时代America人民的真正的历史。他在他们前头一步一步地走着。他们慢下来,他也慢下来,他们加快脚步,他就快步前行,他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代表;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民公仆。86
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民公仆"?联系他著名的沉默和那么强烈的内心冲动,那会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是Woodrow Wilson在一九O九年林肯诞生一百周年的场合作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将林肯和同他同年诞生的伟人并列在一起:达尔文、坡、肖邦、托尼生。"接下来是我们的林肯,"Wilson说。在这里,我们发现Wilson对林肯的反应和我们将林肯的照片和他同时代的人的照片放在一起时对他的脸的反应完全是一样的:
接下来是我们的林肯。当你读到这个名字时,你会立刻知道他所具有的某样东西使他在我刚提到的那些人中独树一帜。那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各自都有一份特殊的天才,唯独林肯没有。你无法按照任何特殊才能将林肯从人群中挑选出来…他似乎根本不属于任何一个名单;他似乎是个独来独往之人,完全属于他自己…就好像他将天下事全放在心上。那正是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一个伟人所具有的特性--我们相信这代表了典型的American的特征。因为当你试图形容林肯的特征,你就好像在形容自然界的一个不同寻常的进程。林肯似乎可以应用于广义上的人性而不是特殊或者狭义上的人性。在人生中的任何一方面和他沾了边,他都会立刻将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反馈回来。87
第五部分 个性:林肯脸上的平静第82节:超越“伦理”(2)
Wilson的这一番话在任何传统中,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 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称之为个人感召力的特性。只不过在这里他用的是America的语言,谈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American的化身。我们还能在古埃及的Fayum的绘画中发现了这种感召力,我们还有可能在所有的传统文化中的那些具有内在道德修养的先辈们的绘画中找到这种感召力--从他们脸部特征中,从关于他们的历史功绩以及对人生挑战的反应的传奇或文字记载中找到这种感召力。林肯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种简单、纯正的感召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脸和他的一生能够用这种个性的理念及其可能性感染我们这些Americans,我们这些现代的西方人。
Woodrow Wilson继续说:
我们会想象他如果没有遇难,他可能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可能成为的什么样的伟人。当他死去时,我们在他的身上发现了比他出生时更多的希望;他的生命之火远远没有燃尽,恰恰相反,它刚刚开始显露出它的辉煌和完美。没有哪个人在回顾了林肯的一生后会不感叹他的生命几乎是在刚开始时被扼杀的…在这样的人生中有一些绝对永垂不朽的东西。你将会看到,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我们难以将这些东西从一个像林肯那样的伟人的品格中明确地一一指点出来。88
为了形容这个我们一直称之为林肯的感召力的特性,Wilson搜肠刮肚,我们出于同样的原因也颇费周折。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语言中的那些曾经有过的可以形容这种特性的词汇已经丢失了,我们不得不用一大堆复杂的文字来形容,这堆文字在某些方面似乎是自相矛盾的或者互不相关的。或许我们能够用诗或神话的表达来激发这个对人的本质的根本的认识。更深层次上的正义感正是从这个本质的特性中衍生出来的。这是所有古今大师的革命性的学说的精髓,那是古以色列的预言家们传播的上帝的告诫,在所有外在的对神的崇拜之前,首先需要的是一颗理解之心;这是耶稣谈的内心转化的最首要的前提(metanoia)或者是苏格拉底力促人类将建立自己灵魂中的内在共和国的道德秩序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再重申一下,我们不是在这里以精神信仰和知识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在古今名人中为林肯排个座次。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他成为代表这个被遗忘的、但又代表了人类个性的精髓的American的化身。
下面是Woodrow Wilson继续谈论美德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说﹝林肯浅鲜档模蝗嗣窃扑⒊鲜档陌#⒌牵鲜挡皇且恢炙刂省3鲜凳且恢指鲂缘奶逑帧A挚现允浅鲜担蛭谒砩喜淮感 ⑺鏊榈亩鳎挥邢感 ⑺鏊榈亩鞑呕岬贾屡樽骷佟U庋道矗鲜凳且桓龃笃鞯奶匦浴D鞘亲匀怀ǹ鼗常换岫槁涞狡燮歉鲂鼗呈翟谔螅蟮梦薹ㄑ诟恰N蕹苄∪俗苁敲ψ湃フ艺谛卟祭疵曰竽恪N叭嗣谴硬换嵴谡谘谘冢换崞勐髂恪5比唬挚鲜浅鲜档摹5獠皇撬弑傅墓殴值乃刂剩徽馐嵌运淖芴迕杌妗K换崛プ鑫蘩敌∪嘶蛘呶司有牟涣迹某鲜挡皇蔷呐趟愕慕峁窃谀谛纳畲Φ奈按笃返碌淖匀槐硐帧89
第五部分 个性:林肯脸上的平静第83节:品格
品格
我们的文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从源于所有人类崇高美德的个人感召力的这个角度讨论品格问题了。品格的概念已经溶入现代心理学中的性格的概念,也就是说品格所有的功能和表现要么是社会环境决定的,要么就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惟独没有主观意识的一席之地。但从理性的角度上讲,主观意识是一种具有独特渗透力的、指引社会/生理方面的人性升华的力量。
我们也可以说林肯总是用他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在人群中挑出这样的人是个不寻常的事。相反,大多数的人是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的。这正是这整个世界的悲哀之处。大多数的人都不在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
绕了一大圈,我们又回到了个性的概念上来了。从理性角度上讲,这个词现在听上去变得响亮了许多。用一个人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就是用自己的意识、用一个人自己的、真正的自我去观察。这不是指自己只顾坚信的个人的观点和对事物的反应,而不考虑群体的观点。于是,American个人主义中和古代文明中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关于个性的理念是摆脱了每个人受社会文化和生理的影响的主观意识。禅宗佛教将此称为"本来面目。"我提议对Americans来说,林肯的脸是这个伟大理念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