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两样就是左慈和一干工匠这两年的心血成果,也是刘厚目前的“终极武器”。陶罐制造难度不高,里面除了填充了火药之外,还有混了些碎铁片,这样就可以增加杀伤力。
手铳可就费劲了,首先是铸造的材料,左慈和工匠试验来试验去,几经折腾,最后还是用了一块“玄铁”(估计是陨铁)来做。然后是铸造,枪杆钻洞,由于此“玄铁”坚硬异常,钻洞过程非常、非常慢这样的一杆手铳要最好的铁匠,费了足足三个月才成功打造出来。所以这杆手铳制造难度极大,制造成本也无法估量,目前也仅此一杆,别无分号。
但是,这杆枪是燧发枪,刘厚跳过了火绳枪的阶段,直接让左慈以燧发枪为目标。然后,这杆枪是使用纸壳子弹的,也就是说,用纸将定量的火药和弹丸包装好,用的时候,只要将内容物倒进枪膛,用通条压实,就能发射了。
用纸壳子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刘厚手中的是前装枪,直接从枪口往内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头。这样的操作缓慢而且每次因装药量不确定,而导致射击效果也不稳定。装少了,发射力度不够,射程不够远,装多了容易炸膛。
而定量装药无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为了使装弹速度加快,且药量一定,纸质弹壳就应运而生了。
刘厚让人用纸卷成的筒,封住一端,然后装上定量的火药,用丝线扎紧后。由于纸筒做得比较大,纸筒装上火药后,上部还余留一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装上弹丸,再扎上丝线,封住弹丸。
这样一来,纸壳子弹就有两层,一层放弹丸,一层装火药。使用时将只需将封住两层出口的丝线解开(活结,一拉就开),或将纸壳割开,先后往枪膛装入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压实就能使用了。
刘厚从容装好弹药后,叫士兵拿来一副铠甲,包在船桨上,双手举起枪,对着铠甲。想了想,还是算了,将枪交给赵云。
刘厚想起了这么原始的枪,完全没有减震、消除后座力的装置,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本身拿起这杆“玄铁”打造的枪已经是很费力了,万一控制不住后座力,枪口偏了,可是很危险的。
刘厚吩咐赵云务必用力握紧枪,言称会有很大的反弹力量和很大的声响,让他做好思想准备。
赵云依言对着铠甲开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手铳冒出了一阵青烟。大家都吓得心肝“砰砰”直跳,连赵云这样的盖世英雄都被吓了一跳,手一软,差点就将手铳扔掉。唯有刘厚事先掩住双耳,得以幸免。
张飞拿过铠甲一看,铠甲的心口位置穿了一个大洞,洞壁有些地方还冒着火星,而铠甲包裹的船桨也断裂了开来。
张飞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难道是左道长的“震天雷?”好半天张飞才冷静下来,问道。刘厚曾对刘备和诸葛亮说过,左慈会制造“震天雷”,三兄弟之间没什么秘密,张飞自然也有所耳闻。
“非也,非也。”刘厚说着拿起陶罐,“这才是‘震天雷’。说着,让赵云点着,然后尽力扔出船外。赵云运力一扔,扔出了约30米远,那陶罐还没有掉到水里就在空中爆炸起来。
只听到“嘭”的一声,空中冒出一团火花和青烟。船上的人被震的两耳“嗡嗡”直响,各人被吓得连站都站不稳,有些人干脆直接趴下。更有甚者以为是上天降下雷霆,要惩罚某人,所以都跪下来请求上天息怒。
“好家伙,这左道长果然是神人也。有这,这叫什么东西来着。”张飞指着手铳问。
“这是手枪也叫手铳。”刘厚适时道。
“对,有这手枪和‘震天雷’莫说取*首级,估计一拿出来敌人就全军溃散了。”
“没错,所以打仗,不但可以靠奇谋妙计,还可以靠这些东西。”刘厚将张飞往技术流方向引导。
“好侄儿,你三叔平时对你最好了,是不是,不如你去跟左慈说说,让他给我的队伍每人配一杆这个枪,每人5个,啊,不,每人10个这个‘震天雷’。
刘厚直翻白眼,你这黑厮什么时候对我最好了?还每人一杆枪,现在我要做多一杆都做不出来。现在的冶炼技术太差,要想不炸膛,枪要做得很粗很重,那已经不是枪,而是小炮了,估计没几个士兵愿意扛着。
“震天雷”的制作倒是简单,但是张飞麾下5000人,每人10个就是5万个,就算刘备再拨1000工匠过来也不一定在短期内生产得出来,因为限制因素不在人手,而在于原料。
这个年代虽然硝石和硫磺都有,但是产量不大,最近因为刘备叫人带话回来要多做火药,已经差不多将市面上的硝石和硫磺都买光了,也不过够做2、3千斤。在没有找到硝石矿和硫磺矿前,想大规模生产几乎不可能。
所以现阶段,火药还是以威吓为主,只有在遇上一些实在啃不下的硬骨头时,才用来攻坚。大规模装备部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你以为这个东西是那么好做的吗?你想要,就打发多点人手去找硝石矿、硫磺矿,还有铁矿。以后攻陷城池,就将工匠都集中起来,送到左师傅那里,让他有足够的人手去生产这东西。”
果然,张飞以后广派人手,满世界去找矿,最后还真给他找到几处矿藏,这是后话了。而且,因为刘厚这一番话,张飞以后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捉工匠,张飞也成为工匠们谈虎色变的人物,一听张飞要来,都预先逃跑。
不过被捉来的工匠,特别是有本事的工匠,刘厚都会让左慈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使得他们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比原来高出不止一筹,这样总算没出什么乱子。
第二十七章 点化张飞()
第二十七章点化张飞
“对了,三叔,左师傅推算过你的命运。”刘厚淡淡地说道。他刚才提起他们三兄弟,他想起了这三兄弟的命运,不由得心中一动,打算提点一下张飞。
关羽的命运很难改变,荆州关系到两国的博弈,孙权从来都没停止过谋夺荆州。为了夺取荆州孙权集团可以说是奇谋诡计层出不穷,不遗余力。因此,这件事不是劝说两句就行的,必须自己亲领大军去救他,需要用几年时间去准备和策划一次行动,一场战争。
但是张飞的悲剧,虽然也有受关羽之死的影响,导致伤心欲绝从而多喝酒,鞭打士兵出气的原因,但是可以说更多的原因在于他自身的性格问题。
张飞本身就是一个性格暴烈,嗜酒如命的人,喝了就还容易失控,也就是俗称的耍酒疯。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出事的,历史上和现实中,喝酒误事的人多不胜数,很不幸张飞也是其中一员。
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那也要看怎么去改,怎么去移,否则后世那么多心理医生都是干嘛的?刘厚不懂心理学,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威吓法。
“喔?我的命运?哈哈,是不是大富大贵,王侯将相?”张飞大大咧咧地说。
“没错,你是封了侯,可惜命不长,刚做侯爷没多久就死了。”
“什么?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小心我扁你。”张飞吹胡子瞪眼。
“不是我胡说的,是左师傅说的,不信你去问他。”
左慈天下第一神棍的名头可不是盖的,这一下对张飞打击不小,只见他一只手绕着自己胡子,默不作声,显是在想事情。
过了一会,张飞终于回过神来,一改他的大嗓门,轻声问:“那他可有说破解的办法。”
“当然有,如果没有破解之法,我对你说来干什么。”刘厚老神在在地说道。
“那还不快快告诉我破解之法!”张飞喝道。显然,听到有破解之法,心中安定了很多,嗓门也随之有所提高。
刘厚被他一声喝震得耳朵嗡嗡直响,不由得捂住耳朵道:“小声点,你想像在长坂坡对付曹将那样,将我一声呼喝震下马跌死啊?”
张飞不好意思地呵呵笑,听刘厚提起他的平生得意之作,也不禁开心起来。
“其实破解方法很简单,就是叫你从此以后不要喝酒,不要打骂士卒。左师傅说了,10年后,你喝醉酒,鞭打士卒,有士卒怀恨在心,就把你的头割下来当尿壶罗。”前面的话是史实,最后一句是刘厚私下加料气他的。
“哇哇,呸!什么当尿壶,我看谁敢!”张飞果然被气倒,瞪着滚圆的大眼,一阵谩骂。刘厚暗自好笑。
“信不信由你,左师傅的话,反正我是信的。”
“哼,那鸟老道的话,谁爱信谁信,不让人喝酒,还让人活不?”张飞的确有喝醉酒打骂士卒的毛病,刘备也曾劝他改过。不过不让他喝酒,比杀了他还难受,就算他再怎么下定决心戒酒,坚持不到几天又重犯了。
张飞说完,就大步走进船舱,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刘厚看着他的背影暗自发笑。
不过从此以后,张飞的确是减少了喝酒,对士卒的打骂也少了很多。他虽然嘴硬,但是他也听说过,左慈推算出了黄巾贼导致天下大乱,推算出赤壁之战曹操必败,推算出庞统会在“落凤坡”被箭射死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老道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张飞心目中,“左仙翁”俨然是天下第一大毒舌,乌鸦嘴中的乌鸦嘴。
“小公子,我呢?我呢?左道长有没有算出我的命运?”这时候,旁边的赵云屁颠屁颠地凑过来问。
在刘备的班底中,刘厚和赵云最亲厚,不但有两次救命之恩,还有传艺的师徒之实,因此,也不好拂他脸,于是说:“赵四叔放心,你能活到70多岁,以后跟着我混就好了,保证你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将军。”
一不小心,将心目中“以后跟着我混”的想法也说出来了。这不是明摆着要挖自己老爹的墙角吗?不过赵云显然没留意到这句话,听到自己能活70多岁很开心。“70古来稀”,在这个年代,能活到70岁,无疑算是长寿的了。
至于刘厚为什么称呼赵云为“赵四叔”,是因为刘厚一直觉得以赵云的本事,刘备有点亏待他了,所以,刘备虽然没和赵云结拜,但是刘厚自动将他称呼为赵四叔,无形中提高了他的身份。
回到荆州城,刘厚又开始过上平静的日子。孙尚香走了,刘厚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120名女护卫。这些女兵原本第一效忠对象是孙尚香,在刘厚的糖衣炮弹攻击下,刘厚成功获得第二的地位。
现在孙尚香离开,刘厚自然而然成为众女兵的效忠对象。虽然孙尚香离开了,但是刘厚每天和120名少女一起玩,自然也不会感到寂寞。刘厚布置她们做了后院的护卫,并定期操练她们。由于这些莺莺燕燕都是孙夫人留下的女护卫,刘厚年纪也还小,自然也没人说刘厚什么闲话。
刘厚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左慈和葛玄的学业和研究身上。他一有时间就给两人上课,内容由数学、化学、物理到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反正他后世小学到大学学到的所有知识,包括课外书看到的知识,他还记得的,一股脑往两人身上灌输。
由于信息量非常大,刘厚又讲得杂乱无章,想起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系统性,这下可苦了左慈和葛玄。
刘厚吩咐两人不管理解不理解,听得懂不懂,先用笔记本记下来,慢慢再整理,慢慢再领悟。两人也知道机会难得,对这些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知识,深信是天上的学问,是关乎天地规则的道理,于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着。
幸好葛玄也算天才,他的纸张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两年的研究,终于造出既廉价又优质纸张。尤其是在刘厚的提示下,用蔗渣为主原料做出来的纸张,不但廉价,其质量比蔡侯纸还好了不止一筹。
刘厚大喜过望,这无疑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又得到一次提高。对于左慈和葛玄两人,最大的收获是有了轻便的笔记本,从此告别笨重的竹简。
而刘厚也奢侈地将自己的厕纸由草纸升级为这种蔗渣纸。当然,其他人还没那个福气,依然用粗糙的草纸。
甘蔗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时代叫“柘”,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在刘厚吩咐下,葛玄很容易就找到了种植甘蔗的蔗田和榨糖作坊,以几乎零成本取得了榨糖后剩下的蔗渣。
葛玄将制浆、漂白、抄纸、压水、烘干等造纸的各个步骤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记录。在刘厚的帮助下,各个环节的关键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他已经基本*造纸的原理、过程掌握了,并开始研究制造各种各样的纸品,例如竹纸、宣纸、卫生纸等等。
刘厚看他纸造得差不多后,又吩咐他开始研究印刷术。当然,刘厚跳过了雕版印刷术,直接让他从活版印刷开始。
葛玄找来了铁匠,用各种金属、合金材料尝试着做字模。刘厚提示他们用铅做,后来经过他们多次尝试,才研究出来,加上锡的铅锡合金做出来的字模最好。这样的字模上墨容易,印字清晰。
于是刘厚指导下,建立起第一个印书作坊,目前主要是印些四书五经去卖,以增加研究经费。刘厚打算逐渐实现各作坊、各实验室的自给自足,脱离刘备的资助。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入川在即,因此也没有将作坊做大,目前还是以累积经验为主。
而左慈在将火药配方成功定在硝石75%、硫磺10%、木炭15%后,刘厚又给他布置了两个新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水泥的研发。刘厚只记得水泥是用石灰石加什么煅烧得来的,但是具体配方他已经忘记了。除了石灰石,还记得家里装修时曾看到过所用的水泥袋子上印着“硅酸盐水泥”。
反正他也不管那么多,让左慈用石灰石混合各种东西煅烧来看看。左慈一听说水泥的种种特性,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这真是划时代的建筑材料啊,其重要性不亚于火药。
当然,那是因为左慈算是个和平主义者,在野心家的眼中,自然是火药这种对打天下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性高。如果不是有助于建牢固的城墙,水泥这种和民生关系更大的东西,估计在很多枭雄眼中不值一提。
刘厚自然不是那么没眼光的人,因此,将水泥的研发在现在就提了出来。
刘厚布置给左慈的第二件事任务就是冶炼技术的研究。我国古代的冶铁技术其实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了。
早期的铸铁是白口铁,质地脆而硬,容易折断,不耐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柔化技术。他们把铸铁加热锻打脱碳,得到白心可锻铸铁,或经过长时间加热退火,得到韧性更好的黑心可锻铸铁。
如果脱碳不完全,仅使铸件外层成为钢而内层还是铸铁,就可以得到一种钢和铁的复合品,使铸件的质量更加优良,欧洲要到18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美国要到19世纪才有黑心可锻铸铁,我国的铸铁柔化技术比他们早发明了两千多年
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熟铁的含碳量小于0。04%,钢的含碳量界于二者之间。
钢可以通过生铁脱碳得到,也可以通过熟铁渗碳制得。燕下都出土的一部分兵器就是把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使其表面渗碳,再经过锻打成为渗碳钢片,又把渗碳钢片对折锻打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