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荆川先生指着站在中间的这位看起来有四五十岁,一身蓝色棉袍、仪表却是威武堂堂的人说道:“这位就是为师的师父、你的师祖,姓王名畿,人称龙溪先生。”
毛烈大惊!连忙再次重重跪地,叩首三次,口中恭敬地朗声道:“徒孙毛烈,叩见师祖!愿师祖身体安康、长享福寿!”
“呵呵。”龙溪先生温和地笑出声来,俯身将毛烈扶起,口中说道:“年前应德回家过年时路过,便说自己收了一个伶俐的徒弟,引得我新奇不已。我便特意让应德在来的时候与我同行,来看看被他夸得天花乱坠的徒弟。如今一见,首先便是悌孝非常。”
说完,龙溪先生轻轻地拍了拍毛烈的肩头:“我已从你师父那里知晓你的一些想法,待一会再谈,去认识一下另外的朋友。”
荆川先生又指向了最后一位看起来三十来岁、面色有些憔悴却是一身锦袍的客人:“这位是来自福建莆田的林兆恩,对你也是颇感兴趣,便与为师一道前来看看你。”
毛烈连忙拱手一揖:“小子毛烈,见过林先生。”
林兆恩连忙拱手回礼:“莆田林兆恩,见过毛烈。兆恩现在是困惑难当,听闻荆川先生之徒毛烈有高论,特来叨扰请教,不敢当先生之称。”
见礼完毕,毛烈躬身延请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请师祖、师父和林先生到客厅坐下。”
说罢,毛烈又对老管家吩咐道:“劳烦福爷安排人等上茶、准备好酒好菜,师祖远道而来,毛烈要好好招待才是。”
老管家答应一声,疾步安排去了。
进到客厅,毛烈恭敬地请师祖、师父上座林兆恩入座,然后从端茶上来的侍女们手中接过茶碗,亲自为师祖、师父、林兆恩奉茶。
随后,毛烈站立一边,等候师祖训话。
龙溪先生饮了一口茶,放下茶碗说道:“本来是应德说的你那个将易理融入儒学的想法引起了我要亲来的兴趣。在进门前,我也是想着要首先与你细说如何将易理融入儒学。”
“不过,进门后却听你老管家说你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几个从未启蒙过的孩子教到可以认识数百字,还懂得了简单的算术,这又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所以现在,我想要看看你有什么奇妙的办法,能够取得如此神速的启蒙效果。”
毛烈听了,躬身道:“还请师祖稍候,毛烈去拿一些东西过来,稍后再来解释。”
龙溪先生眼中精光一闪:“哦?难道你把这种办法写出来了?快快取来!”
毛烈又向师父和林兆恩告罪一声,才走入了客厅后面的书房之中。
片刻之后,毛烈捧着一沓书籍回到客厅,分成三份,分别捧给师祖、师父和林兆恩后,才又站在一边恭声回答道:“师祖请看。”
龙溪先生把手中的书一本本拿起来观看,却见是“汉语拼音”、“拼音注三字经”、“拼音注百家姓”、“拼音注千字文”和“基础数学”,一共五本书。
荆川先生和林兆恩也将手中的书看了看,然后又注视起毛烈,等着他的解说。、;;,,!!
16 师祖王畿()
“这汉语拼音,其实就是浙福两地流传的那些外番人用来标注咱们汉语发音的外番字母。”
“众所周知,外番人的语言文字都是以字母的形势、比较简单,前来我天朝贸易时,就会遇到不识汉人语言文字的情况。他们能够尽量和汉人沟通,便发明了用他们使用的字母来标注汉人文字发音的办法,并在贸易繁荣的两浙、福建之地流传开来。”
“只是,外番人来源复杂,各自的语言文字又有较大差别,比如印度人用的文字就和阿拉伯人用的不一样,佛郎机人用的文字又与印度、阿拉伯的不一样,所以显得非常杂乱、不成体系。”
“但是有个好处,就是外番的字母与发音远比我汉人的文字发音简单易记。所以毛烈就想,能不能通过用简单的外番字母用读音的方式来将庞多复杂的汉字进行标注,使得汉字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让初学者们记住。”
“毛烈用母亲教导的拉丁文字母,将汉字进行了字母标注、然后按照读音韵母进行标注,并将标注的方式命名拼音。”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们汉人启蒙的经典,所以毛烈就先把这三本启蒙经典进行了拼音标注。”
“然后以这基本拼音标注的书为教材教授孩子们读书认字,再把字里的意思讲解给他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毛烈觉得以拼音方式来教授孩子们启蒙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于拼音的事情,毛烈说完了。”
毛烈说完,抬头看了看几人,随即又低下头来,等着师祖和师父的点评。
“哗哗。”
龙溪先生眼冒精光地抖了抖了手中的书,激动地说道:“效果不错!?岂止是不错!?”
龙溪先生指着唐顺之说道:“应德你说,你自己启蒙认字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才把千字文里的一千字认全?”
荆川先生一听,顿时尴尬了,脸色地拱手回话道:“回禀师父,应德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认全的~~~”。
“看”龙溪先生一点都不理自己弟子的脸色,说道:“应德跟我说找了毛烈你这个天资聪颖的弟子时,也说过你是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认全千字文的。”
“而其他的孩子,光要认全千字文,资质一般点要耗费三年的时间,资质差的、估计要四五年时间了吧?”
“这点,林兆恩是可以作证的。”
林兆恩的脸色顿时也了起来,尴尬地回话道:“呃,兆恩是龙溪先生口中那资质一般的,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认全千字文。”
“呃。。。”
龙溪先生也是顿了一下,连忙又说道:“刚才我们三人在门外可是听得真切,屋子里面孩子们诵读千字文的时候,可是一点都没有结巴、顺顺畅畅地就全读下来了!”
“老管家都说了,那千字文里的字,孩子们都已经认得差不多全了!”
“这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呀!”
龙溪先生把手中的书本拍得啪啪作响,语气激昂道:“这能叫效果不错吗!?这叫神迹!”
唐顺之和林兆恩也是点头附和道:“确实是只能以神迹称之了。”
“毛烈啊毛烈,你知道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多大的好处么!?”
三人看向毛烈的眼光都是那么的炽烈,就连低着头的毛烈都能感觉六道眼光中传递过来的热量。
这是一言不合就要捧杀我的节奏么?
毛烈不由打了个冷战,连忙拱手开口道:“毛烈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系统化而已。就算没有毛烈,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其他人把这些整理出来的。”
“毛烈当不起师祖如此赞誉。”
毛烈这话说的倒是实情,毕竟再过三四十年,汉语拼音就会出现了。虽然整理发明汉语拼音的人并不是汉人,而是远洋而来的法国传教士。
可是眼前的龙溪先生、荆川先生和林兆恩却是不知道啊!
三人都是站了起来,将毛烈围在当中,口中轮流着夸耀,把毛烈赞得是满脸通红、一口难辩。
好一会儿,毛烈才得空说道:“师祖,毛烈没有那么神奇的。您看那本基础数学,就是毛烈综合了列位先贤们的算术经典编出来的。”
三位这才消停了下来,拿起“基础数学”书看了起来。
薄薄的书本翻完后,龙溪先生却是再次夸赞道:“这本书也是非常的不错!”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春秋时期起,先贤们所著的算术书籍不少,各种算术算经层出不穷。但那些书籍基本上都是专注于一面,或加减、或乘除、或圆周。像这本基础数学一样,把以前的各种算法综合一体,并且以如此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却是没有!”
“毛烈此举,又是一项壮举!”
得!我毛烈确实是您的徒孙,但也不能这样在外人面前自卖自夸吧?
毛烈在心中吐槽道:“师祖啊师祖,您老这话让毛烈怎么来接?”
刚好,老管家走了进来:“主人,酒菜准备妥当了。”
毛烈大喜,连忙团身邀请道:“师祖、师父、林先生,咱们先去吃饭吧?有什么话等吃完饭休息一阵后再说。”
龙溪先生非常爽快,拍着肚子说道:“行!咱们就先吃饭!一大早地就从绍兴赶来宁波,肚子也饿了。哈哈!”
龙溪先生站了起来,一把把毛烈搂住,又重重地拍着毛烈的肩头,开朗地笑道:“真是个好孩子!”
嘶~~~
毛烈却是半边身子都要麻了!
这老头手上的劲真是不小!
毛烈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却每天都坚持着练武、打磨身体,自恃自己的身体差不多跟十几二十岁的壮男差距不大了,却在师祖的拍击之下一点都撑不住!
毛烈只能咬牙,向其他两人延请道:“师父请,林先生请。”
“毛烈头前带路。”
走在前面,毛烈暗暗在系统里查询了下自己师祖的资料,赫然是:
王畿,男,公元1498……公元1583,明代思想家。明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字汝中,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为人豪迈不羁。嘉靖二年(1523),因试礼部进士不第,返乡受业于王守仁。五年会试中武,未参加廷试,协助王守仁指导后学,时有“教授师“之称。为王守仁最赏识的弟子之一。八年赴京殿试,途中闻王守仁卒,奔广信料理丧事,服心丧三年。嘉靖十三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主事,曾任南京武选郎中之职,因其学术思想为当时首辅夏言所恶而被黜。罢官后,来往江、浙、闽、越等地讲学40余年。
原来是武举出身,还担任过兵部主事,难怪手劲这么大!、;;,,!!
17 林兆恩()
刚关了系统,毛烈突然想了起来。能与如此名满天下的龙溪先生以及荆川先生一同出行之人,岂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人物?而且,林兆恩这个名字好像比较耳熟。
毛烈连忙又在系统中林兆恩的信息。果然,信息出来之后,毛烈又是吓了一跳!
林兆恩,公元1517年…1598年,字懋勋,龙江,莆田人,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祖父是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总制两广的林富。林兆恩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以追求科举功名为业,18岁考中秀才,此后连续三次参加举人考试,均名落孙山。踌躇满志的林兆恩在多次落第的沉重打击下,万念俱灰,30岁时毅然决然放弃举业,转而出入佛门道观,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寻师访道,追求个人精神解脱。
经过五年的彷徨、思索,林兆恩在广泛接触三教九流的过程中,对当时儒道释三教的神圣性产生怀疑,并在某个“明师”的指点下,认识到原初的儒道释三教的宗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之后的儒道释三教逐渐偏离原来的宗旨,越走越远,产生种种弊端。因此,他主张要追根溯源,恢复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时期的儒道释三教的本来面貌,并把儒道释三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构完整、系统、彻底的三教合一思想体系。
林兆恩在30岁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三教合一思想体系的创立和推广中。他的三教合一论是一种以阳明心学为基础,以儒家的纲常人伦为立本,以道教的修身炼性为入门,以佛教的虚空粉碎为极则,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一体化为立身处世的准则,以归儒宗孔为宗旨的三教同归于心的思想体系。
林兆恩反对以后人主观断定的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亦“奚必黄帝、老子、释迦之是信邪”;认为“不识其原而徒索之流”,孔子学说就是因为后世种种错误注释“而不明至于今矣”;进而全面质疑后世的儒道释三教,说:“若世之所谓释流者,以断灭为宗,入于幻焉,而非释也;道流以迂怪为高,入于诞焉,而非道也;儒流则以习威仪腾口说为事,入于辟焉,而非儒也。”他认为,后世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社会纷扰、百姓哀怨,偏离原初的儒道释三教之支流末节难逃其责。
林兆恩不但在思想上主张三教合一,更的是身体力行。在世时,他采取派遣弟子到各地宣传三教合一思想的方法,使之影响力迅速扩大,全国许多省份都拥有众多的门徒。《闽书》记载:“莆田从兆恩者,所谓与夫子中分。鲁江以南,方内方外,闻风麇至,北面师之,称三教先生。”
因为宣扬的思想与当时占据明朝文化正统地位的理学严重格格不入,林兆恩被称“闽中二异端”之一!
乖乖!毛烈咋舌了。
果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呀!能与
师祖师父共行之人还真就是一位牛人!
再看“闽中二异端”的另一个人,李贽!
毛烈这才想起来为什么林兆恩的名字有些耳熟了,是师父在半年多前让自己留下来时与徽帮帮主汪直说起来过。
不过,师父荆川先生是否知道自己口中说起过的两个天赋异禀的家伙,日后却会被以“异端”的称相称呢。
毛烈的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幸灾乐祸的期待感。
等等!
林兆恩是在30岁的时候决定放弃学业,追寻自己的精神解脱的,而他是公元1517年生人。那么林兆恩30岁的时候岂不就是1547年?
而现在是大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
资料中说,林兆恩是经过了五年的彷徨和思索之后,才在别人的指点下悟得三教合一理论的,而现在才是他开始追寻精神解脱的第二年。
也就是代表着,现在的林兆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解脱、还没有悟得三教合一理论。
难怪这林兆恩看起来是那么地憔悴。
而那个指点林兆恩的“明师”,恐怕是跟自己师祖龙溪先生脱不了干系了。
正想间,一行人已经到了餐厅。
毛烈连忙热情招呼师祖、师父以及林兆恩入座开席。
龙溪先生果然如同资料中说的那么豪迈不羁,或许也是因为自己有了个出色徒孙的缘故吧,在席间是频频饮酒,还招呼其他人一起来饮,好像是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一样了。
只是,毛烈才十三岁、不能饮酒,而林兆恩却是郁郁不乐、一副满腹心事的姿态,对饮酒之事也不怎么响应,便苦了荆川先生了。师父酒兴高涨,当徒弟的焉能不满足师父的心愿?
于是,菜没吃几口,龙溪先生和荆川先生两人就已经喝得满面通红!
如果现在有位儒生进来的话,一定会是大跌眼镜的!谁能想到两位都是名满大明的名儒,竟然都是如此的豪放,一手抓只烧鸡、一手端碗大口喝酒,而且喝得衣服都有些凌乱了。
只是,毛烈却是清楚地看到,自己师祖和师父的眼神,还是那么的清醒。
现在,毛烈才又回想了起来:师祖和师父,一个是武举出身、一个是改良过拳种的武道大师,这么点酒恐怕还真的是醉不了两人呢。
虽然明朝时期的酒,已经是蒸馏酒、度数不低了。
酒足饭饱,以毛烈的看法应该是酒足了。好家伙!菜是没下多少,家里珍藏的上好烧酒,竟被两位先生长辈干掉了六瓶!
一瓶烧酒重有一斤,在毛烈和林兆恩基本没喝的基础上,两位先生长辈一人喝了三瓶。
要知道,明朝时候的一斤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