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诳珊垢⊥汲侵猛ブ荨6蝗眨种冒参鞫蓟じ诮缓映牵舯蚴亍:罹淌枪Χ埂>敫卟保饺”ξ铮唤恳簿合嗟燎裕陨聿徽桓医啤;钩螅蝗私曳ⅲ掠涞妹庾铮疵挥薪鄙停幕巢宦�643年,由于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杀。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李世民命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向李世民报告说李靖留了一手,不肯全教。李世民问李靖原因,李靖说:“现在中原无事,我教君集的足以服四夷,而他还想学更多,可见其有反意。”但看起来有史官放马后炮的成分。尤其是君集在临死前说:“我岂反者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又何必撒谎呢?而李世民也没有斩尽杀绝,留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一命。其实《新唐书:侯张薛传》中的三人:侯君集、张亮、薛万彻的罪名都有可疑之处。
  
苏烈
  苏烈(592~667):字定方。少时以勇猛闻名,十五岁初上战场。630年随李靖突袭东突厥时作为先锋以200骑兵大破敌阵,使颉利可汗狼狈逃窜。656年从程知节征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在唐军与四万突厥军激战不敌时,又率500骑兵冲阵大破敌军。657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任雅相、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贺鲁;又命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降,苏定方征调其千名骑兵从军。唐朝采纳薛仁贵建议,争取泥孰部共袭贺鲁。苏定方率唐及回纥兵万余人至曳咥河西,贺鲁率十姓兵10万将其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西突厥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西突厥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次日,唐军继续前进,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部归降,贺鲁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遁。五咄陆部闻沙钵罗兵败,也归附阿史那步真率领的南路唐军。苏定方于是命令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骑兵向邪罗斯川进发,追击贺鲁,苏定方与任雅相率新附之众继后。时遇大雪,深约二尺,诸将建议待天晴后再进军。苏定方说服部众,利用贺鲁以为唐军必然休兵的侥幸心理,踏雪昼夜兼程地继续追击。进至双河,南北两路唐军会师,又长驱200里,直抵金牙山贺鲁牙帐。贺鲁及其将士正准备外出打猎,苏定方乘其无备,突然发起攻击,斩俘数万人。贺鲁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苏定方乃息兵,令西突厥各部落返回居所,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疆界,恢复生产。并将贺鲁掳掠的牲畜、财物等,全部归还原主。苏定方命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自引大军凯旋。贺鲁逃到石国,被石国人诱捕,送交萧嗣业。十一日,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漾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弥射为都护,分统其十姓各部。都曼率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反叛,苏定方率军1。3万人昼夜奔驰300余里,击败并迫降都曼,平定葱岭以西。660年,受命率兵攻百济,八月,引兵自成山渡海,在熊津江口大败百济军,斩杀数千人,然后水陆并进,直趋百济都城俱拔城。百济倾国迎战,仍被苏定方大破,斩杀万余人,国王扶余义慈被迫率众归降,百济遂灭。661年于浊水击破高丽军,围平壤,因为大雪退军。回国后拜为凉州安集大使,防御吐蕃、吐谷浑。667年病逝。
  评分:统率B,战斗A,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苏定方这个有勇有谋、善于以少胜多和长途奔袭的良将,却莫名其妙地在《说唐》被写成大反派,被说书和听书的人骂了几百年。实际上程知节在征贺鲁时曾杀降取其财物,而苏则分文不取,品德远胜《说唐》中的正面角色。在此强烈要求为伟大的外战英雄恢复名誉!
  
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677):铁勒人,铁勒可汗之孙,随其母投奔唐朝。635年,契苾何力与李大亮、薛万彻、薛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在唐军不支时,率众奋力击退敌军。随后闻吐谷浑可汗伏允逃至突伦川,遂率骁骑千余追击,因沙漠无水,将士皆刺马饮血,终于追上伏允,袭击其牙帐,歼数千人,获其妻子,缴获甚众,伏允侥幸脱逃,后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身亡。薛万均与其争功,二人几乎火拼,但后来李世民得知情况后要处罚薛万均,他又为之求情。640年,随侯君集讨高昌。642年回家探亲,被部众劫持,他坚决不从,有人向李世民告他背叛,李世民不信,后来派使者将他要了回来。645年,随李世民征高丽,力战有功。曾在战斗中被刺伤,仍然奋勇作战。后来刺伤他的人被捉住交给何力发落,何力却认为他是各为其主,又是个勇士,就把他放了。648年,随阿史那社尔攻灭龟兹。李世民死时,何力要求殉死,被高宗李治制止。651年,率军平定西突厥叛乱部落。661年,率军征高丽,在鸭绿江履冰而进,大破泉男生率领的高丽军,歼敌3万。九姓铁勒叛乱时,他仅带500骑抵达部落中,劝服部众归顺并交出了主犯。666年,再征高丽,在辽水打败高丽15万大军,斩首万余级,再抵鸭绿江。与徐世勣会合后,契苾何力率军南下,率先攻抵高丽首都平壤,后与徐世勣合兵攻破平壤,灭高丽。契苾何力忠心耿耿,作战勇猛,是唐朝外族名将中的佼佼者。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D,综合C。游牧民族大多鲠直刚烈,勇猛顽强,如能真心相对,大多忠心耿耿。唐朝种族歧视几乎不存在,外族将领之多,堪称中国王朝之冠,也是中国史上最强大的王朝,这是否说明了一些问题呢?
  
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89):百济人,任百济郡将时曾成功守住了苏定方的攻击。663年归唐。骁勇善战,颇有谋略。678年吐蕃扰边,他随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出战。当时,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等被俘,李敬玄怯战退兵,被困于承风岭,他率500名敢死士夜袭吐蕃军营,斩杀300余人,遂解其围。因功授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任河源军副使。680年又率兵于河源击退吐蕃军的进攻,升任河源军经略大使。为加强河源地区的防守,置烽戍70余所,又屯田5000余顷,年收入百余万石,对稳定西北起了重要作用。684年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后又任江南道大总管。686九月,突厥骨笃禄可汗进犯,黑齿常之奉命迎战,进至两井地区,与突厥3000余人相遇。突厥见唐兵已至,均下马着甲,准备交战。黑齿常之立即率200余骑勇猛冲击,突厥措手不及,都弃甲逃走。傍晚大量突厥兵赶来,欲与唐军会战。黑齿常之当即潜使人伐木,令营中多处燃火,以虚张声势。突厥见遍野火起。如同烽燧,疑有援兵相应,便乘夜狼狈逃走。687年二月,再败骨笃禄可汗的进攻,进封燕国公。他治军严整,爱惜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服。689年,被著名酷吏周兴诬以谋反,入狱后自缢死。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D,综合C。一名被“诬以谋反”害死的名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个外国人。
  
刘仁轨
  刘仁轨(602~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自幼好学,博涉文史。660年,唐攻百济,他因督海运遇风覆船被免职,随军自效。661年,百济起兵;围攻屯其府城的唐将刘仁愿部。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率军赴救,解其围。随后又与刘仁愿部在熊津之东,击败百济军。百济向倭国求援,倭国同意派兵。663年八月,百济王丰率部分军队出周留城,往白江口(今韩国的锦江口)接应。百济王子率剩下的百济军和先期到达的倭军留守周留城。刘仁原、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统帅陆军,从陆路进攻周留城。刘仁轨、杜爽率领唐水军和新罗海军从熊津进入白江口,朔江而上夹击周留城。八月十三日,刘仁原所部进逼周留城外围。周留城周围的城池,逐一被唐军攻克,百济守军相续投降。同时,刘仁轨率唐和新罗海军驶向白江口,企图朔江北上进逼该城。当刘仁轨所率海军驶抵白江口时,与先期前来的倭国海军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兵马在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170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二十七日上午,倭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倭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倭军战船慌忙撤回本队,其将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幼稚得可爱)”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倭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倭军大败,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倭将朴市田来津被击毙。刘仁轨四战皆胜,烧毁敌船400余艘,海水被映成红色。百济王丰先在岸上守卫,见倭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九月七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闻讯率守军投降。倭军也全部撤回本国。刘仁轨遂任带方州刺史,驻百济。674年,任鸡林道大总管,率军东攻新罗,675年,破其北方重镇七重城后引兵还。随即进爵为公,任尚书左仆射。武则天临朝后,加授为特进,专知京都留守事。不久依新官制改称文昌左相。刘仁轨治军严整,为人刚正,在任陈仓县尉时,杖杀暴吏折冲都尉鲁宁。他直言敢谏,先后多次上书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对军政要事乃至皇帝行止,皆敢进言。685年病逝。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刘仁轨居高位时毫无架子,对待朋友就像以前身为平民时一样。白江口一战,对中国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是倭人自此一战后,再也不敢进犯唐朝,还虚心派出留学生向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大大改善了落后的局面。
  
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苏定方曾传授其兵法。679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兵逼安西都护府。他以册送波斯王为名,领兵西进,至西州,召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跟随;扬言天热,需待秋凉再西行,使都支等人不加戒备。随后,又以打猎为名,徐召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诸部落子弟近万人,数日后,令其倍道西进。行至距都支部落10余里,先派使者向都支问安,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都支与李遮匐原本相约于秋中抗拒唐使,不料唐军速至,被迫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行俭遂尽俘都支等人。然后,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前来听命,一并执送碎叶城。同时派出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进袭李遮匐。途中恰遇李遮匐使者,即令其返回劝谕其主子,并讲明都支被擒等情况。李遮匐计穹,被迫投降。于是裴行俭遣波斯王子还国,留副使王方翼于安西,加筑碎叶城。亲自押俘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等合众数十万反唐,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出征败归,裴行俭遂统兵再次出击。680年,行至朔州,鉴于萧部粮运被劫而兵败的教训,便伪装粮车300乘,每车内伏壮士,派羸兵押送,并于要道设伏兵。突厥军果然前来行劫,遂遭全歼。此后,唐军粮运畅行无阻。裴行俭军继续进击,战于黑山,获大胜,俘奉职等。681年,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反唐,裴行俭等奉命征讨。闰七月,军于代州陉口,施反间计,使伏念与温傅互相猜忌。于是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伏念再与怀舜约和而还,及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军北走细沙。裴行俭遂令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单于府兵追击;伏念表示请执温傅以自效,裴行俭答应降而不杀。但伏念尚有犹豫,又自恃道远,估计唐军必不能至,疏于戒备。唐军迅速赶到细沙,伏念惊乱,不能整其部众,遂执温傅来降,尽平突厥余部。682年,为金牙道大总管,拟率兵出击反唐的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师未行,病卒。裴行俭善用计,驭将有方,强调用兵之道,抚士以诚,制敌以诈。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裴行俭征讨西突厥,有一次突然在将士已安好营的时候下令移营到高处,部下都莫名其妙,但刚移完营就下起了暴风雨,原来的营地水深丈余,部下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则笑着说:“以后听我说就行,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信我者得救,你是耶稣吗?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候与现在大相径庭)裴行俭精通草书隶书,是书法名家,又通阴阳历法。撰有兵书《选谱》,已失传。他推荐的将领如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后来都成为名将。他又是将门之后,隋将裴仁基之子,其兄裴行俨勇猛善战,与其父谋刺王世充失败被杀,有可能是《说唐》中裴元庆的原型。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武艺高强,善骑射。唐军攻高丽,在安市城阻击援军时,他身着白衣奋战获胜;为李世民赏识,升为游击将军、北门长上。回师时,李世民说:“不喜得辽东,喜得骁将。”任其为右领军郎将。高宗李治在位时,辅助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经略辽东,屡破高丽、契丹军,因功授左武卫将军。铁勒九姓袭扰,他率兵至天山;铁勒聚众10余万,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三箭,射杀三人,其余请降。铁勒军溃逃,唐军追至碛北,获其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666年参与攻高丽,多次以少胜多,威震辽海,占领高丽期间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670年吐蕃进扰,高宗李治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率兵出击。因郭待封违背其意图,自率辎重前进;遭吐蕃军截击,辎重全部损失。薛仁贵退屯大非川,被迫与吐蕃约和而还,免官为民。681年,又被高宗起用,授瓜州长史;不久,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683年病卒。
  评分:统率C,战斗A,智谋C,战绩C,名气A,综合B。破铁勒时,仁贵怕有变乱,将俘虏全部坑杀(具体多少不知道,十余万人全杀了?)。武勇无可置疑,品格略有不足。其子薛讷,字慎言,也是战绩不逊乃父的名将(不知怎么变成薛丁山了?)。《薛仁贵征东》和评书使他名气超过许多实力强于他的名将,书中为了衬托他,又把名将张士贵写成奸臣,难道要写一个英雄非要贬低另一个英雄才行吗?
  
高仙芝
  高仙芝(?~755):高丽人。骁勇善骑射。自幼随父入唐,年二十余授将军。唐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小勃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