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已向父皇许诺,圣上有生之年可永居太极宫。我大唐向来以仁孝治天下,就算礼节上有些许非议,想来也无大碍。此事不必再议。”
刚一走进显德殿的许涵赟就听到李二和一帮心腹在商议登基的事情,待李二说完许涵赟上前施礼道:“小子见过太子殿下。”
“哈哈,你已经是秦王府的咨议参军,都有官职在身的人了怎么还自称小子。小心御史言官参你个有失官体。”李二望着许涵赟笑呵呵的说道。
“啊,这……这个,殿下,在下初次做官对这个称呼真的……”
“你要自称下臣,或者我都可以。什么,小子、在下的,也不知道你师傅是怎么教你的。”李二佯怒的说道。
“呃,是,是下臣明白,谢殿下教诲。”
“算了,改天让宫里的内侍好好教教你宫廷的礼节。小子,你来有什么事情啊。上次的那个马蹄铁孤验看过了,不错,效果很好,叔宝兄还吵着给你要赏赐那。”
“谢殿下,谢秦将军。殿下,花生马上就要收获了,臣此次前来就是禀告殿下,还请殿下早做打算。”
“哦,已经可以收获了,哈哈好,好。”李二兴奋的说道。
看到众人一脸迷惑的样子,李二对许涵赟说道:“小子你来给众卿讲讲那个花生究竟为何物。”
“诸位长辈,小子许涵赟,自幼随恩师……花生可亩产三石,最高五石也不是不可能,花生还能榨油,做军粮等用处。”许涵赟面向众人介绍道。
听到花生可亩产三石,甚至五石一干重臣已经蒙了。
在许涵赟说完之后长孙狐狸猛然出声道:“亩产三石,我大唐自立国以来还没有亩产三石的境况,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天大的祥瑞啊。殿下此事对殿下将有极大的帮助。”
长孙狐狸说完之后,众人不住点头。
杜如晦紧接着说道:“不错,辅机说的有道理,在此皇位交替之际,如果天降祥瑞,无论对大唐、对圣上还是殿下都有极大的好处。请殿下决断。”
李二扫视了一圈,视线最后落在许涵赟身上道:“小子,亩产三石,甚至五石,你可当真。要知道此事朝廷一旦公布出去你可就没回头路走了。”
“臣保证,三石是肯定有的。臣昨日已经查看,由于墒情不错,花生的产量绝对超过三石。”许涵赟抬头保证道。
“好,叔宝兄与辅机明日前去查验,如果属实孤会奏请父皇祭天。”
第十七章收获、祭天()
第二天一早,在金光门外汇合了长孙无忌之后,三人在亲卫的护送下骑马向秦岭山下走去。骑在马上许涵赟感觉大腿内侧传来一阵阵火辣辣的疼,昨天在程老妖精的逼迫下许涵赟终于勉强能自己上下马了,基本掌握了怎么控制方向速度。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今天走路的样子就像是被人爆了那啥一样。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纵马狂奔,一行数十人终于来到了河边的种田里。在秦琼亲卫的帮助下,艰难的下马。那下马的动作看的一众亲卫哈哈大笑。听到笑声许涵赟的脑袋都快低到裤裆里了。
“嗯,不错,看样子你小子没说谎。这花生的长势真不错。”秦琼扫了一眼种田说道。
“是不错,小子,那边一片绿油油的是什么?”长孙无忌指着离花生种田不远的玉米地问道。
“那是玉米。也是小子跟师傅从海外弄回来的,刚种下不到两个月,预计三个月以后差不多可以收成。”
“噢,这个玉米也是粮食?一亩地能打多少?”秦琼问道。
“差不多有六石左右吧。”许涵赟在心里默默的算完之后说道。
“什么?六石,你~你小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秦琼一把抓住许涵赟说道。
长孙无忌也被许涵赟一个亩产六石给搞晕了。蹲在那里愣愣的看着面前那棵小小的秧苗。
“没错,就是六石。秦伯伯你别急,听小子慢慢说。”
“别急,老子能不急吗。亩产六石,你知道六石对与眼下的大唐意味着什么吗?说快说。”
眼见秦琼发急,都自称老子了许涵赟也不赶继续在吊他们的胃口急忙说道:“玉米,亩产大概在六石左右,生长周期大概一百三十天到一百五十天左右。成熟之后可直接煮食,也可由石磨磨成面粉状后食用。玉米的杆子切碎可以喂猪、喂马、等牲畜。更重要的是等玉米多了之后可以酿烈酒。呵呵。”
“酿酒?你小子可知道眼下大唐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如果你敢糟蹋粮食酿酒小心太子殿下扒了你的皮。”长孙无忌笑眯眯的说道。
许涵赟见长孙无忌提到太子殿下也不好在酿酒的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调转话题说道:“二位长辈,我现在就安排人,先把花生收了如何。”
“好,开始吧”秦琼说道。
“等等,安排人先少收一点,我等验看以后报太子殿下在说。全部收完,你让殿下拿什么去祭天。”长孙狐狸说道。
“是,是,长孙伯伯说的是。我这就安排人。”许涵赟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想道,长孙狐狸真不亏是老狐狸,想问题想的还是比较周全的。按照自己的意思一家伙收完就算了。
叫来几个庄汉,没多少时间就收了差不多一半的样子,许涵赟连忙叫停。照着速度下去,在有一会估计就都收没了。没办法啊,听说要收花生了,庄子里的人一下子全部都来了。你一下我一下的,眨眼间一大片就没了。
这边,庄汉们挖着花生,另一边妇人们把一个个花生从秧苗上摘了下来,在河边洗干净之后统一放在一个大筐子里等待称重。
“二位伯伯,好了,可以开始称重了。”
“好,来啊把秤拿上来,老夫要亲自称重。”秦琼说道。
“哈哈,哈哈哈,小子不错,哈哈,如此看来,这花生亩产三石果真不虚啊。辅机你看。”秦琼一边拎着手里的大秤,一边对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走到秦琼身边,看了一眼秦琼手中的秤杆,瞪大眼睛说道:“不错,不错,好,哈哈。”
看着大笑的二人,许涵赟来到秦琼的身边扫了一眼之后就站在边上一言不发。那玩意咱看不懂啊。唐朝有大秤,小秤之分跟后世的秤不一样,在说了在后世自己生活的那年代就连收破烂的都用的电子秤,鬼才能看懂这样的秤。不过看眼前二人的神色,许涵赟觉得产量和自己估算的应该差不多。
“小子,这些花生我带回去一点让太子殿下看看,剩余的你保存好,老子给你留下几个人看护着种田。一切等我们禀告太子殿下之后在说。一定要把种田给老子看好了,听到没有?”秦琼吩咐道。
“二位伯伯放心,小子就算是把自己搞没了也不会让人靠近这种田的。”许涵赟笑眯眯的说道。
秦琼二人给许涵赟留下几个亲卫之后,带了一包花生急忙向长安走去。
长安城,太子东宫,急忙赶回的二人在殿中一边等着太子殿下一边说道:“叔宝,你说这小子究竟是何来路,一会弄出个马蹄铁,一会搞出个花生,哦还有玉米,这都是我大唐闻所未闻的东西啊。”
“这小子的来路某也不是很清楚,他自称跟他师傅周游海外,近几年才回大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小子所言应该不假,花生玉米就不是我大唐之物。”秦琼说道。
“玉米,什么玉米。”李二进来之后问道。
“见过太子殿下。”二人同时行礼道。
“二位辛苦,花生情况如何?辅机你刚才说玉米,那是何物?”
“殿下,我与叔宝已经查看过,花生亩产三石绝对没有问题。在花生种田边上我等还发现了一种叫玉米的东西,大概还有三月左右就可收成。听那小子说,玉米也是粮食,如果种的好,一亩产量可达六石,并且玉米的杆子可以切碎喂马等牲畜。那小子还说玉米还能酿酒。”长孙无忌说道。
“六石,还能酿酒?辅机此言当真。”李二怀疑的问道。
“那小子说的,臣也不知,不过根据花生的情况来看,臣觉得那小子所言非虚。殿下,这是花生,去壳之后即可直接食用,还请殿下品尝,我与叔宝已经尝过确实不错。”长孙无忌双手举着手中的小包对李二说道。
“哦,甚是美味啊。”李二拿起小包,放在案上,随手拿起一粒剥壳之后,品尝了一下说道。
“的确不错,按那小子的说法,此物用途极广,榨油之后的残渣还可以做军粮,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后更能长期存储,如此以来当可缓解军粮运输之难题。真的是天降祥瑞与我大唐。臣等为大唐贺,为殿下贺。”
“哈哈,好,马蹄铁,花生,玉米,这小子接连献上这三件宝物,看来我要好好赏赐一下了。”李二满脸笑容的说道。
“赏赐之事还请殿下三思,这小子来历不明。殿下可等一切查清之后在行赏赐。”长孙无忌劝谏道。
“无妨,从马蹄铁,花生,还有你们刚刚发现的玉米之事来看这都是对我大唐有利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祥瑞。如此大功如果不加以赏赐别人会如何看待。至于身份问题,慢慢查访就是了。倒是这祭天之事还好仔细斟酌才是。”李二神色肃然的说道。
“臣以为此事定要大肆宣扬,殿下刚继位为太子上天就降下如此祥瑞,于殿下而言这是绝好的机会。”秦琼说道。
“殿下,虽说圣上将大小事情全部交由殿下决断,但是这祥瑞之事,臣以为还是由圣上出面祭天比较好,如此一来可以缓和殿下与圣上之间的裂痕,更可彰显殿下的谦让仁孝之心。至于祥瑞,呵呵,那小子不是说玉米还有三月左右就可收成吗。算算时间刚好在殿下登基之后,到时候我们在来一次祥瑞就是了。”长孙无忌说道。
“好,就按辅机说的办。传我诏令,令礼部着手安排圣上祭天事宜。我这就去禀告圣上。”
第十八章爵位()
太极宫,李渊半躺半倚的靠在软塌上,身上衣服敞开,露出胸前黑乎乎的胸毛,醉眼迷离的看着歌舞。
“圣上,太子殿下请见。说是有祥瑞敬献圣上。”太监在一旁禀报道。
“祥瑞,什么祥瑞?宣太子进来。”
“叩见父皇,父皇大喜,在父皇的治理下,我大唐出了亩产三石以上的粮食。”李二满脸兴奋的对李渊说道。
“什么?亩产三石以上。二郎,所言当真。”李渊忽的一下子从软塌上做起来问道。
“父皇,千真万确,我已派叔宝、辅机前去查验。确实可亩产三石以上。父皇请看,就是此物。去壳后可直接食用,此物名叫花生,又叫长寿果。”李二双手捧着手中的小包对李渊说道。
李渊身边的太监走到李二面前,双手接过小包后双手捧着放到李渊面前的桌案上。
李渊将花生拿起,放在眼前观察了一阵,然后剥开花生的壳,将果实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面色犹豫。
看到李渊的神情,李二心中不由轻轻一叹,没想到父皇对自己竟然如此防备。
想到这里的李二快步走到案几前,伸手拿起桌上的花生,剥壳之后毫不犹豫的扔进了自己嘴里,一边吃一边对李渊说道:“父皇,此物甚是不错,味道香甜,听那小子说此物最适合孩童和上了年纪的食用,多食此物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故此物还有一个名字叫长寿果。”
李渊见李二拿起花生毫不犹豫的就吃了,当下心中也就不在怀疑。把手中已经剥好的花生填进了嘴里。刚嚼了几口就眼前一亮道:“的确不错,有点香甜。好好,好,味道好,名字也好长寿果,哈哈。”
“恭喜,圣上,我大唐天下在圣上的治理下出了亩产三石的粮食,这是上天对父皇的肯定,儿臣为大唐贺,为圣上贺。儿臣恳请父皇祭天,向天下宣告我大唐之强盛。”
祭天?听到李二说祭天之后,李渊沉思半晌说道:“我既已将国政交与二郎,祭天之事还是由二郎来吧。”
“父皇,我大唐能有今日一切全依赖与父皇的治理,自父皇晋阳起兵起,历经无数次大战才奠定我李唐天下,而今上天赐下祥瑞,这一切全是父皇之功,如没有父皇那有今日之一切。故儿臣再次恳请父皇祭天。以彰显大唐之强盛,父皇之功绩。”李二面向李渊跪下恳请道。
李渊看着面前跪下的李二,心里想道:二郎这是以祭天的举动来求自己安心,告诉自己只要安心禅让退位自己的一切皆不会变。
想通此事的李渊转身对李二说道:“二郎起来吧,朕答应了,祭天一切事宜二郎去准备吧,到时二郎在朕身边陪祭。”
“儿臣谢父皇,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安排好祭祀之事。”
“对了二郎,你刚才说长生果此物是一小子所献?”李渊沉声问道。
“是的父皇,这小子自幼与师傅周游海外,于几年前回到大唐,而后与师傅隐居与秦岭山中,三年前其师傅仙逝,这小子为恩师守孝三年,近期孝期已满,这才走出深山。”
“如此说来,倒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此子年纪多大?”
“大概十四五岁,此子来长安之时在金光门外结识秦琼,恰遇军士禀告军营之中马蹄受损之事。这小子三言两语便解决了此等难题,效果经秦琼与儿臣勘验之后非常好。不但如此,此子手里现在还有一种叫玉米的粮食,听说亩产更可高达六石以上。现已在秦岭山中一个流民所建的庄子上种下,预计十月左右可收成。”
“六石,亩产六石,二郎,真的能亩产六石?”李渊诧异的问道。
“根据花生的情况来看,想来此子所言非虚,哦,花生就是长寿果。”
“好,好,二郎,如真的能亩产六石,那我大唐百姓将无饥馑之忧,我大唐国力将可更上层楼啊。”李渊兴奋的说道。
“这一切全赖父皇图治之功,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恩赏此子。”李二恳请道。
“嗯,赏,是要赏二郎觉得如何赏赐为好?”
“前次这小子解决战马损耗问题之后儿臣已任命其为秦王府咨议参军,此次又敬献花生,儿臣恳请父皇册封其为,长安县男。”
“长安县男,嗯,倒也合适。二郎你有没有想过,这小子到时再献上玉米二郎你打算如何封赏,亩产六石,你不封赏说不过去,封的话世家、御史会有意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子接连加官进爵世家大族会看不下去的。”李渊略微沉思之后说道。
“父皇英明,此事还请父皇拿主意。”李二心里想到父皇不愧是做了九年皇帝的人,自己在处理新进勋贵与世家关系的时候要多多学习才是。
“朕的意思是,直接册封其为,长安县子,既然你已经认命他为咨议参军,那是个正八品的武职,那干脆就在给他一个朝请郎七品文散官,一文一武,这样二郎你以后用起来也不会有问题。”李渊老谋深算的说道。
“好,就依照父皇的意思,册封为长安县子,授朝请郎。”
“二郎,朕刚才想了想,祭天就和朕的禅让大典一起举行吧,一来可以避免奢靡浪费,二来天降祥瑞之后朕禅让皇位,此事对二郎来说有绝大的好处。朕历经万难开创大唐,只希望大唐江山能多传几代。”李渊望着李二面色肃然的说道。
说到这里,李渊心里想道:这江山毕竟是自己一手开创的,因皇位之争而使自己一天之内失去两个儿子,十多个孙辈。既然已无法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