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虎-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建奴入寇以来,他们无时不生活在恐惧之中,从大明帝国各地,传来的明军连战连败的可怕消息,令百姓们惊沮交加。自崇祯初年以来,京城仿佛已成坏消息的集中营。而现在,终于今天有一支大明的军队,没让他们失望。

    这支军容严整,盔甲整齐,充满着一种钢铁般凌厉气势的猛虎军,现在京城斩首献俘,实是大涨了官军气势,也为众多饱受惊吓与压抑的百姓,长出了一口恶气。

    情绪爆发的京师民众,如痴如醉的向猛虎军大声欢呼,尽情的发泄着心中的喜悦与爱戴。

    见到京城百姓这般热情欢呼,一直严肃的李啸,脸上也露出了微笑。,身着精钢鎏金盔甲,头戴八瓣红缨盔,身披鲜红织花披风的他,骑着雄骏的墨电宝马,对两侧的欢呼民众微笑拱手示意。

    李啸的致意,更加感染了百姓们热烈的情绪,百姓欢呼着李都督的称号,无数的手向他挥舞着,眼前的情景,让李啸想起了前世电影中,那些诸如恺撒或苏拉这样的罗马英雄们,在万众簇拥中,穿过胜利广场,前往凯旋门的荣耀感觉。

    负责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的军兵们,用力阻挡着那不时欢呼簇拥上来的人群,不让他们冲到街道中间,猛虎军的歌声与口号,已经被民众百姓的欢呼声淹没,整个北京城,仿佛陷入了一片疯狂而欢乐的海洋。

    猛虎军的军兵们,并未从北面的正阳门直接进入内城,而是绕行了一圈,到京师北面的宣武门入内城,再经宣武门到棋盘街,再从大明门进入皇城地界。

    直到一个时辰后,在午时初刻,猛虎军方到达皇城外,随后,在礼部献俘官指引下,在内城绕了一圈,再过端门与承天门,才进入午门前方御道。

    此时的午门前的御道上,锦衣卫大汉将军已沿东西两侧设好仪仗,御道南面是教坊司的大乐乐队,午门门楼前分设鸿胪寺赞礼和承制官,东侧是文武大员和藩国使臣,还有一众入京来援的外地兵将统帅,如祖大寿,祖大乐,猛如虎,李重镇等人。而一般的文武官员,则由引礼官带至御道南偏东位置,东西对面而立。

    猛虎军依露布官们引导,在午门前的广场上分片伫立,那些俘虏,被黑压压地押解到离午门最近的空地上。斩获的首级,亦已人枪尖上取上,统一堆放在俘虏旁边,架成一座小山。

    这些工作完成后,又是钟鼓大作,乐声齐鸣,在鸿胪寺官员跪奏下,崇祯皇帝,身着明黄团龙冕服,戴十二珠串金顶冕毓,乘着御舆,在一众盔甲鲜明的大汉将军护卫与簇拥下,到达午门城楼之上。

    午门前,一名身材粗壮的大汉将军,手中甩鞭击地,奏乐声遂止,崇祯帝敛服端坐,出现在城楼上。一旁曹化淳王承恩等大小太监,皆手执拂尘,垂首静立。

    随后,全体在场官员,全体面向午门,跪拜四次。

    此时,有刑部官员上前,在午门前中道位置,向城楼上的崇祯,大声跪地奏禀。

    “陛下,清军俘虏八百二十七人已带到,皆已查明正身,点验无误。该部人犯,陛下欲如何处置,敬请明示!”

    这名官员将最后敬请明示四字说得又重又长,话音刚落,全体猛虎军与一众官员,又齐呼了三声万岁。

    “此等鞑虏,背义负恩,叛我天朝,荼毒州郡,侵害百姓,实是罪行深重,断无可恕!其中满洲之虏,立时押解街市,凌迟处死。其余蒙古汉军等虏,皆斩头示众,以儆效尤!”

    崇祯威严的声音,在午门城楼上高高响起完毕后,猛虎军与一众官员又齐呼了三声万岁。

    随后,一众俘虏哭器啼啼地被带押下去,前往菜市口,或凌迟,或斩首。大批京城百姓们,跟着他们后面而行,每个人都对观看接下来对俘虏的凌迟与斩首,充满了无限乐趣与向往。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见到处死同类,还能充满快感的独特生物。

    俘虏们押下去后,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词赋,跪道而颂,贺讫,乐声又大作,众人五拜三叩头,最后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兴,崇祯皇帝方驾退回宫,献俘仪式,到此正式结束了。

    而李啸,也打算带兵离京返回了。

    在所有欢呼的官员与百姓中,只有李啸一人知道,这样盛大的献俘仪式背后,那个曾经无比辉煌灿烂的朝代,将无可挽回地走向黑暗与灭亡。

    这漏舟之欢,这火屋之乐,还能有多久啊。

    李啸在离京前,又去拜见了一同入援的祖大寿、祖大乐等将帅,与各人寒暄叙旧后,才返回营中。

    山海关总兵祖大乐,对自已这位得立大功贤婿李啸,更是敬佩非常。当得知女儿祖婉儿可能就在几个月后便要生产,更是喜得合不拢嘴,提前向李啸道贺。

    八月十三日,中秋节的前两天,李啸率兵离京而去。

    按他的安排,金狼营甲总的军兵,以及那些土默特部骑兵,就此北返金汤城。而赤凤营的入援军兵,以及英格玛本人,则与李啸一起,南返赤凤城而去。

    本来,李啸想着,要在战后,亲去土默特部求亲,不过英格玛却更强烈要求,难得来到大明境内,要先随李啸去赤凤城看看。李啸拗不过她,只能带她同回赤凤城。

    不过,为了兑现承诺,李啸还是下令,让金汤城总管安谦为代表,前往土默特部前去提亲,以迎纳英格玛为妾室。

    返回山东的路上,李啸原本因为自已全部的建议皆被拒绝,而一直沉甸甸的心头,反而有种莫名的轻松感。

    既然,皇帝与朝廷,一定要一条路走到死,那就随他们去吧。

    而我李啸,在接下来日子里,还是要抓紧时间,壮大实力,积蓄力量,这才是自已要真正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在这个乱世中,得以存活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也许,有一天,我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敌() 
在李啸率领赤凤营兵马,从京城返回了山东赤凤城之时,阿济格率领的侵明大军,也终于返回了沈阳。

    没有任何人来迎接他们。

    尽管入宫通报消息的骑兵已去了多时,但一直没有回音传来。这支征明归来的清朝大军,人马散乱地站在冷清的盛京西郊,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阿济格心下又愧又怒,却无可奈何。

    他心下知道,这次征明,虽然还有众多掳获,但折损了统帅扬古利和大将谭泰,还有过万的兵马损失,那心胸狭窄的皇太极,恐怕不会轻易饶了自已。

    一旁的阿巴泰,同样是满脸惶愧之色。

    二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又等了多时,总算有宫中太监,手中端着一道圣旨,带着十来名官员,从盛京西门中,冷着脸,踱步出来,来到了阿济格的大军之前。

    阿济格阿巴泰二人,慌忙跪地听旨。

    “皇帝谕令,着征明统帅阿济格、副帅阿巴泰二人,立即入宫觐见,其余部众,各回本营,一众掳获钱粮人畜,由户部官员接收。钦此。”

    太监毫无表情地念完这段话,然后冷冷道:“请多罗武英郡王接旨!”

    “奴才接旨。”

    阿济格轻轻一咬牙,从太监手里接过圣旨。

    这时,一旁的阿巴泰注意到,太监宣完旨后,后面的军兵明显喧哗骚动了起来,很多人脸上都是愤愤不平之色。尤其是一众蒙古兵与汉军,脸上的怒色更甚。

    妈的,这算怎么回事?!

    咱们辛辛苦苦征明打仗,攻州克县,血战厮杀,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现在倒好,押着俘虏与缴获返回盛京,竟没半点赏赐,一句话就把咱们给打发回去了。

    真他娘的岂有此理!

    见得众人发怒,阿巴泰倒也机灵,急忙向众人表态,温言挽慰,说让众人先行回营,等会见了皇帝,定会向皇帝提出,让朝廷尽早给他们颁下前程与赏赐。这才稍稍抑住了众人的愤怒,喧哗吵闹之声有所收敛。

    秋风萧萧,落叶纷飞,面色沉重的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跟着宣旨太监,从西门入城,一步一步向盛京皇宫走去。

    两人都感觉,这段沉默前行的路程,仿佛是前所未有的漫长。

    宣旨太监带着二人,终于来到清宁宫外,便让二人在外等候,自已先去通报。

    不多时,宫内传来消息,让他二人入宫觐见。

    阿济格与阿巴泰,两人眼神复杂地对望了一眼,终于都硬着头皮,走入清宁宫内。

    入得殿后,阿济格阿巴泰二人,迅速地注意到,清宁宫中,除了一脸严肃,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太外,另有豪格、范文程两人,侍立于一旁。

    “奴才阿济格,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才阿巴泰,拜见皇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唔,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阿济格从地上拍打衣袖起身,他迅速地瞥见,一旁的豪格眼中,那满是愤怒的目光,正有如刀子一般,象自已狠狠刺来。

    而豪格旁边的范文程,脸上也隐现惋叹之色,一副虽不情愿,却不得不介入纷争的表情。

    阿济格心下长叹一声,扭过头去,故作不见。

    “阿济格,此次征明,战果如何啊?”

    龙椅上的皇太极,脸上依然十分平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禀皇上,我征明大军,共掳获了人3万2千余人,畜4万7千多头,收编明朝降军3000多人,另获粮草八十九万石,黄金2000多两,银子二十一万八千多两,绸缎6千多匹。”阿济格脸上努力堆起笑容,用恭敬的语气对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脸上突然抽搐了一下,他象牙疼一般咧了咧嘴。

    “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此次征明,有这般缴获,虽不甚巨,亦算是有功了。只是,朕想问下,我军此次征明,我军兵马损失,却有多少?”

    皇太极淡淡的话语,却让阿济格阿巴泰二人,瞬间变了脸色。

    “奴才禀奏皇上,本次出征,我军共折损兵马一万三千余人,其中满州军兵7000余人,蒙古兵与汉军各约3000人。”

    阿济格报完这段话,狠狠地咬了咬牙。

    旁边的阿巴泰,亦深深地垂下了头。

    “这便怪了,不是说,那明军皆士气消沉,不堪一战,畏我军如虎吗?为何我大清军兵,竟折损如此之多?”

    皇太极话语冰冷,脸色十分难看。

    阿济格还未说话,一旁一直在压抑着自已情绪的豪格,抢先一步大喝道:“阿济格!亏你这厮在出征前还敢口出狂言,说什么要全胜而返。却未想到,你这厮如此无能,竟折损我大清恁多兵力!尤其是我正黄旗部的扬古利、谭泰竟然尽死于明军之手,还折损了六千五百余精锐正黄旗满洲军兵,占了大清折损兵力的一半!我正黄旗精锐兵将,几乎就此全毁啊。你这个狗屁统帅,断断难辞其咎!”

    豪格对损兵折将的阿济格这般痛恨,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阿济格率军出征时,皇太极曾向他承诺,待征明大军回返后,恢复原本已已取消的正蓝旗建制,并让他来担任旗主。

    皇太极这句承诺,让豪格十分欣喜。

    自镶黄旗被皇太极从自已手中收回后,豪格一直苦于没有属于自已的独立力量,现有若能得到正蓝旗,豪格相信,这将成为自已在政治上进一步晋升的重要筹码。

    而现在,正黄旗的精锐兵力,竟被这混帐阿济格折损了大半,两黄旗兵力顿时大减。因此,豪格也知道,自已想顺利接手正蓝旗,怕是不可能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现在断了豪格晋身之阶的阿济格,自然被豪格恨之入骨。

    被豪格这般痛骂,阿济格脸色狰狞,浓密的胡髯一跳一跳地抖动,牙齿咬得格格响,若不是顾忌上面的皇太极,依他的暴躁性子,怕是要与豪格当场打起来了。

    一旁的阿巴泰,脸色亦极为难看,他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豪格,不可造次!”

    还是龙椅上的皇太极叱斥了一声,让还想说出更多愤怒之辞的豪格,把痛斥的话语,生生憋了回去。

    阿济格打扦跪地,长叹一声,向皇太极奏禀道;“皇上,我军此次出征,原本势若破竹,所向披靡,之所以会突然损失恁多兵力,全是因为明军中,那个李啸率部横来搅局,多设诡谋,方使我军不备,中其奸计,此致兵力折损,尤以正黄旗部为甚。奴才身为统军大将,损失兵将,确难脱其责,请皇上责罚!”

    阿济格说完这段话,刷地伏跪于地,埋首不起。

    皇太极并未说话,而是把冷冷的目光投向一旁垂首肃立的阿巴泰身上。

    “阿巴泰,你且实说,那李啸,究竟是用何法,方得灭了我恁多军兵!”

    皇太极的话语,隐含着无可言说的愤怒,充满了一种钢铁般的凛凛威压。

    阿巴泰刷的一声跪地,立刻颤声禀道;“禀皇上,那狗贼李啸,先在宣府北路,建得偌大一座雄峻金汤城,便以此城为凭依,投抛震天雷,轰杀我军将士一千五百余人。随后,此人率兵马入援北京,攻克谭泰镇守的镇边城所,斩杀谭泰,击杀并俘虏我军四千五百多人。接下来,此人假扮我军,并假传军令,诱杀了扬古利次子塔瞻及正黄旗部三千精锐军兵。最后,此人再率部假扮我大清军兵,诈开房山县城城门,几乎攻杀守城的全部大清兵马,统帅扬古利,被李啸发箭射中,身负重伤,好不容易率着残部,来到奴才处报信,便因伤重不治,殉国而死。”

    阿巴泰说到这里,小心地抬了抬头,见到皇太极一脸铁青。他嘴角嗫嚅着,不知道还要不要再说下去。

    “说下去!”龙椅的声音,冷冷地响起。

    阿巴泰竟忍不住打个了寒噤,继续说道:“随后,那李啸撤军进入京,凭城固守,奴才与统帅阿济格,在北京城外诱敌三日,明军始终龟缩京城,不肯出战。奴才无奈,因考虑到统帅扬古利与大将谭泰皆已阵亡,此为大事,需得早回盛京禀服皇上方好。于是,我与阿济格二人商议,决定就此收兵,北返我大清。以上奴才所述,句句皆是实情,请皇上查之!”

    清宁宫中,一时间,有如死了一般寂静。

    皇太极的大胖脸在轻轻哆嗦,表面平静心下却极其恼怒的他,手指颤颤地抬起,指着地上下跪的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心痛啊!

    要知道,大清国中,满州八旗的常备兵力,才不过六七万人,这阿济格竟一下就折损了7千满州军兵。而损失最为严重的正黄旗部,竟有六千五百名满洲军兵,就此烟消去散,不复存在。要知道,这些精锐的战力,乃是大清在无数次征战中,才培养起来的虎狼之师,却没想到这些兵马,竟以这般窝囊的方式,全折在了李啸的手里。

    这简直是在用锋利的小刀,切割皇太极的心肝啊!

    这个狗入的李啸,一再坏朕的好事,实在是朕的一生之敌!

    李啸,你且莫得意,朕总有一一,誓要砍了你的狗头!

    皇太极心中极其恼怒,好不容易才控制了自已的心绪。

    一道寒光,从皇太极眼中划过。

    哼,阿济格,你这折损兵将的无用蠢材,若非为顾虑大清初建,万事求稳,朕早就要取你项上人头了!只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