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之常磐红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战国之常磐红叶-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多场,战火一度蔓延到小田原城之下,最后双方以平局告终。

    然而,随着有相模雄狮之称的北条氏康逐渐病重,他意识到自己儿子北条氏政的能力是绝对无法和武田信玄相比的。因此,他留下遗嘱,在他病逝后,破弃了北条家和上杉家同盟,转而再次和武田家结盟。因为他知道,越后距离关东平原实在遥远,想要支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进攻型的同盟而非防守型的。若是武田家进攻相模,上杉家即使想救也是鞭长莫及。以北条氏政的能力,是挡不住武田信玄的。所以,只有和武田家再次结盟这一条路可以走。

    在和北条家重新和睦后,武田家终于没有了两面受敌的隐患,德川家也随之紧张起来。不过,由于武田家的死敌越后上杉家依旧在信浓北部活跃,武田信玄仍然不敢把大部队轻易地调离甲信。因此,兵力有限的武田家在骏河和远江边界到底也只能和德川家小打小闹。

    然而,德川家康不知道的是,随着足利义辉缔造的信长包围网的出现,一个反织田的势力同盟正逐渐形成。本愿寺显如既和武田信玄有着姻亲关系,又同为信长包围网的一员,因此答应了武田信玄的请求,挑动越中一向一揆大规模叛乱。上杉谦信因而被迫率军离开越后,前去越中弹压。而足利义辉则在此时去信给上杉谦信,以幕府将军之名调停上杉家和武田家的争斗。上杉谦信本就抽不出手来,再加上素来敬重幕府,索性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了这个请求。后顾无忧的武田信玄于是囤积了大量粮草辎重,准备上洛。

    在10月初,近畿的织田势力和反织田势力大规模对抗的时候,武田家也有所行动。山县昌景作为武田家的先锋队反复在远江、骏河边界的小山城、诹访原一带活动。德川家康瞬间如临大敌,将大量的部队派往了挂川城。德川家康现在占有三河和大半远江,总石高数大约在50万石左右,可以招募15000多人,其中5000多战兵。他把3000人和嫡长子德川信康留在三河冈崎城,稳固三河,而自己则亲率剩下的12000人抵达了挂川城——远江东部的边境重镇,准备抵御武田信玄的攻击。

    由于织田信长那里本就焦头烂额了,德川家康只是派人知会了织田信长一声,并没有请求援军。因为他觉得靠着易守难攻的挂川城,当年朝比奈泰朝能带着斗志涣散的今川残兵守上那么久,他挡住武田信玄也没什么问题。武田信玄虽然野战很厉害,但是攻城中玩不出什么花头吧。

    ·

    然而,事实证明,德川家康想多了。

    11月15日,武田军突然出现在远江的北部!他们没有走甲斐…骏河…远江这条平坦的大路,而是从信浓山区里直接南下,兵临长筱城。长筱城守军猝不及防,在武田信玄的调略下被迫投降。不过,投降前,长筱城也给滨松送去了最后一份情报——武田家大军人数高达20000。武田信玄显然不打算硬冲德川家康设在远江…骏河一线的边界防线,而是直接从远江空虚的北部入侵,打算一刀把远江切成两半,直接杀入远江柔软的腹地。

    同一天,武田信玄打出了上洛的旗号。他拿出了足利义辉的亲笔诏书,说自己是奉幕府将军之名讨伐逆贼织田信长,打入京都匡正幕府。他还号召织田信长所有的盟友尽快改邪归正,投入反织田的一方,尚可既往不咎。若是冥顽不顾,就只有被消灭一条路了。

    德川家康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6日了。这一天,在正面战场和他对峙许久的山县昌景也率领所部4000人活跃起来。一同出现在战场上的,还有3000北条家的援军部队(其中1000战兵)。

    由于根本没有料到在骏河边界活跃了那么久的武田军居然会从信浓出兵,德川家康惊慌失措。他害怕武田家从远江北部的山区直接南下,攻克滨松城,从而把自己关在远江东部的孤城里,切断了退向三河老巢的路。因此,德川家康匆忙率领主力回援,并同时派出大久保忠世等人率军北向侦查,摸清武田家具体的情况。17日,挂川城的断后部队抵挡不住山县昌景的进攻,挂川城沦陷。而不巧的是,德川家康派去侦查的部队,在野外和马场信春、高坂昌信的部队直接遇上了,被干脆利落地击溃,部队全部溃散在山里无法收拾。犬居城的守将一看大事不妙,弃城而逃,撤入了身后的坚城二俣城。

    二俣城是远江中北部的要害之地,地处二龙川、二俣川之间,扼住了从远江北部进入远江南部平原的关口。如果二俣城失陷,武田家的大军就可以一马平川,在平原上长驱直入到滨松城下。因此,二俣城绝对不能有失。然而,由于山县昌景和北条家的援军紧追不舍,德川家康一直没能派人去增援二俣城。等到他自己好不容易撤回滨松城时,只有千余守军的二俣城已经被武田家20000大军包围,联络也被切断了。德川家康自知大事不妙,只得立刻派人去近畿报信,请求织田信长的增援。

    ·

    消息传到织田信长耳朵里时,已经是11月22日。此时,他刚把雨秋平的4000战兵从防线上给撤了出来,准备拿去反击浅井…朝仓联军。可是东国的局势,却让他如何也放心不下。武田信玄的本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德川家康现在已经丢掉了大半远江,二俣城也遭遇包围。他手上可用之兵在连败两阵后已不满万,如何挡得住武田家和北条家的24000大军?

    虽然他很想劝说德川家康努力坚持一段时间,等到织田家把浅井…朝仓联军击退,再重夺京都后,就会去增援他。织田信长相信如果德川家康闭门不出,武田家也没办法短时间内就把他解决了。可是问题来了,德川家康到底也是织田信长的盟友,而不是织田信长的下属,没必要为了织田信长担上如此大的风险。如果德川家康死扛到底,武田信玄很有可能就会围住滨松城而不打,转而西进,把德川家世世代代传承的三河一扫而空——这是德川家上下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结果。如果织田信长不能派出援军,如果德川家康看不到援军抵达的希望,他甚至很有可能倒向武田家。

    如果德川家倒向了武田家,或者退一步说,如果三河沦陷了,那么局势就会变得无法收拾。织田家的主力都被拖在近畿,尾张、美浓和伊势几乎是一片空城。仅有的机动部队,也都被调去了岩村城一线——武田家的秋山信友在不久前出兵东美浓攻略城池,逼迫织田信长派出援军。

    因此,如果武田家的部队得以占领三河,长驱直入尾浓腹地和伊势,织田家的根本所在就会全部丢光。这就仿佛一个拥有着坚固巨盾和锋利长刀的战士,却被一个敌人在背后用匕首直接捅入心脏一般。

    因此,织田信长没有选择,只得告诉德川家康,增援马上就到。而他派出的人选,就是刚刚从战线脱离而出的雨秋平所部。他让丹羽长秀等人负责驻守雨秋平的领地,而让雨秋平的精兵不远万里,赶去支援德川家康。

    不过,从河内前去三河的最短路径:走北近江进入尾浓的道路,如今已经被浅井…朝仓联军切断,短时间内也没有打通的机会。织田信长和雨秋平商量之后,只得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在这个时代,只有雨秋军敢走的路。

    那就是从河内南下,进入纪伊、南大和的广阔山区,沿着山路一路从南边绕过去,绕到织田家的伊势。从伊势抵达志摩,在坐船前往远江。

    从河内进山,一路绕到伊势,保守估计也是两百八十里的山路。而在从伊势到志摩港口,又是一百多里。这样复杂险要的地势、狭窄崎岖的山路,换作一般的大部队,可能要走上一个多月。可是织田信长并没有留给雨秋平那么多的时间,而是要求他十天之内必须赶到伊势——德川家康可能等不了多久了。

    强行翻越山地进军,雨秋平以前不是没有尝试过。当年在今川家内战的时候,他就从山路一口气绕到了冈部联军的后面。不过这一次可不是短途的战术机动,而是漫长的战略调动,他可不能只带那么几百战兵轻装出发,而是要带着4000战兵,8000辅兵、十几天口粮和大量辎重组成的大规模军团,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五百零三者 跋涉() 
11月24日,雨秋家12000大军从高屋城出发南下,一头扎进了纪伊的山区里。这里群山环绕,只有几条不宽的官道和山路,因此连国人众都没有几家,根本不会有人来阻挡雨秋平的部队。影响雨秋家行军速度最大的敌人,就是这山路。

    这些山路不仅弯弯绕绕,而且起伏很大,狭窄得也远不如平地上宽敞的官道。而这些山路的道路条件也非常恶劣,很多上面都已经落满了树枝树干碎石,还坑坑洼洼得难以让手推车通过。有些山路甚至因为年久失修,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塌方。

    这样的路,三五行人轻车简从还有机会快速通过,如果你想让一支携带无数辎重装备的12000大军在十天内走完280里,无益于痴人说梦。

    但是雨秋家的参谋部,却偏要说。

    ·

    “又到路口了。”水原子经带着他的连一路跋涉,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分叉口。为了减轻辅兵的压力,雨秋军所有的战兵都穿着具足、拿着武器行军。因此,这山路也爬得他们满身是汗。水原子经抹了把脸,就随手把东西给了跟在他身侧的雨秋殇,自己走向前去。

    之所以雨秋殇会出现在这里,还是因为织田信长的安排和他本人的坚持。由于雨秋殇过了年马上就13岁了,到了该元服的年纪。织田信长为了奖励当年雨秋殇在京都摔跤大会上的精彩表现,也是为了安抚雨秋平——毕竟要让他远离本领,前去几百里外的远江支援。因此,织田信长特意在出征前为雨秋殇举办了元服礼和环甲礼(不过在雨秋平的坚持下,雨秋殇并没有被剃成月代头,而是像雨秋平那样仿照汉人的发式),还亲自担任他的乌帽子亲,以激励雨秋家的士气。

    既然织田信长做出了这样的表态,即使雨秋平觉得雨秋殇年纪还小,但是也只能让他上战场了。他找蓝翔花掘为他打造了一套合身的具足和武士刀,还为他选了一匹小马驹。本来雨秋平想让雨秋殇跟着自己在中军行动,可是雨秋殇却十分倔强地拒绝了。他说自己毫无经验,在中军帮不上什么忙。如果真的想有所成就,也不可能只跟在主帅身边,否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因此,推辞了雨秋平赠给他的小马驹,要求亲临一线,作为一名普通的足轻来完成自己的出阵。雨秋平拗不过他,只好把他托付给最靠谱的水原子经,让水原子经时时刻刻关照他。水原子经自然心领神会,打定主意绝不把雨秋殇派去任何危险的地方。而雨秋殇身边,还跟着武艺高超的森田恶翔来做护卫,更是万无一失。

    这不,水原子经现在就时刻把雨秋殇带在身边,美曰其名给他讲讲军旅的经验,实则就是要看住他以免出意外。

    水原子经一边想着脑内的思绪,一边走向岔路口等在那里站岗的一个参谋人员,开口问道:“请问接下来我部该如何行军?”

    “是水原大人的连队吗?”那个参谋人员认出了水原子经,随后从怀里掏出了一沓纸翻找起来,“常磐备第二连队,在此分叉口向右前方进山,由小路通过,疏散交通。前方三里处有准备好的午饭,是上一批通过的辅兵留下的,就地食用后请继续前进,到前方五里外会遇到一个新的路口,会有参谋在那里进行指示。”

    “是。”水原子经和那个参谋交换了一个军礼后,就转身率领他的部下离开了官道,向着右前方的山区进发。他不是最前面的第一批部队,因此不用担负开路的责任。今天早上吉岗胜政的部队应该走过这条路了,把路上的碎石和树枝什么都清理干净了。不过到了明天,他的连和小川佑东、蜂须贺小六的连队就会轮换成为开路先锋,担负起清理道路的责任。大家彼此轮换,十天内保证大家的体力和休息。

    由于雨秋家的部队太过庞大,需要搬运的辎重太多。因此,如果只靠着从河内…纪伊…大和…伊势的那条崎岖狭窄的山路官道的通行量,是根本不可能在几天内把部队送到伊势的。因此,竹中重治的参谋部竭尽所能地去利用每一条有可能利用的小路来疏散交通。

    然而,这次不比平时,参谋部是临时接到要从山区通行的命令,没有办法提前做好万全的计划。因此,竹中重治几乎在收到命令的那一刻就率领所有参谋部人员和骑兵连出发前往山区,快速向前侦测所有的地形。随着侦查线的推进,情报源源不断地后送,竹中重治就和留守的参谋们争分夺秒地赶制出行军、分流、开路、补给、扎营等种种计划,再把它交给雨秋平。参谋部和骑兵连前脚刚制定好计划,后脚雨秋家的部队就差不多开到了,着实是在和时间赛跑。

    虽然雨秋平设立参谋部已经好几年了,雨秋家的众人早已明白参谋部的强大。可是这一次行军,着实让所有人都为参谋部的高效和准确感到惊叹。如果是用传统的日本指挥模式,基本上就是统帅一人乾纲独断制定全部的计划,旁边的小姓、家老提提主意。那么,大军的行军路线估计就只有这一条主要官道,或者是统帅看到的几条比较大的山道,想利用那些小路根本是无稽之谈。而部队的行军、扎营、补给、开路估计也就只能让下级指挥官随机应变了,因为精力有限的统帅根本照顾不过来,凑合着弄弄就差不多了。很有可能有的部队晚上被迫睡在悬崖边,有的部队拿不到粮食吃不上饭,有的部队一直挤在前面开路,累得走不动路。这样的军队,可能磨叽一个半月都走不到伊势。

    可是有了参谋部,一切的行军计划、补给计划、扎营计划、轮换计划都被制定得井井有条。总参谋部是计划的制定者,而包括雨秋平在内的各级指挥官武士,似乎变成了单纯的执行者,只需要考虑如何把参谋部安排下来的计划完美执行就可以了。既能保证效率,又能节省时间。这样的分工,着实让雨秋家的战斗力提高了一个档次。

    ·

    靠着参谋部的卓越发挥,雨秋家以惊人的效率在12月4日抵达了伊势的雾山御所。等待已久的北畠信雄、神户信孝立刻来给雨秋平接风洗尘。

    “二公子,三公子。”虽然北畠信雄和神户信孝都已经被过继到了外家,但是他们私底下却仍以织田信长儿子的身份感到骄傲。因此,雨秋平依旧像以前一样称呼两个少年:“别来无恙,多谢两位公子款待了。”

    “红叶殿下客气了!”北畠信雄见状匆忙拱手道,“殿下从河内一路翻山越岭而来,居然只用十天就到了雾山御所,红叶军天下强兵果然名不虚传。”

    “二公子过奖了。”雨秋平闻言不觉有些诧异。北畠信雄这孩子雨秋平也算是有些了解,一贯都是那种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的类型。因为之前他和雨秋殇关系不是很好,连带着对雨秋家的态度也不是太友善。今天怎么会主动恭维起自己来?

    “红叶殿下何必如此谦虚。在下不才,愿听红叶殿下点拨一二,教授在下行军之法。”北畠信雄果然还是个不成熟的少年,心里的话藏不住,才恭维了雨秋平几句就原形毕露了,“不瞒殿下所说,伊贺国境内也是群山林立,那些伊贺忍者仗着地势目中无人,动辄对织田家傲慢无礼。在下忍耐已久,自问若是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