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II》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峰道:“为师又赐名定海神针,乃是希望徒儿用此棒,灭尽天下奸贼,‘平定天下’的用意。”

    “师父!”孙策热切了起来。

    周瑜一把拉住,努了努嘴,示意还有一个。

    孙策急忙喊:“二师弟。”

    朱八戒就出来了,当啷一声九齿钉耙锄大地,“二位……,师父告罪,可愿说说来历。”

    秦峰哈哈一笑,就对彭绮道:“你来说说吧。”

    众人就看了过去。

    潘临等山越心里一紧,其实他们也不敢确定彭绮就是彭绮。只不过秦峰刚才说的清晰,他们认定彭绮不懂这些。

    谁知,彭绮学着哈哈一笑,道:“徒儿听好了,此乃‘欧冶传人炉中炼,天降神铁来打造,磨琢成工光皎洁。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潘临他们的嘴巴顿时成o型,更加不知道那个是真秦峰,那个是彭绮了。但他们窃喜,潘临小声道:“没想到彭绮还有这本事。”

    黄乱道:“听说彭绮把那江东大将研究的透彻,果非谣传。”

    于是乎,孙策他们就更加弄不准谁是真秦峰了。潘临等山越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很高兴。

    “公瑾,这不行呀。”孙策急道。

    大都督顿时又开动儒雅的脑筋,道:“主公和朱桓将军的兵器,被人所传颂,这个还是因为问题不行,主公可否换一个问题。”

    孙策琢磨了一番,事到临头,他心里也是乱如麻,半天没吭声。

    暗处,诸葛亮看孙策犯难,轻摇羽扇,“好戏可以继续了。”

    周瑜就从旁进言道:“要不,都先关起来,容后再议?”

    暗处,诸葛亮摇着羽扇,“分不出来好,先都关起来,二公子就有机会了。”

    “这……。”孙策犹豫不决,毕竟里面有他的真师父。

    “闪开,都给俺闪开。”

    这时,一阵大嗓门。

    秦峰心里一喜,果然,典韦带着贾诩和庞统进来了。

    老贾诩和庞统进来这么一看,顿时一阵心惊肉跳,幸亏早有准备,若是不然,很是要吓出心脏病的节奏。

    秦峰见到了救星,立刻道:“文和,士元,大都督虽然儒雅,但大都督不行,想不出办法,你们马上想个办法出来。”

    彭绮也跟着说道;“文和,士元,大都督那个虽然儒雅,但大都督不行,想不出办法,你们马上想个办法出来。”

    周瑜闻言差点吐血,孙策也是一阵尴尬。

    诸葛亮暗中瞧着,“贾诩庞统就行?看你们怎么办。”

    老贾诩和庞统对视一眼,就到了一边,一阵互相咬耳朵。

    一会老贾诩走向孙策,他深知自然不能去找真假秦峰说话,毕竟谁知道那个是真,那个又是假。因此老贾诩对孙策一阵耳语,“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孙策大喜过望。

    “都说老狐狸狡诈……。”远处的诸葛亮,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第九百八十七章 孔明大呼老狐狸() 
孙策笑道;“不亏是贾军师。”

    庞统急忙凑过去,道:“跟吴侯说什么了?”

    贾诩摸着胡子道:“只是提醒了一下,还需吴侯自己琢磨,稍后便知。”

    孙策对场中二位秦峰道:“我在师父身边多年,自然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我父去世之时,恩师曾派人来赐我一首诗,从不敢忘。正是因为此诗,我才能渡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不知恩师是否记得,可手书写来。”

    秦峰顿时露出缅怀的回忆,即刻道:“拿笔墨来。”

    马忠立刻从监狱里找来笔墨书案,秦峰一挥而就。

    孙策拿过来看时,周瑜,贾诩,庞统都来围观。

    贾诩惊道:“……此去江东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好诗!好诗!”

    “好壮志,好壮烈!”庞统喜不自胜。

    周瑜顿感呼之欲出的壮志豪情,深看秦峰,又看孙策,“秦公此诗真乃奇绝之作,壮我主公之志,才有今日江东基业。”他这才知道,孙策是怎样从悲伤中走出来的,原来是师父的鼓励和指点迷津。

    果然,孙坚被刘表暗算后,悲伤的孙策原本心灰意冷,但突然返回江东召集孙家旧部,如今旌旗十万,可斩阎罗。

    秦公真雄也!周瑜敬畏。

    老贾诩唏嘘不已,又道:“此乃吾主真迹。”

    庞统也道:“绝对错不了。”

    孙策热血磅礴中一收纸卷,就看彭绮,冷道:“该你了。”这一刻,孙策他们已经有了判断。

    彭绮眼瞅着笔墨书案送到面前,他顿时慌了神。

    半天彭绮没动静,豆大的汗水却是汹涌流淌。

    潘临他们叫道:“你到是快写呀。”

    彭绮被催的急,憋屈叫道:“别喊了,我不会写字,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呜啊~。”潘临他们连连大叫。

    秦峰一阵大笑。

    孙策顿时又喜又怒,对左右呼道:“还愣着做什么,拿下这个奸贼。”

    众人自然也是看的明白了,一拥而上,就将彭绮放翻在地。

    暗处,诸葛亮手中羽扇停滞在空中,哑然,“这也行,算你秦子进走运,孙策也不是传闻中那么毛躁。都是老头子使坏。此去江东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好诗,好诗。”诸葛亮深看秦峰一眼,“早晚叫世人记得我诸葛亮,老狐狸狡诈,庞统不及,实乃生平劲敌……。”说完就悄然消失了。

    半个时辰后。

    孙策就在建业府衙大堂,审理潘临等人。由于事关秦峰,又请秦峰到来。

    秦峰高坐堂上,孙策在堂下就座。

    周瑜、张昭等江东高级别文武都在。

    孙策一拍惊堂木,“带山越贼众。”

    呼喝声中,潘临等人都被押送了上来。

    孙策又是一拍惊堂木,然而堂下被五花大绑的潘临,却是先开口了,喊道:“都说秦公爱民如子,那紫禁城上,也写有民族大团结的字迹。我山越上下十分钦佩秦公仁德,本以为吴侯乃是秦公大徒弟,就算没有秦公般仁德,也是大义之人。谁知不然,多次出兵残害我山越,令秦公之名蒙羞。”

    孙策大怒,道:“师父,事情不是这样的。”又喝潘临道:“你不服管教,下山劫掠,残害百姓,我才讨伐你们。”

    潘临也是怒道:“我们都是被逼上山的,我潘临其实就是汉人,家中良田被士族抢夺。”他怒指张昭等人,“你可知道这些人,杀多少百姓,多少百姓被他们欺凌,过着暗无天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你不管这样的事情,却来杀我们这些落难之人,你也好意思说你是秦公的徒弟。”

    “你……。”孙策拍案而起,一时无话可说,就是怒视张昭等人。

    士族对百姓的剥削,那跟后世的地主老财是一般无二的。士族又鼓吹天命,贱民、寒门、士族,都是命里注定的,以此将他们的剥削合法化。这说法放到后世纯属扯淡,但在这个迷信,敬天的时代,却是非常好的说法。历代天子都鼓吹自己是上天之子,代天治理天下,就可见一斑。

    然而,士族又都愿意成为有德之人,因此张昭等人脸色微变,眼观鼻鼻观口,揣着手不说话。

    秦峰也知道,山越是一个统称,里面有许多少数民族,后来的傣族、彝族、瑶族什么的,都是山越繁衍。这个时候说起来,还真是逃难融合进山越的汉人多一些。

    张昭忍不住,终是站出来道:“自古以来……。”

    秦峰冷哼一声,截断道:“自春秋一来,世家崇尚清谈,以有德之人教化万民自居。然尔等的土地上,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家无余粮,张大人作何解释?”

    张昭忍了忍,没敢再吭声,退了回去。

    若是秦峰的地方,早收拾了一些人。但他知道江南门阀,又和北方不同,根基更加深厚,若无仔细筹划,反被反噬。

    于是秦峰也没多说什么,就召孙策单独说话。

    后堂里,只有秦峰和孙策两个人。

    秦峰道:“山越是杀不完的,还需体谅下情,为山越寻找出路,才能真正解决山越问题。解决了山越问题,就能增加人口,同时削弱士族对地方的控制力。这件事情是个契机,可告诉潘临他们,下山投降,给于土地。”

    孙策脸色难堪,道:“徒儿这里的情况不及师父治下,被世家掣肘,恐难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山越。”

    秦峰后世而来,岂能不知江东门阀的厉害,远胜中原北地。江东门阀很抱团,孙策能够震慑他们,建立一方势力,已经很了不起了。后世吴国一直没能打出去,门阀的掣肘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

    他就说道:“山越不是杀伐能够解决的,还需教导收为己用,声势起来后,江东世家之势,也能因此解决。”

    孙策治理江东,总是被世家牵制,许多政策的实施,还要看世家的脸色,他也是头疼世家。

    后世里,富饶的江东岂能只有二三万兵马对付曹操。实乃更多的兵马皆是世家部众私兵,张昭等人都是主降派,因此都不出兵,以免失败后落给曹操口实。

    孙策深知秦峰说的有道理,但他没有土地安抚山越。

    秦峰又道:“也可以此为契机,先和山越缓和下来,再作打算。”

    秦峰就和孙策返回前堂。

    秦峰道:“潘临,你也说你是被迫山上,你可愿下山?”

    潘临细看秦峰,半天后道:“若是秦公作保,吴侯写下文书,给我山越土地,我山越愿意下山。”

    “大头领!”彭绮等人焦急起来。

    潘临示意不要乱。

    秦峰闻言欣慰,显然,潘临也不愿打打杀杀,也愿意为山越奔个好前程。这说明潘临是个有义理的人,是个可用的人。

    其实山越百姓在山里也不好过,常年饿肚子,因此死人不少。若能下山安稳生活,他们也是愿意下山的。

    秦峰知道孙策暂时拿不出土地,说出来还有失颜面,于是秦峰就道;“既如此,你们且回山去听消息。”

    潘临等人大喜过望,拜道:“多谢秦公不杀之恩,必定报答。”

第九百八十八章 金屋春深锁二乔() 
潘临等人被抓住后,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秦公释放了他们,并且还有针对山越的好政策出台。

    别看潘临他们都是凶恶之人,但这都是被逼的,都是为了保护山越。其实他们都希望山越人,还有自己的后代过上好日子,显然,在穷山恶水之间,是无法实现的。

    潘临作为山越大头领,热切希望看到未来的改变。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秦峰的出现。于是带领黄乱、费栈等人大礼参拜。

    潘临道:“秦公对我山越之恩,绝不敢忘。”

    潘临只拜秦峰,起身就走。

    孙策没说话,潘临就走了。

    由于发生了这些事情,其他无法进行。

    孙策回去了,秦峰也回去了。

    司马懿府邸。

    诸葛亮和司马懿行走在回廊中。

    诸葛亮轻摇羽扇,望着返青的树枝,道:“可惜,没能因此成功。”

    司马懿道:“你原本就知道不会成功,但可以因此再一次提醒各家。果然,秦公放了山越这些人。”

    士族和山越近百年的大仇,秦峰放了山越,孙策也没说什么,这会更加坚定各家推孙权上位的心。

    “好算计。”司马懿最后对诸葛亮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淡道:“只是恰逢其会而已。”

    于是,当天晚上,诸葛亮,司马懿,张昭,又是召集各家代表密会。这一次的密会上,推孙权上位的事情,开始了具体的规划。江东军中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孙策的嫡系,另一大半都是各家各户的部众,虽然听孙策调遣,实则被各家掌握。

    虽然单独一家的力量根本不及孙策,但各家加起来,却是可以和孙策分庭抗礼。

    值得一提的是,张昭联系的这些世家,将周瑜、黄盖、程普、韩当等忠心孙策的人,全部剔除在外。

    后一日。

    秦峰和孙策谈了盟约的事情。

    孙策欣然同意,并签下了正式的文书。

    就跟后世一样,秦峰和孙策交换了盟约。张昭等江东高级官员列席了盟会,当盟约签订的一刻,张昭他们的决心就更大了。

    酒宴上。

    秦峰谈到了世界,谈到了罗马、安息、贵霜,谈到了五大洲四大洋,谈到了华夏的伟大复兴。更是谈到了兴盛后,华夏和世界的联系。

    就算是张昭等敌视秦峰的人,也震惊于他的志向。

    秦峰的讲喻,开阔了人们的世界观。

    又一日。

    秦峰完成结盟大事后,就准备在江南游玩几日。

    孙策就要亲自做向导。

    秦峰实则另有大事要办,道:“你还有许多大事要做,就不用陪为师了。为师也就是随便转转。”

    其实秦峰并不是随便转转,而是有目的的。

    启程前,贾诩和庞统来了。

    老贾诩提醒道:“主公,观这几日,江东各家的那些人,面色不善。主公还是不要外出了,尽快返回江北为上。”

    秦峰道:“无妨,这次本公暗中行事,定让那些人寻不到踪迹。”

    贾诩和庞统摸不着头脑,不是说游山玩水嘛,怎么是暗中行事?

    贾诩他们还以为秦峰另有计划。

    老贾诩就道:“我腿脚不利索,你一定要跟着主公一起去。”

    “包在我身上。”庞统道。

    于是,秦峰就带着典韦、许褚还有庞统,乔装改扮,暗中行事。在情报卫的掩护下,一路直奔汉口。

    汉口就是江夏,后世是武汉地界。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汉水是长江最大的直流,从新野、樊城、襄阳之间流淌南下汇入长江。因此江夏这地方到处都是河流水道,水上交通极为方便,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地方,又是军事要地。

    此刻的汉口江夏,隔江而划,北边是属于荆州的江夏,南边是属于江东的江夏。

    然而,世间没有完美的地方。江夏是个好地方,不过但凡发个大水什么的,必定遭灾的就是江夏。江夏就是武汉,乃至于千年后也是如此,若有洪水时候,武汉首当其冲。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建业前去江夏,自然是水路最快。秦峰在船上,忍不住道出一首千古绝唱。

    “好诗,好诗!”庞统真是太佩服他的主公的,急忙拿出笔墨记录了下来。

    秦峰就十分尴尬,心说一不留神,又盗一版,真是对不起李白大侄子。若按照当今的年代,秦峰唤李白一声大侄子,已经是很抬高李白大侄子的辈分了。

    而历史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其实那是扩建,早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前身,乃是江东十分知名的大馆子。

    庞统记录完毕,小本本一合,毛笔放回专门制作的带墨水的笔筒里,就小心问道:“主公,咱们这到底是去哪里?”

    典韦和许褚也在纳闷。

    秦峰尴尬道:“哈,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秦峰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就道出了扬州美景。虽然现在是二月,但今年天气好,不输烟花三月。

    “下雨了!主公快进船舱!”

    春雨连绵,一下就是三日,河水也是暴涨。好在秦峰到汉口这一天,天晴了。

    秦峰来到了汉口。

    便见这座河港城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