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II》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明。”老贾诩抚须,不禁赞扬。

    “还需向诸位军师学习。”庞统谦虚道。

    “哼~。”老贾诩扭头一旁。庞统也撇过了脸去。

    秦峰拍了板,“士元这个办法不错,就按照这个,制定考试的章程。”又道:“杂科考试考的是手艺,轻易谁也学不来,就不用文考那么严密了。就设立通透的考场,百姓可以参观。考生所需材料,由朝廷免费提供。”

    “喏。”军师们告退,下去准备去了。

    于是乎,三百六十行杂科考试,进入了准备阶段。各路行业精英,得知考试流程后,纷纷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准备最得意的作品。

    秦峰保护各行业,认为各行业不分贵贱,皆是华夏文明财产的思想也传了出去。

    自古以来,秦峰是第一位明确保护各行业,提升各行业社会地位的领导人。他没有贫贱之分,没有行业之贬,一视同仁。各行各业的人们,感激涕零,纷纷在各行祖先画像之上,又是供奉秦峰的画像,视为行业的保护神。

    就算是到了千年后,各行业祭拜行业祖师之前,先祭拜秦峰。是秦峰保护了他们,给与他们社会的认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的行业能够一代代流传下去。

    这让千年后,学者们对秦峰的评价极高。一致认为,是秦峰在汉末的保护措施,让华夏文明遗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而在同一时间,其他文明发源地的文明遗产却在大量的消失。

    华夏的三百六十行,并不是说就是三百六十,而是一个广义的称呼。三百六十行,也有三十六行者的说法,也有七十二行的说法。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可见无论三十六行还是三百六十行只是虚指数,实非具体数字。

    但大致可以分为九大行业类别。

    一曰:农林牧渔行业。农,主要是农耕。林,主要是林木、花草种植栽培。牧,泛指陆地养殖业,渔,泛指与水产品养殖业。

    二曰:饮食糖果行业。泛指餐饮,副食品等等于吃喝有关的。

    三曰:纺织服饰行业。

    四曰:手工业行业。泛指所有工业产品,由于古代没有机械工业,就是叫手工业了。

    五曰:交通运输行业。拉车的,开船的,修路的,赶脚的都包括在其中。

    六曰:医疗卫生行业。这里面不单单包括正统的医生,还包括接生婆、卖药的、卖医疗器械的,乃至于挑大粪搞卫生的都在其中。

    “什么,挑大粪的!”庞统震惊了。

    老贾诩揣摩上意,立刻道:“挑大粪的也是技术活,你知道怎么挑吗?”

    “这……这……。”庞统无言以对。

    秦峰特别指出,谁也不能小看挑大粪的,没有人挑大粪搞卫生,脏乱差,疾病就会泛滥,人民就会遭殃。

    军师们震惊了,这也说明,他们的主公,真是爱民如子,从无分类,一视同仁。试问谁不愿追随一位这样的明主?

    七曰:文化教育行业。

    八曰:休闲娱乐行业。

    九曰:工艺美术行业。

    随着杂科考试的进行,邺都全城热闹了起来。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考试,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一次盛会。

    虽然秦峰一直强调各行业平等,都是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总归是有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

    若说最吸引百姓的,就数到衣食住行了。

    大厨们考试的地方,被百姓亲切称呼为餐饮一条街。考试那一天,真是围满了流口水的观众。

    而医疗卫生的考试十分吸引华佗,华佗也想当个状元,秦峰说你是老前辈就免了吧,还是把机会让给后辈吧,华佗只好成了医疗卫生的主考。不过随着张仲景的出现,后辈们想要拿状元,只好等下一次考试了。

    于是乎,即将年过半百的张仲景,成为了医疗卫生的状元。

    秦峰得到了第二张保命符,怎么着也能多活十年吧。他一拍脑门,当初花名册人数太多,估摸着是眼花了,没看到张仲景的名字。好在医圣就是医圣,并没有因此埋没。

    杂科考试的时间并不太长,但评定的时间很长,持续了28天,才全部结束。

    邺都五十万百姓,开了眼界,经过传颂,传于天下。由于古代消息的闭塞,许多事情百姓是不知道的。而秦峰的这次杂科考试,也就因此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是让华夏人,全面了解华夏文明的繁盛,提高了人民的民族荣誉感。

    三百六十行,皆是文明的硕果,是要得到传承和保护的。但其中,也有几个行业,是秦峰关注的重点。

    秦峰较为关注其中三个人,这三个人可说是这个时代的巨匠。分别是马钧、黄承彦和枣祗。马钧和黄承彦是这个时代的大发明家,秦峰有许多来自后世的构想,需要他们去完成。

    而枣祗,无异于汉末的农业大师,对于一个农业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日,这三人的作品,呈在了秦峰面前,而秦峰也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三位大师的作品。(。)

第七百八十一章 巨匠有‘手艺’() 
各行各业,皆是一个文明的组成部分。但不得不承认,一些行业对于推动时代发展更为重要。

    “马钧、黄承彦、枣祗,这三个人,本相早些年游历天下就有耳闻。”

    军师们对于主公游历天下,个个钦佩。因为秦峰游历的天下,不单单是华夏,是真的的全世界。若是早些年秦峰说自己游历全世界,没人信,可经历过罗马远征后,没有人能质疑。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

    其人出身贫寒,但刻苦好学,是中国古代难得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

    马钧得意之作,有对织机的改良,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他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

    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综合起来,马钧对农业纺织业有着巨大的贡献,而农业和纺织业,则是古代帝国的支柱。

    但是,马钧发明的指南车和‘水转百戏’,更加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只不过没有被这个时代的人发现罢了。

    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小国’称霸世界的模式。那都是一千年以后的事情了,若是提前一千年会怎样?不言而喻。

    大海中航行最需要什么,最需要动力和航向。指南车,可以指明方向。‘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虽然无法直接用在船上,但加以改进,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海航动力,辅助以风帆,就能够远航全世界。

    这个世界,还有二分之一是文明的空白。秦峰的野心极大,他要让华夏的旗帜,在这些空白的地方飘扬,要让华夏的文明,在这些地方结出璀璨的硕果。

    这就是秦峰十分重视马钧的原因。

    再说黄承彦,墨家之后,机关学大师。诸葛亮绝大多数机关学上的本事,都是从黄承彦这里学的。

    古代的机械发展局限在了什么地方,就是局限在了精密零部件上,而机关学最讲究的就是制造精密零件。

    黄承彦加马钧,制造能力几何数的攀升。后世里他们两个没有碰到一起,而现在,秦峰说不得要让他们精诚合作。

    秦峰将他的想法告诉军师们后,军师们这才明白了过来。

    荀彧敬畏道:“主公的学识见识,远在荀彧之上。”

    面对秦峰提出的大航海时代,军师们是极为震惊的,是极为迫切的。真正的万里江山,乃至于十万里江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军师们初听时候全吓坏了。他们根本不敢这么想,但他们的主公敢这么想,并且在一步步去实现。

    若是早些年说出来,军师们一定认为秦峰是在说书。那时候人们,对于世界的概念就是华夏,华夏就是世界的全部。而秦峰的到来,为人们注入了全新的意识。若说还有人怀疑,当对罗马远征的胜利,没有人会怀疑了。

    世界是庞大的,与世界相比,华夏反而小的太多。

    但是,可以扩张出去。

    军师们便感到,他们以前的壮志和理想,在主公面前,太渺小了。大航海时代的前景,激发了人们心中的热血,军师们充满了干劲。

    “主公英明!”大航海时代的未来,老贾诩太激动了。

    “一定追随主公,为完成华夏的伟大复兴,出力!”庞统是这么想的,军师们都是这么想的。

    无形当中,秦峰的壮志激发了军师们,又开拓了军师们的眼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马钧上缴了一个图纸,就是翻车的图纸。

    古代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限制于生产力,大部分无法做到引水灌溉。这翻车不单单能够将水运到高处,稍加改变,就能够改良整个灌溉体系,就能够彻底改变望天收的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浇地。

    秦峰举着图纸,“若能得到推广,就不再是看天吃饭,可旱涝保收。”

    秦峰又举起黄承彦的图纸,“这里面是连弩,还有木牛流马。”

    军师们不知木牛流马,秦峰见解一番后,军师们震惊了。

    一份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一份能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其实军师们一开始还有些不解秦峰为何大费周章举行杂科的考试,现在他们彻底心服口服了。

    而枣祗奉上了一份策论。

    他在策论上提出,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开历史先河,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体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百姓因此富裕。北方半个华夏,由原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景象,变为“仓储积所在皆满”。

    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是在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者同豪强地主争夺对土地百姓的控制权,限制豪强地主无限度地夺取土地百姓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它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农民大规模集体生产、避免土地兼并的先例。

    众所周知,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末年,豪强地主对土地大规模兼并,朝廷失去太多收入无法安抚流民,太多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后形成农民起义,从而最终导致朝代的灭亡。

    而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体现了集体的力量,能够从初期就有效抵制土地兼并。为后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华夏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枣祗十分钦佩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但他也提出他的见解,他提出了屯田制。他认真研究了当前的情况,每一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渡江来到秦峰的治下寻求庇护。而秦峰大力安置流民,实乃仁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批到来的流民,在安置过程中,消耗了秦峰治下太多的钱粮储备。二年之内,都是逆差,安置的流民可以说一直在消耗,第三年才能够真正有所产出。

    枣祗提出他的屯田制,作为秦峰农村合作社制度的一个补充。不再分散安置流民,而是集中安置,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朝廷对流民的支出,以最快的速度,让到来的流民形成对朝廷有贡献的生产力。

    “你们对这份策论怎么看?”秦峰问道。

    军师们都在沉思的时候,庞统第一个走了出来。(。)

第七百八十二章 农耕技术() 
秦峰就枣祗的屯田论,提问诸位军师,庞统最先有了想法。

    他高度赞扬了屯田制,认为这项举措能够加快秦峰统一天下的进程。

    可以以现有人口为生产力的根本,实行秦峰的农村合作社制度。而未来所得到的人口和地方,先实行屯田制,后实行农民合作社制度。这有利于新得人口和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生产力。以最快的速度,为秦峰提供统一天下的力量。

    军师们大加赞赏了枣祗的屯田制,更加赞赏庞统的战略眼光,不敢在小瞧这个年轻的候补军师了。

    秦峰大喜,就此提拔庞统为正式军师,负责屯田制。

    “这第一名是枣祗,第二名是马钧,第三名是黄承彦,诸位军师可有意见?”

    经过之前的分析,军师们没有任何意见,对秦峰选拔这三人为前三名,心悦诚服,并充满了期待。

    “既如此,传见枣祗、马钧、黄承彦三人。”

    半个时辰后。

    枣祗作为第一名,先行进见秦峰。

    “丞相在上,请受学生枣祗一拜。”枣祗十分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金科第一名。他原本还在担心,秦峰有农村合作社这样先进的制度,会看不上他的屯田制。

    然而秦峰选枣祗为第一名,并不是单单因为屯田制。枣祗也是一名古代的科学家,研究的是农业。此人对于农桑的种植技术,十分独到。农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这让秦峰十分看重。

    “枣祗,你的屯田制十分不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枣祗高兴坏了,连连叩首。

    “不过,本相更愿意听听你对农桑发展的见解。须知屯田制的基础,还是在于土地的产出。”

    “丞相明鉴。”枣祗由衷钦佩秦峰的见识,屯田制再好,若是土地里产不出太多的粮食,也是无用。屯田制加优秀的种植,才是成功的保障。

    “农桑者,衣食之根本来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枣祗,你就来大致说说吧”。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物质基础!丞相说的太好了,其中蕴藏的道理,也只有圣人之言能够相提并论。”

    荀彧急忙拿起笔录,将秦峰的这句话记录下来。此笔录为秦峰语录,也好流传后世,就如同孔圣人的论语一样。

    随后枣祗娓娓道来、

    农耕衍生出华夏文明的文化源头和最为质朴的文化范畴——农桑文化。先民们在千年稼穑中,农桑文化逐渐完善。农桑的演变,从中能清晰看到历代执政者和知识分子重农和悯农的思想,从侧面感知农村历史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状况的演变过程。

    农桑的发展,就是华夏文明的发展。

    秦峰听着枣祗的陈述,便感到枣祗对于农桑的确有一套,从育种到四季每个阶段的耕作形势,乃至除草浇水等方面的轻重缓急,都有详细的安排。

    可以断定,枣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无限接近科学种植的方法。若能在民间推广开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