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我见过春梅。”
“你和春梅说了什么,老老实实说出来,对了,你们之间的情话不需要说,说了什么其他的话语,全部说出来。”
“少爷,让我想想,春梅问我少爷在什么地方喝酒,我说在酒楼里面,春梅问少爷晚上回不回家,我说少爷不回家。。。”
吴宗睿气的指着刘宁,险些说不出话来。
“少爷,您这是怎么了,我真的没有说您到那里去了。”
“笨蛋,你这和说了有什么区别,本少爷到酒楼去喝酒,喝酒之后岂不是回家了,难不成本少爷在酒楼睡觉吗。”
“这,少爷,我真的没有想到啊。”
吴宗睿气的直哼哼,他其实嘱托过刘宁,就说和詹兆恒一起,到詹兆恒租住的府邸去歇息了,虽说这个谎言也不是很高明,总是稍微好一些。
眼见吴宗睿气的在书房里面转来转去,刘宁开口了。
“少爷,有句话,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说。”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好,那我就说了,我看徐、徐姑娘对少爷也是一往情深,要我看,少爷应该迎娶徐姑娘回家的,这样的事情,少爷还不如早点和夫人说,免得日后不好开口。。。”
吴宗睿看着刘宁,有些发蒙,他想不到刘宁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少爷,我说的是实话,我觉得,只要少爷做出了决定,夫人是不会反对的,我听春梅说过好几次了,夫人心里想着的就是少爷。”
吴宗睿微微点头。
“刘宁,你的意思是说,夫人不会反对我迎娶徐佛吗。”
“夫人肯定不会反对。”
“何以见得。”
“这个,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一个人想着另外一个人好的时候,不会让他伤心的。”
吴宗睿的身体颤抖了一下,看着刘宁,眼睛里面透露出来震惊,刚才在花园的一幕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面,那个时候,自己想到的就是担心和愧疚,竟然没有体味陈灵雁的话语。
爱屋及乌。
恐怕昨夜自己在秦淮河留宿的事情,陈灵雁已经知道了,不然不可能一夜睡不着,家中有那么多的下人,随便派一个人出去,跟随在刘宁的身后,就能够探查清楚了。
退一步说,就算是陈灵雁不知道他昨夜在什么地方歇息,凭着直觉也能够感知,须知夫妻本就是一体,女人的心思特别敏感,怎么可能不知道。
想到这里,吴宗睿的脸色略微变化,抬起衣袖,仔细闻了闻,一股清香味道传来。
这是徐佛身上的味道。
“哎,女人心,海底针啊。”
“少爷,您说什么啊。”
“没什么,你不懂,这女人啊,一个比一个精灵,倒是我没有想到啊。”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柳隐来到书房门口,请吴宗睿去吃早饭。
这一顿早饭,吃了足足一个时辰,玉环、柳隐和春梅等人离开之后,吴宗睿和陈灵雁还呆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吴宗睿回到书房的时候,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但是已经看不到忐忑了。
刘宁进入了书房。
“少爷,您准备出去吗。”
“嗯,你备好马,我们到南京城外去转转,来到南京这么长时间了,很少到城外去看看,趁着休沐,也该四处走走了。”
“好的,我这就去准备。”
“半个时辰之后我们出发,夫人如果问及,实话实说。”
刘宁离开之后,吴宗睿走到了桌边,开始磨墨。
。。。
骑马来到城外,面对略显空旷的平地,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刘宁,你记住,我们都是男人,必须为自身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任,特别是对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不要许下任何的承诺,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难堪甚至是痛苦的局面,但长痛不如短痛,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刘宁连连点头。
“少爷说的话,我记住了,是不是夫人不同意您迎娶徐、徐姑娘啊。”
吴宗睿看了看刘宁,颇为无奈。
“怎么想到徐佛了,我迎娶徐佛的事情,你操心那么多干什么,我给你说的是以后做事情的规矩,譬如说信义帮,如果我没有十足的把握掌控信义帮,那么很多的事情我就不能够做,就要忍痛割爱,等待机会,一旦我做出了决定,那就毫不犹豫的实施,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是这个道理。”
“你今后同样会遇见这样的事情,记住我今日所说的话语,你就知道该怎么决断了。”
“这里有一封信,午时过后,你到盛泽归家院去一趟,将信函交给徐姑娘。”
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
午时,吃过饭后,吴宗睿回到书房。
这个时间点,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包括陈灵雁。
穿越近两年时间了,吴宗睿的脑子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间,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就在脑海里面回忆明末的历史,有些事情记得很清晰,但有些事情已经开始模糊,所以需要不断的发掘,让那些模糊的事情慢慢的变得清晰。
后金鞑子、农民起义以及朝廷三个方面的情况,这是吴宗睿回忆的重点,也是务必要记忆清楚的重点,这关乎吴宗睿今后迈出的任何一步。
这好比是压在吴宗睿头上的三座大山,将来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攻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吴宗睿的优势在于知晓历史发展的轨迹,金手指也在这个地方,如果不能够彻底展开金手指,最大限度发挥优势,他将和明末其他的士大夫一样,要么屈膝投降,成为大清的一名臣子,要么陪着大明王朝一道覆灭。
只有这两条路,所谓的避开政治做富家翁,那是骗小孩子的。
整理出来的信息,吴宗睿用简化字记下来,一些事情甚至用特有的图案标记下来,以加强记忆,这是以防万一,就算是有人看见了这些图案和字画,也能够遮掩过去,毕竟吴宗睿有寒鸣寺三个月的经历。
崇祯元年、崇祯二年和崇祯三年的大事情,通过不懈的回忆,吴宗睿悉数记录下来,而且每一件大事的后面,都有相应的标注,结束了科举考试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几乎都集中到这方面了。
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属于真正的多事之秋,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里面包括了朝廷官员大幅度的变动,农民起义大规模的兴起,以及后金出现的政权动荡等等,相比较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有是三件大事,第一是崇祯皇帝剿灭魏忠贤,清算阉党,导致了朝廷局势的风云变幻,第二是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消除后金鞑子的后顾之忧,导致辽东的局势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第三是农民起义在陕西全面爆发,朝廷自此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当然,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局势更加的恶化。
每一件事情,吴宗睿都标注出来应对的办法,以及对自身力量发展的利弊等等。
说起来吴宗睿有些冷酷,面对历史的时候,他是无情的判官,不会在乎大明王朝,不在乎百姓的疾苦,更不在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甚至不在乎后金鞑子对关内的劫掠,他在乎的是明末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于自身力量的壮大,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偶尔吴宗睿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的冷酷了,至少从解密的诸多史书记载,崇祯皇帝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皇帝,生性多疑、志大才疏,却是勤勤恳恳,最终无法挽救大明王朝的颓势,成为了王朝的殉葬品。
不过理智最终战胜了感情,吴宗睿清楚,他不可能辅佐崇祯皇帝,伴君如伴虎,何况崇祯皇帝性格本来就存在巨大的缺陷,毕竟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机会,以前当王爷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皇宫里面的算计和倾轧,在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性格的确有些扭曲了。
性格平和的吴宗睿,想要让自己变得绝对的平静与冷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少爷,有人来拜访。”
“刘宁,忘记我的吩咐了吗,要说清楚什么人来拜访。”
“知道了,少爷,我没有来得及说,张溥、吴伟业、杨廷枢和冒襄专门来拜访。”
吴宗睿站起身来了,看着刘宁,脸上露出吃惊的神情。
昨日在盛泽归家院发生的事情,吴宗睿试图忘记,毕竟他与复社不可能有深交,面对这样一个自我意识与思想逐渐成熟的社团,他无法驾驭,更不可能感化,力量不足的情况之下,与复社和平相处,力量足够的情况之下,毫不留情的清理复社。
至于说昨日在诗词比赛上面碾压张溥,让张溥萌生退意,意图放弃复社,那不过是张溥颜面尽失情况下的愤怒和沮丧,不值一提,一夜过去,张溥必定痛定思痛,重整旗鼓,让复社变得更加强大,到了那个时候,无人敢于随意挑战张溥的权威。
吴伟业、杨廷枢与冒襄等人,都是复社的骨干,对于复社的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人一起前来拜访,目的是很明确的。
吴宗睿是现实主义者,他对于复社有着异常深刻的分析,这种分析是深入骨髓的,不能说张溥是奸猾之人,可是随着复社的发展壮大,处于巅峰的张溥,品尝到了权力的魔力,见证了复社剧烈的膨胀,要命的是复社发展的趋势不是他能够左右的,这也让复社逐渐成为朝廷和社会的累赘,甚至是毒瘤。
一句话总结,吴宗睿与复社之间,或者说与张溥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道了,让他们在会客厅稍稍等候,我一会就过去。”
几分钟之后,吴宗睿出现在大堂。
张溥依旧是神采飞扬,不过态度谦逊了很多。
吴伟业、杨廷枢和冒襄等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看不出他们的心情。
“吴大人,今日我等来拜访,唐突了。”
“那里,今日休沐,我也是在家中休息,诸位都是贵客,来到府邸,蓬荜生辉,诸位快请坐,这是在家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坐下之后,吴宗睿笑着再次开口了。
“这是西湖龙井茶,虽然陈了一些,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以前我在江西的时候,喝不到西湖龙井茶,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现在条件好了,时常能够喝到西湖龙井茶,感觉不容易,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大人喜新不厌旧,佩服佩服。”
“天如兄过奖了,我只是觉得,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忘记了初心,譬如说我当初在家里的时候,期盼着能够吃饱饭,生活该是多么的惬意,后来殿试高中,进入朝中为官,生活是无忧了,还是不敢忘记小时候遭受的苦楚,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身,不至于迷失。”
张溥脸色微微变化。
“大人的教诲,我等记下了,大人惊艳的才学,令我等佩服,今日前来拜访,一方面想着向大人讨教学识,一方面也是为了复社的事宜,向大人请教。”
“学识的事宜,不用说了,昨日我已经表明了态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谓的赛文赛诗,讨教学识的事宜,不过是笑谈,他日诸位殿试高中,入朝为官,一身学识献于朝廷,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把酒言欢,再来议论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让家国更加的强大,才是佳话,各位说是不是。”
张溥没有开口回答,冒襄有些忍不住了。
“在下对大人的话语有些异议,我等都是有功名之读书人,应该关心家国大事,鞭挞不平事,弘扬正气,如此才能够唤起大众觉醒。”
吴宗睿看了看冒襄,微微笑笑。
“辟疆兄所说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想说说,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接着是齐家,尔后才是治国平天下,圣人如此说定有道理,我以为不管何人,做到了修身齐家,才能够治国平天下,若不然为何考试也是一步一步来,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
“依照大人所言,莫不是不能够乡试高中,就不能够议论家国大事,就不能够向朝廷进言,在下不敢苟同。”
“非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北宋圣贤范仲淹早就有教诲了。”
听见吴宗睿的话语,张溥站起身来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话振聋发聩,大人说的太好了,复社正是以此为宗旨,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我等日思夜想,尚不及大人的一句话,在下拜谢大人了。”
张溥明显有些和稀泥的味道。
吴宗睿微微叹气,如果以为自己穿越了,就小瞧古人,肯定吃亏,张溥是复社的领袖,吴伟业、杨廷枢和冒襄等人,都是复社的骨干,学识不一般,辩论的能力更是强悍,想要几句话就说服他们,那是痴人说梦,刚才自己苦口婆心,明显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就明确态度。
“天如兄,淮斗兄,骏公兄,辟疆兄,复社的事宜,我无权评论,也无法评论,身为朝廷官员,我想到的就是如何的报效朝廷,每日里想到的也是关乎职责的范围内的事宜,若是让我给复社提出建议,怕是误导了诸位,还请诸位见谅。”
。。。
会客厅安静下来了,张溥等人没有吃饭就离开了。
吴宗睿的脸上没有笑容,他苦口婆心,想着的就是与复社和平共处,至少能够让张溥等人不至于过于的张扬,可惜这个目的没有达到。
或许殿试之前,张溥等人对他不会怎么样,可是张溥等人参加殿试金榜题名之后,这种情形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张溥、吴伟业和杨廷枢等人,崇祯四年的殿试,悉数高中。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吴宗睿的时间不多了。
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感谢东方文博的打赏,谢谢了。)
“赵大人,刘大人,蔡大人,上元县呈奏的这个案子,由吴大人和崔大人办理,你们是什么意见,说来看看。”
这是上元县调整知县之后,呈奏的第一个案子,案件调查的很清楚,不过县衙准备断案的时候,国子监提出了异议,让新任知县为难,迫不得已呈奏给府衙。
詹士龙本来想着将这个案子交给蔡思杰办理,蔡思杰身为通判,有着一层特殊的身份,国子监有应该有所忌讳,不过府丞赵从荣提出了异议,认为自十月份以来,府衙所有的案子都是吴宗睿办理、崔云辉协助办理的,故而上元县呈奏的这个案子,还是应该由吴宗睿和崔云辉接着办理。
詹士龙仔细思索,征询了刘方胜的意见之后,采纳了赵从荣的建议。
“大人,下官没有什么意见,下官相信,吴大人和崔大人一定能够办理好这个案子。”
赵从荣的话语,堵住了其他人的嘴。
詹士龙看了看赵从荣,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他本来是想着让众人提出一些建议,记录在案,也好减轻吴宗睿的压力,毕竟这个案子牵涉到了国子监,牵涉到官绅家族,有不少为难的地方,要不然上元县衙早就断下来了。
上一次怡红楼与国子监监生梁书田那个案子,应天府衙已经与南京国子监之间有了一些矛盾和意见,此次的案子,稍有不慎,国子监与应天府衙之间,再次产生矛盾,且难以调和。
南京国子监的地位异常特殊,自成体系,论权势甚至不如上元县衙,可是其影响力超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