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关内的局势,我们同样关注,属下有个分析,大明朝廷怕是没有办法彻底剿灭流寇了,假以时日,大明朝廷甚至可能被流寇摧毁,我登莱新军不能够坐视不理,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肯定是做渔翁的。”
“大人,两面出击我们能够承受,凭着登莱新军的强悍,凭着钱庄的实力,我们足够做到这一切,登莱新军的总兵力接近三十万,早就是天下最为强悍的军队,大人手中有了这么强悍的大军,有了足够的钱财,还有什么畏惧的。”
吴宗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曾永忠并非穿越之人,都能够无所畏惧,他这个穿越之人,反而是太过于谨慎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先生的建议,我们的确可以两面出击。”
“首先是清算朝中那些觊觎我的人,张溥和吴伟业首当其冲,清算了他们,就能够让皇上和朝廷明白,他们已经无法向我和登莱新军伸手了。”
“其次就是开始限制互市的规模,逐渐削减给后金和蒙古部落的物品供给,登莱新军死死的控制海运,不准任何的商贸船只与后金和蒙古部落交易,发生之后严惩不贷。”
“最后就是密切关注流寇的一举一动,我觉得先生的判断很有道理,凭着朝廷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对付流寇了,弄得不好,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还真的能够办成大事。”
吴宗睿说完,曾永忠站起身来抱拳稽首行礼。
“大人的意图,务必让登莱新军的将士明白,他们必须效忠大人,而不是皇上和朝廷,登莱之地与辽东的各级官吏,也要明白这个道理,让他们衣食无忧的是大人,大人才是他们的天,只要各级官吏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后的很多事情就好做了。”
吴宗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此次锦衣卫不是要来抓我吗,就趁着这个机会,清理登莱之地以及辽东的各级官府,愿意留下来的官吏我们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离开,我们不强求,不过若是表面上不愿意离开,暗地里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
看着桌上的情报文书,吴宗睿楞了好一会。
曾永忠进入厢房,脸上带着吃惊的神情开口了。
“大人这是怎么了,碰见了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吴宗睿扭头看了看曾永忠,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就是感觉到奇怪,带着锦衣卫到锦州来的是内阁次辅范景文大人,先生也知道,当初就是范大人给我写来了信函,让我知晓了张溥与吴伟业弹劾我勾结后金皇太极的事宜,知晓皇上和朝廷准备查办我。”
曾永忠眨了眨眼睛,有些不明白的摇摇头。
“大人,属下也难以分析出来其中的意思,按说皇上和朝廷不可能知晓范大人写信的消息,派遣范大人亲自前来,难不成是表现出来皇上和朝廷的重视,还是想着稳住大人,将大人骗到京城去。”
吴宗睿微微点头。
“皇上让范大人前来,明显就是想让我宽心,规规矩矩的跟着到京城去,其实我与范大人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这么多天时间过去,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范大人为什么会给我写那封信,素闻范大人在朝中的名声不错,不受委托、不受馈赠的不二公,朝中没有第二人,在皇上的面前也敢于直言。。。”
吴宗睿刚刚说完,曾永忠马上开口。
“大人是不是可以抓住此次的机会,争取得到范大人的支持。。。”
曾永忠还没有说完,吴宗睿就挥挥手,否定了曾永忠的提议。
历史上的范景文,随着大明京城被李自成攻陷、崇祯皇帝朱由检离开皇宫不知所终,随即跳入古井之中,追随大明王朝而去,且留下遗书“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这样的人,吴宗睿压根就没有想到过争取。
范景文给他吴宗睿写信,最大的可能性是完全不相信张溥与吴伟业的弹劾,为了辽东的稳定,为了京师和京畿之地的稳定,所以才写了这封信,让他吴宗睿做好一切的准备,而这一次范景文亲自带着锦衣卫来到锦州,也是忠君的表现。
由此可见,范景文的确有铮铮铁骨,一方面终于皇上和朝廷,一方面也憎恨朝中的诬陷。
吴宗睿尊重和感激范景文,不过他可不会因为范景文而放弃自己的决定。
吴宗睿相信,范景文对他也是有一定怀疑的,如果换在以往,他会想办法避免与范景文出现任何的冲突,至少给范景文留下足够的面子,现在不一样了,他要刺激甚至是激怒范景文,让范景文回到京师之后,在皇上的面前说实话。
面对范景文这样的人,吴宗睿自有应对的办法。
。。。
范景文来到锦州的时候,脸上一直都写着震惊。
以往听见了不少有关辽东的传闻,大都是负面的,朝中不少大人私下里议论辽东的时候,都说那里是不毛之地,就算是吴宗睿担任蓟辽督师,稳定了辽东的局面,可辽东还是没有什么发展,如果被派遣到辽东为官,等同于被发配。
可一路上看见的情形,震惊了范景文,进入山海关之后,沿路看到的都是长得郁郁葱葱的庄稼,农户的脸上带着舒心的神情,进入城池更是感受到了繁华和富庶,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大街小巷,商铺、酒楼和客栈鳞次栉比,生意都很不错。
这样的情形,在京畿之地根本不可能出现,就算是在京师,看见的情形比这里也强不了多少,难道这就是朝中大人所说的穷苦之地吗,在来到锦州之前,范景文专门到宁远城去看了看,不要说宁远城内的热闹,就是距离城池十多里的城外,都能够看见商铺和商贾。
这让范景文的思想发生了严重的动摇,他压根不相信吴宗睿会勾结后金鞑子,毕竟传闻中的登莱新军异常的强大,数次打败后金鞑子,吴宗睿没有理由勾结后金鞑子,只是在范景文看来,吴宗睿也就是因为登莱新军的强悍,才引发了皇上和朝廷的担忧。
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样,吴宗睿不仅打造出来强悍的登莱新军,还打造出来富庶的辽东。
这等的能力,得不到皇上和朝廷的重视,还要被诬陷,换做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范景文有些怀疑了,这一次来到辽东,究竟应该怎么做,如果因为吴宗睿被朝廷惩处,导致辽东的局势突变,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那他范景文就是大明王朝的罪人。
内心里面,范景文也担心吴宗睿,拥有如此实力的吴宗睿,究竟会不会造反,要知道关宁锦防线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
进入锦州城的时候,范景文再也无法彻底的平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了蓟辽督师府,怎么来到了大堂。
看见器宇轩昂的吴宗睿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范景文甚至有了一丝的惭愧。
“范大人,我没有到城外去迎接,还请范大人见谅。”
范景文虽然是内阁次辅,不过吴宗睿有着太子少保的身份,如果是在朝中,也是内阁大臣,所以他与范景文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只是范景文是皇上派遣来的钦差,按照惯例和规矩,吴宗睿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吴宗睿可不会谦虚。
范景文没有在意吴宗睿的态度,慢慢的从怀里拿出了圣旨。
“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领兵部尚书衔、蓟辽督师吴宗睿接旨。。。”
吴宗睿看着范景文,似笑非笑,没有跪下接旨的意思。
范景文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通红,看着吴宗睿,愤怒的开口了。
“吴大人,你难道想抗旨吗,你难道想谋反吗。。。”
吴宗睿笑了,看着范景文开口了。
“范大人,皇上和朝廷不就是认为我谋反吗,难道我还要跪着承认自己谋反吗。”
范景文愣住了,皇上圣旨的内容他是知道的,当初张溥和吴伟业弹劾吴宗睿,就是他据理力争,认为吴宗睿不大可能谋反,皇上当时也表态了,说是让吴宗睿到京城来,同时派遣兵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前往辽东去调查,但仅仅过去了几天的时间,皇上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认定吴宗睿谋反,且下旨要求锦衣卫捉拿吴宗睿前往京城。
范景文是被逼无奈,才带着圣旨前往锦州。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范景文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吴大人,我也不相信你会谋反,更不会相信你与后金鞑子有勾结,不过朝中有怀疑的声音,我认为你还是接旨之后,跟随我到京城去,我不敢保证别的,但我会向皇上直言,说你绝不会谋反,我还会将辽东的情形原原本本的告知皇上。。。”
吴宗睿冷笑着挥了挥手。
“范大人,你不觉得你这样的做法很幼稚吗,我想问问范大人,皇上和朝廷认定我谋反,可有确凿的证据,如此重大的事宜,不经过任何的调查,皇上就下旨认定了,就要惩戒朝中的从一品官员,这等的做法,其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张溥和吴伟业两人可曾到过辽东,可曾知晓辽东的任何事宜,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任何的证据,就弹劾我勾结后金鞑子,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范大人,辽东目前的平稳和富庶,是我和诸多大人辛辛苦苦才打造出来的,若是我们如此的拼命,稳定了辽东,让这里的老百姓丰衣足食,护卫了京师和京畿之地,尚且被认定为谋反,那朝中的那些大人,尸位素餐,他们算是什么。”
“张溥和吴伟业为什么弹劾我,范大人可知道其中缘由,无非是我当年乡试和会试之后,不愿意加入复社和豫章社,故而结怨,想不到他们多年以后,以莫须有的罪名算计我。”
“最后我还要给范大人说一点,我肩负辽东稳定的重任,若是因为朝中某些人的一己之私,导致辽东稳定富庶的局面消失,导致后金鞑子荼毒辽东,入关劫掠京畿之地,甚至是攻打京师,危及到大明江山,这份罪名,谁来承担,该不会也是我来承担吧,这个千古骂名,我可不背锅,当然,范大人代表皇上和朝廷前来宣旨,到时候怕也是走不脱关系的。”
“范大人,我实话告诉你,要不是为了辽东的稳定,为了辽东的百姓,为了京畿之地的百姓不再遭受后金鞑子的荼毒,我在收到你的信函之后,早就离开辽东,到海外去,过我自己的小日子了,我才不管大明的江山是不是会遭受到威胁。。。”
吴宗睿的一席话,说的范景文哑口无言,手里拿着圣旨,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范景文看来,吴宗睿不可能谋反,如果真的是谋反,京城早就危险了,至于说吴宗睿不愿意接旨,可以理解,谁也不愿意被无缘无故的冤屈,而且是太过于明显的冤屈。
“这个,吴大人,稍安勿躁,一切都等到我宣旨之后再说吧。”
吴宗睿坚决的摇摇头。
“范大人,圣旨你放在这里,我不会为难你,我已经给皇上和朝廷写好了奏折,务必请范大人将奏折带到京师去,交给皇上,京城里面的好多事情,我并非一无所知,若是朝中的党争依旧如此的肆无忌惮,若是人人都是为了一己之私,那就请皇上和范大人好好想想,我大明江山究竟何去何从。。。”
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记(2)()
范景文没有强行的宣旨,但也没有马上离开锦州,随同他来到锦州的十多名锦衣卫,被安排在寅宾馆,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笔钱财,这些锦衣卫虽然肩负重要的职责,不过他们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就被告知要服从内阁次辅范景文大人的命令,所以范景文没有发话,他们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再说了,拿了人家的钱财,他们就更不会多事了。
其实锦衣卫都很聪明,来到辽东,沿途他们已经察觉到了范景文大人态度的起伏,更让他们吃惊和警觉的是,他们看见的登莱新军军士,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百姓的拥戴,守卫在蓟辽督师府的登莱新军军士,身上更是有着令人生畏的杀气,他们早就听闻登莱新军战斗力强悍,试想一下,他们长途跋涉,来到了登莱新军的地盘,想要轻易带走登莱新军的统帅,那是简单的事情吗,弄得不好他们的小命都要留在辽东。
歇息了一天的时间,翌日一大早,范景文和吴宗睿商谈了约一刻钟的时间,两人离开蓟辽督师府,在锦州城内转悠,一边转悠,吴宗睿还一边给范景文详细解说城内的情形,范景文也是连连点头,中午以及下午吃饭,两人都是在外面,中午在城内的某家酒楼吃饭,下午在城外的某家酒肆吃饭。
范景文表现的很沉稳,当吴宗睿介绍相关情况的时候,他听得非常仔细,偶尔他会开口询问一些情况,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范景文和吴宗睿骑马,离开了锦州城,前往乡下去看看。
这一天,范景文看的非常仔细,到了好些农户的家中,走进每一户农户的家中,范景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瓦罐或者米缸,查看农户家中是不是有存粮,接着会打开农户的箱子,看看农户是不是有足够的衣服,在有些农户家中,范景文还会到卧房去看看,看看农户是不是有足够的棉套。
到了二十多户农户的家中,看到农户脸上舒心的笑容,范景文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
这期间,吴宗睿很少说话,也不会刻意的要求范景文到哪一户的农户家中去看看,都是范景文自己选择的农户,这有些微服私访的味道。
应该说,靠近城池的农户,家中的条件肯定会好一些,毕竟这里商贾云集,商贸发达,农户家中多余的粮食可以拿来交易,农闲的时候还可以进入城池去做事情,赚取一些银两,距离城池稍远的一些村落,家中的粮食是充足的,但家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钱。
一直到天黑,范景文和吴宗睿才骑马回到了锦州城池。
这一天夜里,范景文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到西平堡去看看,他知道西平堡的互市,吴宗睿自然没有拒绝,马上做好了安排。
翌日一大早,队伍从锦州城池出发,前往西平堡,护送范景文和吴宗睿前往西平堡的军士,悉数都是登莱新军的精锐,其中绝大部分是吴宗睿的亲卫。
锦州到西平堡要经过大凌河城,
范景文当然知道崇祯四年的大凌河城之战,那一次朝廷大军遭遇惨败,大明最为强悍的辽东边军,更是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自此以后无法与后金鞑子正面抗衡。
范景文特意进入大凌河城去看了看。
大凌河城的定位,本来是一座军事重镇,用来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当年修建大凌河城也是这样的布局,不过现如今的大凌河城,早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不是所谓的军事重镇,成为了商贸重镇,义州、广宁和西平堡三地的互市,不少的货物都要从这里中转,不管是从山海关运送而来的商品货物,还是从海上运输,在右屯码头装卸的货物,全部都要抵达大凌河城,从义州、广宁和西平堡运送出去的货物,绝大部分也要经过这里。
大凌河城池与锦州、宁远城池差不多,城外同样有很多的商铺和商贾,这些商铺经过了认真的布局,井然有序,如果不仔细看,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大凌河城的城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