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观当年背负阉党的罪名,很长时间都无法抬头,他很清楚,皇上对于朝中的文武大臣很不满意,已经开始信任朝中的中官,如果不是皇上有这方面的改变,薛国观也不大可能成为内阁首辅。
能够交好蓟辽督师吴宗睿,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与朝中的中官处理好关系,何乐而不为。
薛国观已经知会傅宗龙,一同来商议山东巡抚宋学朱的事宜。
内阁已经积存了不少弹劾山东巡抚宋学朱的奏折,只不过皇上器重宋学朱,薛国观深谙其中道理,故而内阁将这些奏折压下来了,没有商议也没有禀报皇上。
宋学朱此人,算是清正廉洁,但做事情有些迂腐,不知道转圜,不知不觉就得罪了山东不少的官吏,更加关键的是,宋学朱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关注点主要集中到了登州和莱州,极少关心山东的诸多事宜,导致下面很多的官吏不满意,其弹劾奏折自然就多了。
这肯定不合适,内阁以这样的原因弹劾宋学朱,皇上也无法辩驳和袒护。
。。。
门外响起熟悉的脚步声,薛国观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傅大人,快快请坐。”
进入房间的傅宗龙,对着薛国观抱拳行礼了。
“下官有事情禀报,不知道薛大人是不是有时间。。。”
没有等到傅宗龙说完,薛国观就连连点头了。
“傅大人是兵部尚书,承担重任,所说的事情一定是非常关键的,本官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傅大人不必多礼,还是坐下说话。”
薛国观的态度很好,表明了自身的态度,他很清楚,乔明俊同样去拜访过傅宗龙,说清楚了诸多的利害关系,傅宗龙一定是动心了,所以才会专门前来禀报山东巡抚宋学朱的事宜,到了这样的程度,弹劾宋学朱的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傅宗龙没有客气,径直坐下,再次对着薛国观抱拳开口了。
“薛大人,兵部收到了不少有关山东巡抚宋学朱的弹劾奏折,因为诸多的原因,没有在朝会上面提出来,现如今宋大人做的更加过分,不将朝廷与地方各级官吏放在眼里,山东各地的官吏是群情激愤,下官是忍不住了,所以考虑弹劾宋学朱,也不知道大人是什么意见。”
薛国观微微点头,看着傅宗龙开口了。
“傅大人,本官其实有同感啊,本官比你考虑的更多,山东一地,异常关键,若是出现波动,中原一地就无法安宁了,加之杨嗣昌大人在中原剿灭流寇、作战不力,综合以上的原因,到时候皇上和朝廷若是让内阁与兵部承担责任,那就太冤了。”
傅宗龙连连点头,看着薛国观,再次抱拳开口。
“薛大人,下官觉得,您的分析很确切,宋学朱大人不能够做的太过分,若是影响到朝廷的安定,影响到中原的安宁,那是一定要遭受惩戒的,杨大人正在操心剿灭中原流寇的事宜,不能够收到干扰,本官想着,将弹劾宋学朱的奏折集中起来,向皇上和朝廷禀明事由,为了恢复中原的安宁,宋大人是不能够继续留在山东了。。。”
薛国观笑着点头,内心里面出现了大大的惊叹号,谁不知道兵部尚书傅宗龙是杨嗣昌直接向皇上和朝廷举荐的,这才多长的时间,傅宗龙居然如此的说话了,难不成傅宗龙对杨嗣昌也不满意了。
薛国观想到了吴宗睿,不得不佩服吴宗睿的睿智,能够让傅宗龙说出来这样的话语,已经很不错了。
“傅大人,你说的不错,内阁的事情太多,难以注意到这些事情,按说这些事情需要交给其他人来办理的,至于说宋学朱,也许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大力支持,表现的有些骄狂,甚至准备插手登州和莱州的事宜,影响到中原的安宁,这登州和莱州都属于北方,属于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署理,宋学朱是没有资格插手的,一定要插手,只能引发山东与登莱之地的不稳定,影响到中原,甚至是影响到辽东。。。”
傅宗龙连连点头,对于薛国观的话语表示了赞同。
“大人说的不错,下官也是这样想的,为了中原局势的稳定,为了杨大人能够彻底的剿灭流寇,宋大人不能够继续留在山东了。”
。。。
薛国观和傅宗龙的观点很快统一。
接下来,就到了最为关键的话题了。
薛国观看着傅宗龙,神色肃穆的开口了。
“傅大人,本官觉得,宋大人得到了皇上的器重,你我若是要弹劾宋大人,务必要考虑到地方上的弹劾奏折,观点必须要统一,宋大人得到皇上的重视,却辜负了皇上的厚望,没有能够替皇上分忧,若是你我不弹劾宋大人,中原的局势不稳定,杨大人也无法安心的剿灭流寇,流寇的力量壮大起来,这等的责任,你我是无法承担的。。。”
傅宗龙明白薛国观的意思,跟着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下官建议,兵部将弹劾宋大人的奏折集中起来,向皇上提出建议,内阁也可以将弹劾宋大人的奏折整理出来,一并向皇上提出建议。。。”
薛国观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傅宗龙的表态,让他彻底放心了。
朝廷的规矩就是如此,弹劾封疆大吏,务必要督查院或者六部提出具体的意见,内阁根据督查院或者六部提出的弹劾奏折,提出具体的意见。
好在山东巡抚宋学朱,做事情不知道转圜,得罪的人太多,弹劾宋学朱的奏折,不仅兵部有,内阁也有,如此情况之下,内阁附和兵部的弹劾建议,皇上也无法反驳。
傅宗龙离开了官邸,薛国观告知中书舍人,不要任何人打扰,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
三天之后,皇宫,偏殿。
朱由检脸色铁青,兵部、吏部以及内阁,悉数弹劾山东巡抚宋学朱。
朱由检很清楚,山东地方上的事宜,宋学朱的确没有关注,导致地方上不稳定,因为宋学朱承担的责任是插手登州和莱州的事宜。
可是这个理由,朱由检无法说出来,他不可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到忌讳蓟辽总督吴宗睿力量逐渐的壮大,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事宜,如果朱由检透露出来这样的想法,必定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不管怎么说,登莱新军在稳定辽东局势方面,都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朝廷数次赞誉吴宗睿的功劳,这个时候,朱由检突然下旨,谈及蓟辽督师吴宗睿有谋反的嫌疑,恐怕朝廷的局势瞬间变得混乱,不要说剿灭中原的流寇,就算是辽东的局势,也将无法掌控。
这样的局面,朱由检无法承担。
所以说,朱由检只能够低头,无可奈何的低头,调整山东巡抚的人选,让宋学朱回到京城来。
让宋学朱回到京城,进入兵部,也能够帮助朱由检进一步掌控朝中的大局。
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
重庆府衙,厢房。顶点X23US
杨嗣昌手中拿着朝廷的塘报发呆。
原山东巡抚宋学朱,调整到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原工部右侍郎程识益,出任山东巡抚。
一次看似平常的调整,打乱了杨嗣昌的心神。
表面上看,宋学朱得到了提拔,能够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出任兵部右侍郎,换做谁都是满意的,至于说程识益,能够从清水衙门的工部到山东出任巡抚,也是皆大欢喜。
但杨嗣昌从中察觉到了危机。
虽然离开了京城,出任兵马大都督,负责剿灭流寇,但是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宜,杨嗣昌还是清楚的,且杨嗣昌所有的奏折,都是直接给皇上的,朝中有什么消息,皇上也会想办法以各种方式告知他杨嗣昌,但这一次调整山东巡抚宋学朱,杨嗣昌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宋学朱的身份有些特殊。
原任的山东巡抚朱大典,在山东有威望,稳定了地方的局势,特别是后金鞑子入关作战,横扫北直隶,打算进入山东的时候,朱大典联合蓟辽督师吴宗睿,硬是打败了后金鞑子,逼迫后金鞑子撤离了关内,回到沈阳去了,这是巨大的功劳。
可惜皇上担忧登莱新军的力量不断的壮大,调整了亲近吴宗睿和登莱新军的朱大典,让山东巡按御史宋学朱出任山东巡抚。
杨嗣昌很清楚,皇上重用宋学朱,目的就是限制登莱新军的不断壮大,宋学朱是皇上的一枚棋子,专门用来对付吴宗睿。
杨嗣昌离开京城之前,主政兵部的时候,就看到了诸多弹劾宋学朱的奏折,不过内阁、兵部和吏部,都压下了这些奏折,内阁诸多的大人,包括吏部尚书,都清楚皇上的态度,也知道宋学朱的作用,没有谁会将这些奏折翻出来。
那个时候,杨嗣昌完全支持皇上的决定,暗地里也对宋学朱表示了支持。
杨嗣昌与吴宗睿之间没有什么恩怨,也不熟悉吴宗睿,但是他很清楚,吴宗睿的实力不断的壮大,而且不大听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这里面暗藏危机,时间长了,吴宗睿必定成为难以控制的藩镇,这是皇上最为担忧的事宜,也是大明朝廷难以稳定的根源。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嗣昌数次的支持宋学朱,在宋学朱遭遇诸多弹劾的时候,也旗帜鲜明的支持宋学朱,直接帮助宋学朱控制山东的局势,插手登州和莱州的诸多事宜。
离开京城之后,杨嗣昌同样关心山东的局势,关注山东巡抚宋学朱是不是真正能够干涉登州和莱州的事宜,是不是真的能够为皇上和朝廷办好这件重大的事情。
内心里面,杨嗣昌无所谓山东巡抚的人选,只是理解皇上的心思,对宋学朱表示了支持,这样做,杨嗣昌能够稳定自身的地位,能够长久的掌控权力。
宋学朱突然离开了山东,进入兵部,出任兵部右侍郎,触动了杨嗣昌敏感的神经。
通过一些手段,杨嗣昌知道了宋学朱为什么被调整,因为兵部尚书傅宗龙公开了宋学朱被弹劾的诸多奏折,吏部对此表示了支持,内阁根据兵部和吏部的建议,向皇上提出了调整山东巡抚的建议,皇上采纳了内阁的意见。
严格说起来,宋学朱虽然遭遇到了弹劾,但调整到京城出任兵部右侍郎,还是被提拔和重用了,皇上在这方面还是坚持了自身的决定,没有亏待宋学朱。
兵部尚书傅宗龙是杨嗣昌直接推荐的,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面,没有任何的书信,也没有告知宋学朱被调整的事宜,让杨嗣昌感觉到了危机。
杨嗣昌依旧是内阁大臣,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马大都督,但毕竟远离京城,不知道京城的事宜,不知道内阁以及兵部的诸多事宜,尽管皇上有敕书和书信,但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内阁的态势。
远离中枢,不知道朝中的事宜,时间长了,必定被排挤出去,无法参与朝中任何事宜。
这是杨嗣昌最为担心的事宜,而且他亲自举荐的兵部尚书傅宗龙,也改变了态度,如此重大的事情,都没有通报。
更加关键的是皇上,这么重大的事情,身为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的杨嗣昌,什么都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这让杨嗣昌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或许中原局势的不稳定,是最大的原因。
杨嗣昌不愿意去做过多的分析,甚至不愿意猜想内阁是不是有人想着算计他,皇上的态度如此的暧昧,是不是对中原局势的混乱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流寇李自成攻打洛阳府城有一段时间了,杨嗣昌得到的文书显示,李自成减缓了对洛阳府城的进攻,这应该是李自成的实力不够,无法攻陷洛阳府城。
洛阳的情形让杨嗣昌略微的放心。
四川的局势让杨嗣昌抓狂,重庆以及夔州府一带的地形太过于复杂,山峰林立,地势险峻,不利于大军展开作战,张献忠虽然有了进攻重庆府城的举措,但迟迟没有对重庆府城发起进攻,这让守卫在重庆府城的杨嗣昌干着急。
唯有彻底打败和剿灭了张献忠,杨嗣昌才能够移师前往河南,剿灭李自成和罗汝才。
进退不能的局面,让杨嗣昌恼火,却无处发泄。
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早就进驻重庆府城,秦良玉还拿出了不少的粮草,保证杨嗣昌麾下大军的开销,但秦良玉不同意出兵追击和围剿张献忠,毕竟重庆和夔州府一带的地形过于的复杂,如果大军前去围剿,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秦良玉长期在石柱县,白杆兵的军士也大都是本地人,熟悉山林作战,知晓在山林之中作战的艰辛,秦良玉认为大军出击前去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在这些地方作战,粮草供给的难度很大,消耗也很大,还不如守在重庆府城,等待张献忠进攻,抓住机会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
秦良玉的建议完全正确,杨嗣昌无法推翻与反驳,只能苦等机会。
。。。
两天之后,一道紧急的文书再次抵达重庆府城。
秦良玉进入厢房的时候,看见了脸色发白的杨嗣昌。
“秦将军,这是本官刚刚收到的文书,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准备离开四川,朝着湖广的方向而去了。。。”
秦良玉楞了一下,看着杨嗣昌,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下官要恭喜大人了,张献忠一定是摄于大人的威严,不敢进攻重庆府城,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逃往湖广去了。”
杨嗣昌可没有心情听这样的恭维话语,他看着秦良玉直接开口了。
“秦将军,张献忠麾下有十多万的流寇,队伍庞大,既然其逃往湖广,本官是一定要追上去的,本官希望秦将军能够予以支持,根本本官一道前往湖广,围剿张献忠。。。”
秦良玉没有犹豫,对着杨嗣昌抱拳开口了。
“大人的钧令,下官一定服从,下官有一个建议,重庆府城需要有军士驻守,四川各镇的兵力不够,下官留下一部分的军士,暂时驻守重庆府城,以护卫重庆府城。”
杨嗣昌脸色平静,他认为重庆府城已经不需要驻守多少的兵力,如果朝廷大军离开重庆府城,张献忠听到了风声,趁机围攻重庆府城,他完全可以率领大军迅速驰援,这样反而能够围住张献忠的主力,彻底予以剿灭。
“秦将军,本官以为,重庆府城不需要留下太多的军士驻守,这么长时间过去,本官其实希望张献忠能够攻打重庆府城,那样朝廷大军就能够与张献忠面对面作战,能够围住流寇,本官和秦将军率领大军离开重庆府城,还要大肆的宣扬,最好是让张献忠知道这个消息,那样本官说不定能够抓住机会,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秦良玉很快明白了杨嗣昌的用意。
“大人的这个建议很好,下官一直都没有想到,大人率领大军在重庆府城驻扎的这段时间,张献忠迟迟不发起进攻,现在又打算流窜到湖广,大人索性撤离重庆府城,将消息泄露出去,引诱张献忠进攻重庆府城,那样大人率领大军回援,一定能够围住张献忠。。。”
杨嗣昌点点头,在秦良玉的面前,他的这个计谋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
“秦将军,本官正是这个意思,我们领兵追击张献忠,看看其是不是真的想着离开四川进入湖广,若是张献忠和我们兜圈子,那么我们就从中找寻机会,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
。。。
仅仅一天的时间,大军全部集结完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