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明天下-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到洛阳府城,属下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洪承畴回到房间,关闭房门,告知亲卫不要他人打扰。

    足足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洪承畴坐着一动不动。

    第一眼见到吴宗睿的时候,洪承畴就有着不一般的感觉,吴宗睿尽管年轻,身上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举手投足圆润自如,给人的感觉很好。

    吴宗睿提出的问题,震撼了洪承畴,让他忽然感觉到羞愧,以前对吴宗睿的嫉妒和不服,恐怕是自找的,吴宗睿金榜题名,外放做官就在南京,尔后到滁州、淮安、青州,最终到了登州,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很少有崇山峻岭,可以说吴宗睿对于密林之中作战,非常的生疏,就算是吴宗睿能够在滁州大败流寇,也不一定能够在陕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顺利的打败流寇。

    殊不知吴宗睿已经察觉到山地平原作战的不同。

    吴宗睿既然开口询问了,就说明内心有了计较,有了应对的办法。

    一向自傲的洪承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自惭形秽了,人家吴宗睿不过二十四岁的年纪,入朝为官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如此睿智老辣,他这个朝廷在西北的王牌,比较起来,好像名不副实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准确的部署() 
中军帐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张硕大的地图,上面分别标注了各路流寇所在的位置。

    登莱新军营指挥副使以上的军官,悉数来到了中军帐。

    “文儒,说说流寇分布的情况吧。”

    廖文儒走到吴宗睿的面前,抱拳行了军礼,转身走到了地图的前面。

    “崇祯八年流寇汇集荥阳,召开了所谓的荥阳大会,当时流寇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一年多时间过去,流寇为十二家,号称八十五营,总兵力依旧是二十万人左右。”

    “流寇原首领、闯王高迎祥被我登莱新军生擒,流寇掌盘子老回回马守应,亦被我登莱新军生擒,两人押解京城之后,被朝廷凌迟处死。”

    “马守应麾下的流寇,被李自成收编‘’李自成被其余流寇掌盘子推举为新的首领,成为了新的闯王,其麾下的总兵力接近四万人,在山西平阳府一带活动。”

    “其余十一路流寇的情况如下。”

    “八大王张献忠,麾下兵力三万左右,在湖广襄阳一带活动。”

    “曹操罗汝才,麾下兵力两万人左右,在山西平阳府一带活动。”

    “革里眼贺一龙,麾下兵力两万人左右,在河南南阳府一带活动。”

    “左金王贺锦,麾下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在河南汝州一带活动。”

    “改世王许可变,麾下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在山西平阳府一带活动。”

    “四天王李养纯,麾下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在河南南阳府一带活动。”

    “顺天王高应登,麾下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在山西平阳府一带活动。”

    “满天星张大受,麾下兵力一万人左右,在湖广襄阳府一带活动。”

    “混十万马进忠,麾下兵力一万人左右,在湖广襄阳府一带活动。”

    “扫地王张一川,麾下兵力一万人左右,在河南南阳府一带活动。”

    “射塌天李万庆,麾下兵力一万人左右,在河南南阳府一带活动。”

    “当然,这仅仅是流寇名义上拥有的军队人数,实际数目不止如此,流寇的兵力分为老营军士与新营军士,山西、河南南阳以及陕西一带的饥荒,让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让流寇队伍人数猛增,譬如说李自成,麾下兵力表面上是四万人,实际上可以汇集到近十万人左右。”

    “陕西部分地方,也有小股的流寇,但力量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十二路流寇,活动在山西平阳府、河南南阳府、汝州府以及湖广襄阳府一带,李自成、罗汝才、许可变三路流寇合兵一处,势力最为壮大,张献忠、张大受合兵一处,兵力次之,贺一龙、李养纯、张一川、李万庆四路流寇悉数在南阳一带活动,他们时分时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单独活动,剩下的贺锦,单独在汝州一带活动,高应登,单独在平阳府一带活动。”

    “流寇聚集的地方,大都属于山地,附近有崇山峻岭,若是遭受到朝廷大军的围剿,无法抵御的情况之下,他们会撤回到大山之中,让围剿的大军望山兴叹。”

    “经过多年的厮杀,各路流寇都有了一定的实力,特别是他们的老营,组成的军士要么是哗变的原朝廷军士,要么就是经历数次厮杀幸存下来的军士,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想要彻底剿灭他们,需要倾尽全力。”

    。。。

    所有人都听得非常仔细,瞪大眼睛看着墙上的地图。

    地图上面标注了各路流寇大概的位置,以及麾下兵力的数量,同时也标注了五省大军分布的地方,目前围剿流寇的情况。

    “文儒,说说各省军队分布的情况,大概说一说就可以了。”

    廖文儒点点头,手中的竹鞭再次指向了地图。

    “陕西的兵力,基本集中在西安府城附近一带,宁夏、延绥等地驻扎的边军,一般情况之下不会调动,四川的兵力,基本驻扎在成都府一带,少部分的兵力调遣到了夔州一带,防止流寇进入四川,河南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开封府城一带,郑州有少量的兵力,登莱新军决定驻扎在洛阳府城之后,这里原来驻扎的兵力,全部都撤到开封府城一带,湖广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郧阳府城一带,归于湖广行都司直接掌控。。。”

    不仅仅是吴宗睿,就连诸多的军官,对于各省兵力的驻扎情况,都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们知道,接下来剿灭流寇的战斗,根本无法依靠驻扎在地方上的各路大军。

    廖文儒说完之后,将竹鞭放在了桌案上面。

    吴宗睿走到了地图的前面,他没有拿起桌上的竹鞭。

    “十二路的流寇,基本分布在三处,其中山西平阳府流寇的力量最为强大,湖广襄阳府次之,力量最弱的是分布在河南南阳和汝宁的流寇。”

    “你们都知道,我们登莱新军肩负了剿灭流寇的重任,已经开拔来到洛阳府城,剿灭各路的流寇,就是我们接下来的作战任务。”

    “十二路流寇分布的范围太广,虽然我们有七万将士,力量强大,可如果分兵了,我们的力量一样变得薄弱。”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我们剿灭流寇的作战原则。”

    一边说话,吴宗睿一边伸出了右手。

    “手指张开,一巴掌打到脸上,与握紧拳头,一拳打到脸上,力度的大小可想而知,我们剿灭流寇,是同样的道理,登莱新军集中兵力,剿灭一路流寇,与分兵多路作战,效果完全不一样。”

    说到这里,吴宗睿拿起了桌案上面的竹鞭,指向了南阳府。

    “南阳府有四路流寇,他们的力量最为薄弱,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阳府。”

    “南阳府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灾荒,流民遍地,活动在这里的四路流寇,筹集粮草困难,能够维持下去就不错了,不过他们的兵力数量肯定不少,绝大部分的流民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都会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

    “文儒,十天之内,制定出来详细的作战计划。”

    “罗典召,斥候营必须在五天时间之内,侦查清楚流寇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绘制出来详细的地图,为大军作战提供保障。”

    “参与作战的所有将士,必须做好深入崇山峻岭的准备,就算是流寇逃到天涯海角,我们也要将其彻底剿灭,决不能留下后患,特别是流寇的掌盘子,是我们登莱新军作战的第一目标,原则上,我不希望生擒流寇的掌盘子,不接受任何流寇掌盘子的投降。”

    中军帐里面变得异常的安静,众人听得异常的仔细。

    “登莱新军的大本营,原来是登州和莱州,现在完全变化了,我们开拔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奔赴各地作战,所有将士都要入乡随俗。”

    “所有人都要牢记军纪军规,我不希望有将士作战勇猛,立下了军功,却因为违反了军纪军规,遭遇到严厉的惩戒。”

    “好了,诸位都去准备吧,文儒、刘宁、乔明俊、罗典召留下。”

    。。。

    吴宗睿端坐在上首,廖文儒等人站立在下首。

    “我们已经确定,首先剿灭位于河南南阳府的流寇,这是十二路流寇之中,实力最为薄弱的流寇,本次的作战,我们登莱新军主动出击,务必全歼南阳府境内的所有流寇,斩杀四路流寇的掌盘子,作战务必速战速决。”

    “登莱新军来到了河南洛阳府城,相信不长时间,消息就会泄露出去,我们要趁着消息泄露出去之前,抵达南阳府作战。”

    “罗典明在西安府城,乔明俊,后勤营的一切事宜,暂时是你负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若是因为粮草的问题无法彻底剿灭流寇,你知道该接受什么样的惩戒,你本就是执法营营指挥使,我不多说了。”

    “此次进入南阳府城作战,我的建议是调动五万大军,力争三个月时间之内,彻底剿灭南阳府境内的流寇,也就是说,在秋收季节开始的时候,南阳府境内的流寇彻底消失。”

    “作战计划务尽快制定出来,文儒,虽然我给你的时间有十天,但我希望大军开拔之前,一切的准备事宜都完备了。”

    。。。

    中军帐内安静下来了。

    穿越之后,事态的发展,已经违背了吴宗睿原来的计划和想法,坐山观虎斗是不成立的,也不可能做到,但要彻底剿灭流寇,亦是吴宗睿不愿意做的,大明王朝虽然破败不堪,但还在苟延残喘,如果内部平定,没有了流寇,外部没有后金鞑子的侵扰,维持几十年没有问题。

    吴宗睿不可能等待几十年。

    尽管计划周密,尽管登莱新军已经空前强大起来,但有些事情,吴宗睿无法完全掌控。

    如何的掌控天下,实行既定的目标,前景变得越来越模糊。

    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中军帐外面,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些重大的事情,应该要发生了,到时候,如何从纷乱的局势之中获取好处,真的需要吴宗睿详细筹谋了。

    。

第三百七十章 皇太极称帝() 
沈阳,大政殿。

    皇太极端坐在大殿之上,下首左右两边,肃立了数百名满人、蒙古人以及汉人大臣,大殿之外的广场,肃立了更多的文武大臣。

    在众人的请求之下,皇太极终于决定称帝了。

    其实这也是皇太极的心思,称帝建国,对于后金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对于皇太极本人来说,意义也不一般。

    首先察觉并提出来的是汉人大臣范文程。

    皇太极不得不佩服范文程心思缜密。

    皇太极称帝,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是从后金未来的发展出发。

    灭亡大明王朝,建立起来满人统领的王朝,这是皇太极的目标,也是奋斗的源泉,多年来,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在为着这个目标不遗余力的拼搏。

    后金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已经有了与大明王朝全面抗衡的实力,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大凌河城之战等战役之后,大明王朝的实力大幅度的削弱,后金在辽东完全占据主动。

    问题和隐忧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后金的经济实力不足,因为地处北方,气候恶劣,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商贸发展,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导致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满八旗军士数次的入关劫掠,其实就是想着补充自身经济的不足。

    皇太极称帝、后金建国,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百利无一弊。

    从后金朝廷的情况、满人权贵的势力分布来说,皇太极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后金已经没有任何的势力能够与之抗衡,皇太极权威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高度。

    正月的时候,范文程就提出了让皇太极称帝、后金建国的建议,专门呈上了奏折,尔后,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阿巴泰、岳托等人相继呈上奏折,恳请皇太极称帝,后金建国。

    皇太极虽然崇拜汉文化,却没有汉人那么多的心思,很快同意称帝建国了。

    三月初,后金的文馆改为内三院,分别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尔后,满六部和汉六部进行了再一次的规范,基本仿照大明王朝的六部,健全了职能和机构,为皇太极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月底,皇太极拜祭了天地,求得了黄道吉日。

    一切的准备事宜都完成了。

    终于到了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后金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

    辰时。

    大贝勒代善,手持黄绢,走到大殿中间,对着上首的皇太极跪下了。

    “大汗,吉时已到,臣代表朝中文武大臣、天下百姓,恭请大汗登基称帝。。。”

    大殿内的所有人,包括大殿外面的所有文武大臣,都跟着跪下。

    “恭请大汗登基称帝。。。”

    洪亮整齐的声音传的很远很远。

    皇太极面对微笑,看着跪在下首的文武大臣。

    “诸位,为了我后金,为了我满人之未来,为了统领天下,今日我顺应天意,决定登基称帝,诸位皆是我后金建国之功臣,我与诸位一道,开创我后金之辉煌未来。。。”

    代善站起身来,转身面对众人,打开了手中的黄绢。

    “皇上登基,行三跪九叩之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代善与众人一道行三跪九叩之礼。

    行礼完毕,代善站起身来,再次打开手中的黄绢。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皇上登基,昭告天下,立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改元崇德,以本年为崇德元年,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及始祖皆尊奉为王。。。”

    “大清定都沈阳,正式改沈阳为盛京,并昭告天下。”

    “朝中文武大臣及天下百姓恳请,皇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皇上登基,乃我大清国之盛世,皇上决定大赦天下。”

    。。。

    “宣敕毕,再行三跪九叩大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亮整齐的声音再次响起,大殿内外跪下黑压压一片人。

    刹那间,皇太极的神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周遭甚至出现了一层光晕。

    登基称帝建国,父亲努尔哈赤没有做到的事情,皇太极做到了,从这个层面来说,他超越了父亲努尔哈赤。

    代善宣读敕书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皇太极已经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由后金的大汗,变为了大清国的皇帝。

    这样的转变,意味着大清国正式将大明王朝确立为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大清国的最终目的,是灭掉大明王朝,一统天下,皇太极也将朝着这个目标,倾尽全力。

    大清国是满人的大清国,也是统领天下、傲然独立的大清国。

    。。。

    皇太极登基,成为大清国的皇帝,接下来就是册封亲王、郡王和贝勒等等。

    正红旗、镶红旗旗主代善,敕封和硕礼亲王,为诸多亲王之首,正白旗旗主多尔衮,敕封和硕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