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究竟是让吴宗睿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还是负责辽东的事宜,这些日子,朕仔细看过吴宗睿在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地作战的奏折文书,发现吴宗睿作战很有谋略,能够抓住时机,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一举剿灭了一千多的后金鞑子,一千蒙古鞑子,收编了近五千的汉军军士,这等的作战能力,就算是洪承畴等人,也不一定比得上。。。”
朱由检说完之后,看向了王承恩。
王承恩马上躬身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目前的情况之下,可令洪承畴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若是洪承畴作战不力,即可让吴宗睿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朱由检摇摇头。
“承恩,你是不是觉得吴宗睿太过于年轻,难以当此重任啊。”
王承恩老老实实的点头。
“臣的确有这样的看法。”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
“承恩,以前朕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想来想去,朕有时候都糊涂了,朕十七岁登基,迄今已经八年时间,虽然朕没有做出什么事情来。。。”
“扑通。。。”
王承恩一下子跪在地上了。
“皇上,是臣乱说,臣没有想到这些。。。”
“承恩,起来吧,朕没有怪你,朕看重的杨鹤、陈奇瑜等人,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可是流寇的势力越来越大,居然攻陷了中都,不知道为什么,朕将剿灭流寇的重任托付给洪承畴,还是有些担心,难不成是朕想多了。”
王承恩没有起身,匍匐在地上开口了。
“皇上,臣建议,让吴宗睿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兼任登莱巡抚,让洪承畴回到延绥,负责防御后金鞑子,如此也许能够收到奇效。。。”
朱由检再次叹了一口气。
“临阵换将,不详,朕不能这样做,还是让洪承畴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朕这次给了洪承畴八十三万白银,希望洪承畴不要让朕失望。。。”
。。。
淮安,漕运总督府。
被带上镣铐的杨一鹏,仰着头,看着天空。
此刻的杨一鹏,内心剩下的只有后悔。
中都失陷,他这个漕运总督,罪责难逃,想要活命是不大可能了。
南直隶的四府三州,所有的防卫事宜,都是漕运总督府直接负责,上万的漕运兵丁,可不仅仅负责漕运的事宜,还要负责四府三州的防御事宜,而中都凤阳府城,就是漕运总督府需要重点防御的地方之一。
杨一鹏怎么都想不到,流寇居然会杀向南直隶,杀向中都,等到他接到消息,中都已经被流寇攻陷,皇陵楼殿被焚毁,兴隆寺被付之一炬,这等于是挖了皇上的祖坟,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
中都失陷的罪孽,谁都无法承受。
杨一鹏没有自尽,他还想着见一见皇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话他想说出来。
杨一鹏的脑海里面,还装着一个人,那就是吴宗睿。
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攻陷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地,大败后金鞑子,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嘉奖,领兵部尚书衔,敕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地位丝毫不亚于他这个漕运总督。
偏偏吴宗睿就是被他杨一鹏排挤而走。
当初,吴宗睿管控的漕运三千营,让运河沿途的匪帮魂飞魄散,根本不敢冒头,保证了漕运的畅通,如果漕运三千营的军士依旧留在淮安,完全可以抵御进攻中都的流寇。
杨一鹏明白,吴宗睿能文能武,是带兵之人。
这样的人,没有能够留在身边,排挤走了,杨一鹏是作茧自缚。
更加关键的是,吴宗睿离开淮安之后,杨一鹏清理了信义帮,这可是吴宗睿全力支持的漕运帮派。
可惜,一切都晚了。
。。。
杨一鹏、吴振缨、杨泽三人,没有被马上押解到京城,而是关押在南京。
当天夜里,守陵太监杨泽自杀身亡。
第三天,皇上的圣旨抵达南京,原户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杨一鹏弃市,原巡按御史吴振缨,剥夺一切的功名,发配戍边。
圣旨在南京兵部宣读。
带着镣铐的杨一鹏,脸色通红,挣扎着起身,看着宣旨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大声开口了。
“吕大人,我不怕死,中都失陷,我自知难逃死罪,没有自尽身亡,就是想着见一见皇上,我有话要说,恳求吕大人,将罪臣押解到京城去,就算是在地下,我也感激吕大人。。。”
吕维祺的脸上带着苦笑的神情。
“杨大人,我无能为力,皇上还有一封圣旨,宣旨的礼部官员,已经在厢房等候,我马上就要在这里接旨,中都失陷,你以为我还可以做南京的兵部尚书吗。。。”
杨一鹏脸色一下子变白了,他忘记了这一层。
由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代表皇上和朝廷宣旨,说明皇上压根不想见他杨一鹏。
中都失陷,吕维祺肯定有责任,不可能稳坐钓鱼台,毕竟南京兵部尚书负责整个南直隶的防御事宜,还要负责南方绝大部分防御的事宜。
良久,杨一鹏挣扎着站起身来。
“老天,这是不是轮回啊,吴宗睿,我最终还是败给你了,秦志锐,你死的不冤,是不是还在地下等着我啊,我这就下去见你了,哈哈哈。。。”
大笑的杨一鹏,被锦衣卫押解出去。
。。。
三天之后,消息传到了登州,吴宗睿没有高兴,独自在府邸的书房,整整一天时间。
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叹息()
“啪。。。”
吴宗睿将手中的信函仍在了桌上,一脸的愤懑和无奈。
“洪承畴如此的调兵遣将,如何剿灭流寇。”
站在旁边的廖文儒和乔明俊,感觉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吴宗睿为什么突然发火。
吴宗睿扭头,看清楚了廖文儒和乔明俊的表情,无奈的笑了笑,此时的他才明白,自己是在用穿越者的眼光看待洪承畴,要求难免太高了一些。
内心里面,吴宗睿却不完全这样认为。
洪承畴是明末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一度成为了大明朝廷的王牌,一边要负责剿灭流寇,一边还要负责抵御后金鞑子,崇祯十五年的松山之战,就是洪承畴以蓟辽总督的身份统领的。
史书记载明末最为著名的两大将领,一个是洪承畴,一个是卢象升。
既然是明末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那么对于任何的战争,就应该有预见性,古今中外的名将,莫不是如此,只知道因循守旧,或者只知道拼命的厮杀,不可能被归为名将系列。
洪承畴的眼光不长远。
农民起义军攻陷了中都凤阳,虽然士气大振,可诸多首领内心是彷徨的,他们知道犯下了大忌,触怒了皇上和朝廷,必将迎接狂风骤雨般的进攻,所以他们会采取快速移动的方式,避开朝廷大军的进攻,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的实力。
作为朝廷大军的统帅,洪承畴应该明白这一点。
凤阳之战后,朝廷投入剿灭流寇的大军,总人数达到了八万人,其中洪承畴统领的有三万人,卢象升统领的有两万人,曹文诏统领的有一万多人,其余就是河南、山东以及四川等地抽调的兵力,凭着这些兵力,不说完全彻底剿灭流寇,至少能够给予流寇沉重的打击。
洪承畴的部署,依旧是老一套,让卢象升、曹文诏等人分别在湖广、山西等地堵住流寇的去路,自己率领大军追击和剿灭流寇。
这样的作战方式,看起来完备无缺,流寇遭遇重兵包围,还有洪承畴率领的大军追击,好像没有多少的出路,最终肯定被剿灭。
但是这等完备的作战部署,存在于地图上面,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实现。
高迎祥、张献忠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分兵两路,他们得到了老回回马守应等义军的驰援,游走于河南境内,不仅躲过了朝廷大军的围剿,期间还拿下了几座城池,让河南陷入到彻底的慌乱之中。
也许是发现作战部署不大符合现实,洪承畴抽调了湖广卢象升的兵力,进入到河南作战,可惜卢象升还在行军的途中,张献忠麾下的军士,马上西进,经过霍山、英山进入到湖广,一举攻克了麻城,老回回与过天星率领的义军,也趁机进入湖广,与张献忠部会和,他们长驱西进,走郧阳古道,经过商州,进入了陕西。
高迎祥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避开了洪承畴的进攻之后,出其不意的取道渑池、灵宝和陕州等地,经过潼关,大摇大摆的进入到了陕西境内。
四月初,数路的农民起义军,在陕西实现了大会师。
洪承畴得知农民起义军的主力悉数离开河南,进入到陕西,于是在河南汝州召开大会,商议在陕西剿灭流寇,这一次,洪承畴的安排还是老套路,依旧分兵多路,扼守要道,自己则是领兵经过潼关,进入陕西剿灭流寇。
吴宗睿实在是不明白,洪承畴携带重兵而来,进入河南,就打算彻底剿灭流寇,分兵扼守要道之后,围剿没有任何的进展,导致流寇抓住了漏洞,悉数离开河南,进入到陕西,这一次进入陕西剿灭流寇,依旧是分兵把守,自己率领大军围剿流寇。
洪承畴难道不清楚,他在被流寇牵着鼻子走吗。
吴宗睿清楚,洪承畴有难处,朝廷大军以步卒为主,行军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往往在获取情报、拼命追击流寇、到达目的地之后,流寇已经转移了。
可洪承畴需要明白一点,流寇也是人,不是铁打的,他们也有疲倦的时候,如果要求将士坚持下来,跟随在流寇的身后穷追不舍,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流寇回到陕西之后,继续分派兵力扼守要道的策略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了,陕西是流寇的老巢,人家熟悉地形,来去自如,岂会进入到朝廷大军的伏击圈。
洪承畴率领大军全力追击,看上去是很努力,也很拼命,而且自己承担了一切的危险,起身做的都是无用功。
当然,洪承畴进入河南,也剿灭了部分的流寇,但那都不是流寇的主力。
将思绪拉回来之后,吴宗睿看向了地图。
“文儒,乔明俊,马上就是五月了,流寇的主力悉数都回到了陕西,依我看,洪承畴不可能拿到什么功劳了。”
廖文儒看了看吴宗睿,有些犹豫的开口了。
“大哥,洪承畴领兵一直都在追击流寇,此次又从潼关进入陕西,依旧在不遗余力的追击流寇,我想,流寇应该是难以承受的。”
“那就要看怎么追了,穷追不舍,流寇每天睡两个时辰,那洪承畴睡一个时辰,其余时间不停的追击,这样肯定能够追上流寇,若是追一阵子,歇息一阵子,怎么可能追得上,到头来还不是被流寇牵着鼻子走,没有丝毫的效果。”
“大哥,流寇熟悉地形,善于走山路,的确很难追上啊。”
吴宗睿摇摇头,看向了廖文儒。
“文儒,登莱新军夜间追击、长途奔袭的训练,进行的如何了。”
“训练的效果都很好,特别是夜间追击,行动整齐一致,速度很快。。。”
“新招募的近五万军士,训练的成效也很好吗。”
“很好,新招募的军士,以辽东汉人为主,当初从盖州、复州、永宁、柚岩和旋城等地搬迁到登莱、旅顺、金州和皮岛等地的辽东汉人,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加入到登莱新军之中,他们的身体素质很不错,长途奔袭的训练相对容易一些,难得就是夜间追击,不少人夜里什么都看不见,不过服用了鱼骨粉之后,情况好了很多。”
吴宗睿点点头。
“登莱新军,总兵力已经接近十万人,扩充的速度还是太快了一切,不过也没有办法,看看现如今的局势,到处都是乱哄哄的,登莱新军想要独自在登莱之地享受安乐,基本不可能了,我想不要多长的时间,皇上就会调遣登莱新军参与作战了。”
廖文儒挺直了身体。
“大哥放心,我保证能够随时抽调五万到六万人参与作战。”
“好,如果抽调六万人参与作战,登莱之地你准备如何的部署。”
“如果抽调六万人,登莱之地的部署情况如下登州驻扎八千人,包含蓬莱水师,莱州驻扎五千人,旅顺岛驻扎一万人,金州驻扎五千人,皮岛驻扎五千人,一共是三万三千人。”
吴宗睿的脸上闪现一丝的笑容。
“部署不错,看来是用心了。”
吴宗睿的手指向了盖州等地。
“皇太极很聪明,压根就没有管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地,没有继续往这些地方派遣军士驻扎,汉军都没有派遣,你可知皇太极为什么这么做。”
“大哥,我认为皇太极是避免分兵太多,盖州等地,驻扎的兵力太少,没有作用,太多又难以容纳,白白消耗粮草,故而干脆不驻扎兵力,皇太极将兵力集中在沈阳的周边,随时待命,若是登莱新军进入盖州等地,皇太极可调遣兵力高速追击。。。”
吴宗睿笑了。
“文儒,分析的很不错,皇太极的确聪明,我都没有想到,这么长时间过去,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地,几乎还是空城,皇太极没有派遣军士驻扎,你说的原因是最为主要的,我分析还有一层原因,没有谁愿意驻扎在复州和永宁等地,皇太极也不好强行的安排。”
“后金鞑子虽然骁勇,可他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
“好了,不说盖州等地的事宜了,文儒,乔明俊,有三件事情,马上去做。”
“第一件事情,令罗典明离开河南,秘密潜入陕西,驻扎在庆阳府城,搜集流寇的情报。”
“第二件事情,调防登莱新军,两个月时间之内,登州军营聚集五万到六万的军士,其中新招募的军士最多两万人。”
“第三件事情,尽可能多的购买战马,海运的马匹,巡抚衙门全部购买,你们可与东印度公司联系,让他们尽量多的从海外运送战马,我们全部收购。”
。。。
廖文儒和乔明俊离开了厢房。
吴宗睿拿起了桌上的文书和信函,再次仔细的看起来,一边看,一边在地图上面做出标记,他所标注的有两条线路,红色的线路代表朝廷大军追击流寇的线路,蓝色的线路则是流寇从河南撤到陕西、以及在陕西境内活动的线路。
蓝色的线路标注有些散,流寇似乎慌不择路,只要能够进入陕西就可以了,不过仔细看,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流寇没有往延安府和汉中府的方向而去,基本都是在西安府一带,其前进的方向,指向了凤翔府、庆阳府和平凉府。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
秋收季节到了。
这已经是登州和莱州农作物获取丰收的第三年。
玉蜀黍和番薯已经在登莱之地普遍耕种,产量都很不错,丝毫不比江西种植的产量低,而且番薯的亩产还要略微的高一些。
严格说起来,如果没有普及玉蜀黍和番薯的种植,登莱之地的百姓,家家户户是不可能有多少存粮的,以前的登莱之地,主要种植的就是稻谷和麦子,产量不高,耕地也有较长一段时间闲置,这里的百姓习惯于在屋前屋后种植蔬菜,不会在连片的耕地里面种植蔬菜,毕竟蔬菜是无法喂饱肚子的。
第一年和第二年,番薯的叶子还有人当做菜吃,今年已经没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