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明天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如兄,骏公兄,我看你们啊,是在京城的时间太长了,如同我一直在外为官,哪里来的那么多客套,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喝酒如果都不爽快了,还有什么意思。”

    吴宗睿的一席话,说的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张口结舌。

    乔明俊很快拿来了酒碗,一边笑着说话,一边摆好了酒碗,收走了桌上的酒杯。

    依旧是乔明俊倒酒。

    吴宗睿站着没有坐下,等到乔明俊将每个酒碗里面倒满酒,他率先端起了酒碗。

    “诸位兄弟,今日在京城相遇,是我们之间的缘分,为了这难得的缘分,我先干为敬。”

    说完,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吴宗睿双手举着酒碗,大口的喝下去了。

    吴宗睿喝下去的当然是白开水。

    喝完之后,吴宗睿将酒碗侧过来,示意给每一个人看。

    张溥首先举起了酒碗,手有些颤抖。。。

    吴伟业也举起了酒碗,脸色有些发白。。。

    一碗酒下去,效果立马出来了。

    张溥举起手,对着吴宗睿开口了。

    “瑞长兄,当年多亏你的照顾了,要不然我,呃。。。”

    张溥还没有说完,吴伟业也开口了。

    “瑞长兄,天如兄说的是、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感谢你呢。。。”

    吴宗睿挥挥手,再次展现豪迈的气概。

    “不说这些事情,我们喝酒,喝酒,掌柜的,来,满上。。。”

    第二碗女儿红下去,张溥和吴伟业等人都表现的有些亢奋了。

    吴宗睿暗暗吃惊,想不到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如此能喝酒,看样子在南京的时候,两人在秦淮河锻炼出来了酒量,吴宗睿自忖,喝下这么多的女儿红,他不一定能够承受。

    张溥站起身来,身子有些歪,准备走过来拿酒壶。

    “瑞长兄,我、我们想错了,以为你不、不豪爽,是、是我们不对,我、我敬你一碗酒。。。”

    吴宗睿的脸上,闪过一丝的寒芒,迅速消失。

    “天如兄这是说什么话,我们即为兄弟,喝酒也是共进退,你坐下,掌柜的,满上。。。”

    第三碗酒还没有喝完,张溥和吴伟业等人全部都趴下了,喃喃自语,不知道说些什么。

    近两斤的女儿红喝下去,除非是酒仙,一般人承受不住,而且喝酒的速度太快,几乎没有吃多少的菜肴。

    看着趴在桌上的众人,吴宗睿的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张溥等人还算是酒醉心明白,没有说漏嘴,但是也表露出来了那层意思。

    来而不往非礼也,吴宗睿肯定会还回去。

    今日的这顿酒,让吴宗睿感觉到舒心和畅快,或许在他人看来,这样做有些过家家的意思,可只要舒服就好了。

    今后,吴宗睿和张溥等人之间的较量,就不是灌酒这么简单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略微放心() 
本来打算叩谢皇恩之后,翌日就离开,不过感觉到情形不对的吴宗睿,足足逗留了近十天的时间,才离开京城,回到登州去。

    吴宗睿不仅去拜访了内阁首辅温体仁,礼部尚书贺逢圣,刑部尚书胡应台,也拜访了崇祯二年殿试在京城为官的同年,还偶遇了张溥和吴伟业等人,这期间,他表现出来一定程度的高调,至少展现了意气风发的态度,很多场合都直言为皇上和朝廷效忠的决心。

    这一切,逃不过锦衣卫以及东厂的眼睛。

    吴宗睿离开京城的翌日。

    紫禁城,偏殿,卯时。

    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看了一会奏折了,最让他心烦的依旧是北边的后金鞑子,以及中原地带的流寇,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每次朝廷集中精力想要剿灭流寇的时候,北边的后金鞑子总想着闹出一些动静来,让朝廷不得不抽调兵力应对后金鞑子,自然削弱了剿灭流寇的力度。

    这一次,朱由检下定了决心,让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代表朝廷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同时,他给三边总督洪承畴下旨,要求洪承畴稳住延绥、大同和宣府等地的局势,切不要因为后金鞑子骚扰延绥等地,影响剿灭流寇的事宜。

    距离早朝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朱由检伸了伸懒腰。

    “皇上,您歇息一会吧。。。”

    朱由检扭头,看了看一直站在身后的王承恩,微微点头。

    “好吧,该要歇息一会了,待会早朝才有精神。”

    听见皇上这样说,王承恩连忙从身后拿出一个厚厚的垫子,放置到皇上的身后。

    皇上的龙辇,有些宽大,无法靠着,也没有办法偏向两边,坐着其实不舒服,据说当初设计龙辇的太祖皇帝朱元璋,专门将龙辇设计的很宽大,目的是让坐上这个位置的后代子孙,不要想着躺在龙辇上面,就要好好坐着署理政务,不能偷懒。

    有了宽厚的坐垫,的确舒服很多。

    不过仅仅靠了一两分钟,朱由检伸直了身子。

    “承恩,拿走吧,朕不需要这个。。。”

    王承恩没有犹豫,立马拿走了坐垫,他很清楚皇上的脾气,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开口劝阻,皇上每日里都是殚精竭虑,不愿意有丝毫的空闲,更不会享受生活,与先帝比较起来,差别太大了。

    王承恩得到权势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他曾经是曹化淳的属下,被安插到还是信王的朱由检身边,其实就是负责监视朱由检的行踪的,不过王承恩没有真正的监视朱由检,而是尽心竭力的服侍朱由检,而且在朱由检登基的时候,他坚定的站在了朱由检这边,帮忙对付魏忠贤等人,得到了朱由检完全的信任。

    两年前,王承恩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力甚至超过了曹化淳。

    王承恩与高起潜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王承恩曾经也做过内侍,且在争夺权力的时候,得到了高起潜的支持。

    王承恩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在皇上面前说其他某个太监的坏话,当然,这不是说王承恩老实和与人为善,而是王承恩在皇上身边的时间太长,太了解皇上了,皇上最为厌恶的就是党争,对于太监之间的争斗,同样厌恶,如果在这方面触怒了皇上,谁都不要想着有好果子吃。

    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就是因为被弹劾在朝中拉帮结派,触怒了皇上的底线,被迫致仕。

    大概是坐着不舒服,朱由检站起身来,走下了阶梯。

    王承恩连忙跟着走下阶梯,默默的跟在身后。

    朱由检自然不可能走出偏殿。

    做皇上没有多大的自由,想要走出紫禁城都不大可能。

    默默的走了几步,抬头看着墙壁上面尚未熄灭的蜡烛,朱由检忽然开口了。

    “承恩,登莱巡抚吴宗睿是不是离开京城,赶赴登州去了。。。”

    “是啊,吴大人是昨日离开的,叩拜皇上之后,在京城逗留了足足九天的时间。”

    “奇怪啊,吴宗睿一直都是很低调的,这次到京城来,居然如此高调了,是不是明白了什么啊。”

    “这个,皇上,臣以为,吴大人年轻,被皇上擢升为兵部右侍郎,高兴是自然的,年轻人的本性掩盖不住了。。。”

    “哦,承恩,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朱由检停住了脚步,扭头看着王承恩。

    换做以往,王承恩肯定会诚惶诚恐,皇上出现这样的神态和问话,绝非什么好事情。

    王承恩知道,皇上对于登莱之地,还是颇为重视,当初登莱叛军将登州和莱州变成赤地千里,皇上痛心不已,登州和莱州是朝廷投入重金打造的军事基地,多年的打造,大量的钱财化为乌有,换做谁都会心疼。

    吴宗睿出任登莱巡抚,皇上其实没有抱任何的想法和希望,等莱兵变出现之后,内阁曾经建议,撤销登莱巡抚的建制,归于山东巡抚直接管辖,皇上也有这样的想法,吴宗睿在平定叛军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加上年轻,让其出任登莱巡抚,若是吴宗睿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能够稳住登莱之地,也是好事情。

    皇上压根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多时间过去,登莱之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获取的情报来看,登莱之地的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兵变之前。

    高起潜从登州归来,带来了十万两白银,让皇上的想法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登莱新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占据旅顺岛、皮岛和金州等地,能够打败后金鞑子的进攻,其战斗力是强悍的,怕是超过了以前的登莱新军。

    偏偏这个登莱巡抚吴宗睿,很少说及,诸多的事情都是简单的禀报。

    这由不得皇上不怀疑,尽管高起潜和贺逢圣等人都时常为吴宗睿说好话,可皇上有了疑心,任何人说都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皇上擢升吴宗睿为兵部右侍郎,一方面是肯定吴宗睿做出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也是准备将吴宗睿调离登州,调到京城来。

    当然,皇上也很犹豫,毕竟派遣其他人到登莱之地,如果出现变故怎么办。

    正是在皇上犹豫期间,吴宗睿来到了京城,表现出来了应有的高调,而且表达了对皇上的效忠和感激。

    皇上略微的放心了一些,但还是施展了一些手段,结果得到了答案。

    高起潜和温体仁等人,认为吴宗睿的确是不错的,安置在登莱之地,能够稳定地方,而且能够恢复对后金鞑子的威胁,从皮岛、旅顺和金州等方向,发起对后金鞑子的进攻,从未缓解关宁锦方向的压力。

    尔后,包括礼部尚书贺逢圣,以及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人,都为吴宗睿说了好话。

    要说这些话语,不大可能打动皇上,可关键的一点让皇上以前的想法出现了重大的动摇,那就是吴宗睿重新打造的登莱新军,能够从皮岛和旅顺等方向,构成对后金鞑子的威胁。

    在皇上心目之中,后金鞑子是最大的威胁,特别是大凌河之战后,辽东边军遭受重创,完全丧失了正面应对后金鞑子的能力,辽东绝大部分的地方,完全被后金鞑子控制,辽东边军只能够固守几座孤零零的城池。

    这种局面长期持续下去,关宁锦防线必定出现大问题。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登莱新军,因为叛乱毁于一旦,皇上痛心之极,现如今,吴宗睿重新打造了登莱新军,如果能够真正对后金鞑子形成威胁,将是朝廷的大幸。

    所以,皇上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吴宗睿继续驻守登莱之地,且统领登莱之地所有卫所的军队,真正形成对后金鞑子的威胁。

    这一切的情况,王承恩都是清楚的,所以皇上询问,他一点不担心。

    皇上这个时候询问如此的话题,无非是想着更加放心。

    “皇上知道,臣与高内侍的关系不错,前些日子,臣咨询了高内侍,专门询问了吴大人的情况,臣与吴大人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说不上什么印象,但臣觉得有一点,那就是吴宗睿不结党,不管是参加乡试还是会试,哪怕是得罪东林之人,也不愿意归附东林,而且,吴大人与张溥等人,关系很一般,臣认为,那么多的读书人依附复社,尊张溥等人为老师,张溥当时的威望不一般,吴大人却与张溥产生了龌龊,而且还在话语中明确表示了,一旦进入朝廷为官,效忠的就是皇上和朝廷,绝不会考虑什么复社。。。”

    朱由检扭头看了看王承恩,微微一笑开口了。

    “承恩,朕要是没有记错,吴宗睿还为你们说过好话,不是吗。”

    “皇上,臣觉得这正是吴大人的可贵之处,逆贼魏忠贤被皇上剿灭之后,满朝文武,只要说及这个、这个阉党,都是痛恨不已,可吴大人不一样,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跟风,臣认为,吴大人认定的是道理,如此年轻,就能够做到如此,很不简单。。。”

    朱由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微微点头。

    “承恩,你说的不错,这个吴宗睿,还真的是有过人之处,好了,日后你就多多关注吴宗睿,看看其能力究竟如何。。。”

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罗典明回到了登州,带来了大量的情报。

    吴宗睿经过认真的思索,做出了决定,撤销平阳的据点,将据点搬迁到河南的开封府城,这意味着,罗典明将要迅速前往开封府城,重新部署据点。

    前往开封府城之前,罗典明专门回到了登州。

    前往登州的时候,罗典明有些不明白,兵部右侍郎、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府邸,就在平阳,意味着五省总督府也就在平阳,按说罗典明留在平阳府城,能够得到更多有关流寇的情报,也能够得到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有关部署情况,甚至能够打探到陈奇瑜用兵的情况。

    要知道一年多的打造,罗典明已经在平阳府城建立起来不一般的情报网络,不仅仅是流寇的情报,甚至山西和陕西等地官府的情报,他都能够探查到。

    为什么如此关键的时刻,吴宗睿将平阳的据点撤销,而设立在开封府城。

    按说流寇怎么也不大可能去进攻开封府城,而开封府城的周遭,尚未出现多少流寇。

    尽管已经有不少的流寇进入河南,在河南府等地作乱,不过怎么看流寇熟悉的地方,都是在陕西以及山西一带,流寇在四川、湖广以及河南一带活动,带有很大的机动性,说的很直白一些,流寇没有具体的目标,移动的速度快,可谓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罗典明认为,流寇最终还是要回到山西和陕西,他们能够在这些地方获取支持。

    吴宗睿、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都在厢房。

    罗典明已经说了近半个时辰,将掌握的最为核心的情况,全部都说出来了。

    “。。。大人,属下建议,平阳的据点不要撤销,就算是准备在河南开封府城重新设立据点,也可以保留平阳的据点,陈奇瑜大人的府邸设立在平阳府城,属下认为,平阳府城必将成为最为核心的地带。。。”

    罗典明说完之后,廖文儒也跟着开口了。

    “大哥,罗将军的建议有道理,我也认为,平阳的据点最好不要撤销。。。”

    刘宁也开口了,与罗典明、廖文儒等人的想法一样。

    曾永忠没有开口,他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商贸方面,极少考虑军事方面的事宜,况且曾永忠还要负责巡抚衙门的日常事宜,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做其他的事情。

    吴宗睿将据点转移到河南开封府城,是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其中的理由,罗典明等人不可能知晓,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

    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将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足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大事件。

    吴宗睿非常清楚,譬如说著名的车厢峡之战,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发生了,紧接着就是荥阳大会,尔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大明中都凤阳,给大明王朝难以承受的重创。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一边后金从宣大等地进入中原,发动了入口之战,两者时间上面高度吻合。

    朝廷竭尽全力剿灭流寇的时候,后金鞑子就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而且后金鞑子发起进攻的时间,就是五月,正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的关键时刻。

    后金鞑子发动入口之战,打乱了朝廷的很多部署,洪承畴本来也是要领兵参与围剿流寇战斗的,因为后金鞑子入关作战,被迫领兵赶赴宣大一带防御。

    吴宗睿一直怀疑,后金的皇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