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沿途的匪帮也要看看运输船队的气势,譬如说信义帮的船只,他们是不敢劫掠的,当年夏镇匪帮被彻底剿灭,据说与信义帮就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还没有谁觉得自身的力量强于巅峰时期的夏镇匪帮。
偏偏这个时候,吴宗睿下命令了,漕运三千营进入修整的阶段,不再继续剿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这让廖文儒等人感觉到奇怪,但他们绝对执行命令。
漕运三千营拥有的战马已经超过千匹,这里面有信义帮暗地里购买的部分战马,也有漕运三千营在剿灭匪帮过程之中缴获的战马。
战马以蒙古马与河曲马为主,清一色的都是战马。
漕运三千营的军士,总人数也超过了四千人。
吴宗睿原来的计划,崇祯三年底漕运三千营军士的数目达到两千就不错了,想不到仅仅到了十一月底,总人数已经超过四千。
因为军士人数的增加,漕运三千营再次进行了人员的划分,骑兵营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二百人,斥候营总人数达到了两百人,余下的近三千人,则被分为三个步卒营。
廖文儒以千户兼任骑兵营指挥,刘宁以副千户兼任斥候营指挥、骑兵营副指挥,罗典召以百户兼任执法营指挥,罗典明、罗典勇和秦大龙以百户兼任步卒营指挥。
眼看着漕运三千营的兵力,就要达到卫所的兵力了。
漕运三千营兵力快速的扩充,训练也更加的频繁。
廖文儒等人认为,可能是漕运三千营的兵力扩充的速度太快,需要消耗大量训练的时间,所以吴宗睿要求漕运三千营暂停剿灭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
十二月初一,吴宗睿来到了漕运三千营的兵营。
兵营的规模早就扩大了,山坳前方的五里地范围,基本都是禁区,一排整齐的木栅栏,将营地的范围圈出来,寻常人等不得靠近。
山坳里面的营房增加了一倍多,分布在三个山谷之中,斥候营的驻地在最里面的山谷,中间山谷是骑兵营的驻地,外面的山谷则是步卒营的驻地,执法营的军士人数不多,驻地同样在最外面的山谷。
迄今为止,漕运总督杨一鹏大人,以及漕运总兵赵世奇,从未到过这里,也从未询问过漕运三千营的相关情况。
木栅栏外面巡逻的军士,见到了吴宗睿等人,立刻行礼。
木栅栏里面大量的空地,已经是骑兵和步卒重要的训练场所。
吴宗睿下马之后,慢慢朝着山坳的方向走去。
廖文儒和刘宁跟随在身边,几个护卫则是距离五米左右的距离。
“文儒,刘宁,你们或许奇怪,漕运三千营为什么不继续剿灭匪帮了。”
“大哥,军士增加的迅速太快,这段时间的训练也很多,不出去剿灭匪帮也是可行的,我已经告诉他们,这个春节都不要想着歇息,同样要展开训练,不过这次招募的两千余人,还真的不错,服从指挥,最为重要的是能吃苦。”
吴宗睿看向了刘宁。
刘宁搔了搔头皮。
“少爷,属下没有什么可说的。”
吴宗睿微微摇头。
“漕运三千营暂停剿灭运河沿途的匪帮,并非是因为将士数量大规模的增加,其实让这些新进的军士参与厮杀,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我们不得不暂停,十月到十一月的漕运很顺利,一百五十万石漕粮悉数运送到京城和北方,户部和兵部都有敕书,予以了表扬,以前的漕运,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为什么这一次如此的顺利,朝廷的那些老爷们,难道没有疑问,只不过北方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粮食匮乏,所以他们隐忍不发。”
“杨大人和赵总兵,同样明白其中道理,他们知晓漕运三千营的骁勇。”
“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与地方官府多多少少都是有勾结的,特别是天津卫一带,如果我们漕运三千营的势力扩展到天津卫一带去了,怕是真的引发朝廷的疑虑了。”
“我们必须适可而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漕运停航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这两个月的时间,你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务必抓紧训练,同时从漕运码头苦力队伍之中,挑选合适的人进入漕运三千营之中。”
“来年漕运三千营剿灭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以湖广、山东、浙江和南直隶为主,至于说北方的匪帮,不要想着彻底剿灭,只要他们不过分劫掠就可以了。”
。。。
说完了剿灭匪帮的事宜,吴宗睿转移了话题。
“文儒,将士的训练如何了。”
说到训练,廖文儒眼睛里面冒出了亮光。
“大哥,训练没有问题,漕运码头苦力进入军营之后,适应的速度很快,我按照您的要求,将他们分散开来,由战术素养俱佳的军官和军士带着训练,刚开始最大的难题是夜间集合与夜间行军,不少人夜间什么都看不见,不过月余的时间过去,好多人都适应了,已经能够夜行军了。。。”
“很好,训练务必抓紧,你们更要重视生活方面,猪肉和羊肉不可或缺,鸡蛋更是要保证,其他菜蔬的搭配也要注意,将士每日的训练很辛苦,吃饱喝足了,才有体力。”
廖文儒和刘宁两人同时点头。
军士的好多菜谱都是吴宗睿亲自写出来的,他们感觉到了关心,却不知道菜谱对于军士的重要性。
大明军队的诸多军士,包括后金鞑子,夜盲症非常普遍,夜晚根本无法行军作战,这其实是营养不足造成的,所谓的营养不良,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问题,菜蔬营养搭配方面非常的重要,穿越的吴宗睿是明白这一点的。
这是漕运三千营的优势,将来作战可以发挥奇兵的作用。
当然,这也是吴宗睿的秘密,绝不会泄露出去。
第一百七十一章 传教士()
曾永忠匆匆来到府邸的时候,吴宗睿正抱着小女儿吴凡璇在后花园转悠。
曾永忠住在淮安府府衙后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到吴宗睿府邸来的,只不过这些日子,吴宗睿通常很忙碌,每天到府衙点卯之后,都是直接到漕运三千营军营,处理军营之中诸多事宜,有时候也与将士一道参与训练。
将吴凡璇递给身边的玉环,亲了亲大女儿吴冰玥的脸之后,吴宗睿来到了前院。
曾永忠正在前院的厢房等候,看见吴宗睿进来,连忙站起身来了。
“先生,这个时候到府邸来,有什么急事吗。”
“大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阳玛诺到淮安府城来了,说是想着求见大人,这是阳玛诺求见的折子,这是我收集的有关天主教基督会的文书。。。”
吴宗睿看着曾永忠,有些发愣。
也就是这一瞬间,他的脑子里冒出了圣教三柱石这个词。
圣教三柱石,其实就是已经病故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大明传教期间,所开化出来的最有成就的三人,分别是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其中的李之藻和杨廷筠两人都已经病故,徐光启现如今为礼部尚书。
正是因为徐光启的支持,天主教耶稣教会才得以在大明传教。
利玛窦病逝之后,天主教耶稣会在大明实际的负责人汤若望,现今供职于钦天监,正是徐光启举荐。
包括利玛窦、汤若望和阳玛诺等人,能够在大明传教,徐光启功不可没。
大明朝廷不禁止天主教,但地方百姓大都不接受天主教,特别是士大夫和官绅阶层,普遍反对天主教,原因很简单,天主教信奉上帝耶稣,推行一夫一妻制,其神职人员禁止结婚,而且需要禁欲,与此同时,天主教排斥孔孟之道,更是禁止纳妾等举措。
最为冲突的地方,是天主教的原罪说,认为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有罪的痕迹,需要不断救赎,儒家思想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可以说,天主教的教义,很多方面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当然要遭受排斥。
不过天主教进入大明王朝,是带着西方先进的科技前来的,所有来到大明的传教士,都可以被称作是科学家,他们在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甚至物理方面,带来了最新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明王朝科技的发展。
最为著名的就是红夷大炮,又被称呼为西洋大炮,就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传过来的。
看见吴宗睿有些发愣,曾永忠将阳玛诺的折子以及文书放在了桌上。
拿起阳玛诺的折子,吴宗睿开口了。
“先生是什么想法,这个阳玛诺,是不是想着在淮安府传教啊。”
“应该是如此,阳玛诺是葡萄牙人,万历年间就来到了大明,曾经在广东一带传教,遭遇到驱逐,天启元年到了京城,帮助制造火炮,后来得到了礼部尚书徐光启大人的支持,在南京一带传教多年,可惜传教的收效甚微。”
吴宗睿微微点头,很快看完了阳玛诺的折子。
“阳玛诺天启六年就来到南京,也有五年时间了,南直隶一带,也没有见着多少信教之人,可见他们所谓的天主教,根本不适合我大明之风俗和气候。”
“大人说的是,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
“可以见见,不过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
听见吴宗睿这样说,曾永忠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看见曾永忠为难的神情,吴宗睿脸上露出了笑容。
“先生不用着急,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不会得罪徐光启大人,先生做好安排,明日一早我见见这位阳玛诺传教士。”
曾永忠的脸上,为难的神色依旧没有消除。
“大人,我想,若是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传教,是不是就不见了,免得不好解释,我可以告诉阳玛诺,大人有诸多的公务需要处理,没有时间见面。”
“先生是担心什么吗。”
“阳玛诺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在松江府呆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去年一直都在浙江杭州,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又到南直隶来了,我是有些担心,如果大人见面之后,不允许阳玛诺在淮安府一带传教,可能会遭遇到难缠的事情啊。”
“先生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问问,先生对于天主教基督会是怎么看的。”
“我当然不赞成在淮安府发展什么天主教的基督会。”
“看来先生与我的想法一样,不过阳玛诺不远万里,背井离乡,来到我大明,这份执着还是值得肯定,所以我要见见这位阳玛诺,至于说天主教基督会在淮安府发展的事宜,那是后话,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天主教基督会到我大明来传教,昨日我也看了一些朝廷的塘报,略作了咨询,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来到我大明,当初传教的时候,同样遭遇到地方的驱逐,可人家还是如此的执着,这份坚持,令人钦佩啊。”
“大人万万不要有这等的想法,阳玛诺等人,来到我大明,还不是看我大明富庶,所以才来传教的,他们居心不良,这天主教基督会,我看就应该要驱逐。”
“先生这样的想法,还是有些偏激,天主教基督会究竟如何,我们不置可否,虽然我不支持阳玛诺在淮安府传教,但也可以听听阳玛诺说些什么,说的有道理的地方,我们听着,没有道理的地方,我们不予理睬,我堂堂的大明王朝,难不成还担心什么天主教基督会吗。”
“大人,那可不一定,我听说天主教基督会,很能够蛊惑人,至今我都不明白,徐大人为什么会信奉天主教。”
吴宗睿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了。
“先生是知道我的,且不说徐大人为什么会信奉天主教,我是绝不会信奉天主教的,但这不代表我完全反对天主教,天主教在西方一带盛行,总有其可取之处,若不然也无法传播开来,既然天主教有可取之处,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其中有什么好的地方。”
“好的东西就吸取过来,就好比说是红夷大炮,其攻击力惊人,助我大明军队多次打败了后金鞑子,这天主教也是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儒家思想若是不能够吸取外来的知识,固步自封,那么必定有没落的一天。”
“这方面,我们倒是要向徐大人多多学习,多多吸取外来的东西。”
曾永忠带着震惊和疑虑离开。
吴宗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舒心的笑容。
史书对于明末徐光启的评价非常之高,认为徐光启乃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无论是对西学的研究、传播,还是对西方的认识和态度,都比明清文武大臣强了太多,徐光启坚持不懈的向皇上进谏,乃至于自费购买火器捐赠前线部队,并以天主教徒的身份邀请西方的技术军人来华传授火炮技术,使得大明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疑,在吸纳西方先进科技方面,徐光启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先进的科技不能挽救这个腐朽的王朝,尽管汤若望后来帮助明军制造了不少的红夷大炮,还是没有能够阻挡农民起义军和后金鞑子,大明王朝最终轰然倒塌。
吴宗睿最为需要的,正是西方先进的科技。
且不说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就说数百年之后大中华的百年屈辱,其根源就说闭关锁国,清王朝自高自大,形同井底之蛙,拒绝一切的外来文明,关闭对外接触的大门,导致屹立世界巅峰数千年的大中华,短短百余年时间,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弱国。
这是吴宗睿最为痛心的地方,也是他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闭关锁国绝无出路,敞开大门吸纳西方的先进科技,甚至一定程度上吸纳西方的先进思想,这才是巩固大中华巅峰地位的唯一出路。
当然,吴宗睿看中的是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及先进的思想,绝不会接纳什么天主教。
吴宗睿不是天主教徒,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对于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教会还是知道的。
儒家想想是大中华的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则是西方人的信仰。
大中华的儒家思想,倡导礼义仁智信,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思想是积极的,当然儒家思想的确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由上至下徐徐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儒家思想改进的过程之中,也可以吸纳天主教之中先进的思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才是儒家思想长久延续的根本之路。
翌日一大早,吴宗睿来到了府衙。
卯时二刻,曾永忠带着阳玛诺,进入府衙。
阳玛诺在府衙的寅宾馆等候,曾永忠则是来到了二堂的厢房。
还没有等到曾永忠开口,吴宗睿就站起身来了。
“昨日我所说的话语,先生是不是感觉到唐突。”
曾永忠叹了一口气,微微摇头开口了。
“说实话,我是跟不上大人的思想,昨日几乎想了一整夜,要说我完全明白大人的意思,我不能说谎,不过我以为,大人敢于吸纳其外界的东西,这是我最为钦佩的。”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
阳玛诺是典型的白人。
白皙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珠,虽然五十多岁了,有着一脸的络腮胡,穿着长袍大褂,一身大明读书人的打扮,可看上去还是与众不同。
见到了吴宗睿,阳玛诺稍稍楞了一下,还是抱拳稽首开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