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文字博物馆官网这几天正准备发布悬赏公告,如果有团体或者个人破译出了未释读的甲骨文,或者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的,该研究成果一旦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那么单字奖励10万元。”
哇!
众人一片惊叹。
“多少?一个字10万?”
“太值钱了吧?”
“知识就是力量啊,有知识就能致富啊!”
马强拉了李凡一下,问道:“老师说还有多少没破译?”
“3000多。”
啪!马强拍了一下桌子,“发财啦!破解出100个就1000万啊,有这钱哥们儿一辈子周游世界去!”
甲骨文破译这儿事儿,忒难,它涉及到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多方面学科,称之为冷门绝学毫不为过,而且容易破译的早已经被前人破译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大难”问题,而且其中还有大量地名、氏族名、祭名等等专有名词,很多专有名词仿佛和咱们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联系。
现如今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那也是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甲骨文龟甲兽骨材料都比较古老了,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好研究的也让前辈们研究光了。
于是很多年轻学者纷纷转行去做秦简、汉简的研究,这些新发现的材料更容易出研究文章,更容易成名。
孙教授摁动翻页笔,幕布上投出来一个图案,这个图案的内容是:一个动物脑袋上长了两支尖尖的耳朵,再往下,有四肢手臂两条腿。(甲骨文打不出来啊,可怎么办,崩溃!)
“同学们,这个萌萌哒的字念什么?猜一下。”
无数同学举手。
“老师,这个字念‘猫’!”
“狐,狐狸的‘狐’!”
“都不对,这个字是‘鼎’字,古人用的‘鼎’。”
众同学脑补了一下,恍然大悟。
摁动翻页笔,又出一字,同学们继续答错,孙教授笑道:“这个字是‘羊’!”
连续出了几个字,孙教授的目光不时地瞥向李凡,毕竟李凡在这个教室里可是国学基础最出众的了,别说这个教室了,就算是华国文化圈子里,30岁往下的所有学者中,李凡将其他任何人“斩尽杀绝”。
一个老师抛出难题来,基本上都会问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会不会,这是老师的天性使然,不过孙教授目光一次次瞥向李凡,然后渐渐地被他的表情弄糊涂了。
这是什么表情啊?他严肃,眉头紧锁,一直不苟言笑,不是一个正常的学生听课的状态啊,而且他的眉头越锁越紧,仿佛还有点儿微微摇头的倾向,孙教授慢慢地终于读出来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欲言又止的质疑。
此时,幕布上是这样一个字:一个“竖”,“竖”的左侧是接着四个有一定弧度的“横”,四个横两两一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空隙。整个字的形态仿若旗子迎风飘扬。
“这个字是‘㫃’(注:yǎn),㫃,像旗帜飘扬的样子。大家注意啊,这个甲骨文的一‘竖’,是不是很像旗杆?”孙教授说到这儿,实在憋不住了,他指了指李凡道,“李凡,你有什么高见么?”
注意啊,孙教授对其他同学一直说“你认为是什么”“你觉得呢”之类的话,但到李凡这儿,变成了“你有什么高见么?”孙教授不至于在课堂上还对自己学生发问这事儿想什么合适的措辞,可能是下意识的一种强调,毕竟李凡在学术圈子里,已然是学者的身份了。
李凡起身,道:“孙教授,课后我向您阐述一下我的拙见可否?”
“没关系,但说无妨!”
李凡略一沉吟,道:“孙教授,我个人认为这个字应该是‘中’字。”
孙教授皱眉,大惑不解,道:“为什么呢?”
“孙教授,我可以上台写几个字么?”见孙教授点了点头,李凡走向了讲台,拉开一面黑板,连续写下了几个甲骨文。
解释甲骨文不上台还真不成,毕竟嘴巴也描述不出来甲骨文的样貌。
李凡写的这几个字,都与幕布上投影的字很相似,有个明显的特征是,一“竖”中间多了一个“口”字(或者,也可以做如下脑补:汉字‘中’,其中‘竖’的一侧分别接上两组(或个)有一定弧度的‘横’,并分别置于“口”字上下,统一于“竖”左侧或右侧都成立)。
这几个字一出,其他同学都迷糊了,但孙教授心中明白,这李凡真懂甲骨文!起码研究过!
李凡道:“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主要为我国商朝后期占卜吉凶之用途。卜辞可借用该字表示‘中丁’‘伯中’之‘中’——”李凡说到这儿,又在黑板上将幕布上本有的那个甲骨文圈了一下,“我认为,这个字是其他这几个字的出文。”
孙教授皱眉道:“说文解字所说,旌旗之游,㫃蹇之貌。而这一字义在康熙字典中也是如此,用它破译这个甲骨文是没有问题的。”
李凡站在台上面带微笑,朗朗地道:“这个字的造意像建中的旗形,卜辞有‘立中’既‘建中旗帜’表示有‘大事立中可以聚众,又可借以观测风向所以,学生认为,这个字是‘中’,而不是‘㫃’。”
同学们都听傻了,听懵了,如坠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说的什么东西啊,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知识库啊。
孙教授沉眉思索,“你这种观点倒是很新颖啊!”
讲台下,顾亚婷噗嗤一笑,妥了,10万!反正在顾亚婷的记忆里,认识李凡后,李凡在国学方面就没失过手。
孙教授又问,“那其他几个字呢,你有什么高见么?”
唰唰唰,黑板上再次落下两个甲骨文,分别是“狼”和“狈”的甲骨文。
李凡道:“‘狼狈为奸’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了,据说狼的后腿短而狈的前腿短,所以狼和狈就一同出外觅食。狼用前腿,狈用后腿,前腿搭在狼的身上。这样它们可以跑得很快。这就是狼狈为奸了。
但是,狈其实只是一种传说,自然界里并没有‘狈’这样一种动物,可甲骨文中却将这个字破译成‘狈’,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孙教授问答:“你的高见是?”
“老师,我就是瞎分析哈。大家看看这个‘狈’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这是一只‘贝(甲骨文)’夹住了一只‘犬(甲骨文)’的尾巴。在西周的金文中这只‘贝’又被移到了犬的右边,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狈’在卜辞中是用如动词的,和犬、马连用,我们可以把狈理解成为一种针对马或者犬的一种动作和行为。
把一只活贝夹在犬的尾巴上,可能是为了驯化狗,使其在不停地挣扎中失去野性。晚商时代正是野生动物逐渐被驯化畜养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动物驯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所以我说,狈应该就是一种驯服狗的技术,并不是动物。晚商墓葬常见腰坑殉狗,并出现了狗伴武士作为殉葬都说明晚商殉狗技术的出现。
这个字,也是错解!”
孙教授再次点了点头,“有道理啊!”
台下顾亚婷心道:妥了,20万!
第285章 准备出书!()
孙教授如获至宝,李凡关于甲骨文的诸多见解给了他新的灵感和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办公室内热切交流的时候,他已然认识到李凡在甲骨文方面具有顶尖专家的学术水平。
他这小小的年纪,单单开创了新考据学就足够他彪炳千古的了,没想到他的学术触角已然深深地探触进了甲骨文的研究中。
他的才华究竟从何而来,他那独特精妙的才思为何让人触不可及,是自己这代人老了,思维跟不上年轻一代了,还是李凡他具有独领风骚的惊世才能?
面的着眼前一直挂着淡淡笑容的这个才18岁的小伙子,孙教授就像面对一个迷一样,他此时此刻才觉得,这孩子或许是达芬奇一般的不可破译的神秘天才。
孙教授露出了和蔼的笑容,道:“小凡啊,十一黄金周有时间么?跟着我去小屯村一趟如何。”
李凡遗憾地摇了摇头,“抱歉,孙教授,十一期间日程安排满了。”
“一天都没空?”
“我只能回家住一宿而已。”
“怎么这么忙?”
“《最强大脑》要连续录制两期,之后还有一档《传承者》要录,十一我基本上是在天生飞的。”
孙教授叹了口气,“那什么时候回京大?”
“10月7号,那天我回来。”
“回来时候参加我们研究所的会议。”
“孙教授,请问几点?”
“下午2点。”
李凡再次遗憾地摇了摇头,“孙教授,谢谢您的提携,我尽量,因为当天上午9点,我还有一档——”
孙教授打断李凡,“小凡,恕我直言,综艺节目该停就停了,对你的人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你这脑袋天生是属于国学的,属于科学研究院的,不要大材小用啊!”
李凡嘻嘻一笑,并未言语,他心道:我还要买大别墅呢,有喷泉有梧桐,地下室还要砸出一间影音室做ktv,再高端定制麦克风,给小婷婷乱吼乱叫,我还要搞搞收藏,又要吃尽天下美食……这些都需要人民币的支撑啊,我亲爱的大叔!
李凡离开了孙教授的办公室,才走出几步远,便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这个电话热情极了,是春城出版社打来的,说想要出版李凡新考据学方面的文章,并说待李凡回到春城的时候详聊。
李凡放下电话思考了片刻,也不是不可以。
……
李凡走后不久,孙教授便直接回研究所了,他见到同事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哥几个,我学生对甲骨文中的‘狈’‘?’、‘田’全部做了新解。”
几位专家各忙各的,成教授正翻看着现场拍摄的照片,鹿专家正认真整理编码,两人闻言头都没抬,只不过“嗯”了一声。
孙教授坐在椅子上,喝了一杯水后便迫切地唠叨了起来:“先说说这个狈字,我学生的解读是,这是一种驯服狗或者其他动物的技术……这个‘?’字呢,他的理解是根本不是这个字,而是‘中’字……”
鹿专家嘴角微微挑了挑,继续埋头工作,成教授也摇了摇头,他打断滔滔不绝的孙教授道:“现在的小孩儿啊,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就知道异想天开!”
“不,他有理论依据!他的依据是——”
“老孙,你学生谁啊,还能一口气重译三个字?他要真有这个能力,那还要咱们研究院这帮老骨头干嘛?”
“我的学生是李凡。”
两个人同时抬头,异口同声地问:“谁?”
“李凡!”
“李凡?那是我们新考据学的开创者!!”鹿专家顿时眼睛倍儿亮地问,“他怎么又研究上甲骨文了?”
成教授也道:“李凡啊,李凡的话还值得听听,老孙你再说一遍,我刚刚没注意听!”
孙教授又按照李凡的解释,对这三个字进行了再次解读,两个人皱着眉头不停地思考着,或点头或摇头,一时也拿不太准李凡的正误。
成教授道:“老孙,等十一过后的研讨会,把李凡叫来,大伙一起研究研究。”
“李凡有事儿,未必能赶来。”
成教授一撇嘴,“嘿,一个学生,他能有什么事儿?”
鹿专家正色,纠正道:“那是我们新考据学的开创者,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
三个响亮的名头往下一砸,李凡光辉的学者形象立即挺拔了起来。
而关于李凡在课堂上重译三个甲骨文的事情也在学校内传遍了,孙教授不过向大家介绍了8个已经破译的甲骨文,结果李凡当场就给否定了三个,那岂不是1500个已经破译的甲骨文,李凡有能力否定其中的近一半?这一想之下,实在是忒可怕了,这还是人么?
难道,继开创新考据学这门学文外,李凡还要重新定义甲骨文学?以一己之力定义甲骨文学?
大家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天真”的想法,毕竟,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说难于上青天,现如今破译任何一个甲骨文都是重大的学术成果。而李凡在课堂上不过是一家之言,只有通过学术界的充分认可,才能说李凡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说,大家在一阵惊呼后,又重归冷静。
李凡能不能重新定义甲骨文?他能,也不能。说他能,是因为他脑袋里众学科交叉共存,逻辑体系极其恐怖,又有前人的学术成果在身,只要他想,他有能力重新解读至少700个甲骨文,能一两年内在这个时空独自破译50到100个未破译字。做到这些,算是重新定义甲骨文了吧?
但是啊,李凡又不能这么做。通俗到家地解释就是:再过100年后,随着新资料的出土,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那时的人们可能会证明今人的研究全然是错误的,第一代学者错,其他历代学者错上加错!因为甲骨文和商代的断崖情况太严重了。
关乎于学术研究方面,李凡那是死钻牛角尖的典范,他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学术水平的最高阶来创造出最无憾的学术成果的。学术成果只有无憾,无憾于自己的诚心,无憾于自己的水平。学术成果从来没有完美的!
所以李凡要慢慢来,慢慢研究,一个字一个字地彻底想通了,研究透彻了,才会公之于众,哪怕一个字两三个月甚至一年,也无妨!
要不怎么说李凡是最世俗的国学家呢。
十一,黄金周到了。
交代了一下曲艺团的事情后,李凡独自乘坐航班回到了春城市,顾亚婷还需要在京大呆两天,因为亚婷连锁超市旗舰店在十一当天正式开业。
顾万里可能万万没想到的是,从十一开始,自己的生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期,这18年前以女儿名字创立的连锁超市,谁能想到18年后“亚婷”这两个字就成了烫金招牌?
女儿有名气了,未来女婿名气更大,看着这超市的名字,究竟有多少人的脑袋里会第一时间闪现出一句话:嗯,这是李凡女友家的超市!
李凡回到春城,第一时间便直奔家里的超市。
妈还是那个妈,唠叨个没完没了,爸还是那个爸,敢怒不敢言,妹妹却不是那个妹妹了,仿佛长大了一些,还帮着家里乱干活。
“哥哥!”
“诶!”李凡心里一暖,走进了超市,然后就被果冻的胳膊缠住了大腿。
老妈见儿子回来后,也就不唠叨老李了,她对儿子道:“吃饭没,儿子,我回家给你做饭。”
“不在家做了,去饭店吃。”
李爸问道:“给家呆几天啊?”
“明天就走。”
老妈:“啊?”
老爸:“什么?”
果冻:“呜呜呜……”
“明天晚上到工苏省,后天开始连续录制两天《最强大脑》,之后还要飞尚海录制《传承者》,然后就没时间了,你们也看到了,你儿子得赚钱啊,然后给妹妹买新衣服,买好吃的。”
果冻不为所动,继续抱着哥哥的大腿嚎啕大哭,“我想哥哥,不让哥哥走,呜呜呜……”
小女孩儿这个年龄段是很可爱的,会毫不保留地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人心中一阵阵热流滚动。
老妈气道:“你这他妈比国家领导都忙!”
李凡挠了挠头,“我这也很无奈啊,这两档节目都是我蛮喜欢的,错过的话比较可惜啊。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