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检察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号检察官-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妹那天说要过生日,老太太半天了没有说出话来。她来唐家连帽子算,也五年了。当年17岁的小姑娘变成今天23岁的大姑娘了。从来没有提出过要过生日,今年为什么突然提出要过生日呢?这可真就奇了怪了!
  “日头爷从西边出来了。……好!红妹,我们给你过,到饭店里去过!热热闹闹地去过!”
  星期六早上九点,一家三口人来到了醉八仙饭店的包厢里。大家刚扶老太太坐下,柳倩倩母女俩就来了!老太太看到过去的这位前儿媳妇,脸子就下来了。
  红妹见老太太不高兴了,就说:“妈,嫂子和强倩是我请来的的。……嫂子,来坐!……强倩,快!去给奶奶磕头!”
  唐学强把神情恍惚的强倩拉到了奶奶面前,强倩扑嗵一下真跪倒了奶奶的腿前:“奶奶,孙女给奶奶磕头了。……奶奶,别气我妈妈了,她是上坏人的当了。…奶奶,奶奶……”
  老太太虽然嫌强倩不是个男孙子,但看到孙女如此懂事地给她磕头,又联想到孩子受了那么大的罪,心里一酸就掉下了浑浊的泪:“来,孙女,起来…”
  唐学强帮老太太把强倩拉了起来,不管怎么说,打折了骨头连着筋,自己的骨血就是亲。老太太爱怜的说:“就让孙女坐我这吧。”
  强倩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见奶奶脸色转晴了,就又给奶奶躹了一躬:“谢谢奶奶!”
  强倩坐下后,大家也在红妹的安排下,依次坐了下来。
  柳倩倩诚恳的对老太太说:“奶奶,你今后就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骨可不得了。我呢,今天下午就要回青湖了。要不是让强倩来看奶奶,红妹请我我还不敢来呢!实话实说,我也没脸见你们……”
  见柳倩倩说着说着就哭了,老太太又心软了:“你非要走的话,就把强倩留下吧……要不,你也别走了。学强,你帮她一把,让她去兰医上班吧。”
  “妈,我下星期抽个时间去兰医。……倩倩,妈说得对,你听妈的!”
  柳倩倩看老太太时,突然发现她面前过去的厉害婆婆,变得慈祥亲和了许多,她不由自主的点头:“行。”
  红妹站起来说:“给我过生日,你们要高兴一点吗!”
  “高兴,高兴!”老太太首先表态。紧接着,大家都热烈的附和。
  红妹说了句:“我让上菜吧。”就跑了出去。
  紧接着,凉菜、红酒、饮料全上齐了。
  “学强,叫一叫红妹,寿星不来,这饭咋吃呀。”
  “妈,稍等一下吧。”
  红妹没等来,酒店女经理来了。她说:“老太太、唐检,还有柳医生和唐强倩,红妹留了一封信。……”
  “她人呢?”
  “她哪里去了?”
  女经理说:“她已经离开兰河了。”
  “学强,快去追!”
  女经理:“追不上了。唐检,老太太,红妹让你们答应两个条件,这封信才能交给你们。”
  “啥条件?”
  女经理说:“第一,不能现在去找她!第二,耐心听我把信读完。”
  亲爱的干妈:
  请你老人家允许我叫你过去的这个称呼吧。因为,我不可能成为你的儿媳妇了,决不是我不愿意做这个儿媳妇,也不是我不想做学强哥的妻子。我梦里都在想能成为他真正的妻子啊!可是,我没有这个福气!
  我爱他,我尊敬他,我崇拜他!小的时候,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长大了,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渴望他的爱,我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他的妻子。然而,他是天下人的英雄,是天下人的白马王子!他不可能属于我一个人!我衷心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干妈,今天不是我的生日,而是他和嫂子的结婚纪念日。干妈,你别生气,也别打断我。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给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妻子,其实是挂名的,他没有和我过过一次夫妻生活。我知道他的心事,他还爱着你不喜欢的那个儿媳妇,也就是我的嫂子。在他生命垂危的日子里,他梦中叫的都是“倩倩”这个名字!干妈,你原谅我嫂子吧!你成全他们吧!因为,我嫂子她也在爱着他,我的学强哥!
  干妈,人哪有不犯错的时候呢?你年青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做错过什么?干妈呀,就给她一次机会吧!你让我哥和嫂子复婚吧!
  下面是写给我嫂子的。
  嫂子,首先,我祝福你和我哥有情人终成眷属。你从今天起,就搬到我干妈这里来。她老人家老了,没有多长时间了。我相信,你能伺候好老人的。还有强倩,她也希望你们和好!为了强倩这个可怜的孩子,也为了我的这一片苦心,你们就和好如初吧!你们就复婚吧!
  我走得不远,你们一日不复婚,我一日不回来。你们复婚了,我也就回家了。我出嫁的时候,还要让你们送我哩!
  此致
  敬礼
  爱你们的女儿和妹妹:红妹
  四月二十三日夜
  老太太老泪纵横,孙女儿正在给她擦着眼泪。
  柳倩倩早已经泣不成声了。
  唐学强也泪流满面…… 
  《1号检察官》
  陈玉福、张积恭 
  在首届甘肃文学论坛上的发言(代后记)
  “五一”节前,甘肃省文学院在省文联党组的支持下,推出了签约作家试行方案。消息传出后,让人欢喜让人忧。
  投赞成票的作家们,多以不拿财政工资的业余作家为主。他们自嘲是“没娘娃”,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大多在创作上取得了较大的业绩。有些业余作家的作品,畅销全国书坛,为甘肃赢得了荣誉。他们双手赞成省文学院将文学推上市场的改革方案,并感谢省文学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平台。有位作家高兴的说:“我们终于有了娘家了!”
  我就是投赞成票的业余作家们中间的一员,本文将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试图解析一下作家、作品与市场的关系。
  一、能体验到独特的生活就能写出读者欢迎的作品来
  非常荣幸的是,我“1号”系列的几部长篇拙作出版后,无一例外的全出现了盗版。尤其是“1号”系列第一部《1号会议室》,在2001年的半年时间里,重印了7次。出现在市场上的盗版版本达8种之多。以《兰州晨报》为首的全国23家都市报,全文连载了这部粗糙的东西,受到了读者广泛的好评。今年新出版的《1号专案组》更是如此,4月10日正式出版发行,4月15日的盗版书就摆上了兰州图书市场的柜台。紧接着,《南京日报》、《贵阳晚报》等7家都市报,马上跟出版社联系连载事宜。为什么我“1号”系列的几部长篇拙作,能得到读者的如此青睐呢?
  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达老师说,之所以“1号”系列几部作品受读者欢迎,是因为“作家把一腔热血和金石般的赤胆忠心,融入到了作品的形象之中。作家就是如此勇敢地闯入善恶并存的社会深层,发掘着生命价值和人格理想。”“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潮流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研究社会,研究一切人,保持了对社会矛盾和人心变异的敏感。……作者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他对他的描写对象极为熟悉,甚至他就是其中的一员。”(摘自《小说评论》)
  《1号专案组》是根据发生在西部某矿区的真实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后写成的。在写作前,我深入到“八道岭”煤矿长达一年之久,和这家煤矿的矿长、副矿长以及基层的干部和职工交上了朋友。他们全方位地支持我在矿上体验生活,在吃住行上我享受的是贵宾的待遇。党委书记兼矿长梁庭贤,把我安排在了煤矿宾馆的大套房里,每天早晨7点钟,他都亲自来宾馆陪我吃早餐。他外出开会、出差时,就安排副矿长罗辑田陪我。到基层去参观,或是回兰州,梁庭贤把自己车号为999的高级小轿车让给我乘坐……
  刚下去时,这个矿区所谓的改革还没有开始。半年后,我有幸目睹了矿区“改革”的全过程。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梁庭贤是国家级劳模、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从矿工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他的经历很感人,他的管理才能也是特别的棒。据说,他的身价在亿元以上。有两个例子我记得很清楚。一是国家投资了上亿元上了自动化生产线的一家煤矿,那时呈半停产状态。而他领导的矿也上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和那家矿不同的是国家没有给他的煤矿投一分钱,这上亿元的投资全是他们矿自筹的。在整个矿区,他这个矿的效益是最好的。我下去的那一年,这家小矿在矿长、矿党委书记梁庭贤的领导下,依靠干部群众,没要国家1分钱的贷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一个手工镢镐落煤的年产量只有几百吨的小煤矿,发展到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原煤、产值两亿多元、利税8千多万元的自动化原煤生产企业。
  干得好了,是非也就多了。正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打头的鸟儿先死,”得梁庭贤和他的这家煤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
  二是国家还在这里建有大型的两家地级煤矿企业,投资和职工总数全是这家小矿的十几倍。可是,这两家大矿几乎没有效益。至此,两家地级大矿和一家县级小矿之间发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儿。
  先是两家大矿拿来了省上的批文,要以梁庭贤的小矿为主两家大矿为铺成立XXXX煤业集团公司。梁庭贤见文件是省上发的,还牵扯到国有企业的出路问题。就顾全大局,不顾矿上干部职工的强烈反对,和两家大矿合并成立了集团公司。两家大矿的12位头头脑脑成了小矿矿长的婆婆,而梁庭贤排名第13位,最末一个副总经理。
  从此,集团公司收走了小矿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全部权力。两家大矿张开了血盆大嘴,要吃小矿。我和这家小矿的干部职工一样,担心的是,这家小矿还能维持多久?如果照这个“改革”法,要不了多久,小矿就会变成“改革”的牺牲品。结果还真让我们不幸言中了。在《1号专案组》完稿将要付梓的前一天,我接到了那个地区一位领导的长途电话,他告诉我,这家集团公司快倒闭了。我问,小矿不是单独成立股份公司了吗?这位领导苦笑着说,股份公司能干什么?人家集团公司不放权,你股份公司能干啥?等着死吧!堂堂股份有限公司,具然没有人财物产供销的权力,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听到这话,我的头皮都发麻了:这也叫改革?
  改革要改掉落后的东西,达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目的。然而,这个矿区发生的事情恰恰相反,改革革掉了国企最具生命力的先进的东西,最终断送了国企改革的前途。
  我为梁庭贤他们婉惜的同时,也为国企改革的前途而忧心。假设,当初把梁庭贤任命为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那么,今天这个矿区将是另外一种样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用好企业领导人,才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个文学工作者,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去交朋友,去挖掘素材。只要关心老百姓,关注国家大事,你才能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所以,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中另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在创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梁庭贤和他的“八道岭”煤电股份公司苦受煎熬,在他们和集团公司抗争的过程中,我30万字的《1号专案组》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曾经在梁庭贤煤矿所在地工作过的一位领导对我说,XX矿区干部群众想说而不敢说的话,《1号专案组》里的干部群众说出来了;XX矿区干部群众想干而不敢干的的事,《1号专案组》里的干部群众干了,真是大快人心啊!《1号专案组》的出版发行,很可能会挽救梁庭贤他们和“八道岭”煤电股份公司的命运。
  五月六日早晨,我接到了“八道岭”煤电股份公司职工代表的长途电话。他说《1号专案组》写的太好了!他让我好事做到底,再帮一次“八道岭”行不行?我说,行啊。能为“八道岭”的朋友们帮忙,能为甘肃的国企改革尽我的绵薄之力,是我最大的心愿。他问我能不能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代表“八道岭”矿区的老百姓向省委省府领导说明发生在“八道岭”矿区的一切,让省上领导把贪官诈去、偷去、抢去、骗去的饭碗还给他们。我欣然答应了。
  这就是一个业余作家独特的生活体验。因为是业余,没有财政发的工资、没有单位给的补贴,更没有什么差旅费、车费等等。所以,我们这些业余作家们就得挖空心思寻找素材,辛辛苦苦体验生活,大刀阔斧进行创新,起早摸黑学习创作。否则,谁给我们发工资?没有收入我们又如何养家糊口?一句话,业余作家们之所以能出成绩,关键是有创作的压力和动力。
  二、把签约作家推向市场
  由政府花钱养着一批作家,这一独特的“专业作家现象”,恐怕是我们的一大特色。然而,近年来,对于专业作家的存在是否合理,不少人一直提出质疑。现在,甘肃省文学院敢于率先推出签约作家改革方案,把作家推向市场。无疑是恢复作家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法。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把甘肃的作家推向市场,走向全国。
  把作家推向市场,对作家而言,不因为逐月领取财政的工资和补贴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进而使创作更符合于自己的个性。使个人的灵气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文学院而言,也可以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用这些钱重奖优秀作品,以此健全作家队伍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论从作家个人还是文学院本身,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是真正的“双赢”选择。
  当然,文学院过去设立“专业作家”的初衷是积极的、善意的,为的是把一些在文艺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作家吸引到文学院来,由文学院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衣食无忧地安心致力于创作。但是,这种体制忽略了这样一个浅显的问题:艺术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用“圈养”的方式为作家提供帮助,实质上恰恰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不仅如此,这种体制还使“专业作家”形成了一种惰性,使得一些作家不出作品照样领取工资。照样享受文学院的各种福利待遇。
  把作家推向市场,是由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在论述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时指出,艺术创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既然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生产,就不能采用同一种办法。作家的创作是否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是衡量一个作家能否独立生存的标准。古今中外的每一个著名作家,没有哪个人是靠吃财政补贴成名的。相反,倒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一旦被政府所养,反而再也不能超越自己。这和过去国有企业里论资排辈的做法何其相似。看看“专业作家”体制下的作家队伍的整体素质究竟是在提高还是下滑,就不难判断出专业作家体制的合理与否了。
  被国家养着的作家单是创作课题的申报与审批,就已经非常滑稽,再陷入单位里种种的利益纠纷,哪还有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呀?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艺术追求,这还叫专业作家吗?
  把作家推向市场,让市场说话,远比文学院自己去下评语更中肯有力。职业作家本来就是下海人,现在让他们回归到社会这个海洋里游泳,是成就他们出成绩、出成果的惟一办法。
  三、写出让读者喜欢、好人振奋、坏人胆寒的作品来
  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