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有的甚至连有奇怪的官军从境内通过都不上报了。
三边总督洪承畴接到了有流贼又在山西境内活动的消息,但消息很是混乱,流贼也没有攻打城池,一时还看不明白这伙流贼的目的,有时还失去这股流贼的消息。派兵围剿的话,大队官军赶到流贼不知又跑到哪里去了。洪承畴决定等,下令各州县加强戒备,一旦受到攻击立即上报,在流贼攻打城池的时候大队的官军就可以冲过去围歼他们了。
这边洪承畴还有比流贼出现更烦心的事情。洪承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兵工厂的选址会成为难题。
本来在洪承畴看来兵工厂建在太原城内最安全最保险,肯定不会受到流贼的攻击,可这几万人的工匠所占用的地方十分巨大,在太原城中根本找不到足够大的空地来建设兵工厂。
没有办法洪承畴只能将目光投向太原城的近郊,准备在近郊征用一块土地,可他想了一圈却无从下手,因为有太原近郊的土地不是晋王的就是代王的,这两个大明藩王洪承畴无论如何也是惹不起的。以朱家子孙对钱财的喜爱程度,让他们拿出土地给洪承畴建厂,还不如杀了他们呢。
中军官曹迁向工匠营中的工匠下达了转移住地的命令,工匠以为要进太原城,没想到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大家离太原越来越远,出了藩王领地的范围才停了下来。
洪承畴决定在藩王土地之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建立工厂,可兵工厂还没有选好地址,太原城中的权贵们就行动了起来,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洪承畴,都是希望兵工厂不要建在自己有关系人的地盘里。洪承畴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同僚们还是要互相照应的。于是中军官曹迁又传来了总督大人的命令,工匠营再次搬家,向着更加荒凉的地方搬去。这次洪承畴提前做好了功课,选定的地点是一些小地主的土地,以官家的威势这些小地主应闹不出什么事,兵工厂这下应当可以开始建设了。
就在这时一个传言却在太原城中传播开来了,人们见面没说几句话就会问:”你听我说过王恭厂大爆炸吗?“
事实上这是明知故问,王恭厂大爆炸发生于天启六年,距今只有五年的时间,虽然发生在京师却是全国皆知的大事件。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波及范围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一时在全国都传的沸沸洋洋。
太原人传王恭厂大爆炸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因为三边总督洪承畴在太原城外要建什么兵工厂,据说兵工厂要炼铁制造武器,每日里打铁的声音肯定扰民,炼铁的浓烟绝对会呛到大家,不要说工匠们已搬的离城很远了,远了也不行,据说工厂内有火药厂,火药厂一旦生产火药,王恭厂的惨剧就在眼前。火药一旦爆炸方圆几十里之内都会无人生还,还听说爆炸后飘散的烟尘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几百里地之内都会让人生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辈生活的环境,不能让洪承畴祸害了。
这么先进的理念肯定不是明朝的百姓能想出来的,他出自已随统计局一起潜入太原城的张楚之手。
对于这些说辞张楚都不用动脑筋去想,后世每日里他听到的各处建个化工厂什么的,然后周边居民的说辞张楚已熟的不能再熟了。
有人将这些传言报到了洪承畴那里,洪承畴对此嗤之以鼻,这些无知小民,一天到晚就知道瞎议论,朝庭建立兵工厂什么时候轮到百姓发表意见了。
百姓怎么议论确实影响不到兵工厂的建设,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洪承畴目瞪口呆,大明朝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情,百姓上街请愿。一队队的乞丐、小贩、老人、孩子从大街小巷汇集在一起向着三边总督洪承畴的驻地走去。队伍的前面有人用木棍打起了一个白布横幅,上面用墨笔写着:“停建兵工厂,还我家园。”队伍一边走一边高喊着停建兵工厂的口号。
口号的内容人们不太关心,现在大家只羡慕那两个打横幅的,他们每人已领到了一个“张大头”银元,据说只要将横幅举到总督驻地还有人再给一个“张大头”。那可是上好的银子,一个银元就是一两银子。在街上走一圈就有二两银子赚这种好事不是谁都能遇到。其他跟随在队伍中的人每人现在只领到了一个铜板,说是只要跟着走到了三边总督的驻地每人都能领到一钱银子,如果谁在队伍中喊口号喊的响,当时就有人递铜钱过去。这让大家很欢乐,和大家一起凑热闹还有钱拿,这项活动人人都喜爱。大家并不担心会引起总督大人的震怒,有道是法不责众,总督大人再厉害也不能将这么多人都抓起来。而且发钱的人还说了,见到衙役或官兵来了大家一哄而散也是可以拿到钱的。
当然这些人不光是为了几个铜钱而上街,几日里的传闻也让大家心情紧张,火药厂的危害那么大,为什么要建在太原,原先建在京师不是很好吗。
前进的队伍不断壮大,更多的闲人加入了进来,在铜钱的刺激下口号喊的越来越响,很快三边总督洪承畴在太原驻地的外边聚满了喊着口号的人群。(。)
第二百七十八章 请愿()
人群来到了三边总督洪承畴的驻地,一阵阵的叫喊声惊动了里边的洪承畴。
“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如此嘈杂?”洪承畴很是不悦。
“启禀大人,一些百姓因不满在太原城外建兵工厂而在外边鼓噪。“中卫军迅速的查明了状况回来报告。
”兵工厂乃军国大事,岂容百姓质疑。你出去看看,让他们离开。“洪承畴很忙根本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中军官领命,出了大门,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百人围在门前,嘴里还不停的乱喊着停建兵工厂什么的。远处还有许多百姓在看热闹。
中军官站在台阶上大声喊道:”乡亲们,听我说!“
军官的威严还是很管事的,看到门内走出一个官军站在台阶上大喊,队伍中有些人已经心虚,叫喊的声音小了下来,都抬头看着那个中军官。
”乡亲们,大家都请回吧,在哪里建兵工厂自有总督大人决断,不劳各位操心。“中军官看着面前这些老人孩子不好发作,好言道。
人们听了中军官的话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去。突然队伍中有人喊道:”我们要见总督大人。“”关系到全城百姓生死的大事一定要说清楚。“人群骚动了起来,推搡着向台阶涌来,一个老头不知被谁推了一把冲出了队伍,直接扑倒在了中军官的面前。老头也是吓得要死,爬起来跪在地上,嘴里不断的说着:“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
中军官也是一愣,看着突然扑到自己面前的老头问道:“你有什么事?”
老头浑身颤抖,又不得不回话,大着胆子说道:“大人,小老儿是这太原城里人氏,这兵工厂一旦建成,王恭厂的惨案就又不远了。京城的皇帝害怕爆炸才要将兵工厂建到太原来。我们太原人也只有一条命,请大人禀明总督大人,将兵工厂建到他处。”
“这兵工厂也不是总爆炸的,兵工厂现在已离城很远了,对大家没有危害,大家不要听信传言,都回家去吧。”中军官用最后的耐心劝解着众人。
“你说谎,不爆炸王恭厂是怎么回事?”“没危害其他的地方为什么不建,非要建到太原来?””你们一定是为了贪污建兵工厂的银子,不顾百姓的死活。“”我们要见总督大人,要见总督大人。“人群中喊声一片,声音越来越大将中军官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中军官无比的愤怒,这还给脸不要脸了呢。他向后退了几步向跟在身边的士兵说道:”去调人过来,带上家伙,将这些乱民都给我打走。“
士兵听后快速的跑回了总督驻地,不一会儿一队官兵手持刀枪从门内冲了出来。
门外的人群发现了官军的动静,队伍中有人大喊:”不好了,官军打人了。“引起了整个队伍的混乱,人们顾不让领银子,转头就跑,有腿脚不利落的被冲撞倒在地上,后边的人不顾一切的践踏了上去,立时一片哀嚎声四起,只一会儿的工夫大门前的人群跑了个干净,只留下了一地被踩掉的鞋子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物。
在远处酒楼上观看事情进展的张楚不由摇摇头,叹息道:”这届的百姓不行,怎么还没被打就跑了,应该赖给官军才对。“不过他也明白官军出手打百姓可是真打,不跑快点儿真有丢了性命的可能。
门前中军官不屑的撇撇嘴,说道:”真是一群贱骨头,好言相劝不听,非要挨打才知道怕。“命令士兵看着门口,中军官自己到总督大人那里复命。
听了中军官的报告洪承畴摆摆手让他退下,这时的洪承畴是真的心烦,连话都不想多说,建个兵工厂藩王惹不起,权贵各种施压,现在连平头百姓都来闹事,现在这是什么世道,真是人心不古了,国家都到了生死存亡之时还没有人觉醒,还为了这些蝇头小利影响到处捣乱。
中军官告退出来,还没走多远就听到大门外又是一阵喧哗。中军官赶紧向门口跑去,这些不要命的穷百姓胆子还挺大,刚才没有挨打,现在又来了。这次抓住看不打断他们的腿,让他们再也不敢再来了。
来到门外看到这次来人并不多只有几十个人的样子,中军官心想人少更好对付,正想下令门外的军士将来人都打跑,仔细一看感觉不对。来人数量不多穿着却很整齐,全都穿着蓝色的袍子,长袍拖地,大袖飘摆,头带四方平定巾,站在那里摆着很酷的造型,嘴里喊着要见总督大人。
中军官看出这些人都是一些读书的士子,不敢轻易得罪,只好过去小心的搭话道:“各位先生,稍安勿躁,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讲。“
”跟你讲有什么用,我们要见总督大人,不能让兵工厂占了太原的文曲位,断了所有读书人的慧根。“那些读书人根本不将武人放在眼里。即便是中军官这些武官在秀才举人眼中也没什么高贵的。
“各位稍等,我这就去禀明总督大人。”虽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中军官看着这一群读书人,知道自己怎么也说不过他们,又不能动手打,这事只好由总督大人来解决吧。
中军官一路小跑的来到了里边,迎面站着的是满脸怒容的三边总督大人。
“怎么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办不好?”洪承畴不满的问。一个中军官连几个百姓闹事都解决不了,还能干什么。
“大人,闹事的百姓都跑了,这次来的是一些士子,吵着要见总督大人。”中军官赶忙解释,别让大人认为自己办差不利。
“士子,他们说什么?”洪承畴不悦的问,心想这些读书人跟着起什么哄。
“士子们说现在兵工厂的位置占了太原的文曲位,断了读书人的慧根。非要吵闹着见大人您。”中军官心说这些人我可惹不起,还是大人您来解决吧。
“简直胡闹,哪里来的这么多谣言。这些士子也是读书读傻了,什么都信。叫两个带头的进来见我。”洪承畴一个头两个大,在大明朝这些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即便他贵为三边总督,也要对这些士子客气一点儿,否则又要受到言官的攻击。(。)
第二百七十九章 被迫搬家()
门外的士子推选了两个代表来到了洪承畴的面前。他们虽然来请愿,但见到洪承畴这样的高官也难免心中怕的不行。
“学生见过总督大人。”二人对着洪承畴恭恭敬敬的行礼。
“你们是哪里的生员,获取过什么样的功名?”洪承畴保持着上位的威严,板着脸问道。
“我二人都在府学里读书,去年刚获得举人功名。”二人小心翼翼的回答。
"你们要面见本督所为何事啊?”洪承畴明知故问。
“听闻总督大人要在太原城外建立兵工厂,学生认为此事大为不妥,朝庭在京师已建有多个生产武器的衙门,此时再在太原城外建设,徒费钱粮,劳民伤财。我等听闻这其中之火药厂甚为危险,京师王恭厂经营多年尚且发生爆炸。在太原新建谁又能保证王恭厂之惨案不再发生。况且大人所选定之三址,正是太原城文曲星之位,兵工厂建立后必将每日里升火烧煤,打铁制革,烟熏火燎,污水横流,此为对文曲之大不敬,太原学子之慧根就此断矣。“两个士子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将要说的话说完,尽量的说服洪承畴,要不然落得个无礼取闹之罪,也很不划算。
“子不语怪力乱神,读书人就要努力将书读好,不要一天到晚想那些没用的东西,考取功名是靠自身的努力与什么文曲位没有关系。兵工厂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危,不是你们可以左右的。”洪承畴很不高兴,这两个举人也跑到这里来指手画脚,他不论从官职,还是从功名上都绝对碾压这两个后辈。
“我等不光是关系自己的功名,而是要为太原百姓请命,想当年王恭厂惨案,一声巨响死伤数万,我等如不能避免,这样的事如发生在太原于心何安,如总督大人如不愿听我等建议,我们就是进京敲登闻鼓也要将意见直达上听。”这两个举人也没了退路,被众人选出来当代表,简直是被架在火上烤,如果不能说动洪承畴,不但得罪了这位总督大人,今后还会成为大家的笑柄。情急之下连敲登闻鼓这样威胁的话都说出来了。明朝借鉴古代登闻鼓的惯例,在朝廷午门外设立登闻鼓,锦衣卫士兵轮班值守,都察院派出监察御史一名,刑科等六科给事中一名值班,普通老百姓可以击敲鸣冤,向朝廷直诉。当然士子不会真的去干这种事,这只不过表达他们要将事闹大的决心。
“岂有此理,说的好像本督不管百姓死活一样,兵工厂是有充分安全保证的,兵工厂不是建在现在那个地方,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文曲位,会选址在离太原更远的地方,确保太原的安全。“洪承畴愤怒异常,嘴里说的十分严厉,可话语的后半截却软了下来,直接向士子们妥协了。现在洪承畴真没时间跟这些人扯皮了,士子们如果不依不饶纠缠不休,事情闹到京师,京师中的官员只不定又要利用这个做什么文章。你们不让建我就换个地方得了,反正三边地区这么大有地方可搬。
"如此多谢总督大人了。“士子心中暗喜,只要兵工厂另外选址那就可以说是自己的功劳,宣布这次与总督大人的斗争士子们取胜。大家做了一件为国为民的大好事。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洪承畴暗自气恼,叫来中军官去查一下今天来门前闹事的都是些什么人,特别是那两个带头的。洪承畴后边的话没有说,以后有机会绝不会放过这些人。
负责工匠营的曹迁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工匠营继续搬家。
工匠们对于搬家这件事都麻木了,这些工匠一部分从京师长途跋涉赶到了太原城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各地卫所征招而来。本来已看到了高高的太原城墙,没能进城不算,还不停的搬家,越搬离太原城越远,这算什么事。不过搬习惯了也有一样好处,行动起来没有任何混乱,工匠们在曹迁下令后收拾东西迅速的上路了。
曹迁骑马走在队伍中心中无比的郁闷,本来洪大人让他来管理兵工厂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差事,兵工厂一开工,朝庭的银子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