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师快快平身,您这样可是折杀高明了。”李承乾也知道,当初建议老头子把于志宁弄到泉州监督造船的事有些不地道,看着又黑又瘦的小老头,连忙上前将他施礼的动作拦住。

    至于叫小老头‘于师’,也不过是客气一下,给老头儿找点面子。

    结果小老头还不领情,冷着一张脸说道:“殿下不必如此,这船也造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能把老臣调回去啊?”

    “调回去……,哪个……”李承乾脸上满是尴尬,他自己都是被李二给赶出来的,想回回不去,更不要提调于志宁回去了。

    “怎么?殿下还有什么困难不成?”于志宁看着李承乾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出声问道。

    “这个,我这次出来是代天巡狩……,无令不得回京啊。”李承乾四下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在于志宁耳边轻声说道。

    得,于志宁听完李承乾的话之后,心立刻凉了半截,啰嗦了半天,前面都不重要,最后一句‘无令不得回京’才是重中之重。

    敢情这位太子爷是被他家老头子赶出来了,现在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心思能顾得上自己这个老头子。

    “于师,不要泄气嘛,有我在这儿,您还怕没有事情做么?放心吧,在泉州我们有忙不完的事情呢。”李承乾看出老于情绪的低落,忙上前安慰,这老家伙还有用处,就此一下得罪了终是不好。

    李承乾的一脸无赖相落入于志宁眼中,老家伙无奈的叹了口气,将手伸进袖子里掏了半天,拿出一封信来,双后递给李承乾:“陛下有书信过来,殿下还是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吧。”

    “信?给我的?”李承乾看着老于手中有些发皱的信,眉头不由一紧。

    老头子一般找他都会用飞鸽传书的,这次竟然写信,分明是有重要的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才会这样。

    扭过头,给夜魅打了一个眼色,示意她注意一点周围的动静,随后李承乾又从她的手中接过一把小刀,轻轻挑开信封上的火漆,将信抽出来。

    待抖开信看了个开头,李承乾就愣在原地,脑子隐隐有些发懵。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都提前了?

    前段时间老头子来信说吐蕃在积石山驻扎重兵,这个李承乾判断出应该是针对松州的威胁,但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必竟历史上对贞观六年的事情记载不是很多,但贞观六年和吐蕃并没有开干却是真的。

    可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原本贞观十二年才会发生的求亲为什么现在就发生了?而且竟然还指名点到了长乐,该死的家伙,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长相,有没有那个命。

    长孙冲想娶长乐老子都没同意,一个吐蕃的番子竟然也敢动这种念头!

    (本章完)

第679章 准备回京() 
看完手里的信,李承乾将信递给了于志宁,里面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没必要让老于觉得自己不信任他。

    于志宁在接信之前看到李承乾脸色的变化,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不过老家伙在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还是被气的胡子直抖。当然,李承乾把这种颤抖理解为兴奋,因为老家伙看到了回去的希望。

    “小白,通知他们,东西不用拿下来了。”无意中李承乾瞥见程华安等人正在指挥人牵马搬东西,便吩咐白蝙蝠回去制止。

    如果不想被弹劾抗旨不遵,李承乾现在最好快点回到船上,然后以里快的速度往长安赶。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把东西都搬下来,甚至程华安他们连下船的必要都没有。

    “太子哥哥,我们是要回京了么?”小武古灵精怪的,见李承乾看过信之后,便不让人搬动西,首先反应过来,抬着小脑袋兴奋的问道。

    “是的,回京,马上。”李承乾低下头,将小武的头扭到船的方向,然后拍拍她的肩:“回船上去,一会儿就要走了。”

    “太好了!”小武跟着李承乾在外面跑了这么长时间,早就无聊透顶想着回长安了,现在一听马上就可以回去,兴奋的直跳。

    甚至就连站在一边的老于都有些兴奋,满面红光就等着李承乾说一句:于师,我们走吧!

    不过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老于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就看到李承乾招来了杨雨馨那小丫头,从她提着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摞纸:“于师……”

    “这……,这是什么?”于志宁脸上表情慢慢僵硬,突然被一种不详的预感所笼罩。

    “船只的改造图,本来我打算在泉州停留一段时间,建这些船重新改造一下,加上一个辅助动力系统,但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所以只能麻烦于师多受累些。”李承乾脸上闪过一丝歉意,想了想又说道:“要不……我帮您把师娘捎回长安?必竟家里没人照看着也不是个事儿。”

    “唉,算了,还是让她留下吧,如果殿下有心就把我那两个孩子带回长安,必竟他们还有学业,耽搁的时间太久,怕是要荒废了。”面对李承乾这样的无赖,老于能说什么呢?自从上了他这条贼船,似乎就没有了下去的希望。

    现在只能祈祷将来回去的时候不要被调到工部任职,除了这一点其它一切听天由命吧,啥时候能回去……只能看这位小爷啥时候能想起自己,或者皇帝陛下啥时候能想起自己。

    “也好,师娘就留下照看于师吧,我再给您安排几个护卫,必竟这里靠海,海盗什么的多,不太安全。”李承乾说着,便安排人从船上调了两个‘獠牙’的战斗班下来,亲自命令他们一切听从老于的安排。

    想让驴子跑,那就要给驴子喂草,换成老于也一样,想让老于干活,那就要给老于一点好处,让老于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李承乾老早就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用,现在‘抓’到老于了,在他身上用着试试。

    果然,安排了‘獠牙’两个战斗班给老于当护卫之后,老于的脸色缓和了许多,必竟他是大唐第一个除了皇族之外,享受到‘獠牙’护卫的大臣,回去有牛逼可以吹了。

    折腾到了现在于志宁也终于认命了,安排船厂的人回去他家里接他的两个儿子出来,自己则是认真的翻起李承乾给他的改造图纸。

    “太子殿下,这是什么?”看了半晌之后,于志宁拿出一张画着螺旋桨的图纸出来,递到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接到手中,看了一眼之后说道:“这叫螺旋桨,旋转起来之后可以推动水流,达到让船只行走的目的,不过这个的动力很小,并不能让船只有很快的速度。”

    “螺旋桨,是会转的?”于志宁认真的听着李承乾的解释,然后试探着问道。

    “对,会转的。”李承乾借着老于儿子没到的时间,找了一张没用的纸,简单的折了一个现代小孩经常会玩的那种小风车,然后用小风车给老于作了一个演示。

    看着小风车转动下,将刚刚点燃的柴禾冒出的烟吹变了方向,老于脸上闪过一丝恍然。

    等到老于没问题了,李承乾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泉州的情况,重点是问了一下老于在泉州这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是不是还需要人手之类的,直到老于的老婆带着两个儿子过来:“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老于的两个儿子与李承乾也是早就相识,长安城里没少在一起瞎混,不过现在老头子就在边上,两个小子胆子就是再大,也不敢当着老于的面叫出那一声:高明贤弟。

    不过两个小子挤眉弄眼的样子,还是引起了老于的注意,一人一个脑瓢之后,才让他们两个老实了一些。

    “太子殿下,犬子顽劣,今后还要殿下多多费心,帮忙照看一二。”不管到了啥时候,当娘的都是一个样子,眼瞅着儿子就要离开身边,总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尽管于夫人知道自家这两个小子和李承乾实际上很熟。

    李承乾毫不理会一副苦瓜脸的于家兄弟,先是对于夫人施了一个弟子之礼,然后才说道:“师娘放心,高明省得。”

    “行了行了,这两个逆子交给太子殿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时候不早了,还是让殿下赶紧登船吧。”老于也是受不得这种家人分离的感觉,硬着头皮咬牙把老婆劝到一边。

    “于师,师娘,高明就此告辞,他日长安城中,为您二位摆酒赔罪!”李承乾对着于志宁和他夫人抱了抱拳,便带着于家两兄弟转身向船上走去。

    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再磨叽下去也没啥意思,反道是让老于夫妻心里更难受,还不如早点走,让这对老夫妻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李承乾走的如此急主要并不是因为老于夫妻,他只是看着老于夫妻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的父母双亲。

    随着他两世灵魂的融合,后世双亲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一些以前被忘记的事情也会时不时的想起,这让李承乾愈发的想‘家’了。

    (本章完)

第680章 第六七九 一首小令() 
十余天之后,‘海狼’舰队进入长江,在杨州朔汴河(也就是现在的通济渠)而上,直奔陪都洛阳,又行船二十余日,舰队到达洛阳,再次转道长安。

    眼见得长安近在眼前,船上的人心中都活泛起来,就连‘海狼’的人也不例外。

    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关中人氏,去了南海之后便再一直没有回来过,算算和发配涯州的那些官员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人家发配至少是拉家带口的过去,他们这些大头兵到了南海却是孤身一人,每日里看的也就是队里那几张面孔,这样的生活如果不是有强大的纪律约束着,怕是早就有一堆的逃兵了。

    忽然一日,船行至潼关,李承乾等人尽皆来到甲板之上,遥望着这道长安城里后的门户。

    “高明,我等在京中久闻你诗才过人,却一直没有机会听你赋上一首,不如今日在此雄关之前,赋上一首如何?”于家兄弟与李承乾相熟,看着万丈雄关心生感触,奈何文思枯竭,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最终把主意打到了李承乾的头上。

    “你们兄弟怕是早就算计好了是吧?否则为何刚刚一定要拉我出来看这关隘。”李承乾用手指点点于家兄弟,打趣说道。

    于家兄弟中的老大于立政笑着应道:“算计这话是从何说起啊,我们兄弟这不是才学不够么?否则美人当前,谁还不想显摆一下。”

    他们几人在船上闹腾惯了,李承乾知道于立政口中的美人指的是白月宁和杨雨馨,并不是指刚刚被找回来的林晓晓,闻言之后也不生气,只是苦笑着摇头。

    不过于立政这话说的还真没错,美人当前,怎么也不能弱了名头,他李承乾在长安城可是有‘智妖’的名号,同时也隐有诗词双绝之称,若是连首诗都搞不定,还真是有些下不来台。

    但是待到细想才发现,竟然真的没有什么应景的诗句可以用,《潼关吏》?不行,这个有些文不对题,再一次年龄也不对,所以必须放弃。

    然后还有什么?李承乾琢磨着,看到身边林晓晓、小武、夜魅等人期待的眼神,以及双胞胎兄弟狐疑的目光,脑中灵光一闪,让他想到了一首元代关于潼关的一首小令《潼关怀古》。

    虽然这首小令不是诗,但是好在也流传后世数百年,此时拿来应付一下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首小令原本无甚奇处,但是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却最是发人深省,震耳发聩。

    “高明啊高明,你,唉……”一声长叹之后,于立政摇了摇头不在说话,只是一次次的重复着李承乾最后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于家兄弟在老于的言传身教下,肚子里的学生可不同于那些只读过几天书的迂腐儒生,以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这小令最后一句话的份量。

    也知道这种东西似乎除了李承乾,这船上还真就没有人敢喊出这么一句来,虽然大唐并不流行文字狱。

    李承乾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却并不在乎什么含义之类的东西。

    诗与词这种东西,根据吟诵的人不同,场影不同,解释的人不同,意思也会不同,同样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这个太子吟诵那是富有同情心,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那就是意图造反。

    所以说李承乾这个太子的身份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只要不高喊:‘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等类似的词句,其他诗词没什么不可以抄的。

    身份在很多时候可以帮人解决很多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好学生、坏学生都在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老师发现在之后对坏学生的评论是:你看看你,笨的像猪一样,拿起书就睡觉;对好学生的评论就是:看看人家,睡觉都拿着书。

    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好处,也是现实,李承乾正是看明白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抄袭一些诗词,一切只因为他太子的身份,让人不会主动往坏处想,或者说大多数主流思想不会往另一个方面去想。

    战舰上,愿本众人高涨的兴致被李承乾一段小令搞得意兴阑珊,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思索小令中最后一句的含义。

    李承乾则是无所谓的耸耸肩,漫步走向船头,张开双臂做出一个拥抱的动作,像是在拥抱这大唐的壮丽河山。

    《潼关怀古》火了,再一次火遍长安城,随着于家兄弟将这首小令与众同窗吟诵之后,李承乾的名字再次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流传。

    而且只三两天的功夫,便已经是尽人皆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二呆坐在甘露殿书房中,一次次不断的重复着,眼中迷茫之色渐浓。

    “二哥,不要想了,乾儿那孩子说的话只要听听就好,若是真要追根究底怕是要想破头呢!”长孙皇后轻轻的为李二揉着微微发酸的脖颈,低声的劝着。

    自家老头子自从听到《潼关怀古》之后就变的疯魔了一般,让长孙皇后十分不放心,她以前可从没见过李二有这样的表现,生怕李二出了什么问题。

    “观音婢,看来承乾这次出去人长大了不少,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体悟啊。”李二抬起头,透过窗子看向窗外:“可是我大唐有多少官员会有这样的觉悟?有谁真的知道百姓的苦处?”

    “二哥……”长孙皇后不知道应该怎么评论这件事情。

    她的儿子一首小令,道尽皇朝更迭给百姓带来的伤害,理论上说当爹妈的应该高兴,必竟李承乾身为太子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大唐之福。

    可是想到其中的内容,又让人乐不起来,大唐是建立在前隋的基础上的,而隋、唐交替,朝代更迭到底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火?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本章完)

第681章 ‘仙家法宝’() 
就在大唐满朝文官为一首小令心生感怀的时候,李承乾却带着双胞胎兄弟、夜魅、苏猛等一群杀手直奔鸿胪寺的驿馆。

    这群混蛋敢打长乐的主意,而且求婚不成之后,竟然还敢在长安呆着,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李承乾这个哥哥只怕也没脸再当下去了。

    时间不大,驿馆已经遥遥在望,不过驿馆前面的情景却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原本应该门可罗雀的驿馆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