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完)
第605章 尴尬的局面()
五天之后,长安。
李二与长孙两人尴尬而无奈的对视着,方老太监有些恭谨的站在一边,静静等着皇帝陛下的下一次召唤。
“二哥!”长孙皇后手里拿着已经看过两遍的《白娘子传奇》,哭笑不得的对李二说道:“看来我们都弄错了!”
“错就错了吧,反正也没出什么大事儿。”李二双手撑在双膝之上,沉声说道:“不过,这混小子这个方法似乎真的很不错,这段时间长安附近的百姓已经很少讨论天灾之类的事情了。”
长孙皇后将手里的书翻到里后一章‘白素贞永镇雷峰塔’,叹了口气说道:“是啊,妾身听说全都在讨论白素贞的儿子到底能不能考上状元!您说乾儿也是,好好的故事干嘛非要写一半呢,这不上不下的,好生让人难过。”
“这有何可难过的,你是他母后,让他把后面的写给了送回来不就行了,左右他在外面也是无所事事。”李二满不在乎的一摆手,对长孙皇后的那种纠结有些不以为然。
在大唐最尊贵的夫妻俩的讨论中,一场差点挑起儒佛两家争斗的事情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
李二在乎的是李承乾的想法与态度,只要那小子不是在故意胡乱折腾,那么出一点点小小的乱子其实也可以理解,必竟混小子出发点是好的。
而长孙皇后同样如此,她关心的是李承乾的安全和身体情况,至于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一部小说而产生心理上的郁结,同样不重要。
可是作为‘不重要的小事情’中的当事人,和尚们却十分郁闷,李二的不作为让他们感到很不能理解。
这一次的事件,和尚们完全就是受的无妄之灾,明明这事儿和他们一文钱关系都没有,可是偏偏庙却差点被人给砸了。
这都是因为那本破书,该死的,那书里的‘反面’人物只是一个个例啊!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个例就影响到整个佛家体系,这帮读书人难道读书都读傻了?书都读到驴肚子里了么?
“怎么样,有没有找到书的作者?”兴善寺后院主持方丈禅房内,几个周边寺院的主持齐集一堂,讨论着这次的争斗事件。
“没有,长安周边的寺院全都查过了,没有一个叫‘明空’的弟子。”答话的是一个中年和尚,如果杨天和称心在的话,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上一次被他们打劫的那个笨家伙。
灵感寺主持大师听了中年和尚的结论之后眉头一皱:“那这就奇怪了,难道这‘明空’真的是一个俗家之人么?但如果是俗家之人为何要起如此有禅机的名字呢。”
中年和尚摇头说道:“这就不知道了,只是近几代弟子当中根本没有‘明’字辈的,所以小僧认为这人根本就不是佛家弟子。”
中年和尚虽然在兴善寺中有些地位,但是如果和在坐的这些老僧们比起来,却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就以刚刚说话的灵感寺主持例,这灵感寺说起来建寺的时间并不长,是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所建。但却是佛家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的祖庭,当然,在大唐的时候也叫真言宗。
想想看吧,一个宗派祖庭的主持,那会是什么身份,中年和尚就是再牛逼,也不敢在他面前多有个一言半语。
“唉!”坐在另一边的草堂寺主持叹了口气,啧舌道:“那怎么办?如是书的作者不是佛家弟子,这却去哪里找他?”
中年和尚再次摇头,却没有接话,他知道这话不是问他的,如果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或者办法,最好还是不要开口,否则被训斥一顿连个为他说好话的没有。
这个草堂寺主持虽然表现的不是那么咄咄逼人,但人家也不是善茬,这草堂寺名字不怎么响亮,但却是‘三论宗’的祖庭,而且草堂寺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立翻译场,因后秦皇帝出资请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翻译佛经而得名。
长安城内城外算在一起,寺庙数十,有四个佛门宗派发源于此,哪一个说起来都不是善茬。
此时此刻这些佛教大佬们聚在一起正火急火燎的为了《白娘子传奇》发愁,中年和尚自然不会自己找不痛快,没事儿去招惹他们。
不过很快这中年和尚就想起一件事情,犹豫了一下,抬头看看兴善寺的主持大师。
兴善寺主持大师也是也明白事理的,知道如果不让这中年和尚把话出来,怕是会引起其他诸人的误会,于是一声轻咳:“有什么话你就说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主持,朝庭这段时间有了新举措,好像那些新出版的书里都加了一句话。”中年和尚纠结着说道。
“加了什么话,一次说清楚。”兴善寺主持恨声说道。
自己这个弟子什么都好,就是见不得大人物,看到大人物腿就哆嗦,连正常的思维都没有了。
“哦,里面加的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乃巧合’!”中年和尚说完之后,心中很是忐忑。
这话说的好像多少有点扯淡的意思在里面,就像卖刀的商贩对人说:“这刀能杀人啊,所以如果杀了人我可不负责。”
果然,房间中几个老和尚听了之后被气的浑身直哆嗦。
“混账!”灵感寺主持狠狠一握拳头,咬牙说道:“简直欺人太甚!”
“阿弥陀佛!”兴善寺主持亦是宣了一声佛号,沉吟不语。
《白娘子传奇》给佛门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给一些信徒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这些东西绝不是用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能抵消的。
可是现在佛门却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看着那些书在大卖,卖的几乎所有读书人人手一本。
而这些书卖的越多,对佛门的影响也就越大,读书人都是些执拗的性子,如果一旦被他们认为是不好的东西,那么激烈的抨击很快就会随之而来。
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做?坐视不理?还是把那些新发行的书全都买回来?
老僧们思来想去最后发现,他们对这件事情真是无能为力,现实中最好的办法还真就是坐视不理,静静的等着这件事慢慢淡化下去。
当然,老僧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其实也就是躺枪,否则估计会直接气的喷出一口老血出来。
(本章完)
第606章 给自己找点事做()
“主持。”几个老和尚正在琢磨今后的应对之法时,一个小沙弥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主持,外面来了一群学子,说是要我们把法海交出来,否则他们就堵在寺门前不走了。”
又是来要法海的……,几个老僧无言对视良久,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该死的家伙们,没看人家小说里都说了,故事是虚构的么?怎么还跑来要法海啊!
这一波学生已经是半个月来的第六波了,难道这帮学生们就没有一点理智么?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神仙存在呢?那些佛祖,仙尊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并不真实存在于世界之上,难道这些学生的老师都不教他们这些的么?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说法,不论僧、道全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还要相信呢?看书看的走火入魔了吧?
不过好在这段时间京兆府应该是得到了什么人的关照,跑到兴善寺来闹事的学生没多大时间就被赶来的‘城管’给劝了回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是‘城管’的负责人临时走表示,佛门最好还是快点把法海交出来,否则将来事情闹大了,谁都不好收拾。
“法海,法海,老僧去哪里给他们变一个法海出来!”兴善寺主持老僧被气的眉毛胡子几乎快要抖到一起去了,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找到那个写书的作者,一定把他给剃度了,赐他个法号就叫法海,然后把他交给那些学生。
不过好在大唐这个时代通讯并不发达,还处在基本靠吼的阶段,所以书籍和消息的传播并不是那么迅速,乱也只是在长安周边乱,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地方。
比如说此时李承乾正在进入的山东,这里就没有被乱局影响到,一路上他们所见到的寺庙依旧是香火鼎盛,不少百姓都在进香、请愿、还愿之类。
“哥,快点走吧,这和尚庙有什么好看的,你都看了半天了。”小武轻轻推着李承乾,催促他快点离开。
小武的年纪小,三观还不正,在李承乾白蛇传的影响下,对和尚有了深深的反感。
“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么?”李承乾被小武在后面推着向前走,口中淡然问道。
“人家怎么知道,这一次可是跟着你出来的。”离开了寺庙前面,小武便不在推着李承乾,走在他身边翻着白眼说道。
李承乾也觉得有些好笑,自己竟然问一个只有八、九岁大的娃娃要去什么地方。不过无意间,却发现跟着自己出来的三人组中白月宁一直在发呆,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小白,想什么呢?”
“没,没想什么,公子,我们走吧!”白月宁有些失神的摇摇头。
“别别别,你先说说看到底有啥事儿,这几天你就一直神不守舍的,说不定我们能帮你一些呢。”李承乾左右也是无所事事,好奇的八卦之心开始膨胀。
“小白大概是想她师父了!”夜魅很早之前就和白月宁相识,而且两人的师父也互相认识,所以她能大致猜到一些小白的心事。
“想师父了?”李承乾扭头看看白月宁,眼前一亮:“反正我们也没什么事情可作,不如一起去陪小白去看她师父如何?”
白月宁微微一愣,条件反射的说道:“呃,不,不要了吧?”
“什么要不要的,既然出来的,又没什么事情可以做,索性我们就先去令师那里去看看。”好不容易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李承乾哪里会轻易罢休,打断白月宁的扭捏,大手一挥:“走吧,我们先去吃饭,吃过东西马上出发。”
“不是,公子,去看我师父就要走回头路了,还是不要去了吧。”白月宁追在李承乾身后有些慌乱的说道。
能回去看看师父,小白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是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回去……,小白又怕师父不高兴。
而且李承乾可是太子的身份,让太子陪着她一个小小的护卫回山看师父,白月宁觉得这事儿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李承乾却扭过头,撇撇嘴说道:“回头就回头呗,你家公子我是被发配出来的,无令不得回京,现在正愁没人收留,如果能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别说走点回头路,就是去涯州那也得去。”
“可是……,可是这大队人马……”白月宁苦着脸说道。
“哪有什么大队人马?不就是你,小夜,舒天、华安四个,加上我和媚儿这六个人么。”李承乾一个个人头点过去,扳着手指数着。
“六个?”
李承乾一点头:“对,其他人路过那个州府把他们丢在那里就好,反正都是当兵了,就当他们换个地方在训练好了。”
“嗯,这个办法好,轻装从简我们的速度还能快上不少。”舒天跟在后面凑热闹的说道。
“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谁都别说了。”李承乾也不等白月宁再多说什么,直接拍板定案,确定了一行人的行止。
他实在很好奇,能培养出白月宁这样身手的刺客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后世电影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长的阴森可怖,一脸刀疤,同时还有可悲又可怜的身世。
有了目的地,众人的精神头立刻就不一样了,就连吃饭都有快了许多。
等吃完了饭,一行六人以及快的速度离开了这座小小的县城,带上跟着李承乾一起出来的两百骑兵以及小武仅剩的一个护卫,顺着官道调头开始向回走,直奔河北道的翼州而去。
而就在此时,地处大唐西北的凉州却已经进入的高度的戒备,吐谷浑伏允的军队已经离他们不远了,按照正常行军速度来算,应该用不了两天就会兵临城下。
可是长安方面支援的军队却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长安到底有没有收到战报。
所以无奈的凉州刺史和折冲都尉只能发动城中百姓积极备战,时刻准备面临出然出现在城外的吐谷浑伏允所率领的十万大军。
(本章完)
第607章 牦牛引发的战争()
吐谷浑,唐时也叫吐浑,是一个主要由游牧民族构成的国家,在隋朝的时候曾经被赶出青海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隋朝并未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所占领的土地,在隋末的时候又被其统治者伏允将失地收回。
同时这吐谷浑还在不断的向西、向北继续继续扩张,但隋末的时候中原乱作一团,根本就无力顾及伏允,所以屡屡让其得手,侵占了中原大片的土地。
只是这一次伏允再次率兵袭扰大唐边州,其目的却是让人十分费解,杜如晦、房玄龄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在长安无数次试图分析这伏允到低有何目的,最后都不果而终。
贞观时期的大唐并不是隋末,在此时撩拨大唐分明就是找死的行为,这种简单的事情只要有点见识的人就应该能看出来。
可是伏允却依旧在这个时期发动了攻击,不知道他是别有用心还是有恃无恐,但不管因为什么,除了他自己应该没人知道他的目的。
“父亲,前面再有五十里就是大唐的凉州了,大军是否休息?”凉州城外五十里处,伏允的儿子伏顺,纵马从前面赶回,来到位于中军的伏允处禀报道。
“前进,再往前行军二十里。”伏允并没有因为伏顺是自己的儿子就给他什么好脸色,甚至连看都没看儿子一眼。
“是。”伏顺已经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对伏允的行为有什么抵触情绪,老老实实的答应一声之后便退了下去,很快停下来的队伍便再一次动了进来,向着远处的凉州行去。
伏允,隋末之时收复了当初在他手里丢失的四个郡,当时觉得强大的隋朝不过如此,但是等他再想打下几座城的时候,发现对手已经换人了,那个曾经的大隋朝一夜之间不见了,他的对手变成了大唐。
这种突然间的改变让他有些犹豫,琢磨着一个能打败大隋朝的新政权,到底是不是他能惹的得的。也正是这样的犹豫让他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开始了对大唐的观察,而这一观察就是十余年时间。
可是现在他决定不观察了,因为再观察下去,吐谷浑就离灭国不远了。
大唐松州这几年拼了命的在收购牦牛这种以前只能作为牲畜的物种,那高昂的价格就算他这个吐谷浑国主听了都有些心动。
那高昂的价格,使得不管是吐蕃也好,吐谷浑也好,所有的牧民都开始了牦牛的养殖,那些国家的贵族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来钱的好机会,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疯狂开发新的牧场,以用来养殖更多的牦牛。
然而高原是贫瘠的,适合养殖的牧场一共就只有那么多,全部开发完毕之后,再想要更多的牧场就只能使用其它手段。
所以关于牧场的争夺便不可逆转的爆发了,从一次次小规模的冲突渐渐演变成大规模暴力流血事件,最后更是演变成了小规模战争。
刚刚被松赞干布整合好的吐蕃此时正需要一个对手,用来宣泄内部一些矛盾,有了小规模战争这个引子,小松赞自然不会放过。
所以几乎是一夜之间,将近十五万大军同时向吐谷浑杀了过来,明面上是进行战争报复,实际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