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剑宗,恭迎墨家学院的各位师兄!”
“皓月剑宗,恭迎昊天剑宗的各位师兄……”
没有弱小的学院,同样也没有弱小的剑宗,每一个势力都不容忽视。
仪式简单的重复着,简单而又隆重。没多久,两个精英弟子脸上都冒出了汗珠。来的人都是比他们强大数倍的天才,都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在这些人面前,他们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皓月剑宗,恭迎忘情剑宗的各位师姐……”忘情剑宗来的强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貌女子。然而他们依然不敢对她们有丝毫的轻视,同时也觉得有些汗颜。这些天才女子,都比他们强大,而且还强大到让他们望尘莫及。忘情剑宗同样是十大剑宗之一,屹立于大陆千年不倒,谁敢轻视!
第二百三十章 正式召开()
不过上一届的书剑论道大会却发生了一件奇事,无缺公子代表忘情剑宗夺得了八大公子席位。这是前所未见的事情,而无缺公子也是忘情剑宗唯一的男弟子。
“皓月剑宗,恭迎天海剑宗的各位师兄。”在这队人当中,有一个天才弟子让两人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她是一个美貌无双的女子,而且浑身散发出一种深邃无比的气质!他们当然不知道李长生和这个剑宗之间有什么恩怨,对待他们和其他宗门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一队进来的是医家学院的人,这队人相对就显得有些稀少了。几个青衣男子,几名青衣女子,身上穿着同样的装饰。对待他们,两个精英弟子不但不敢有丝毫轻视,反而眼光中发出一种谄媚之意。能够和医家学院的弟子结交,对任何修炼者来说都是幸事。
最后墨家学院,兵家学院,法家学院……昊天剑宗,玄天剑宗,飘渺剑宗等剑宗的人马陆续的前来。将近一个时辰,才全部接待完毕。
“各位师兄这边请。”进入了皓月剑宗之后,每一队人都有一个皓月剑宗的精英弟子接待,然后引领他们前往目的地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本来只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原本就是皓月剑宗第一代剑圣魏无忌一剑劈开而形成的遗迹。几经皓月剑宗改造之后,内部已经显得比较的宽敞了。在正中间有一个方圆十余丈的巨石平地,原本是兵家半圣孙膑用虚空世界构建出来的‘斩将台’,如今已经成为了剑宗的论剑台。
峡谷的一边山崖沿着山体雕塑了一柄剑锋冲天的宝剑,而对面山崖上则是雕塑着一卷巨大的竹简。两个雕塑是用来纪念当年惊天动地的一战,让这里成为了皓月剑宗的圣地。本来竹简上还有字迹,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而今日为了书剑论道大会,更在论剑台的四周建立了九座巨大的擂台,以供后面论剑之用。另外正中间还建立了一座高大的‘论道台’。基座是四方形,都有阶梯可以上去。顶部则是圆台,构成天圆地方之势,以供书生们接下来几天的论道之用。
此刻,整个兵书宝剑峡已经容纳了数千人。其中包括了十大剑宗,以及七大学院的精英以及一些邀请而来见证的人。各大宗门的成员形成一个个方阵,整齐划一的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论剑台上,分两排围坐着二十几个人。每一位的身上都散发出一种无比强大的气势,让人不敢仰视。平时这些强者当中想见到一个都很难。然而今天所有人都出现了。面对他们,下面的每一个人都露出恭敬之色,因为他们当中就有自己所在门派的宗主,院长。
书生中的圣人,剑客中的剑圣!
下方有八个座位,上面坐着的都是一个个英姿非凡的年轻人。让人羡慕,让人嫉妒。他们就是大汉帝国最杰出的天才,帝国的八大公子。
此时每一个人表情都很庄严肃穆,台下鸦雀无声,都在静静的等待着书剑论道大会的开始。
“请圣言!”
此时。一个官员模样的中年人走到了论剑台的中间,朗声说道。他就是这次书剑论道大会的主事者之一,翰林院的待诏。翰林院是帝国专门掌管书生事务的部门。不过也只是一个名号而没有什么实权。七大学院屹立于大汉帝国,不受朝廷管辖。所以翰林院的主要职责,也就是授予书生文位,或者在一些聚会上代表朝廷出面主持而已。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走上前来,递给了他一卷黄色的绢帛。上面用金丝线绣着一条金龙,代表这是皇家之物。
“奉天承运,大汉武帝诏曰。”翰林院待诏朗声读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至开天辟地以来。大圣讲授先天之道,让人类明物理。知教化……先秦时期圣人辈出,衍化书剑二道。尊圣人之道。乃我辈之本分。为弘扬书道,剑道。使之朗阔四海,广济天下,特召开书剑论道之会。望我大汉之子民务必秉承交流,发展大道之宗旨,勿负朕望。”
“谨遵圣命!”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在大汉帝国,有修为的人对圣旨并不需行跪拜之礼。只有普通的平民,见了皇帝才需要跪拜。
读完之后,翰林院的待诏直接走下了论剑台。翰林院的职责,也只是宣读一下圣旨而已。
“各位请安坐。”此时又有一人从后面的座椅上站了起来,走到论剑台的中间,双手虚按,然后说道。他看起来有六十多岁,下颌留着一缕黑色的髭须。见到了他,所有人心中都是心中一阵激动。因为他就是当朝太师,儒家学院的四代圣人董仲舒。
传闻他从未娶亲,一直专修儒学,直到后来才辞去了院长的职位,入朝当了太师。他现在已经强大的可怕,无人知道他的修为到底到了什么地步。能够如此近距离的看到这位传奇人物,所有人心中当然激动无比。
“尊武帝旨意,恩赐在下为此次书剑论道大会的主事者,荣幸万分。”董仲舒说道。他现在并不是以太师的身份主持,而是以儒家学院的圣人的身份主持。因此并没有自称本太师,而是用了一个谦称。“之所以选择在皓月剑宗举办,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书剑论道大会,是一次和平的交流。是为了促进书道和剑道的共同发展,并非为了争强斗狠。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武帝的苦心,在后面论剑的时候,出手点到即止。”
当然,这个点到即止也只是一句好听的话罢了。前来参加大会的精英弟子,剑客大多数都已经是玄灵境强者,书生基本都达到了举人修为。如此强大的对碰,想要不受伤基本上是不可能。在论剑台上不出现伤亡事件,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ps:如果你认为本书尚可一读,请支持。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太古二皇()
“本次书剑论道大会,将会持续一个月时间,具体的安排如下。前十日,为论道时间。由各大学院的成员以及各位名士大夫参加。至于剑宗的成员若有兴趣,也可在旁聆听。后二十日,为论剑时间。”董仲舒宣布道。
这个论道是开放式的,前来参加书剑论道的成员都可以去聆听。但也不是完全开放,外面的人想要来聆听是不可能的。
“第一日,由道家学院圣人刘安讲道,诸位聆听。
第二日,由法家学院圣人商羽讲道,诸位聆听。
第三日,由墨家学院圣人莫见离讲道,诸位聆听。
第四日,由兵家学院圣人田汾讲道,诸位聆听。
第五日,由医家学院院长扁素问讲道,诸位聆听。
第六日,由阴阳学院圣人王诩讲道,诸位聆听。
第七日,由儒家学院院长子思讲道,诸位聆听。
第八日至第十日,由太师董仲舒讲道,各大学院齐聚聆听。”
前面的安排和以往的书剑论道大会没有什么区别,但后面就不一样了。以往的后三日是各大学院齐聚,共同论道。而现在则成了董仲舒讲道,各大学院聆听。这一个变化让那些学院的书生心中一凝,董太师讲道,莫非他是要讲他独创的神道?
谶纬神道是他独创,如果肯给所有人讲解,无疑有利于书道的发展。
“后二十日为论剑时间,其具体安排则是由各大剑宗和学院商榷决定。”董仲舒说道,“明日巳时,第一日的讲道即可开始。”论剑大会是所有人都要参加,是重头戏,不是几下就能安排得出来的。因此要所有领导者商榷决定。
宣布完毕,董仲舒便走回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接下来上去的是昌平候卫青,他是兵家学院的强者。但同时也是保卫国土的将领。因此他也上前讲了一通话,其内容无非就是希望各位杰出的青年才俊在有所成就之后能够投效军旅。报效国家。他的声音洪亮,讲的慷慨激昂,不愧大将风范。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他讲这番话也只是例行公事。下面的那些天才往往会潜心修炼,真正去军旅的并不多。其实他根本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但让他前来护卫书剑论道大会,并在上面讲话是武帝的旨意,他也无法违抗。
虽然并无投身军旅的心思。但所有人都还是对他十分崇敬的。毕竟是他保卫了帝国的安全,这才保证了他们有了安静的修炼环境。
最后上台讲话的是皓月剑宗的宗主蒲烈公,讲的无非是一些欢迎,冀望之词。就这样,书剑论道大会算是正式开幕了。
散去之后,各个势力的成员鱼贯退场,井井有条。接下来的日子对十大剑宗的人来说比较轻松,十天的论道,他们可以不用参加。
而这十天正是星辰阁大开拍卖会的日子,他们可以去那里搜寻好的宝剑。或者防御铠甲之类的东西,为将来的比武做准备。可以说星辰阁做生意的对象主要都是剑客,他们人最多。而且宝剑铠甲易得。对书生来说,文人法宝比较稀少。而且参加书剑论道的那些书生,基本都是举人境界,还没有到达使用文人法宝的级别。
第二日清晨,李长生以宾客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日的论道。今天主要是道家学院的圣人,而诸位只是聆听。当然聆听的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询问,但并不允许激烈讨论。
巳时的时候,论道台前方已经围满了人。来的都是各大学院的书生,同时也有和李长生一样不属于任何学院的人。
道家学院的圣人刘安此时已经一个人独自跪坐在论道台上。论道台只容许讲道的人在上面,而聆听的都必须在下面。整个场景看起来。颇有一些上古圣人给普通凡人讲道的味道。道家四代圣人刘安大约五十多岁左右,身穿一身道袍。鹤发童颜。颇有一些道骨仙风。
前方摆着一个香案,上面点燃了一炉檀香,氤氲之气弥漫在他的周围。这倒不是刻意的营造那种‘神圣’的气氛,而是因为檀香可以提神,静心,同时可以缓解疲劳。圣人一讲道就是一天,点燃檀香可以让他的思维更加的敏捷,头脑更加的清晰。
道家学院的圣人刘安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楚王!也就是无道公子的父亲。不过他现在用的是道家学院的身份,大家见了他无须行礼。
“我们道家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古二皇’。后,第一代圣人李耳集先贤之智慧,形成了‘无为无不为’之大道。”刘安开篇讲诉道。
这个太古二皇,指的是天皇和地皇。刘安著有一本道家著作《淮南子》,其中就讲述了道家的起源。其中有一句就是:太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刘安的书生修为能够到达圣人境界,其中大多数都仰仗于这篇道家名著。
“其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无不为,道因应无方,惟变所适……”刘安继续讲诉道。很简单的说,就是道家既可以入世建立功勋,也可以飘然而去有。这一点和普通人理解的道家有所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道家就是隐藏于山林,餐风饮露的修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李长生专心的聆听着,虽然他前世有对道家的理解,但是刘安讲解的更加的全面。神通来源于思想,思想不通畅,是无法掌握道家神通的。即使他并没有打算去修炼道家神通,但多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可以知晓道家神通的特点。
估计其他学院前来听道的几乎都有这个心思,掌握道家神通的特点,有利于在后面的论剑大会上对付道家学院的强者。当然,既然有人听,那么思想就得以传播,这也是讲道的好处。
“那么何为道呢?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其意为,圣人之道可以遵循,但不是唯一的道……”刘安说道。讲了大半天,他才讲到何为道。
ps:这一个‘道可道’的版本,来源于帛书,是最古老的版本。
第二百三十二章 素问讲道()
每一个学院的底蕴都无比的深厚,几乎是千年的底蕴。要想在一天时间内全部讲完,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所以圣人在这里也只是讲一个大概,至于精深的地方,估计只有道家学院的书生通过数年的潜修才能明白。
他讲的虽然只是基础,但是,往往最基础的,就是最精深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根基,根基决定高度。很多书生一生都不能达到圣人境界,很大程度上就是根基问题。所以道家学院的圣人现在还在讲根基,而根基也是最难理解的,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老子的这一句,很显然也是道家的根基。
李长生听了他对道家‘根基’的讲解,开始思索自己前世的记忆。他以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道家的传承已经有三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很多圣贤对道家思想有所总结和归纳,系统而又全面,而且比刘安现在讲的要通俗易懂得多。
他刚才讲的‘道可道’一句,其实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就是他刚才所讲的,圣人之道是可以遵循的,但不是唯一的道。二就是到可以去遵循,但不是永恒的道。三就是道也要遵循一定的‘道’,但这个道是最基本的道……
可以说,在根基方面,李长生要比这个世界的人要深厚无数倍,甚至超过了当前的这位道家四代圣人。一边听着圣人讲道,李长生一边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
一整天下来,李长生有了巨大的收获。有了这个根基。以后研究道家神通,将会事半功倍。甚至可以直指道家神通的本源。只不过他这一天只是讲了根基。具体的神通并没有时间去讲诉,这让李长生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是法家学院的圣人讲道。
法家学院虽然平日里行事低调,但其实在先秦时期他们是最强大的。魔帝秦皇建立帝国之后焚书坑儒,唯一没有波及到的就是这个法家学院。可以说他们现在的传承,比其他所有学院都要完整。这个学院的神通诡异,强大。
大汉帝国建立之后,法家学院就行事异常低调,甚至在前面有几次连书剑论道都没有参加。因此李长生对他们的神通并不了解,不过这一次他们既然来了,李长生相信。自己有机会碰到法家学院的强者。
法家学院的第一代圣人是商鞅,第二代圣人是韩非子……在先秦时期,同样是和孔子等圣人齐名的风云人物。
“法者:治道之道也!”法家四代圣人商羽开始讲诉道。
治道之道!?听到这句话,李长生非常的震惊。其他学院都讲的是道,而法家学院却是‘治道’。用李长生前世的知识来理解,如果其他学院是警察的话,那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