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呖呖莺声花外啭(3)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不知莺莺在深闺屏后的背人处写这封信时,是不是牙咬得咯咯响,痛了这笔相思债。
据历代文人考据《会真记》的作者元稹即是文中张珙张君瑞:“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会真记》是元稹身历之事,经宋人指出,张君瑞即元微之,元微之即张君瑞。”而且在元稹的诗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叫双文的女子,即是莺莺。“双文”就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名字。如“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会真,是遇仙的意思。元稹只当自己跟刘阮一样,在深山里艳遇女仙,不当真的。元稹人到中年时所作《梦春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如劳肺腑。
一梦何足云,良时自婚娶。
尽管《会真记》影响深远,历代文人对张生的薄情,都颇有微词,有诗云:“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以谴其不情不义。
这个元稹不敢直面自己,便假托张生之名,借他人之口,叙其事,只是婉转细腻,如亲历一般。
不愿直面说是怕误了自己攀高折贵的一枕春梦。不得不说是怕淹没了自己惯会窃玉偷香的才子风流名。他这一招犹抱琵琶实在是聪明得很,也难怪他一介寒士,日后终娶了京城显宦之女为妻。此人为踏入高门,真是心思用尽。《会真记》不过是用来为他提升人气的,他的朋友白居易、杨巨源、李绅甚至赞许他“善补过”。这一眼就看明白了,他为什么在《会真记》中作那样累赘而迂腐的结尾。
事隔多年,君已另娶我已嫁,一切已恍若他世为人,那个叫双文的女子若真是莺莺,看到此诗,会不会痛得恨得肝肠就一寸寸地断了,为的是自己少不更事时那着了疯魔一样的举止。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文清丽婉约,却是负心人所书,让人冷然看得见残月下佳人面上尽是滴滴清泪。
图上崔莺莺正手拿张生写给她的信笺,眼角眉梢全是风情。娇俏的红娘悄悄从屏风后探身出来,此处是《西厢记》中张生用拂花笺写的五言八句诗,且信中鸳鸯两字是颠倒来写,并叠成同心双胜儿的模样,央求红娘传与小姐的。红娘乖巧,怕小姐脸热,将笺就悄悄地放在了她的妆盒上。等莺莺春睡已足,打开妆盒,拈起信笺,孜孜贪看时,“忽地低垂了粉颈,氲地改变了朱颜。”她情绪起伏,却不料让红娘在屏后看了个清楚。
一个“窥”字,红娘俏皮尽出,活脱脱地显出那个心有侠肠,态有诡异的小女子。她率意调侃,任性挥洒,从容得不露痕迹,宛然心有大义,她那种心胸,无束无缚,无碍自在,也是生在民间的一种活泼的仁义。她与小姐之间,可以这样披肝沥胆的。只是为了大家欢喜,为了成全,别的她小红娘什么也不想。
这兰闺里因了一笺,变得花艳风清,活络明亮,如此时笑意茵茵的佳人心。
此幅《窥简》构图以四扇折屏为饰。屏上绘有花鸟,各自独立,表现夏、冬、春、秋四时景致,工整细致,雅丽生趣。古代屏风、屏幛,多施以字画。特别是折屏,一屏四扇或八扇或十二扇,所施图画,可合为通景,也可各自独立。
这种雅而活泼的屏画只适合红粉闺中人,春可亭前观梅,夏可蕉下弄琴,秋听枯荷沥沥,冬则老树寒鸦,虽是文气了一些,但终有蛱蝶翩飞、喜鹊闹枝头,点出了活泼的女儿情态,莺莺的闺中生活也大抵如此恬静而闲适。画中花鸟蕴含吉祥意,又似是女儿心事屏中藏,有无限想头在其中,这样心思绵密、才情端秀的佳人,屏风后面是什么呢……除了俏红娘那双滴溜溜机敏的眼,宛然听见呖呖莺声从屏后的深闺花外幽然鸣啭。
不管怎样读懂西厢,无论它的意境让几代文人营造得多么美,都是为了迎合一种才子佳人的世俗,剧中男女似也不算得相爱。宝玉与黛玉有真爱,但两人双双坐在黛玉房中,又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样,纯的只是哥哥妹妹,哥哥眉间心上全是妹妹的一颦一笑,只关心她吃了多少饭,喝过什么药,竟不像是跟袭人一样可以涎着脸求欢,此境一如太上忘情,原来大爱即是亲。而“举案齐眉”也一定是真的,在孟光眼里大爱即是敬。这不亲不敬的《会真记》,我读不出爱情来,终觉是嘻,亦是戏。可这一戏就是千年。且戏得人们风雅神会、颠三倒四。
五 呖呖莺声花外啭(4)
《西厢记》最终吟咏的也是故事里的才子,终是及第回来,不忘前时约。男人回来也是,不回来也是,只是一念之间,历代的文人对于《会真记》改了又改,终觉还是让他回来的好。新科状元与风流佳人总是有的,让及第的落第的文人兴兴头头地艳想。
这世上的富禄僖诸般好事一时间都落在了张君瑞一人身上,所以便不真。也许古代风流文人的一点歉意全在这《西厢》里了,总想着自己状元及第那一天,宁不负佳人,可让人灰心的是一年一年犹是身着白衣。文人如元稹不得不靠诗名攀附权贵,算尽心机财权色兼收,初恋的莺莺双文不过生于小富之家,小家碧玉女何抵京都贵胄的千金。
遇人不淑,结局猜也能猜得出。
若莺莺真是相府女,只怕放了张生十二分的胆子也不敢戏之而弃。
张生这样的艳遇对于古时游历的文人才子,可能也算不得什么,多是海誓山盟佳期密定,然后一走了之不再回头。或是进京取第未中,愧对佳人,便牙一咬,去了别处山水随缘喜乐;或是金榜题名,琼林宴上回来还没有坐稳,提亲的便来了,提的多是世宦千金,名室贵胄,喜得这一步登天的穷书生连连叩首忙不迭地就应了,登上了天还得抱个擎天的柱子,以求富贵长久荫及子孙。
看完会真再读西厢时,瞄见图中的张君瑞,总觉得那里里外外全是戏,再不能撼动我。张生那身行头也像是社戏台上的行头,让我时时觉得颜色也不是那个颜色,质地也不是那个质地,终像是搭了个草台班子,戏散后,台上面如白玉的新科状元只不过是凡人一个,哪里去寻身后那重门深深院,不过是布做的背景罢了,让人一阵一阵地怅然。
古人有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极有佳句,若绿珠采莲洛浦。”此句亦正和陈洪绶的插图,一波一折的清艳,能闻见园里的荷香,柳外的莺啭。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版画插图中那样简细的笔触,一线一描就出来了人世大道,让我有无限的幻想。看着泛黄的明清插画,觉得那黄也是贵气的,如六朝金粉,斑斑剥剥,看得见才子佳人于静日深闺里遗赠的九龙佩。小时候带插图的连环画是我全部的精神花园,《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印想最深的是《红楼二尤》那一册,看见尤三姐手持定情的鸳鸯剑从屏后转出来,急急赶至柳湘莲面前,不发一言,抬剑自刎,血溅罗衫,这一面竟是赴死而来。我那时太小,不懂得痛,只是惜,会长长地叹气,只觉得她堪比男扮女装的花木兰,慷慨亮烈。
年岁大一点时,那种烈在心中业已淡了。
刚强又如何,换得的是一个永远的寂灭,柳湘莲悔之极的一刹那,便直见了性命,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跟着空空道人走了,从此不再辗转于世,佛怜他,度他去了。这一个刹那真的便成了今生今世的永远,生前的千般憧憬想头就此戛然没了,人世间仿佛就突然静了一下,但旋即又恢复了。二人的故事终觉欠了什么,还没来得及开始,便幻灭了。一切是没有经历后的回味,凉薄而苍白。
后来看到明清的版画插图,始知出自一代宗师之手,惊艳之余,对于彼时的才子佳人便有更深的心动与艳想,那种轻慢的简静也有我痴迷的少年光阴在里面徘徊。
六 牡丹亭上三生路(图)(1)
关关雎鸠,且莫鸣在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的深闺,情之所至,一往而深,使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这一场生死情恨原是由《诗经》里面的这四句诗引起的:
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杜宝本是西蜀名儒,唐代杜子美的后人,时任南安太守。杜太守年逾五十,膝下无子,唯有一娇女名唤杜丽娘。南安属江西,府治就在有名的大瘐。大瘐岭在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唐张九龄曾于此监督开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树,故又名梅岭。古有“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之说。这有梅香的大瘐岭原是与盛唐名相缘源深厚,也是有出处有来历的。故事还没有开始,便已暗香盈袖,如丽娘幽怨的水袖不经意间甩出去,月下,惊起纷纷一地梅花屑。
太守无子,全靠这弱女堂前承欢聊解寂寞。杜父慈祥端正,出任太守三年,清名惠政,弊绝风清。每年阳春三月,太守会出游劝农。他走马乡里,春畴渐暖,杏深花处,隐隐的竹篱舍前,有酒旗儿迎风。太守在田间陌头,与满头插花的村夫野老,喝着花酒,话着农事。这一方山水本是鸡鸣树颠,雨露桑麻的清平。母亲甄氏也系名门之后,略知诗文,闲房长日,花阴静院,也带着女儿丫环习课女红。只是父母在堂,苦叹无子,丽娘乖巧灵透,春日晴妍之时,常常敬奉几杯美酒佳酿,托酒言情,敬祝二老,与父母宽心释怀。
《幽梦影》上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杜宝虽有无子之憾,但也基本是宋明以来读书人的典范境界。但老天眷念杜宝,三年之后,经过大悲大乱换来了当朝及第的状元郎为婿,弥补了他的无子之憾,全了他的人世之福。
只是这金龟婿来得太过曲折,太过惊心,使人几度魂丧。
柳梦梅的柳是柳枝的柳,梅是大瘐梅的梅。柳与梅因一梦魂牵。
柳家原是河东旧族,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柳梦梅带着会种树的郭橐驼之孙,在岭南广州植树,栽接花果,相依过活。柳宗元曾著《种树郭橐驼传》,文中所记唐时有个郭橐驼乃是种树的奇人,凡他所植,长安豪家富人皆争迎取养。不知什么时候,这姓郭的驼子来到柳家做了仆人,其孙与柳家后人相依为命。元杂剧里处处附会前人,每个人物出场铺陈的皆是有来历的,虽雅了许多,但毕竟有些牵强。
忽一日,这柳生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这美人身量模样,美似窥视宋玉三年的东邻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在无奈的环境里,未常不是福,与命争,到头来只是一条死路。杜丽娘因诗而起春心,最终恹恹毙命,突然觉得朱子面善目亲,像自家老人谆谆教诲,“女子无才便是德”,竟是对的。
花面丫头十三四,画阁娇养,平日里弄粉调朱,贴翠拈花,月下焚香也只知为父母身康体健,原是不省人事的。偏是书香门弟之家,想使女儿也要懂得诗书风雅,将来配得雅才也能谈吐相称。于是杜家在宅内设一闺塾,请得老师陈最良。陈师傅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寂寞深闺,雎鸠和鸣,《诗经》的活泼奔放如深春的柳絮撩拔的人意乱神迷,丽娘废书长叹:“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圣人原来也是这样生活的,柳浪河边,闻弦歌而知雅意,求之不得之时,照样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小庭深院里的锦屏深闺已关不住丽娘的心,于是她抛下女红,吩咐花郎打扫了园子里的花径,梳了云髻,斜插了八宝花簪,罗衣新换,将这一腔如柳绪的春愁,付予韶光。
眼前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春景如牡丹霎时开在她的眼前,开在心里。她乍惊乍喜,宜嗔宜怨。
六 牡丹亭上三生路(2)
喜的是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深闺与天然这两重天,原来仅有一墙隔,我转过身来,即可与它相见,可是,我在闺中生了十六年竟不知。
惊的是“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柳外紫燕黄莺原是这般自在,心中无事,声音亦如此甜美恰恰,关关雎鸠亦没有这园中的鸟声这般圆熟丰美,这般繁华沉静,竟可与我相视而语,与春与鸟与花原是知音般的相惜。
嗔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奈何这良辰美景,谁家门前竟把雕鞍锁,屋内灯火照得窗明,人影成双,或西窗剪烛,或相对嘻语……院里蛩鸣,门外马嘶,亦是风景。也许丽娘不懂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只是心对天然唤起朝色三分雨、暮落巫山云的一腔幽情。
怨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一年一年,我只是见得这瓶里花,锦上鸟,屏里山水,这样鲜活的真实一年一年开了谢了,我竟不知。流光如白驹过隙,一春一秋,轻把人抛。这份心思似是痴心人对负心人,委曲的心意难说。无论头面之上如何繁丽如何心思用尽如何千般婀娜,竟是虚设了,好花开在枝,却无人赏,更无人攀折,一任风打雨吹去,是心有言而哽在喉的惊痛。
十六岁的闺中人,没有那份深谷幽兰自开自落的从容,她没有经历,她是槛外人羡煞槛内人,是良人难遇的泼天的怨。
丽娘睹景伤怀,行至牡丹亭,不觉困眠于亭中石几上。梦中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手持柳丝一枝,笑对丽娘,邀她吟赏柳枝。丽娘思忖之时,那书生软语温存,将她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东边,共成云雨之欢。这一场即是著名的《游园惊梦》,昆曲里面表现得最是好,悠扬而深婉。丽娘娇怯的长袖拂动时,一树花也惊艳地纷纷飞落。昆曲的味正是《牡丹亭》的味道。柳生只一句:“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小姐便羞羞怯怯地跟着他去了。“那答儿”是哪儿呢,是芍药栏边、湖山石后。身心相合之时,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欢毕,又几声“将息”送他继续入眠。丽娘正待送那书生出门,忽然听见母亲唤她,始知原是罗浮一梦。好梦频惊,是寻也寻不得,续也续不上的懊恼。这书生即是柳梦梅。
自那日游园回来,丽娘便如痴如醉,病染相思,长卧于榻,恹恹瘦损,高堂父母遍请名医,竟是仙药无功。
半年后丽娘自知去日无多,硬撑起来将自己旧时容颜绘于素绢之上,并题咏四句诗:
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然后嘱托丫环春香,将此图置于紫檀匣子里,藏在太湖石底下。那一点心苗在秋雨梧桐的夜里,倏忽就灭了。古人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勺药本是助情的花,勺药栏边是做不得梦的,梦里必是情苦得让人舍了命。丽娘辞世,依她所愿,葬于花园的老梅树下。此地后修建梅花观。
可怜老父慈母白首送黑发,那一种痛是奈何桥上回头相望的撕心裂肺,是怎么抓也抓不住的阴阳相隔的绝望。
墙外马穿杨柳嘶,墙里人倚秋千笑,只是路过,两下里也会惊动,也会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