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某扇松睢F浼涞目志逶虺浞直砻魉晔贝艿降纳撕χ睿缬肷憷吹纳丝谝话阌肷愠ぃ⒆钪栈肓怂簧男蜗蟆:竺嫖颐墙吹剑敕评蛩沽蛋恼M平芸煲鹂ǚ蚩ǘ曰橐雎桌砉叵岛腿馓骞叵档目志濉T谌占侵薪凶晕曳治鍪保械阶约骸ǹ志褰岷希志迨溆诙苑健ǎ志寤橐觯志逍园S盟约旱乃捣ǎ醋髂苁顾豢志濉⑹顾ㄎ尬贰ㄖ猓负蹩志逡磺小�1913年7月21日日记。
  在与密伦娜的恋爱中,卡夫卡留下了一部重要的《致密伦娜情书》,在关于恐惧的问题上,这部情书完全是一场〃全方位恐惧大展播〃:〃您的信……一封叫人吮吸不止,一封则令人惊恐……〃〃我的信也许有一封丢失了。犹太人的恐惧性!却不是担心信安全到达!〃〃你应当明白,密伦娜,我的年龄、我的暮气、特别是我的恐惧……我的恐惧与日俱增……〃〃这些以呼喊开头的信……结尾总是给我以一种莫名的惊恐,……恐惧阵阵加剧。……恐惧之蛇一条条在你的头上抖动着,而盘在我头上的一定是更加凶险的恐惧之蛇。〃〃大约在肉市巷的入口处……对这威胁的恐惧占了上风。学校本身对我来说已构成一种威吓,而现在女厨子还要对我加重这种威吓。〃〃你是犹太人啊,知道什么是恐惧……〃〃此外我的本质是:恐惧。〃〃你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仍茫无所知,它全然处于恐惧的笼罩之下。〃〃我所担心的、瞪大眼睛担心着的、使我莫名其妙地坠入恐惧深渊中的(假如我能像沉入恐惧那样入睡,我也许早就死了)仅仅是那种内心深处对我反叛的力量……〃〃你说你将出于恐惧而写信,这也使我有点恐惧。〃〃我觉得目前只有一件事令人感到恐惧,那就是你对你丈夫的爱。〃〃你也许已发觉,我有几个夜晚不得安睡了。简单说来是'恐惧'在作怪。这东西真弄得我失去了自己的意志,眼看它围着我抛来抛去。我不再知道上下左右……〃〃要是你在这里多好啊!你看我什么人也没有,这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恐惧,它和我死死地缠在一起,一夜又一夜地滚来滚去。围绕着这恐惧,事情在某些方面变得十分严重……这恐惧不断地告诉我必须承认这一点:密伦娜也是人。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使恐惧本身也变得易于理解了。……这种恐惧并不是我私人的恐惧(当然它同时也是,而且就这点而言十分可怕),这也是自古以来一切信仰的恐惧。〃〃假如没有这几天其他事的纠缠,今天早晨我又会出现向你诉苦的'恐惧'……〃〃今天一早我突然害怕起来,怀着爱害怕起来,揪心地害怕起来……〃[着重号为原有。]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远离你的地方我只能这么生活:完全承认恐惧的存在是合理的,比恐惧本身所需要的承认还要多,我这么做不是由于任何压力,而是欣喜若狂地将全部身心向它倾注。〃由于我在维也纳的态度,你以恐惧的名义责备我是正当的,但它真正特别之处是,我不知道它的内在规律,只知道它卡着我脖子的手,这才是我在任何时候所经历过的、或者所能经历的最可怕的事情。〃结果很可能是:我们俩现在已经结了婚,你在维也纳,我怀着恐惧呆在布拉格……〃[着重号为原有。]〃……而我现在缺乏这个。恐惧有时也是赖此为生的。〃〃但从这一切之中恐惧在汲取着力量……〃〃其实,我就是恐惧组成的。它也许是我身上最好的东西。〃〃但是,恰恰在这白昼世界和那'床上的半小时'……之间,对我来说是条鸿沟,我无法跨越,也许是我不愿意。……去它的吧,我对此害怕极了。〃〃你信中所说我的话聪明得可怕……我的身体感到恐惧,宁可[像只甲虫]慢慢地爬上墙去……〃〃但是我紧咬着牙,面对你的眼睛……便能忍受一切:遥远、惧怕、担忧、无信。〃〃没有你的帮助,我承受不了'恐惧'。和它作对我太弱了,这些庞然大物我连俯瞰一下都不能,是它们夹带着我漂游而去的。〃……难道我的'恐惧'与对自我污损的恐惧大不相同吗?〃〃我将回答那个关于'strach…touha'['恐惧-渴望']的问题。……〃假如像你在上封信中做的那样,对'strach'[恐惧]和'touha'[渴望]的意义这般限制,……我就只有'strach'[恐惧]了……〃〃……已经有另一个男人在那儿了,这并没有引起什么变化。我本来就对整个世界都感到害怕,当然也害怕这个男人;即使他这时没有出现在那儿,我照样是怕他的。〃[着重号为原有。]〃……是我在布拉格也有的那种恐惧,不是独特的格蒙德的恐惧。〃〃全天都沉浸在你的信中,怀着痛苦,怀着爱情,怀着忧虑和对捉摸不定的东西的一种完全捉摸不定的恐惧。〃〃……因此事情之糟在围绕着基础而产生的恐惧方面也表现出来。但那不是因你而产生的恐惧,而是指敢于这样去建立基础的恐惧。〃〃我们不得不谈到,不得不一再重复着'恐惧',它折磨着我的每一根裸露的神经……〃〃你的信到达时,我的第一封信已经发出了。不管这里面可能会写着的一切(里面会有'恐惧'等等)……〃〃这使恐惧的冷汗渗满我的额头……〃〃我的境况可以设想[为C]……C在最苛刻的压力下行动,恐惧的冷汗直流(在别的情况下能看到这种从额头、面颊、太阳穴、头皮——一句话——从整个头骨周围一起流出来的恐惧的冷汗吗?在C那儿就是这样)。C行动着,与其说出于理解,不如说出于恐惧。〃〃我总是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叙述一些藏在我骨子里的东西和仅仅在这些骨子里所经历过的一切。是的,也许其实这并不是别的什么,就是那如此频繁地谈到的、但已蔓延到一切方面的恐惧,对最大事物和对最小事物的恐惧,由于说出一句话而令人痉挛的恐惧。当然,这种恐惧也许不仅仅是恐惧,而且也是对某种东西的渴望,这东西比一切引起恐惧的因素还要可怕。〃〃诚然,人们对于自身的谜也是无法拆解的。没有别的,唯有'恐惧'。〃……值得指出,在与密伦娜的恋爱中,卡夫卡如此坦诚地向对方全面展示自己的恐惧,这其中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正如在本章最后一节将看到,拥抱恐惧,拥抱其他相应的东西,是卡夫卡一大〃生存策略〃,其中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原因(它们既可能出于意识水平,也可能出于无意识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我们并不重要)。由于这场恋爱的特殊性质和纠葛,参见本书第八章。这一〃生存策略〃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其次,在这场其形式相对特殊的恋爱中,婚姻伦理关系的规范大大减弱,对婚姻伦理关系的恐惧退到了十分次要的位置。这种表面性、〃现象性〃恐惧的减弱,刚好为卡夫卡提供了可能,既让他有机会相对自然地显示更基础性(更物质性、更肉体性)的恐惧,也让他有勇气向对方充分展示自己的恐惧,同时对恐惧问题作出抽象的、深刻的认识和讨论。
  最后,恐怕也是最重要的,正如后面将要看到,在与密伦娜恋爱时,卡夫卡正处于某种所谓〃向死而生〃的境地,其人生路线正在开始重大的〃战略转移〃。换句话说,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人生。这的确恐怕是其中真正重要的原因,其中的涵义对最终理解卡夫卡至关重要,对此,本书后面有关部分将作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必要指出,在与密伦娜的对话中,卡夫卡还专门讨论了所谓〃渴望-恐惧〃的问题。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二节。这是卡夫卡生命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刚才所谈及的两次〃恋爱-恐惧〃本身,正好至为深刻地反映了这一问题。本书以下的有关部分将继续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 
 
 
第二节 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
 
  我们怀着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目睹了一个人的存在如何被不安和恐惧所渗透。我们不由自主又想到了这个人的父亲。只是,经历了如此漫长的道路去理解这个人的存在,此刻我们能够说,这个人在父亲面前之所以〃不由分说〃地恐惧,是因为父亲代表着生活,并因而也代表着死亡。父亲代表着这个人整个的〃生活世界〃。
  
  有人正确地指出,无数的人在生活中茫然随波逐流,与其说是出于欲望,不如说是出于恐惧。他们在恐惧什么? 
  在西方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很少有人能例外。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那么欲壑难填。许多人对生活的期望值并不很高,他们只希望保证基本的安全感。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高竞争导致了高消费。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要获得安全感(哪怕基本的安全感)并非简单的事情。不难举出现代人内心的各类具体焦虑:医疗、住房、物价……正如有人指出,西方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要想在其中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以免被淘汰的命运,只能把自己投入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投入这种不知何时才有终结的〃世界大战〃。
  然而,所谓〃被淘汰〃、成为〃不适者〃,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用语的本来涵义不是别的,正是死亡,在人类社会中,它们至少意味着死亡的阴影。现代人对医疗费用的高度敏感,正是对这一点的生动说明。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生活方式中,很少有人能不怀着不安全感生活在哪怕相对的贫困之中。相反,如果没有死亡阴影的威胁,恐怕许多人都将高高兴兴地退出竞争。
  我们希望指出,问题又岂止局限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但贫瘠而且危机四伏的星球表面,生活在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中。在我们这个〃非理性〃的、捉襟见肘的〃村落〃中,公元前三千年前就有一位埃及人这样教育他的儿子通过竞争摆脱不安全感: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我亲眼见过在炉子口干活的金属制造工,十个手指就像鳄鱼爪子,身上的臭味比鱼卵还难闻。……石匠的活儿是对付各种坚硬的石头,干完活时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晚上睡觉时还酸痛,只好整夜卷缩着身子睡,太阳一出来,又得干活。他的膝盖和脊柱骨都快碎了。……理发匠从早到晚给人剃头修面,除了吃饭,连坐的功夫也没有。……他累断双臂只是为了填个肚子。……种田的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嗓子粗哑得像老鸦叫,十个手指从来不得闲,两条胳膊叫风吹得干瘦如柴。他休息的地方——如果他真的能休息的话,是烂泥地。他不生病时,和牲畜一起分享他的健康;得病了,就在牲畜中挤块地皮躺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143页。
  引用这段五千年前的文字,不过是想尽可能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性。这个本性似乎就像人的命运一样与生俱来。更重要的是,越往现代,这个本性似乎越是充分地显露出来。进入20世纪,在这大约只占人类文明史五十分之一的世纪内,就发生了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上面那位埃及人所生活过的中东地区,战火更是此伏彼起,几乎从未间断。为消费而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理所当然,放纵的生活方式既斫丧着人性,又毁坏着大自然。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洞还在不断扩大,巴西的热带雨林在迅速消失,毒品在蔓延,心脏病、癌症、艾滋病等在肆虐,瘟疫在卷土重来,而一些闻所未闻的、更为可怕的疾病源源不断产生出来……在今天,在世纪末的钟声就要敲响之际,恐怕不少人会同意这样的看法:我们的世界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而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上,〃生就是对人必有一死这种意识的无意识的、没有明言的逃遁。〃雅努施:《卡夫卡对我说》,第111页。质言之:生存就是与死亡搏斗,存在本身就是不安。而所谓〃存在性不安〃,它原本就是人类的命数,是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恐惧和颤栗。
  在表述人类这一命数方面,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弗洛伊德更有感染力了。他说,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恶〃既在我们身心之内,更在我们身心之外,在世界本身。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不幸,是大不幸,是比诸如精神疾病之类不幸更大的不幸。弗洛伊德以一种既是隐喻又是科学的深刻表述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说:精神分析治愈患者的不幸,其实只是让他回到生活更大的不幸之中。参见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傅雅芳、郝冬瑾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又参见贝克尔:《反抗死亡》,第93、417-418、433-434等处。或者,我们更愿意用一种相反的、明亮的眼光来看生活和世界。我们也许应该把自己看作哥伦布,而把世界看作只为勇敢者而存在的世界。我们不断勇敢地向世界索取,不断地征服,不断迈向勇敢者的新世界,以反抗既有的世界对我们的局限和否定。换句话说,我们不把自己无休无止的折腾看作对死亡和虚无的消极反应,而看作对它们的积极应战。就正如在真实的历史上,勇敢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紧接着,无休无止的征服和扩张接踵而至,商业革命立即在中欧和西欧(包括布拉格!)爆发,各类商品生产和贸易雨后春笋般布满欧洲大陆,商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像巨大的蛛网延伸向四面八方(也穿过布拉格!)……换句话说,即便用明亮的眼光看生活和世界,人们多半仍然不反对这样的基本概括:生存就是对死亡的反抗,存在本身就是不安。人们说得好,生活就是〃肉搏〃,是铁、血与火的考验,是生与死的较量,是对意志、精力、精神和肉体的挑战……如若这果真就是世界的本性,那么,关注这一点不为别的什么,而是要指出:父亲就是生活的代表,他代表着〃非理性〃的、哥伦布的世界。
  似乎,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含辛茹苦,饱经沧桑。关于这个世界的本性,恐怕很难有人比我们自己的父亲更为清楚。生活就是〃不幸〃,存在就是〃不安〃,历史就是否定,是对失败者的〃阉割〃……
  据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某个早晨醒来,常常发现自己身不由己卷入了那个〃永恒的主题〃,即卷入了与父亲难以调和的冲突之中,从而成为〃历史的孤儿〃。果真如此,那么其中主要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正是因为:父亲是生活的代表。人们说得好,父亲代表着生存因而也代表着死亡,代表着存在和依靠,因而也代表着不安。父亲代表着我们必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代表着世界的生存法则。父亲用世界的法则要求着我们,那么严厉,甚至是那么粗暴,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让我们难以〃挺住〃,让我们感到随时会〃垮掉〃、感到恐惧和不安。然而,父亲也仅仅是生活的代表。一般而言,总需要有一个人来代表生活;不是父亲,就是母亲;不是母亲,就是另外一位亲人,或者一位朋友、一位恋人、一位别的什么人。
  多年以后,卡夫卡与菲莉斯·鲍尔小姐恋爱、订婚、犹豫、解除婚约、犹豫、再订婚、犹豫、再解除婚约……在此过程中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世界(F·[菲莉斯]是它的代表)和我的自身在难解难分的搏斗中,看来非撕碎我的躯体不可。〃(卡夫卡:《八开本笔记》。转引自《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第305页。)只是,这并非就是说:父亲真想要像暴君一样统治我们,相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