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阻止德国地远程、超远程轰炸机以及新型喷气式轰炸机对他们的腹地展开轮番轰炸,这一次,华盛顿也未能逃过挨炸的命运。

    在远东,为了策应自己的美国盟友,苏俄和日本以两面夹击之势对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展开进攻。实力雄厚的苏俄空军与精锐的德国远东派遣军航空部队在海参葳、库业岛以及朝鲜半岛附近空域展开激烈的争夺,苏俄的钢铁洪流则从陆上迅速逼近海参葳和朝鲜,但他们的攻势很快在德军的喷气式飞机和虎2坦克面前碰到了大麻烦;日本海空军的潜艇、战舰和飞机则对日本海、黄海、东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活动的德国舰船展开袭击战,但在日本海北部,装备线导鱼雷地德国u…362号日本战后建造的最大战舰“三笠”号。给了踌躇满志的日本人当头一记闷棍,而从朝鲜半岛南部起飞的德国轰炸机、发射的短程和中程火箭也让日本国民十几年来再一次尝到炸弹的滋味。

    在欧洲,苏德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但德国没有主动进攻苏俄的南部防线,苏俄也没有冒然进攻德国在波兰和乌克兰一线的曼斯坦因防线,这情景就像是两个理智的拳击手都在等待对方出拳一般,就连双方地航空部队也让人惊奇的保持着克制。不过,德国海军却在第一时间封锁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并在苏俄的北方航线上部署了大批潜艇和水面舰艇,从而隔绝了苏俄和外界的大部分联络通路。

    在这场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朝鲜、土耳其、澳大利亚、不列颠、芬兰、西班牙、乌克兰等国也先后参战,但除了朝鲜和土耳其,其他国家在战争开始阶段还没有和对手产生正面交火,从地图和数据来看,同盟四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优势。

    这个时候,在柏林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内,德国高级将领们对于是否使用核武器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人提出使用10到20颗原子弹夷平美国,再用5到10颗教训苏俄和日本。战争将在一周内迅速结束,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因为虽然美、苏等国已经在从事核武器研究,但他们并不能直观想象出那种武器的可怕威力,有些美国人甚至认为那些不过是能一次性夷平一条街区的超大号炸弹!

    “不,那样将会让人类陷入核战争的恐怖深渊,会让德国成为这些国家国民永远的恨!”辰天力排众议否定了这个提议,但他提出:“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有不通过核武器赢得战争的能力,但在最后。我们会用少量核武器来让他们更加长久地记住这个教训。”

    在战争的头半年,交战双方有得有失,美**队将战线推进到了1924年亚特拉大条约签订之前的美墨国境线,但南线的进展缓慢和北线的损失惨重正渐渐抹去他们对胜利的信心;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苏俄如期夺回了海参葳并从陆上侵入朝鲜半岛,只是德国人那可怕的虎2让他们对前方的道路心存畏惧;日本地战争准备原本就不完备,面对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国太平洋舰队,除了能利用潜艇和高速袭击舰击沉一些德国商船之外,他们连窄窄的宗谷海峡也无法跨过,十数年来重新积累的工业基础在德国轰炸机群轻车熟路的轰炸中化为乌有

    当严冬到来之时。这场战争终于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缓和期。意大利最终选择了参战,但却不是勇敢的和德国人作战,而是再一次背弃了自己的盟友。这段缓和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但德国对它的利用显然更加充分——一个又一个经过长时间整编和训练地预备役师、海外殖民师被运往北美和远东,全新地喷气式战斗机和已经熟悉它们性能、战术的优秀飞行员被补充到一线空军部队,精悍的非洲军团开赴加拿大前嫌,四个装备比虎2更加强大地豹式坦克的精锐陆军装甲师被派遣到朝鲜,大批重新启用的反潜舰船在经过检修和升级之后远涉重洋抵达远东,三个新整编的航母战斗群加入到太平洋海区的作战序列

    1946年,在挺过了美国、苏俄以及日本的春季攻势之后,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这一年,德国的核武库已经拥有超过400枚各式核武器,运载工具囊括战略火箭、战略轰炸机和大型远洋潜艇。在战争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德皇威廉三世下令将核武器从中央储备基地分发到位于墨西哥、朝鲜、波兰以及土耳其的各前沿战略基地。

    5月5日,德皇威廉三世亲自签署命令,由驻扎在加拿大的德国陆军第177独立炮兵旅实施历史上地首次核攻击,一枚a40远程火箭载着1。5吨的核弹飞向美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诺福克,不仅把那里的港区设施夷为平地,还轻松将半支美国大西洋舰队送入海底。

    仅仅一天之后,另一枚载着核弹的a40火箭飞向了美国战时规模最大的工业区芝加哥,巨大的蘑菇云再一次让美国人震惊了。

    随着德、墨联军气势汹汹的从南部突入美国本土,美国很快选择了退出战争。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份巨额战争赔款和永不从事核研究地备忘录。

    德国的核攻击和美国人的退出无疑是对反德阵营的双重打击,但苏俄和日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加强了他们的攻势——在远东,日本一方面集陆空军主力向库业岛发起新一轮进攻,同时以海军主力配合苏俄海陆军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的迎日湾发起登陆作战;在欧洲,苏俄陆军分三路突进,北路由苏芬边界攻入芬兰境内,南路从高加索地区向土耳其境内推进,中路则集中了苏俄陆军超过一半的精锐,随着上级一声令下,大批装甲师和步兵师向横跨波兰和乌克兰那道漫长而坚固的曼斯坦因防线涌去。

    然而,困兽的咆哮并不能击破铁笼,在曼斯坦因防线后面,超过150个德国本土师和殖民师正严阵以待,波兰和乌克兰的森林中更隐藏了数以千计拥有惊人力量的“虎”、“豹”;在朝鲜半岛的迎日湾,德军又首开了在战场上使用战术核弹的先例,狂烈的核风暴让苏、日失去了在远东最精锐的海上力量以及扭转战局的最后希望。

    整个夏天,德军在各条战线上高歌猛进,德意志的钢铁洪流毫不留情的踏过莫斯科,日本列岛重新沦为德国海军的囚徒

    8月,苏俄宣布接受德国的要求退出战争。

    9月,核武器的阴云终于笼罩在了日本列岛上空,一架架载有战略核弹的喷气式轰炸机从朝鲜和库业岛的机场腾空而起,一艘艘载有中程火箭和核弹头的巡洋舰在日本以东海域摆开架势,核攻击的候选单上排成一长列的名字,福冈、山口、广岛、冈山、大阪、名古屋、静冈、横滨

    战争结束了,那些试图世界格局的国家以惨败而收场。自此,这个星球进入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平静时期。

    1947年5月,柏林城区的改扩建工程宣告完工;同年11月,在自己的65岁生日时,德皇威廉三世宣布退位,由皇储安德雷斯威廉冯霍亨索伦继承皇位。

    对于辰天来说,战斗的漏*点已经成为历史,远离了城市喧嚣和政治的吵闹,他和他的老友们在勃兰登堡的乡间城堡里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直到1982年方以百岁高龄去世。在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刻,他依稀看到了自己的故土

    最新全本:、、、、、、、、、、

尾声以及谢辞() 
。这一觉,辰天睡了很久很久,过去一百年里的经历如同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放映着,一切是那样的真实,一切又宛若梦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这四个字,让辰天如同受到针锥一般猛然惊醒,耳边果然是那首虽然有一百年没有听却还是那样熟悉的激昂曲调。

    是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辰天心中大惊,再看看自己周围,雪白的墙壁、古朴的书桌和藤椅、瓷砖地面,还有那放满书的书柜。

    这副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躯体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不听大脑指挥,辰天很轻易的下了床,只是两只脚有些微微的酸涨感。他伸出手,触摸这里的每一件物品,它们是如此的真实;他的手指轻轻擦过桌面,上面一尘不染;当他正要拉开书柜的时候,那玻璃柜门上倒映出一张年轻的东方面孔,这一切都让他的心情复杂到了极致。

    这是自己的房间,不会有错!

    辰天记得自己老迈的死去了,可现在却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世界,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百年轮回?又或是一场很长很长的梦?

    辰天开了门,顺着那曾经无比熟悉的台阶往下走——他的卧室在三楼,客厅和餐厅、厨房都在二楼,这里的一切依然如故。

    一阵食物的香味从厨房方向飘来,那是妈妈做的面!

    妈妈……

    辰天脑袋里突然蹦出一张有些模糊的面孔,那上面应该有慈祥、和蔼,还有一些皱纹,也许眼神里带着一种平静,有时又随着心情转换成为高兴或者不悦。

    辰天一步步朝厨房走去,他听到了厨具间轻轻摩擦的声音,再往前走,厨房门大开着,热气正从那里面冒出来,一个中年女性正背对这边忙碌着。

    那是一个让他倍感亲切俄背影!

    正当辰天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时候,那中年女性突然转过身来。

    “你起来了!不多睡一会儿?”那声音平静中带着一种辰天很少听到的哀伤感,而那双和善的眼睛里竟泛着泪光!

    “妈……你……”

    辰天愣愣地看着她从一旁的菜架上拿出一些洗好的青菜叶子,然后揭开锅盖洒在那热腾腾的面汤里。

    “在军队里要好好照顾自己,遇到危险情况不要傻傻的往上冲,实在不行也别硬撑,听说德国人是很优待俘虏的!”

    这话让辰天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什么军队、德国人的。

    “妈……您在说什么呢?”

    辰天以为自己多年不说汉语了,嘴里指不定就会蹦出一句德语来,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中国那么多人、那么多兵,不缺你一个的!真不知那些领导人怎么想的,没事干嘛和德国打仗呢?唉,一打仗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又会有多少家人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啊!”

    说这话的时候,她仍背朝着辰天这边,只是左手的动作和那浓浓的哭腔都让人猜到了她在抹眼泪。

    “好了,俗话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也许就是命!来,趁热把面吃了,中午妈再给你做顿好吃的,下午再去武装部报到!”

    辰天虽然能够体会到这位人母的心情,可他心里仍充满了疑惑:这还是自己从前那个世界吗?中国怎么会和德国打仗,那老美、俄罗斯还有其他国家去干嘛了?

    “唉,你说那个威廉五世也是,德国已经有那么多地盘了,为什么还要跟中国抢东海的油田?中国虽然发展很快,可哪里能跟他们相比?作孽称作孽啊!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孽哟!”

    母亲的这番话差点没让辰天将刚刚吃到嘴里的面喷出来,他正想问个究竟,窗外的进行曲突然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让人听着心里难受的凄厉警报声。

    “空袭!”母亲大惊,“走,我们快到防空洞去!别吃了,命要紧!”

    辰天还没怎么反应过来便被母亲拽着出了门,外面已经是警报声、喊叫声交杂,还没走几步,辰天忽然听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声音,像是喷气式发动机但又不完全是,他抬起头,那情景让他毕生难忘:

    一艘艘身躯比当年的齐柏林飞艇还要庞大的东西从空中飞过,它们那黑色的肚皮下涂着巨大的、醒目的铁十字,那曾经让辰天感到骄傲的徽标,却在这一刹那变得无比刺眼和狰狞……

    ※※※※※※※※

    一部作品到了结束的时候照例要讲些感谢的话,感tv、感谢mtv、感谢、感谢广大的读者朋友,还有生我养育我的母亲、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女友……

    虽然有些俗套,但从一个新人到完成第一部作品的确经历了很多,这期间有高山、有低谷,有心烦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一种写作带来的快乐!编辑的帮助、书友的点评还有众多作者朋友们的指点让我受益匪浅,很荣幸的,今后我仍将站在这个大舞台上为大家奉献作品,新作《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正在筹备中,近日即将上传,还希望各位新老读者能够多多捧场!

    再次感谢!

    全書完

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 
在青岛沉没的奥地利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

    很早以前,奥地利的国土是与海边接壤的,也曾经拥有过海军,在近代海战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只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最后才形成现在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当年在奥匈帝国的海军中服役的一艘巡洋舰“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随着它的诞生并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坎坷,其最终的命运竟然和万里之遥的青岛联系在一起。

    历史还应从头说起:公元1848年全欧洲爆发大规模的“宪法革命”并迅速波及到奥地利。当时强大的奥地利曾经数次打败意大利,其国家版图已经到达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地区,成为南部周边各国的太上皇。广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奥地利的扩张野心得到充分的膨胀,可是当时的奥地利虽然拥有一支人数不多民族混杂的小型海军,却实在不能担任海上扩张的先锋力量。当革命爆发后,几乎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奋起反抗奥地利的统治,在这支拥有5000人的奥地利海军中大约只有72名军官和665名水兵表示将效忠奥皇,并驾驶部分军舰来到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沿海的伊斯的科亚半岛(今属克罗地亚)上一个十分贫瘠荒凉的渔村…普拉。至此奥地利的海军火种在此处点燃!

    1866年奥地利遭到普鲁士和新成立的意大利军队的联合进攻,奥军在陆地的战争失败了,但是在海洋的战争却以奥军的胜利告终'注:即1866年7月20日著名的“利萨海战”,奥地利舰队采用新式战法彻底击败意大利舰队。'奥地利重新占据意大利的部分领土,依然是那里的统治者。此后奥地利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整备,扩充海军。当年那个小小的普拉渔港也逐渐成为相当规模的军港和造船基地。1890年9月25日一艘被命名为“凯瑟林;伊丽莎白皇后号”的装甲巡洋舰在普拉港建成下水,这是以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即巴伐利亚公主茜茜)的名字命名的。该舰的基本数据如下:排水量4030吨,燃煤锅炉装置,航速20节,舰上官兵424名,装备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50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等。该舰为当时一艘十分先进的军舰。

    1892年奥地利皇储弗朗茨;裴迪南大公乘坐该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此次的环球航行促使他对发展奥地利海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尽管他本人只是一名陆军军官。“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在以后的岁月中更多的角色是训练海军,主要任务为培养奥地利海军和保护奥地利在世界各国的商业利益及从事外事活动等。曾经在遥远的中国、埃及、印度和中东各国港口留下过它的身影。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西方八国联军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进攻天津。作为奥地利海军的显示力量,“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加入进西方列强的东征行列中,伙同奥地利巡洋舰“玛利亚;特雷莎女皇号”、炮舰“阿斯佩恩号”和“赞塔号”参加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