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事欺骗-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格的纪律,不可能这样到村里大吃大喝。于是村干部将计就计,巧妙地把他们引入地道,一个一个地收拾了。这也是由于细节失真暴露了整体的虚假。
  为了更直观更具体他说明合理可信的原则,我们共同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著名的欺骗战例。战例的代号为“肉馅行动”计划。
  1943 年 1 月,美英首脑在卡萨布勃卡会议上决定,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待进行中的战役一结束,立即集中欧洲、北非地区的陆海空军主力,
  发起西西里岛进攻战役。由于西西里岛地处地中海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德国和意大利对该岛守卫甚严。在这个面积仅有25000 平方公里的岛屿上,部署了13 个主力师和1400 多架飞机,总兵力达36 万人。面对如此强大的守军,靠武力实行正面强攻是极其困难的,必须以欺骗手段调动敌人。于是美英联军定下了军事欺骗决心。欺骗目的是使德军认为,联军正在准备进行的西西里岛登陆,只是进攻撒丁岛和希腊的掩护措施,从而把西西里岛守军的大部调离该岛,加强撒丁岛和希腊的防御。其中一项最主要的欺骗措施是通过一具尸体把关于西西里岛登陆的假情报送给德军。为了使这份假情报显得真实可信,英国情报机关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首先,英国情报机关找到了一具死于肺炎、胸中有积水的男尸。这样,即使敌人解剖尸体,也会相信死者是在海上淹死的。接着,他们给死者命了名:“联军作战司令部参谋、皇家海军上尉(代理少校)威廉·马丁,09560号”。为了使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情报机关精心编造了私人信件。为了说明他刚刚订婚,在他身上装了一张向一家珠宝商店赊购订婚戒指的帐单;为了证明真的有个未婚妻,特意安排一名女秘书给尸体写了两封情意绵绵的“情书”。另外还伪造了银行透支单以及从银行搞来的措辞文雅的催款信,还有马丁的父亲和家庭律师的信件。所有的信都仔细签署了日期,并且使每封信都能证实其他信中提到的细节。对可能在马丁身上发现的东西部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并使收据单和存根上的日期与尸体的腐烂程度相吻合,使德国人相信尸体已经在海上漂流了四、五天。
  为了使德军相信联军对西西里岛的进攻准备只是为了进攻撤丁岛和希腊而作的佯动,情报部门在尸体携带的公文包里装上了伪造的英军总参谋部副参谋长给负责实施“爱斯基摩人”计划的艾森豪威尔手下的指挥官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的信件。信上说,为了迷惑敌人,打算利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来掩护对希腊的登陆作故。
  为了打消德国人对于代理少校马丁何以受托携带这样重要的文件的疑虑,特意请路易斯·蒙巴顿勋爵给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马丁是应用登陆艇的专家,“恳请一俟攻击结束,就立即把他还给我”。并暗示英国的主攻方向是撒丁岛。信的末尾写道:“他可以带些沙丁鱼来,。。沙丁鱼在英国是配给的”。一切准备停当,这个骗局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每条线索都恰到好处。把尸体投放到敌人间谍活动猖撅的西班牙韦尔瓦海岸之后,英国方面又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一是英国驻马德里的海军武官指示英驻韦尔瓦副领事,要注意保证公文包的安全,并小心谨慎地不断地向西班牙人施加压力,要求归还公文包。二是英国海军部公证司伤亡处把马丁的名字与1943 年4 月29 日至30 日阵亡的其他死者名字一同公布,6 月4 日《泰晤士报》公布的阵亡名单也包括了马丁少校。这个名单上刚巧有两个在同一地区飞机失事时丧生海上的军官。三是在西班牙的韦尔瓦,英国副领事按军事礼仪为马丁安葬,还让他的“未婚妻”送来了花圈,并附了一张悲痛欲绝的明信片,最后,副领事还在墓前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墓碑。四是把一具身穿英国突击队制服的男尸投放到撒丁岛附近,其伪造的身份是正在对撤丁岛海岸进行侦察的侦察兵,以便进一步证实马丁少校信件中关于即将对撒丁岛发动进攻的说法。
  整个欺骗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德军西线情报分析科对文件的真实性确信不疑。德国统帅部根据情报分析科的结论,迅速将西西里岛上的部分兵力、
  交通运输和通信器材调往希腊。陆军元帅隆美尔的大本营也搬到了希腊。就在这时,联军突然对西西里岛发动登陆进攻,一举夺占该岛。
  “肉馅行动”的成功在于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合理的,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改变了其中哪一个细节,都可能使计划失败。比如,如果死者不是肺炎病人,肺中没有积水,在尸体解剖时就会露馅;假如报上刊登的死亡名单中没有马丁少校的名字,也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如果马丁身上没有那些粗看起来与达成欺骗目的似乎无关的私人信件,其真实性也会受到影响;要是英方对公丈包的丢失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也容易使敌人怀疑其公文包背后有何用心。。
  增大欺骗内容的可信性,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欺骗内容必须符合战场情况。例如,显示进攻的地区,必须具备实施进攻的条件:要有必要数量的接近路,其战场容量能够满足部署进攻部队的需要;要有实施进攻的必要性,在此处发动进攻,符合敌人对我作战企图的判断;要有在此实施进攻的能力,能够从其他战场或作战方向集中进攻所需要的兵力。如果敌人怀疑我有能力实施这样规模的进攻,就不会上当。最后,还要按照实施真的进攻作战的准备程序显示进攻部署和准备活动。二是欺骗的细节要真实。“肉焰行动”之所以真实可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所规定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肉馅行动”之后不久的一次欺骗行动的失败,从反面说明了细节真实的重要性。事情是这样的:1944年初,盟军为开辟第二战场,秘密地将精锐的第82 空降师从意大利调到了英国本土。为掩饰这一军事行动,盟军在地中海地区部署了强大的无线电阵势:一方面派电台接替调走部队的正常联络,一方面增设不少新的无线电通信网,煞有介事地摆出进攻巴尔干的架式。然而,这个骗术没有瞒过狡猾的德军侦听人员。原来,他们早就发现82 空降师拍发电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音调,因此,很快就发现82 空降师的通信网已全部由新手接替。德国情报部门对这一细微变化十分重视,立即将侦听人员调到法国进行搜索,果然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无线电信号中找到了熟悉的特殊音调。德国情报部门断定,盟军主力已开始在英国集结,下一步的攻击目标可能是法国。于是,加紧了“大西洋墙”的修筑。这一事例从反面说明,细节的任何疏忽都可能给整个骗局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是把真情况(注意:不是情报)与假情况巧妙地混合起来。纯粹的假情况是很难使敌人相信的,最好把假的掺合在真的之中,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结合,虚实相映,一起显示给敌人。比如把假目标与真目标混合配置,以真掩假;在播放录制的兵器射击声时,间或发射几发实弹,让敌人听到炮弹在头顶上的呼啸声;炮火准备显示将对3 个目标组织首次攻击,实际只有一个是真的;整个进攻部署是真实的,但显示的主攻方向或发起进攻的时间是假的。假情况与真情况融合得越紧密,越接近于真实,欺骗就越容易成功。
  三、顺应心理原则
  在战场上,欺骗一方为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而施放的欺骗性信息作用于敌军指挥官的大脑以后,能否被其接受,除了信息本身的仿真性之外,还与敌心理倾向性有关。心理学认为,先前的经验和知识,会使人产生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在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一定活动作出定向反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当人们采取某种方式对周围事物进行多次感知、分析,评价和行动后,就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的定势,无意识地产生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在许多场合中,思维定势会不知不觉地控制人的行为和活动。定势心理在解决同类问题或类似问题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军事决策绝大多数是非常规决策,所以,定势心理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测览战史战例,可以看到,定势心理常常将指挥员引人迷途:营门大开,秩序井然,以为必定有诈,不敢贸然冲杀,结果中了缓兵之汁;放着大路不敢走,以为必定有埋伏,结果绕未绕去,反倒估进了对方的伏击圈;敌人开始火力急袭,以为接踵而来的必定是正面进攻,想不到背后突然响起了杀声;一列坦克,车灯雪亮,径亘穿过防区,以为是“自家人”借路,想不到借路的竟是敌人。之所以发生这些判断失误,就是由于思维定势在起作用。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人们对新情况的判断和新问题的解决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往往不自觉地用过去形成的思维框架来评判当前的行动。敌人在与我正式交手之前,往往就对我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模糊判断,这是一种“显然不出我之所料”的心理期待。这种心态使其对战场信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对那些能够进一步证明其判断正确的信息更感兴趣,而且不自觉地将其扩大:而对于与自己初始判断相悻的信息则视而不见,或采取不自觉的排斥态度。由于决策者往往只看见那些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而忽视与他们的想象不符合然而却是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顺应其心理,制造符合其心理倾向性的假象,欺骗就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军事欺骗应尽量采取迎合的方法,投其所好,因势利导,顺应其心理需要,不断输送能够强化其错党的假信息,使其错误的判断由模糊状态转为清晰状态,由差之咫尺扩大到谬之千里,走向极端,并付诸行动。比如,敌人根据地形情况,作出了我可能在右翼实施主要突击的模糊判断,我就适当地显示一些敌人希望看到、能够证实其初始判断的假情况,强化他的错误判断,使之沿着错误的心理轨迹走下去,按照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部署防御力量,我则把主要攻击方向放在左翼,以强击弱。当敌人对其错误的判断坚信不疑时,即使暴露一点真实情况也无碍大局。此时敌人往往会把我真实的攻击部署当成佯动性欺骗措施而不加理会,直至最后上当才如梦方醒。
  那么,怎样才能顺应敌人心理呢?一要研究敌人的心理需要。敌人的心理需要是其战场行为的“内驱力”。在强烈的欲望和需求的支配下,敌人头脑中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进而形成一种定向思维,即总往符合自己愿望和需要的方向考虑问题,只见利,不见害,只见饵,不见钩。搞清了敌人的心理需要,就可以针对其心理弱点施计用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敌人自恃强大而前进,我就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到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歼敌;敌人求生逃跑心切,我就故意网开一面,虚留生路,纵敌突围,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敌人想贪利,我就故意给他点便宜,诱其上钩;敌人想乘隙,我就故意露出一点破绽,让其来攻,乘机歼击;敌人希望我没有察觉,我就佯装不知,将计就计。这些都是顺应敌人心理的欺骗方法。
  二是利用敌人的思维定势。由于思维定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搞情了敌人的思维定势,就取得了军事欺骗的主动权,公元679 年,唐将裴行俭率大军反击突厥。他针对前不久突厥兵劫粮获胜的情况,下令把兵车伪装成粮车,车内埋伏精兵,并派老弱士兵护送。突厥兵上次尝
  到了甜头,果然又来劫粮车。护粮兵见到突厥兵,丢掉粮车就跑。突厥军劫得粮车以后,到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卸鞍休息,放马吃草。正当他们准备开车取粮时,预伏在车内的精兵跳将出来,一阵猛杀猛砍,突厥兵没有准备,慌忙逃窜,途中又遭伏兵截击,几乎全部被歼和被俘。裴行俭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战术,就是考虑到了突厥兵因上次劫粮成功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在战场上,还可以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思维定势,然后加以利用。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被安禄山的部将令狐潮围困两月之久,城内箭矢消耗殆尽。张巡动员群众赶作了许多草人,穿上军衣,在晚上用绳子系着草人垂下城去,敌人以为唐军出来劫营,万弩齐发,张巡赚得数十万支利箭,事后敌人才发觉受了骗。过了几天,张巡在夜间将500 名身穿黑衣的敢死队缒城而下,令狐潮的士兵以为又是“草人借箭”的把戏,一个个看着发笑,毫无防范。敢死队以猝不及防的行动冲人敌营,勇猛砍杀,并放火烧了敌营,大获全胜。这就是一个首先造成思维定势,然后加以利用的例子。
  三是掌握敌人的性格弱点。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指挥员的性格对其指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性格暴躁的指挥员,经不起挑逗和激将;刚愎自用的指挥员容易一意孤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生性多疑的指挥员容易犹豫不决。对不同性格的指挥员实施欺骗,在方法上应有所区别。诸葛亮巧设“空城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对手是疑心过重的司马懿,此人深知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不敢弄险,若是换了性情鲁莽的张飞,“空城计”就会失败。所以,必须重视研究敌将,利用各种手段,把敌人指挥官的知识、才能、阅历、处境、性格、嗜好等情况搞清楚,进而把握其思维习惯和心理脉搏,巧妙地加以利用。“知敌将性”,是从心理和行为上控制敌将的重要前提,古今中外的军事名家无不重视对敌将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三军在北非被隆美尔大败以后,原军长被革职,巴顿走马上任。隆美尔面对这个陌生的对手,一面了解其人员、武器的补充情况,侦察其战场布署,一面派人到美国搞巴顿的“外调”,了解已顿的家庭出身、经历、性格、脾气,甚至连其生活琐事也不放过。其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巴顿性格上的弱点以便加以利用。
  四、力求新奇原则
  新与陈、奇与正是相反相成的。一种欺骗方法,当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时,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反复使用,尤其对同一敌人反复使用,就不灵了,此时,新法就转化为陈法。当这一方法被公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而长期弃之不用时,偶尔用之,往往又会收到初次使用时的效果。此时,陈法复又转化为新法。在军事学术上,“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奇”是指用兵的变法。奇与正是相对而言的。战争中没有千古不变的奇法。当着一个出奇用兵的战术方法被人们普遍采用,或者写进军队的作战条令,作为一条军事原则固定下来加以推行以后,这种奇法也就成了正法。新所以为新,奇所以为奇,是因为出于常法、常规、常理之外,一般人想不到。比如,按照常法,火力准备以后紧接着就是发起冲击,因此,在两军对垒情况下,用虚张声势的炮火准备掩护部队的撤离,比使用其他方法更易奏效;按照常识,烟幕是用来遮蔽真目标的,因此,在假目标上空或向敌方向施放烟幕,有助于达成以假乱真的效果;按照常理,公开告诉敌人的情况必定是假的,拿破仑让他
  的副官在阵地上大声宣读他的进攻命令,把他的作战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